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靜
摘 要:馬麟,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南渡后三代居于錢塘(今浙江杭州),為“南宋四大家”之一馬遠之子,寧宗、理宗兩朝畫院祗候。畫史上對馬麟的介紹出自《畫繼補遺》:“馬麟,遠之子也,亦工雜畫,不逮父、叔。”從《南宋院畫錄》所記載畫作及數目來看,馬麟一生勤奮,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留下了不少傳世之作,作品題材廣泛,善畫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技藝精湛,是畫院中少有的兼通各種畫科的全才,深受帝后的賞識,成為南宋畫院后期的領軍人物。文章通過對其作品《坐看云起圖》的深入研究發(fā)現,馬麟承傳家學,也借鑒其他家,不因循守舊,在繪畫藝術上有創(chuàng)新之處,獨具一格,在畫史上有重要地位。
關鍵詞:馬麟;《坐看云起圖》;藝術特色
一、《坐看云起圖》藝術特色
《坐看云起圖》的構圖和筆墨呈現出極簡之風。畫面近景突出,僅一小塊突出的巖壁以及一位側面斜坐于地的士人充當畫面的主體,中景、遠景虛化,沒有過多的層次。用筆方面,不同于其父老辣厚重的風格,近景筆墨稍重一些,馬麟用簡練飄逸、概括有力的線條勾勒出士人恬淡自適的人物性格及形象姿態(tài),可謂神形兼?zhèn)?,巖壁輪廓清晰,且用小斧劈皴勾勒,皴筆簡練,設色清潤,枝葉用淡墨色點渲染而成,顯見寫意趣味。中景、遠景的銜接簡潔虛化,細線勾勒出白云,墨色清淡,并運用渲染技巧,以秀潤的筆墨烘染出云霧氤氳的世界。整幅畫構圖簡潔遼曠,筆墨也極其簡素。高居翰評價此幅作品說道:“馬麟畫了一人坐在(躺在)地上,觀看白云升起來,很簡單,沒有什么微妙之處?!笔聦嵣?,畫幅簡潔而不空洞,帶給觀者的回味卻是無限的。明朝惲向有云:“畫家以簡潔為上,簡者簡于象而非簡于意?!彼^簡化,指的是以最簡潔的形式表達出無限的意蘊,追求“畫有盡而意無限”的藝術效果。筆墨可止,然思緒不斷,畫面上雖然呈現的是一山尖、一片云、一溪水,但能讓觀者聯想到山的整體,感受到山的空靈秀潤,看到煙靄迷蒙、云煙升騰,聽到溪水從遠方涌來,又潺潺流向畫外,并通過士人視線,引導觀者思緒飄向遠方。畫面意象是簡潔精微的,意蘊卻是深遠的。引導觀者在微小精致的景觀中感受廣闊空蒙,進而營造出一種超脫自然、淡逸平和的意境。由此可以看出,《坐看云起圖》畫面構圖簡練但完整豐富,馬麟不是簡單地把玩構圖形式,而是在深入挖掘自然景物的基礎上,對自然景物進行高度提煉概括,摒棄細節(jié)刻畫,經過藝術加工和錘煉,精心布局,追求景少而意多、筆簡而韻長的藝術韻味。
在取材上,馬麟采用“靜觀”的方式。在馬麟的繪畫作品中,人物經常是靜觀的狀態(tài),這源于宋代“程朱理學”,“程朱理學”倡導“主靜”的修為方式,主張靜坐,靜坐時須摒除雜念、反省內觀,強調“萬物靜觀皆自得”的生活態(tài)度,這里的“靜觀”強調的是動態(tài)的“靜觀”,是“觀之以理”,關注自然萬物的同時把握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發(fā)現世間萬物旺盛的生命力,同時反觀自己的心靈節(jié)奏,以契合自然萬物的生命節(jié)律,做到“觀物內省”。所謂深沉的靜照是飛動的活力的源泉。畫中士人在靜觀中飲吸山川于胸懷,感受這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面對世事紛擾,能夠做到內心平靜,做到“心無物欲乾坤靜”,胸中有丘壑。自然與心靈融合交匯,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也進一步深化了理宗題詩的立意,與宗白華先生所推崇的繪畫表現的精神,即“深沉靜默地與這無限的自然、無限的太空渾然融化,體合為一”相契合。
在境界的營造上,畫面留出大幅的空白,營造了一個空靈淡遠的意境。南宋山水畫里的空白是構圖中的重要角色,具有其自身獨立存在的價值。所謂“空白”,即在畫面上不著一點筆墨和顏色,是畫面最虛的地方,繪畫理論家稱之為“無畫處”。清代惲南田有言:“古人用心,在無筆墨處?!币虼耍瑹o筆墨處不是死的物理空間間架,也不是真空,而是宇宙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是最活躍的生命源泉。欣賞一幅山水畫,不僅要看到畫面上所畫的,更要看到不在畫面上的東西,空無一物,卻點點即是,空虛中傳出飛動,留給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所謂“筆墨所未到,亦有靈氣空中行”,所以無筆墨處是境界的考慮。清初畫家笪重光在畫論《畫筌》中論述畫面空間時寫道:“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此畫中,士人臨水斜坐在岸邊,極目遠望,成為具體的刻畫內容,四周則留出大面積的空白以突出主景,馬麟并沒有用筆墨填實空白,畫幅中的大片空白是水,是煙靄,是天空,是縹緲,是空靈,是“虛”,畫面中的山、水、天際的輪廓與空白交融,遠景和近景被空白虛化了,構成整幅畫流動的節(jié)奏,可謂“實景清而空景現”,空白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力。有空靈,方有蘊藉,因蘊藉,遇見空靈。遠景霧氣朦朧,似云如霧,遠山若隱若現,我們似乎在一片無垠的天地,感受天際云海相接,畫面空靈,意境空遠,傳遞出濃厚的詩情畫意,境界豐實空靈,真是一片神境。以景為實,以情為虛,一片清遠之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二、從《坐看云起圖》看馬麟的繪畫藝術對
“宋元之變”的影響
《坐看云起圖》是馬麟后期的作品,可以看出馬麟在繼承其父邊角式構圖的基礎上,將邊角式構圖發(fā)揮到了極致,追求畫面的簡潔空靈,再加之抒情式的水墨暈染,他的畫風逐漸轉向寫意抒懷。在畫面情趣上追求詩意,表現文人的閑適,并將容易觸發(fā)人類情感的因素融入畫面,積極探索畫作的詩意空間,詩與畫面相得益彰。另外,馬麟注重線條及皴法的書寫性,用筆勾描士人形態(tài),描繪士人凝神靜氣,溫潤的筆墨及細膩的小斧劈皴描繪出石壁質感,線條的變化強調了云的動感,使畫中的筆意與詩意融合統(tǒng)一,也傳達出了畫面的詩意氛圍。馬麟對于畫作中詩書畫一體的探索、表達,逐漸被宋末元初的文人畫家所接受,為元代文人畫的產生提供了契機,成為元代文人畫的新開端。石守謙在其著作《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中明確指出:“錢氏(錢選)在詩畫合一上的突出表現,以及趙孟頫早期細致山水韻味之深長,他倆實際上可視為南宋畫風繼馬遠父子之后的另一個巔峰?!笨梢哉f,這一新開端的形成,與馬麟《坐看云起圖》中的探索是分不開的。
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宮廷畫的精雕細琢、富貴典雅,馬麟的作品大膽吸收、借鑒了文人畫元素,馬麟對自然的寫實處理,演化為一種個性化的象征性表現,形成了自己的繪畫語言?!蹲丛破饒D》中林石、枝葉、水紋、遠山、云霧僅略表其意,趨于概念化,升華為象征性圖像,成為“逸筆草草”的“寫”畫,這種表現方法影響了元代文人畫家,他們在作品中重筆墨意趣的自我表現,具有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
由于宮廷畫家的身份,馬麟的藝術創(chuàng)作要滿足皇室成員的藝術需求,在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中如履薄冰,雖然馬麟沒有在畫上題詩的機會,但他自身豐富的文人素養(yǎng)能夠讓他做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馬麟在積極入世的同時,精神上也是超脫的。畫面中士人靜觀的形象猶如自身的寫照:能在世俗享樂的現實社會中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馬麟作為一個沉默的參與者,通過隱藏自我的方式和形象的圖繪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立且能安置自己精神的小宇宙,這個宇宙表現的是他與世界關系,是他在心靈體驗中感受到的理想化世界,既捕捉到了理宗的詩意,又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使畫面更具文化深意。這種“緣物寄情”的山水創(chuàng)作觀對元代文人在作品中抒發(fā)胸中逸氣,元代畫壇之風從寫實轉向寫意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為南宋后期的宮廷畫家,畫史上的多數繪畫理論家對于馬麟的評價只側重其畫院畫家身份,而對其作品置之不理,然方聞從其作品出發(fā),對馬麟的歷史地位作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馬麟的藝術為南宋畫院的寫實性表現畫上了句號,他的畫作既代表著宋代院體藝術的成就,也包含著院體藝術的局限。盡管他迎合皇室的趣味,在馬氏家族的范疇內創(chuàng)作,馬麟還是創(chuàng)作出了自己的語匯?!瘪R麟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繪畫史的黃金時期,他的作品折射出宋元繪畫藝術轉型期的特征,因而對其本人藝術風格及其作品藝術特色的認知,是我們研討“宋元之變”這一重要議題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莊肅.畫繼補遺[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2]厲鶚.南宋院畫錄[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3]李霖燦.中國名畫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4]高居翰.詩之旅:中國與日本的詩意繪畫[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5]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方聞.超越再現:8世紀至14世紀中國書畫[M].李維琨,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7]笪重光.畫筌[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
[8]朱良志.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M].北京:中華書局,2014.
[9]方聞,胡光華.宋元繪畫中的文字與圖像[J].美術,1992(8):83-86.
作者單位:
泰安市黃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