何 艷 君
(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北京 100875)
中國古代與歷史人物相關(guān)的戲曲小說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即便以史實為基礎(chǔ),一般也會糅合各種傳說進行改編敷演或藝術(shù)性處理。這就使歷史人物呈現(xiàn)出更為復(fù)雜多元的形態(tài),并與正史中的記載形成不同程度的差異,甚至偏離史實的軌道,成為符合世俗想象和大眾認知的人物形象。古代人物故事圖像,尤其是民間制作的人物故事圖像在表現(xiàn)這些歷史人物時,大多會受戲曲小說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的影響,有的甚至直接照搬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當然,因為各種內(nèi)外因素的制約,人物故事圖像在題材和內(nèi)容的選擇上具有獨特的傾向性,而其所要傳達的價值意涵,亦可能與相關(guān)的戲曲小說等作品存在著不同的側(cè)重。本文即擬以“趙匡胤妹妹”為案例,考察這一歷史人物在正史、文人筆記、戲曲小說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和民間圖像中的不同呈現(xiàn)。通過梳理和分析這些文本,思考其異同及產(chǎn)生的原因,從而對其內(nèi)涵價值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據(jù)《宋史·秦國大長公主傳》所載,宋太祖趙匡胤于建隆元年(960)封同母妹為燕國長公主,宋真宗追封為大長公主,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改封秦國大長公主;因其謚號為“恭懿”,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又改封恭懿大長帝姬?!端问贰酚凇肚貒箝L公主傳》之后附《陳國長公主傳》,傳主即燕國長公主的姐姐,尚未及笄便早夭,其“陳國長公主”“荊國大長公主”“恭獻大長帝姬”等封號均為追贈。至于陳國長公主與趙匡胤的關(guān)系,則有姐弟和兄妹兩說(1)南宋李攸《宋朝事實》、清湯大奎《炙硯瑣談》等均謂陳國長公主乃是趙匡胤的姐姐,而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明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和清《欽定續(xù)通志》等則謂陳國長公主乃是趙匡胤的妹妹。按,《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謂陳國長公主乃趙匡胤第三妹、宣祖季女,與《宋史》等書所載宣祖僅二女之說不同;《續(xù)文獻通考》明萬歷年間刻本謂秦國大長公主、荊國大長公主均為太祖妹,明萬歷三十年(1602)松江府刻本則謂秦國大長公主為太祖姊,荊國大長公主為太祖妹,顯誤;《欽定續(xù)通志》載“有娣一人,未笄而夭,建隆三年追封陳國長公主”,“娣”或為“姊”之誤。詳見:李攸《宋朝事實》卷8,中華書局1985年新1版,第137頁;湯大奎《炙硯瑣談》卷下,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趙懷玉亦有生齋刻本,《四庫未收書輯刊》第10輯第30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788頁;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3,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67頁;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卷144,明萬歷年間刻本,現(xiàn)代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第2227頁;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卷144,明萬歷三十年(1602)松江府刻本,第22頁;嵇璜等《欽定續(xù)通志》卷77,《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93冊,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第322頁。。而無論是何者,陳國長公主“未笄而夭”(2)脫脫等《宋史》卷248,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8771頁。卻是確定的,各書所載大致相同。這也就意味著,陳國長公主幾乎沒有在歷史上留下痕跡。雖然她也是趙匡胤的妹妹,但在正史的敘述中,與“趙匡胤妹妹”“宋太祖御妹”相關(guān)的事跡一般都指向燕國長公主。然而正史關(guān)于燕國長公主的記載,也不過是寥寥數(shù)行和零星碎片:
秦國大長公主,太祖同母妹也。初適米福德,福德卒。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封燕國長公主,再適忠武軍節(jié)度使高懷德,賜第興寧坊。開寶六年十月薨,太祖臨哭,廢朝五日,賜謚恭懿。真宗追封大長公主。元符三年,改秦國。政和四年,改封恭懿大長帝姬。(3)脫脫等《宋史》卷248,第8771頁。
以上為燕國長公主在《宋史》中的本傳,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其一是受封情況,其二是婚配情況,其三是死亡情況。在宋朝或者說中國歷朝公主傳中,這三項乃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內(nèi)容,視具體情況而有所增損。燕國長公主的死亡情況還傳達了一個信息,即她與兄長的感情應(yīng)該較為深厚,至少可以說貴為宋朝開國皇帝的趙匡胤,給與了自己親妹妹一定的善待。如果此傳所載之“太祖臨哭,廢朝五日”稍顯平淡和制式化,尚不足以為證,那么《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的記載就顯得更為生動和更具人情味:
(開寶六年冬十月)癸巳,燕國恭懿長公主薨,上臨哭甚哀,詔有司具鹵簿、鼓吹,陪葬安陵。(4)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4,第310頁。
燕國長公主之喪,上哀慟,謂左右曰:“明年誕節(jié),當罷會禁樂?!奔好?,中書門下上言:“王者禮絕正更,雖陛下友愛之厚,然群臣上壽,無以為禮,望許教坊作樂?!鄙喜坏靡眩瑥闹?。(5)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5,第316頁。
除此之外,《宋史·太祖本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均載:“(乾德四年四月)庚申,幸燕國長公主第視疾。”(6)脫脫等《宋史》卷2,第23-24頁;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7,第170頁。這些都可以作為佐證。當然,這幾條史料的主角是宋太祖趙匡胤,而燕國長公主的意義,只在于凸顯其皇兄能夠敦孝悌、重人倫。除了生病和薨逝的時間、安葬的地點,這幾條史料未再透露燕國長公主的任何信息。
在正史簡單而瑣碎的記載中,除了與趙匡胤的兄妹感情,燕國長公主值得關(guān)注的還有其婚配情況,即初適米福德,福德卒,于宋太祖即位后再適高懷德。米福德生平暫不可考。高懷德乃是后周天平節(jié)度使、齊王高行周之子,歷仕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開國功臣,累立戰(zhàn)功?!端问贰じ邞训聜鳌分^其“忠厚倜儻,有武勇”,“練習(xí)戎事,不喜讀書,性簡率,不拘小節(jié)。善音律,自為新聲,度曲極精妙。好射獵”(7)脫脫等《宋史》卷250,第8821、8823頁。云云,將其性格、品行、喜好、才能等交代得頗為清楚。與燕國長公主的傳記相比,高懷德的傳記顯然更為生動具體。此傳雖也載有高懷德尚燕國長公主及長公主薨逝二事,但主要是為了說明高懷德“駙馬都尉”號的封廢情況,均是一筆帶過,并無具體詳細的描述。至于二人的婚姻生活和夫妻感情,仍舊難以從中探知。而燕國長公主的婚姻留給后世最有價值的議題,便是宋朝婦女再醮和守貞的問題。古人對此已有關(guān)注和論述。袁枚《隨園隨筆》卷十三“改嫁”條,即引秦國大長公主(燕國長公主)再醮之事(8)《袁枚全集新編》第13冊,王英志編纂校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54-255頁。。沈家本《寄簃文存》卷三《再醮婦主婚人說》一文有謂:
竊謂空閨孤守,其事甚難,古人制禮必本人情,萬無拂人情而強以所難者。故再醮之事,北宋以前,不獨世家大族亦行之,即公主亦有再醮者,漢、唐最多。宋秦國大長公主初適米福德,再適高懷德。榮德帝姬,初適曹晟,再適習(xí)古國王。見于史冊,不以為恥。(9)沈家本《歷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鄧經(jīng)元、駢宇騫點校,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116頁。
事實上,據(jù)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W者的研究成果可知,宋朝對婦女再醮的行為較為寬容,婦女守貞的觀念在這一時期尚未被普遍接受和遵行。因此,盡管宋朝公主再醮者的數(shù)量和比例遠低于唐朝,但從整體上看,宋朝婦女改嫁的情況并不少見。(10)具體可參見:張邦煒《宋代婦女再嫁問題探討》,鄧廣銘、徐規(guī)等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 一九八四年年會編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82-611頁;柳立言《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jié)與再嫁》,《新史學(xué)》(臺灣)1991年第2卷第4期,第37-76頁;陶晉生《北宋婦女的再嫁與改嫁》,《新史學(xué)》(臺灣)1995年第6卷第3期,第1-28頁。只不過因為燕國長公主和榮德帝姬身份尊貴,正史有傳,所以其事跡更為人所關(guān)注和熟知而已。
綜上可知,本文所論述的這位宋朝女性,其在正史中的身份是公主、宋太祖的妹妹,又先后成為米福德和高懷德的妻子;而其在正史中的事跡則僅有受封、孀居再嫁、生病和薨逝。這些信息所拼湊出的只是一個空白的剪影,而非有血有肉、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她曾被封為燕國長公主、燕國大長公主、秦國大長公主和恭懿大長帝姬,卻沒有留下真正的名字。即便身份尊貴,又或者正因為身份尊貴而受到更多的約束和限制,她也同樣屬于“歷史失語者”。其真實的性格、喜好和才能,以及一切個性化、私人化和情感化的信息,均湮沒在男性的歷史敘述之中。官方對她的正式評價,可見《皇妹封燕國長公主制》:
王者敦睦九族,協(xié)和萬邦。厚人倫于《國風(fēng)》,考《歸妹》于《易》象?;拭萌峒尉淤|(zhì),婉嫕有儀,動遵圖史之規(guī),步中珩璜之節(jié)。六珈備物,百兩有期。爰稽媯汭之封,用錫魯元之號。啟疆析木,葉詠秾華。勉膺湯邑之封,無忘公言之訓(xùn)??煞庋鄧L公主。(11)《宋大詔令集》卷36,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90頁。
此類制誥公文不僅格式固定,內(nèi)容亦頗為相近?!叭峒尉淤|(zhì),婉嫕有儀,動遵圖史之規(guī),步中珩璜之節(jié)?!边@種程式化的表述在其他敕封公主、皇后、夫人等的制誥中多有所見,與其說是在描述趙匡胤妹妹的性情、品行,倒不如說是男權(quán)社會要求公主或者說皇族、貴族婦女所應(yīng)具備的品德操行,也是傳統(tǒng)禮制所設(shè)定的判斷女性何者為好的一種標準。
相比之下,文人筆記中的相關(guān)記載要更為生動有趣和鮮活可感。司馬光《涑水記聞》載云:
周恭帝幼沖,軍政多決于韓通,通愚愎,太祖英武有度量,多智略,屢立戰(zhàn)功,由是將士皆愛服歸心焉。及將北征,京師間喧言:“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备皇一蜿姨幽溆谕庵?,獨宮中不之知。太祖聞之懼,密以吿家人曰:“外間讻讻如此,將若之何?”太祖姊或云即魏國長公主,面如鐵色,方在廚,引面杖逐太祖擊之,曰:“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胸懷,乃來家間恐怖婦女何為邪!”太祖默然而出。(12)司馬光《涑水記聞》卷1,鄧廣銘、張希清點校,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4頁。
此條乃司馬光聞之于王衍粹,后世文人筆記多有轉(zhuǎn)錄?!端纬聦崱贰靶媾り悋L公主”條即引之,并謂:
考魏國長公主,太祖女,即昭慶公主,非太祖姊也。據(jù)史云太祖姊早夭,則引面杖逐太祖者,當為太祖妹秦國長公主??芍朵乘o聞》屬傳聞之誤。(13)李攸《宋朝事實》卷8,第137頁。
《炙硯瑣談》亦謂:
余按《宋史》,太祖有姊一人,未笄而夭,建隆三年追封陳國長公主。則引杖逐太祖者何人耶?王衍粹云:或即魏國長公主??嘉簢L公主,太祖女,更無引杖擊父之理。當為太祖妹秦國長公主?!朵乘匪o,不無傳訛。(14)湯大奎《炙硯瑣談》卷下,第788頁。
宋朝獲封“魏國長公主”者,均為趙匡胤的兒孫輩,絕無引面杖追擊他的可能。據(jù)前文所引之史料可推知,“陳橋兵變”之時,燕國長公主(秦國長公主)業(yè)已成年,而年長于她的陳國長公主自然是早已夭亡。若此事為真,則引面杖追擊趙匡胤的只能是燕國長公主,在傳播時產(chǎn)生了“太祖姊”“魏國長公主”等訛誤。若此事乃是虛構(gòu)謠傳,那么或者是傳播中出現(xiàn)了以訛傳訛,又或者故事的原貌便是如此。無論何者,至少這三條材料有可能在正史之外,呈現(xiàn)了身為趙匡胤妹妹的燕國長公主的另一個側(cè)面。她性格潑辣、行事果斷,竟比趙匡胤更多幾分大丈夫氣概。這種個性與行事風(fēng)格,明顯與“柔嘉居質(zhì),婉嫕有儀,動遵圖史之規(guī),步中珩璜之節(jié)”不符,但與其在戲曲小說等作品中的形象卻是相近的。
正史對趙匡胤妹妹的記載乃是官方的、正統(tǒng)的,無疑具有權(quán)威性和確定性。然而制式化的表述以及有意無意的遮蔽或輕視,卻消解了這一人物的真實個性,使其生平幾近空白,亦使其形象顯得空洞模糊,給人以距離感和不真實感。文人筆記收錄的事件源于道聽途說,真假尚難考辨,“太祖姊”“魏國長公主”等說法又強化了其模糊性和虛構(gòu)性,但此事所呈現(xiàn)的細節(jié)性和生動性,卻在戲劇性和趣味性之外,彰顯出對特定真實性的追求。相關(guān)的戲曲小說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采用并強化了這種敘述方式,即以正史為大框架,融合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以及同題材作品的內(nèi)容,給人物以相對個性化的設(shè)定,通過具體的事件塑造和表現(xiàn)人物,盡可能地在虛構(gòu)的情節(jié)中創(chuàng)造出藝術(shù)的真實感。
目前已知含有“趙匡胤妹妹”這一角色的古代戲曲小說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主要集中于清代,形式有小說、鼓詞、彈詞、木魚歌、戲曲等。其中有以這一人物為重要配角者,如小說《宋太祖三下南唐》(又名《趙太祖三下南唐》《第一俠義奇女傳》)、鼓詞《雙鎖山》,以及連臺本大戲《三下南唐》等。而以其為主角的作品,則有折子戲《花園對槍》(又名《花園扎槍》《花園比武》《游園比武》)等。此外,還有一部分只是簡單提及或稍作敘述,如在吳璿所作小說《飛龍全傳》中(15)吳璿《飛龍全傳》,李玉廣校點,齊魯書社1995年版,第2、288-289頁。,趙匡胤的妹妹實際并未出場,只在作者或敘述者的敘述中出現(xiàn);而在無名氏所作彈詞《十粒金丹》(又名《第一奇女》《宋史奇書》)中(16)佚名《十粒金丹》,鄭榮、袁健校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4頁。,她也只是作為承上啟下的人物在第一回出場,被用來交代前情、說明原委,以便展開正文的敘事??傮w而言,這些作品中的“趙匡胤妹妹”不僅被稱呼為“御妹”“王妹”“皇妹”“王姑”“皇姑”“公主”,還有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傳達個性化意義的名字。除了在《飛龍全傳》中是“趙玉容”,其名均為“趙美容”或“趙美蓉”,而“趙美容”的流傳度和接受度明顯更高,因此也更為人所熟知。從燕國長公主到趙美容,“趙匡胤妹妹”經(jīng)歷了一個具象化的過程,與正史中空洞模糊的剪影相比,其形象變得較為具體豐滿、真切可感。
“下南唐”故事中的趙美容已與高懷德成婚多年,育有一子高瓊字君保(寶)。她既是趙匡胤的妹妹、宋朝的公主,亦是人妻、人母,對兄長和宋朝忠心耿耿,與高懷德感情甚篤,對高君保(寶)嚴慈兼施,對劉金定愛惜欣賞??傮w而言,趙美容乃是忠勇剛烈、開通明理的女英豪。在趙匡胤被困壽州,高懷德又為妖道迷惑而變節(jié)投唐之際,她與一干女眷領(lǐng)兵出征南唐,于陣前勸夫、罵夫,動之以恩情,曉之以大義,與前文所引《涑水記聞》中引杖擊趙匡胤者的形象較為相似。在鼓詞《雙鎖山》中,高懷德奉旨出京修葺古廟,途中因遭叛將王彥升伏擊而身亡。趙美容自高懷德出行之后便一直擔(dān)憂思念,當?shù)弥暮蟛唤瘋麘Q哭,情真意切,動人肺腑,足見夫妻情深。(17)參見:李豫、尚麗新、李雪梅、莫麗燕《清代木刻鼓詞小說考略》,三晉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9、1301-1302、1310-1311、1332-1334、1336頁。然而在戲曲小說等作品中,新婚時的趙美容乃是一位刁蠻公主,她與高懷德則是一對歡喜冤家。這是因為高趙二人的身份地位存在差距,且是女高于男,趙美容所象征的皇權(quán)或王權(quán)對高懷德所象征的夫權(quán)或男權(quán)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威脅。在傳統(tǒng)社會中,這并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但在民間敘事的領(lǐng)域,這種矛盾被轉(zhuǎn)化或簡化為性格上的沖突,最終又演變?yōu)閷﹀e之爭?!皩Α钡囊环奖厝粫@得同情、理解和支持,只要這一方勝利,“錯”的一方能知錯并改正,問題就迎刃而解。一般民眾雖欣羨皇權(quán)或王權(quán),卻又心存畏懼,對他們而言,占據(jù)道德高點的自然應(yīng)該是象征夫權(quán)或男權(quán)的一方。因此,在經(jīng)典折子戲《花園對槍》中,趙美容的性格被設(shè)定為刁蠻任性、不知分寸、欺人太甚,她顯然是“錯”的一方。高懷德將之打敗,使之順服,便顯得大快人心、合情合理。(18)《花園對槍》的故事情節(jié),可參見: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主編《中國曲學(xué)大辭典》“鬧花園”條,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75頁;顧善忠主編《明清秦腔傳統(tǒng)曲目抄本匯編·第8卷》,敦煌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第151-157頁。此折戲喜劇趣味濃厚,且充分迎合了世俗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觀念,故而深受世人喜愛,流傳頗廣,成為粵劇、湘劇、漢劇、秦腔等地方戲的保留劇目。
各種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的趙美容,已是改編、創(chuàng)造、敷演和融合之后的結(jié)果,其人生軌跡與正史所載燕國長公主的生平經(jīng)歷有所不同。如高趙二人成婚于宋朝建立前、趙不是再醮之婦、高先亡于趙等,均與史書記載出入較大。雖則如此,趙美容的故事基本遵循生活邏輯和情感邏輯,因而具備藝術(shù)的真實性。盡管不同作品對趙美容的塑造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差異,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尤其是在“下南唐”和“花園對槍”等故事中,她都身懷武藝,且能領(lǐng)兵出征,于沙場殺敵。這種女性形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題材特色。明清時期尤其是明末至清代,英雄傳奇題材的戲曲小說等作品塑造了一批女性英雄和女將。她們在武藝、謀略上可比肩甚至勝過同類作品中的男性英雄和男將,有的更是決定戰(zhàn)事成敗和國運興衰的關(guān)鍵人物。其中塑造得最成功、最經(jīng)典和最廣為人知的,當屬樊梨花、穆桂英、陶三春和劉金定等。與之相比,趙美容形象雖有不及,但同樣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巾幗英雄和女性將領(lǐng)。這些女英雄、女將的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英雄傳奇題材的特點,大多具有神道因素和奇幻色彩,熱衷于展示和宣揚道教方術(shù)及思想,《宋太祖三下南唐》《雙鎖山》等作品即是如此。在陰陽相制、五行生克等觀念的統(tǒng)攝之下,《宋太祖三下南唐》中的趙美容與陶三春、羅鳳英、李賽華、佘賽花等人組成了五老陰將,與以劉金定為首的五少陰將相配合,破妖陣,殺妖道,以陰制陽,平定南唐,發(fā)揮了頗為重要的作用。(19)參見:好古主人《宋太祖三下南唐》,潘國琪、朱雪立點校,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3年版,第228-232頁。
此類題材中的女英雄、女將與才女、俠女等一樣,均屬“奇女子”范疇,在滿足獵奇心理之余,亦在一定意義上承載了世人的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當然,對不同的作者和受眾而言,此類女性形象的意義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秦淮墨客《楊家府演義序》說道:
自令公以忠勇傳家,嗣是而子繼子、孫繼孫,如六郎之兩下三擒,文廣之東除西蕩;即婦人女子之流,無不摧強鋒勁敵,以敵愾沙漠,懷赤心白意,以報效天子,云仍奕葉,世世相承。(20)無名氏《楊家府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序第1頁。
此段文字雖肯定了楊家婦人女子“懷赤心白意”,能“摧強鋒勁敵”,但其重點在于贊頌楊令公傳家有道,楊家不僅英豪男兒輩出,連女性也能忠勇報國。秦淮墨客強調(diào)的是“忠勇”之美德,楊門女將最大的價值便在于展現(xiàn)了這種品德和情操。其中依然透露出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觀念?!端翁嫒履咸啤返谝换貏t寫道:
英雄不必盡男兒,但見閨人長六師。
既異陰陽皆佐國,何須戒伏慚為雌。
……故于唐終宋始令綱紀一新,降一班女英雄淑女下凡,使他功標社稷,定策軍機,做作一場非凡事業(yè),以為陰人佐盛世之光。(21)好古主人《宋太祖三下南唐》,第1-2頁。
以上詩、文傳達了女子亦可建功立業(yè)和輔佐盛世的觀點,與秦淮墨客序文相比,似乎更為開通。然而作者立足點在于傳“奇”,這一幫奇女子以陰人之身佐國,自然是千古罕見,超邁古先,其意義則在于可助“上蒼佑貞潔以范風(fēng)化”(22)好古主人《宋太祖三下南唐》,第2頁。,“令綱紀一新”,使陰陽和諧。相比之下,同樣塑造了許多女英雄和女將的英雄兒女題材作品,亦主張“修德不必皆須眉,建功不必望冠弁”(23)臥云女史吳小娥《金魚緣序》,譚正璧、譚尋輯《評彈通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81-282頁。,但對于女性作家和受眾來說,這些女性形象抒發(fā)了她們對廣闊天地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她們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渴望,以及追求男女平等的社會理想。正所謂:“嬌兒具此非凡志,賽過須眉男子行?!?24)邱心如《筆生花》,江巨榮校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49頁。
經(jīng)過戲曲、小說、鼓詞、彈詞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的改編演繹,“趙匡胤妹妹”擁有了具體的姓名和豐富的事跡,多個不同的側(cè)面組合成有個性、有情感的“趙美容”。這一個性化、立體化的人物形象,盡管主要是虛構(gòu)的產(chǎn)物,但她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符合邏輯,或者說與世俗的想象和認知相契合,具有藝術(shù)的真實性,因而并不顯得虛假。隨著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的廣泛傳播,民間圖像亦成為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傳播媒介。而民間圖像在表現(xiàn)趙美容及其故事時,因受藝術(shù)形式、物質(zhì)載體、傳播方式和傳播目的等因素的影響,必然也會呈現(xiàn)不同的價值意涵。
以人物及人物故事作為表現(xiàn)對象的民間圖像,其題材內(nèi)容的重要來源之一便是戲曲小說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一般而言,傳播度和接受度較高的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自然較受世人喜愛和認可,因而也相對容易成為民間圖像的表現(xiàn)對象。如《三下南唐》《雙鎖山》和《花園對槍》等的廣泛傳播,使趙美容這一文學(xué)藝術(shù)形象廣為人知。盡管從人物塑造的成功度和經(jīng)典性來看,趙美容顯然不如穆桂英、陶三春和劉金定等同類型角色,然而在民間敘事的領(lǐng)域,趙美容作為宋朝巾幗群英的一員,同樣屬于正義的一方,獲得了世人的接受和認可,因此也具備了進入民間圖像表現(xiàn)范疇的可能性。民間圖像的藝術(shù)形式和物質(zhì)載體豐富多樣,目前已知有版畫插圖繪刻了趙美容這一人物形象,此外還有廣東灰塑和木雕等雕塑(雕刻)了以趙美容為主角的人物故事圖。這些版畫插圖、灰塑和木雕均為清代產(chǎn)品。從廣義上看,趙美容故事圖亦是一種敘事文本,其塑造的趙美容既與戲曲小說等作品中的趙美容一脈相承,也有新的發(fā)展,賦予了這一人物形象更為豐富的價值和內(nèi)涵。
圖1 清紫貴堂藏板本《繡像宋太祖三下南唐》插圖①圖2 清英文堂藏板本《繡像宋太祖三下南唐》插圖②①②好古主人《趙太祖三下南唐被困壽州城》,《古本小說集成》第3輯第8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插圖第3頁。好古主人《宋太祖三下南唐》,《古本小說叢刊》第39輯第5冊,中華書局1991年版,第1777頁。
清咸豐八年(1858)紫貴堂藏板本《繡像宋太祖三下南唐》、同治十三年(1874)英文堂藏板本《繡像宋太祖三下南唐》均于書前配置26幅主要人物的肖像圖,趙美容亦在其列。兩個版本的插圖在內(nèi)容上幾乎完全一致,只是在制作工藝上,與紫貴堂藏板本(圖1)相比,英文堂藏板本(圖2)顯得較為粗糙。這兩幅肖像圖為上贊下圖式,即上層題寫贊語和人物姓名、稱號,下層圖繪人物形象。趙美容圖的贊語為:“玉骨冰肌性蕙質(zhì),箭飛刀掛女英雄?!辟澱Z左右分別題“趙美容”和“皇姑”,下層繪一武裝打扮、手持雙槍的女子。據(jù)贊語和小說內(nèi)容可知,趙美容使用的兵器應(yīng)是刀和袖箭,而非槍,其肖像圖對這一細節(jié)的處理并未遵照小說的設(shè)置。然而高懷德與高君保均精于祖?zhèn)鳂尫?,慣用長槍,趙美容想必也會使槍;而且在“花園對槍”的故事中,除了拳法,趙美容和高懷德也比試過槍法。因此,趙美容能使雙槍,實屬合情合理。下層圖像正如一種補充說明,既使趙美容的形象與“女英雄”的贊語相契合,亦使之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小說文本的限定,呈現(xiàn)出更為豐富的面貌。當然,包括趙美容肖像圖在內(nèi)的26幅版畫插圖,主要被用來簡括地介紹人物,并展示其形象和風(fēng)采,以吸引讀者購買和閱讀,幾乎沒有敘事的意圖和功能。而以灰塑和木雕等形式展現(xiàn)的趙美容故事圖,則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和象征性。
目前已知的趙美容故事圖,均表現(xiàn)了趙美容降伏飛熊的場景,故事出處暫不可考。這些圖像均為清代廣東建筑的裝飾紋飾,主要見于廣州陳氏書院、佛山祖廟等祠廟建筑。圖3所示為灰塑,乃是廣州陳氏書院正門東側(cè)蔚穎廊門南面門額上的裝飾。此幅圖右邊塑有一座象征殿宇的門樓狀建筑物,門楣上有“趙美容打飛熊”六個字,點明圖像主題。正中所塑背生雙翼之猛獸,即為飛熊。與飛熊對峙之女子正是趙美容,她身著戎裝、盔插雙翎,揮拳抬腿,蓄勢待發(fā),盡顯矯健英勇之姿,可以想見接下來制服飛熊時的精彩場面。除了一名士兵從旁協(xié)助趙美容,其余四人均在觀戰(zhàn):右邊三人從穿戴上看,應(yīng)是宋朝帝王、文官和武將;至于趙美容身旁男子的身份,則暫時不明。圖4所示為木雕,乃是廣州陳氏書院首進頭門梁架的局部雕飾,采用了嶺南人物故事題材木雕常用的對稱式構(gòu)圖,以華麗繁復(fù)的金鑾殿為背景,將人物按上、中、下三層布局,使之形成一個三角形。帝王居中端坐于三角形的頂端,文臣武將站于中、下兩層。下層的中間雕有飛熊,已被趙美容以長槍制服,仰倒于地。如果說灰塑選取了故事高潮來臨前的關(guān)鍵瞬間,那么木雕表現(xiàn)的場景則是故事的頂點,同時也是落幕的開始。因此從局部來看,對于觀者情緒的調(diào)動和戲劇性的營造,木雕不如灰塑。然而從整體上看,木雕猶如將趙美容和飛熊放置于中央舞臺,使眾人的視線聚焦于二者,從而極大地凸顯了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圖像的戲劇效果。
圖3 陳氏書院“蔚穎”廊門門額灰塑①圖4 陳氏書院首進頭門梁架局部木雕②①②此圖為筆者所攝。后文所附圖5、圖6均為筆者所攝,不再一一出注。廣東民間工藝館編《陳氏書院》,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頁。
佛山祖廟收藏的一件清代紅漆木雕梁枋亦雕刻有《趙美容打飛熊圖》(圖5),其以水平對稱式的構(gòu)圖,展現(xiàn)了眾人圍觀趙美容降伏飛熊時的情景。與圖4所示木雕一致的是,此件木雕中的飛熊已被打倒在地。而趙美容盔插雙翎的穿戴和揮拳相向的姿態(tài),則與圖3所示灰塑中的趙美容更為相似。此外,佛山祖廟靈應(yīng)祠前殿懸掛之漆金木雕彩門的中層,亦雕刻有這一主題圖像(圖6),其在構(gòu)圖和場景設(shè)置上與圖4所示木雕頗為接近,只是人物更多、場面更熱鬧。然而將飛熊打倒在地的女將,手中所持卻是一對金瓜錘。前文述及趙美容能使刀、槍、袖箭,并會拳法,至于她是否用過銅錘,則不得而知。事實上,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戲曲小說等作品中,使用銅錘的女將、女英雄極少。因此,當這一武器為女性所持用,便具有明顯的指向性。而世人最熟知的一位以銅錘為武器的女英雄,正是與趙美容同時代的陶三春,她也是“下南唐”故事中的重要角色。或許是工匠在制作此件木雕時,將趙陶二人的形象錯置了;又或者“打飛熊”才是故事的核心,而女英雄則是隨機配置,甚至也可以替換為男英雄。
圖5 清紅漆木雕梁枋局部
圖6 佛山祖廟金漆木雕彩門局部
圖3-圖6這四幅故事圖中人物的穿戴、動作,以及許多道具,均深受戲曲的影響。其圖像敘事準確,如圖3所示灰塑更輔以文字說明,故而主題均明確突出,易于辨別;此外亦注重營造戲劇氛圍,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盡管“打飛熊”故事的具體出處暫時難以考辨,但可以肯定的是,《趙美容打飛熊圖》充分展現(xiàn)了趙美容的神勇,而飛熊便是最有力的襯托物?!妒酚洝R太公世家》謂:“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彨,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25)司馬遷《史記》卷32,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477-1478頁。“非羆(熊)”演變?yōu)椤帮w熊”,并衍生出“飛熊入夢”一典,即周文王因夢見飛熊而得姜尚的故事,喻指圣主能得賢臣的吉兆。《武王伐紂平話》敘西伯侯夢見飛熊,周公旦解夢曰:“此要合注天下將相大賢出世也。夢見熊,更能飛者,誰敢當也?”(26)《新刊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卷中,元至治年間新安虞氏刊本,第14頁。此段文字兼書中插圖(圖7)均表明“飛熊”乃是熊生雙翼能飛者。而在《封神演義》中,“飛熊”已演變?yōu)槊{生雙翼的白額猛虎:“今主上夢虎生兩翼者,乃熊也?!?27)許仲琳《封神演義》,《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明萬歷年間金閶書坊舒沖甫刻本,《古本小說集成》第4輯第7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580頁。結(jié)合明萬歷年間金閶書坊舒沖甫刻本中的插圖(圖8)來看,其形象與《趙美容打飛熊圖》中的“飛熊”相似?;⒁咽敲瞳F,再添雙翼,更是兇猛難當。在《趙美容打飛熊圖》中,一些武將和士兵躍躍欲試,欲從旁相助或接替上場,可見飛熊確實較難對付。而趙美容既能只身降伏此等猛獸,自然是武藝高強、英勇不凡。因此,這一故事圖所呈現(xiàn)的依然是其“女英雄”形象。然而,作為陳氏書院和佛山祖廟等建筑的裝飾紋飾,《趙美容打飛熊圖》最重要的價值并不在此,其象征意涵才是關(guān)鍵所在。
圖7 元至治年間新安虞氏刊本《新刊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插圖(28)《新刊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卷中,元至治年間新安虞氏刊本,第15頁。
圖8. 明萬歷年間金閶書坊舒沖甫刻本《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插圖(29)許仲琳《封神演義》,《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明萬歷年間金閶書坊舒沖甫刻本,《古本小說集成》第4輯第75冊,插圖第23頁。
祠廟在中國古代承擔(dān)著重要的教化功能。以祠堂論,其“所擔(dān)負的責(zé)任,既承繼歷史,也指導(dǎo)今生,還規(guī)劃未來,充分體現(xiàn)出其教化的功能。教化最直觀的形式,莫過于宣揚封建倫理的內(nèi)涵”(30)王鶴鳴、王澄《中國祠堂通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355頁。。宣揚傳統(tǒng)道德,施行倫理教化,傳導(dǎo)主流價值,均體現(xiàn)了祠廟的教化功能。其目的從小處說是為了作育人材、興宗旺族;往大處說,則有安定社會、維護秩序、興邦治國之意。受此影響,祠廟建筑的裝飾亦注重傳播道德倫理觀念和引導(dǎo)主流價值取向。與其他人物故事題材的祠廟建筑裝飾紋飾一樣,《趙美容打飛熊圖》亦以具象的方式展現(xiàn)了抽象的概念。因是在帝王面前降伏飛熊,故這一主題的故事圖不僅突出了“勇”,亦暗含了“忠”,而“忠勇”正是傳統(tǒng)社會所崇尚的一種高貴品質(zhì)和理想人格。在國難當頭、強寇環(huán)伺之際,“忠勇”又升華為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英雄主義情操。這四幅裝飾圖均制作于清末,彼時國家危亡,列強虎視眈眈,而廣東正處于中外沖突的前線,對這場新的“華夷之爭”極為敏感。愛國民眾對抵御外侮和保家衛(wèi)國的渴望,以及對中華思想文化的維護和宣揚,或許正是“趙美容打飛熊”故事及其圖像產(chǎn)生的原因。在圖6所示金漆木雕中,被打倒在地的飛熊旁有一西洋打扮的男子,他正向女英雄低頭躬身,似也屈服于她的神勇。通過降伏猛獸來震懾外敵和彰顯國威,這是一種經(jīng)典的民間敘事模式,亦是一種相對樸素的認知,然而其內(nèi)在的情感和精神卻是可貴的。此外,在帝王面前降伏猛獸的主題往往又傳達了建功立業(yè)、揚名天下的價值追求。《趙美容打飛熊圖》則在此基礎(chǔ)上,將個人價值融入更崇高的社會價值之中。
從正史到文人筆記,從戲曲小說等俗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到民間圖像,“趙匡胤妹妹”展現(xiàn)了不同的面貌和特點,它們或可統(tǒng)一,或相矛盾,折射出官方敘事、文人敘事和民間敘事之間的異同,以及文本、演出和圖像相互影響又各自獨立的關(guān)系。這一人物形象在后世的發(fā)展演變,必然與其真實的形象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既有時代變化和社會變遷所留下的烙印,亦體現(xiàn)了不同媒介和不同藝術(shù)形式的制約作用。然而,對于文人筆記、戲曲小說等作品和民間人物故事圖像而言,歷史真實性并不那么重要,有時甚至不是必要的。文人筆記雖強調(diào)客觀實錄,但對人物故事的記載,更注重“逸”或“軼”,而非“真”。戲曲小說等作品為了更好地敘事,通常更注重藝術(shù)真實性,而非歷史真實性。經(jīng)過改編、創(chuàng)造、敷演和融合之后的“趙匡胤妹妹”,或許已最大程度地偏離了其真實形象,但卻擁有了強大的藝術(shù)生命力。受戲曲小說等的影響,民間圖像中的趙美容均以“女英雄”的形象出現(xiàn)。盡管在《趙美容打飛熊圖》中,趙美容乃是某種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的化身,但其形象卻直觀、生動、具體,具備戲劇張力和敘事功能,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文化內(nèi)涵。相比于正史中空洞模糊的燕國長公主,鮮活生動、立體多面的趙美容無疑更令人印象深刻,而世人心目中的“趙匡胤妹妹”,或許也更多地指向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