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全
喱英文寫作“curry”,印地語中原本叫“kuri”,早在公元14 世紀就存在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經(jīng)多年演化,形成目前全球四大咖喱支系——印度咖喱、泰國咖喱、印尼咖喱、日本咖喱,分別呈棕、紅、青、黃、白等不同色系。除上述主要國家外,食用咖喱的國家還有斯里蘭卡和越南等。
首先說正宗的印度咖喱。記得多年前日本福岡市中心開了一家正宗的印度人料理,全市僅此一家,運營和廚師都是印度人,門庭若市,不可謂不火爆,畢竟沒去過印度的人都沒吃過真正的印度料理。懷著憧憬,我們留學生也組團去嘗試,那個味道確實很好。我們吃的是最基本的套餐,一份白斬雞,一小碗印度咖喱,一小團米飯,一點兒小菜,外加一個剛剛雙面油炸出來的三角大薄油餅,分量對于男生剛剛好。新炸制的死面大餅自然是芳香的,白斬雞卻沒什么味道,完全靠咖喱撐門面了。要說絕也就是絕在這咖喱上,不稠不稀,棕黃色的色澤有點瘆人,味道則是一級棒,滋味又辣又香,可以算是筆者至今吃過的最好吃的咖喱了。可惜咖喱量不多,只有一不銹鋼紅酒杯,剛夠蘸完所有餅、菜和肉,想要一點兒多余也沒有。
再說說正宗的泰國咖喱。那是我們教研室的泰國留學生在某次飲酒會上端上來的她親自下廚熬制的正宗咖喱。那咖喱是綠油油的,還有點泛白色,總之顏色很淡,看起來人畜無害。吃起來嘛,好吧,全教研室的日本人都直接被辣翻了,就是辣,超級辣,無敵辣,七竅冒火那種。搞不清為什么明明越是接近赤道的熱帶地區(qū),人們反而越會選擇最辛辣的食物進食,難不成是為了把身體里的濕毒都趕出來?其他味道都忘了,就是辣,綠辣綠辣的。
日本咖喱就不用描述了,很多人都吃過。各種日料店都有咖喱米飯吃,就是那種黃綠色,也是不怎么愉悅的顏色,不過那種咖喱的味道重,不咸,一點兒辣味沒有。
日本咖喱為什么能夠獨樹一幟?日本咖喱源自明治維新時期歐洲傳入的咖喱吃法,早期專為日本海軍使用,后經(jīng)日本人改良并發(fā)揚光大后為人所熟知。因為加入了濃縮果泥成分,口味偏甜,被日本人稱為“日本的咖喱”也不算錯。日本在短短的150 年食用咖喱的歷史中,迅速發(fā)展了工業(yè)化制備日式咖喱的生產(chǎn)線,如今的日本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咖喱食用國,每年咖喱飯的銷量超93 億份。此外,日本生產(chǎn)的咖喱粉和咖喱塊已經(jīng)攻陷了全球食品市場,銷量全球第一,甚至名氣比印度咖喱還要大。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日本北海道的湯咖喱。
日本北海道的湯咖喱是一種源自東南亞的咖喱吃法。它味道清淡不濃郁而且較為稀薄,原材料不含面粉等增稠成分,因而沒有普通咖喱那種黏糊糊的感覺,口味醇厚又清淡。這種湯咖喱最初繁盛于札幌,伴隨著旅游業(yè)的繁榮,湯咖喱在日本闖出了名氣。在白雪紛飛的冰天雪地里暢玩一番后,又累又渴又餓又冷,再回民宿里坐在被爐邊,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咖喱,確實是一種享受。
湯咖喱本身不缺乏維生素,蓮藕片、青椒、紅椒、黃椒、土豆片、紅薯片、茄子片、卷心菜葉、南瓜片、蘑菇、西藍花、胡蘿卜片、秋葵、牛蒡也都是重要配角,一般是要油炸過的。當然,湯咖喱也不缺乏蛋白質,為了湯的香濃,一般店家還會配上雞肉、牛肉、培根或半熟的雞蛋。米飯是分開用小碗兒盛過來,方便食客澆湯在米飯上。如果碰到了用心的店家,可能還有會大骨濃湯熬制的湯咖喱,那滋味就更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