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琴
摘要:應激障礙是指主要由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引起異常心理反應而導致的精神障礙。文章中的個案——3歲幼兒曉曉(化名),因尿道炎沒有及時醫(yī)治,長時間的不適讓她情緒變得容易波動,伴有不親人群、睡眠障礙、吸手指等多種不良行為,無法適應集體生活。針對該案例,教師多方查找分析原因,從家園共育、師幼兩方面著手,結(jié)合幼兒行為矯正心理學,采用溫情力量、同伴陪伴等方法,借助正增強和消退等原理,使得不良行為得到較大的改善,一個學期下來,能較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初步達到轉(zhuǎn)化的目標。
關(guān)鍵詞:應激障礙;幼兒;行為矯正;矯正策略
筆者帶的班一位幼兒曉曉(化名)在病后表現(xiàn)出退縮行為、情緒易波動、躲避人群、做噩夢以及長時間哭鬧,結(jié)合PTSD主要癥狀以及幼兒語言發(fā)展水平,考慮是經(jīng)歷了尿道炎感染的痛苦,外加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而產(chǎn)生了創(chuàng)傷后應激性行為。
一、個案描述
曉曉,女,3歲,幼兒園小班。早產(chǎn)兒,出生體重4.2斤。胎兒期間第4-8個月媽媽臥床安胎,剖腹產(chǎn)后在保溫箱繼續(xù)養(yǎng)護20天,先天身體素質(zhì)比較弱。出生后三年間的寒暑假期與媽媽分離,由爺爺奶奶帶回鄉(xiāng)下?lián)狃B(yǎng)。曉曉來到班上一個多月,我們發(fā)現(xiàn)曉曉性格內(nèi)向,情緒波動大,有睡驚癥和分離焦慮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容易發(fā)脾氣、愛哭、離群、尿頻、咬指甲、聳肩歪頭等不良行為。具體觀察情況記錄如下。
1.測定基準線:以一周時間里上午10點和中午12點40各一個小時時間
行為表現(xiàn)(10點-11點):(1)做操時多番催促,曉曉身體疲軟扭動,并示意“尿尿”;幼兒自己排隊取餐,曉曉歪扭著身子坐,吸手等待關(guān)注。(2)曉曉執(zhí)意要換褲子,30分鐘時間里不停上廁所和呆坐換褲子;水果餐時,因旁邊的幼兒拿了她想拿的一個番茄,她就大哭起來。(3)戶外自主活動中曉曉頻繁地自行回課室喝水、洗手、如廁;吃水果很慢,看別人聊天;區(qū)域活動時躲到一邊。(4)戶外自主活動情況同周三;脫不了衣服發(fā)脾氣大哭。(5)早操情況同周一;玩追逐游戲時離開集體,咬指甲,遠觀望。
行為表現(xiàn)(12點40-1點40分):(1)尿頻,5分鐘去了3次廁所,1次有尿拉出來,2次沒有;哭,拒絕上床,持續(xù)整個觀察期間。(2)吸手指,挖鼻孔,借故洗手;頻繁上廁所,頻率為10分鐘3次;佯裝忙碌(3)不肯上床睡覺,讓她看書,期間尿頻如前;一小時后趴在我腿上,在安撫中入睡。(4)尿頻情況如前;我抱著睡,睡夢中驚醒,大哭.不聽哄,離開睡室才止住。(5)尿頻,情況如前;趴在我背上睡,睡著了轉(zhuǎn)入床上睡,半小時后驚醒大哭,情況如前。
2.其他“觀察”記錄
(1)早上回園哭鬧著不肯上學;(2)曉曉脫不了裙子,著急得抽泣、跳腳,沒尋求幫助;(3)區(qū)域活動中,無目的地逛,咬手指,語言交流少;(4)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和同伴爭搶,伴隨抽泣;(5)做不同步的事情,活動時間要么喝水要么翻書包;集體討論時總是磨磨蹭蹭,拖延時間等等。
以上情況都伴隨著尿頻現(xiàn)象。
二、問題成因
(一)家庭環(huán)境因素
曉曉家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兩歲前因媽媽懷著弟弟,極少與曉曉有愛撫等身體接觸;也極少帶她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玩;有早期母嬰分離情況;曉曉的父母育兒知識相對欠缺。對曉曉出現(xiàn)尿頻的現(xiàn)象表示厭惡,指責她不乖,故意搗亂,沒有過多關(guān)注和安撫。
(二)身體因素
曉曉尿頻現(xiàn)象嚴重沒有得到重視,只是到私人小診所看病,給孩子喂食民間土方湯藥。媽媽借醫(yī)囑要求曉曉多喝水,多尿尿,曉曉就誤以為多尿尿就能快快好起來,就頻繁去尿尿。因治療不當,身體極度不適感沒及時消退,基于3歲幼兒表達能力較弱,不懂用語言描述不適感,導致曉曉負面情緒猛然加劇。
三、矯正策略
(一)家園共育方面
1.和家長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筆者了解到曉曉早期的母嬰分離確實存在,就以修復母嬰關(guān)系為焦點開展教育。筆者將一個月來記錄曉曉的情況跟其家長詳細地分析,并介紹幼兒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矯正的幼兒問題嚴重性,以及長大后的問題,提高家長對孩子存在問題的認識。之后我們多次多方面交流意見,最后達成共識,共同幫助曉曉成長。
2.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配合行為矯正
“對癥下藥”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因病情拖延過長,讓曉曉產(chǎn)生應激障礙而加劇多種不良行為出現(xiàn)頻率,這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愛和耐心來輔助矯正。曉曉媽媽馬上停止民間土方的治療方式,接受正規(guī)醫(yī)院治療。停藥一周后,身體不適感明顯減弱。筆者建議家長鼓勵和引導孩子把不舒服的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豐富“痛”“害怕”等表達感覺的詞匯,一旦孩子能大膽表述,媽媽就要多擁抱和贊揚。在孩子康復期間,筆者建議媽媽多進行語言和肢體的交流,讀懂孩子的需要,及時給予正面回應。
(二)師幼互動方面
1.利用溫情的力量
早接時,筆者總是微笑握著她的小手,用撫摸、額頭相觸、摸頭等表達親呢疼愛的動作,讓曉曉放松警戒,心情愉悅。筆者時常扮弱者請求曉曉的幫助,期間用微笑回贈,無論她當時情緒怎樣,都會用正面的情緒感染她。筆者還利用鏡子,讓曉曉看著鏡中的我們會心地微笑。另外,由于曉曉缺乏母親的陪伴,筆者就時時刻刻讓她感受到媽媽的愛。例如,當曉曉有好的表現(xiàn)時,筆者就利用微信,拍下照片或小視頻發(fā)給曉曉的媽媽,甚至讓曉曉自己發(fā)語音給媽媽,媽媽也及時回應了。這種精神陪伴讓曉曉保持愉快的心境。放學后回到家里,筆者會不定時地發(fā)微信語音,和曉曉回顧幼兒園愉快的事情。
2.借助正增強原理
增強物能加強正增強效果,增強物的選擇要基于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才能增強練習效果。曉曉現(xiàn)時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午睡睡眠障礙問題。
首先,筆者增加對曉曉的觀察時間,了解她的喜好,并幫助她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據(jù)觀察結(jié)果,筆者選擇用故事作為增強物。曉曉喜歡當公主,筆者就說:“曉曉如果睡著了就成了睡美人,等著王子的親吻才醒過來,現(xiàn)在我來當王子,親吻一下就醒來好不好?曉曉要快快睡著哦!”曉曉點頭答應,但一碰到床馬上有強烈的尿頻反應,教師阻止就哭鬧。然后,筆者嘗試把床擺在睡室以外的不同位置,觀察她的反應,曉曉離開睡室睡覺,尿頻次數(shù)稍減。筆者抱著她輕聲講故事,或陪著一起睡在地毯上。聽著故事,曉曉慢慢平復情緒并入睡。如果曉曉睡醒時沒哭鬧,筆者就在她額頭上親吻一下,隨著親吻的次數(shù)增多,曉曉感到滿足。逐漸,曉曉睡著的時間增長,筆者將小床移入睡室,曉曉也不再抗拒,雖仍有睡驚癥現(xiàn)象,但在筆者的示意下會馬上止住哭。
3.借助削弱原理
正增強作用可以加強人類行為反應,若停止正增強,則該行為強度會減弱。我們盡可能發(fā)現(xiàn)曉曉的閃光點,具體而及時地夸獎她。但如果在正?;顒又袝詴灶l繁要求上廁所時,筆者在確保不是真正有尿意的情況下拖延或使用注意轉(zhuǎn)移的方法,減少她上廁所的次數(shù)。
4.同伴陪伴法
筆者觀察到平時曉曉比較愿意接近名叫斯斯的女孩。筆者就讓她帶著曉曉參加幼兒園一日學習、生活活動,減少曉曉孤獨的感覺。慢慢地,曉曉體驗到“在一起”的快樂,頻繁尿尿的需求逐步減弱,并嘗試主動找好朋友玩。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全方位的“陪伴”,曉曉不再拒絕上學,早上回園還能向筆者鞠躬問好。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四、反思與建議
(一)觀察了解在前
對于幼兒存在的“問題”,如果得到正確的疏導,很快能夠轉(zhuǎn)化,如果不重視的話,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xiàn)象會隱藏在心里,潛意識影響他的人生觀,有不可逆轉(zhuǎn)的破壞力。個案中的曉曉,教師全方位觀察,能更準確地了解幼兒的真實情況,找出問題的根源,充分尊重幼兒,讓幼兒認識自我、接受自我。
(二)重視溫情的力量
不要忽略“微笑”的威力,心理學家認為笑是人體對愉悅感受的自然反應,但是科學證明,外在肢體動作和表情也會反過來影響情緒。所以,筆者有目的地讓曉曉多做運動,對鏡子微笑,激發(fā)多巴胺的分泌,這些動作無形中給曉曉一個良好的暗示,讓曉曉變得心情愉悅。
(三)點滴進步在于堅持
曉曉的“問題”基本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但仍會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筆者和家長需持之以恒,無條件接納孩子制造的各種“麻煩”,給孩子更多精神上的陪伴和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力。
(四)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每個幼兒的都是獨一無二的,相同的“問題”也會因不同的原因而變得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不能干篇一律,照本宣科,要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正視問題的存在,精準找出“問題”根源,制定最佳教育措施,同時在教育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diào)整,優(yōu)化策略,才會事半功倍。
(五)家園同步,實現(xiàn)合力
尊重家長,全力爭取家長配合,充分發(fā)揮家園合作的作用,及時給家長提出合理建議,以師愛全方位關(guān)注幼兒,無條件接納他們,區(qū)分溺愛,避免造成幼兒過度依賴心理。隨時收集和分析反饋意見,及時修改教育策略。
參考文獻
[1]林正文.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李雪.當我遇見一個人[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