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芳
時下,有一個詞語世界流行,有一種理念深入民心,它便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獨具東方智慧的理念不僅告訴世界:國際社會只有攜起手來,權責共擔,才能實現(xiàn)共贏共享。這也啟示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只有構建有效命運共同體,才能營造和諧友愛的班級氛圍,才能打造積極向上的活力班級。
曾經的我,對待學生,凡事以“提分”為第一要務。每天只知道“搶逼圍”?!皳尅奔疵嫦蛉w學生,搶時間。每天第一個來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教室,讓學生在教室里的一切行為都處在我的威勢之下;“逼”即緊抓“偏科生”,采取課間談話,課后輔導等方式,逼迫他們增加學習時間和作業(yè)量;“圍”即盯住個別“學困生”,聯(lián)合家長、學生干部,多管齊下、多方圍堵,讓學習成為“學困生”的唯一選擇,逐漸學生中就有人偷偷在私下為我起了“滅絕師太”的綽號。
一、理順關系,搭建平臺
我嘗試重新定位自己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嘗試借助班級體系化建設來豐富班級的教育內涵,拓寬班級的成長空間。于是,我開始在班級實行“合伙制”:班主任、學生、家長不再是班級教育的管理者、被管理者、旁觀者,而是追求各自夢想的“合伙人”。我們共同秉持“問題就是資源”的理念,分享各自的教育資源與平臺,在實現(xiàn)自己成長的同時也助力他人的成長和班級的發(fā)展。因此,我們的班級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班級,更像是一個大家一起合伙建立起來的教育成長“社區(qū)”。
初中的學生一般都有自己的邸交,所以通過組建班級邸交群,在學生中傳遞一些正能量和信息;通過組建家長微信群,讓家長及時了解班級情況,傳遞和分享教育經驗,共同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
二、構建載體,推動發(fā)展
班級共同體的構建,主要包括任課老師共同體、學生小組共同體和學生家長共同體三大載體。
(一)任課老師共同體
班級的整體發(fā)展離不開每一位任課老師的努力,因此在課余,我會主動到各個任課老師那邊“打探消息”,相互交流班級教育教學中的情況,學生的表現(xiàn)等。在班級舉行的一些主題班會時,主動邀請各位任課老師參加,讓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能感受到來自班級每一個成員的尊重,也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來自每一位任課老師的關愛,彼此成為良師益友,感受到班級集體帶來的溫暖。
(二)學生小組共同體
學生小組共同體中,不同的小組承載著不同的使命。在班級建設初始期,我會鼓勵學生主動去尋找自己的“成長合伙人”,組建自己的團隊,提出自己團隊的班級建設主張,進而實現(xiàn)班級學生團隊“自治”。在這個階段,大家一般會去尋找與自己經歷相近的同學合伙組建團隊。這樣一來,班級就會出現(xiàn)兩類學生團隊。第一類是基于班級常規(guī)管理需要而組建的“職能型”團隊,它們各司其職,承接傳統(tǒng)班級的管理職能。學生團隊“自治”,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們參與班級建設的熱情。一時間,全班上下忙得不亦樂乎。不過,一段時間后,團隊內部以及各個團隊之間出現(xiàn)了缺乏合作的現(xiàn)象。其實大家都明白,問題出在彼此之間缺乏溝通,團隊之間缺乏協(xié)調方面。不過,礙于情面,沒有誰愿意主動去化解。
當大家都期盼著班主任拿出“雷霆手段”力挽狂瀾的時候,作為班級“合伙人”,我卻有自已的“小算盤”:問題就是資源,這么好的資源不加以利用,豈不是白白錯失學生成長的良機?于是,我開始行使“合伙人”權利,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團隊能力養(yǎng)成策略”。為此,我拋出了“團隊任務”這個“班級發(fā)展助推器”。學生們沒有等來他們想要的促膝長談,也沒有什么“雷霆手段”,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是一份“團隊任務”清單:①布置美化主題教室;②各項主題班會認領;③給“老班”定規(guī)矩;④讓各位任課老師喜歡我們班;⑤自主召開家長會……各個團隊在這一系列“團隊任務”中自主選擇任務。但是,我要求:各個團隊只負責活動方案的起草、班級意見的征集,在得到大家支持后,組織全班學生去完成。
在我的一再堅持下,學生們還是極其不情愿地認領了這些任務,并開始嘗試整合“團隊”內部的“資源”制定相關活動草案,然后分頭征求全班學生的意見。在一輪又一輪的‘磨合”之后,這些任務都被順利完成了。學生們在完成團隊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彼此尊重與合作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嘗試顛覆自己原有的“慣性”思維,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漸漸地,大家開始嘗試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面對團隊伙伴、面對班級生活。那群“孤芳自賞”的學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在與人溝通時能夠保持謙遜、在班務工作中能夠相互體諒、在平時生活中懂得自我約束的學生。
小組命運共同體的建立,勢必要求小組成員攜起手來,既在互相監(jiān)督,也互相幫助。強有力的小組競爭,不是班級分化,而是提倡小組間既科學競爭,也團結協(xié)作,以小組優(yōu)秀帶動個人優(yōu)秀,以小組進步帶動班級整體進步。
(三)家長共同體
在班級管理中,家長的作用不容忽視。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來,不僅能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還能增進良好的親子關系。
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開展“主題班級”建設的頂層設計,即采用什么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借助不同主題的班級生活豐富各自的“角色體驗”,在承擔不同的班級職責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思維,觸發(fā)主動求知的欲望,提升各自的團隊適應能力和自主發(fā)展能力。
雖然學生能通過思考討論大致構建出類似“議會制”“人大制”,“公司制”等模式,但在具體運作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問題,而許多家長身在各個部門,對于相應的運作模式比較清晰,正好可以給孩子作參考。
借助網絡平臺,我還以“電影課程”的形式再次為學生和家長創(chuàng)設全新的溝通“情境”。每個周末,向學生和家長推薦一部電影,周一返校后,在班級組織觀影分享活動。這種電影課程的意義在于幫助家長在看電影和評電影的過程中,將自已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傳導給孩子。
三、統(tǒng)一要求,保障實施
從班級體系化建設角度講,我必須慎重考慮開放班級的方式和途徑,并在實施過程中統(tǒng)一要求,有相應的考核獎懲措施,以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嘗試將班級“開放”,將學生推向更為廣闊的平臺進行歷練,幫助學生在班級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逐漸明確自身的職業(yè)愿景。
一群積極的學生,匯成向上的班級;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孕育學生的夢想。良好的班級風氣,更需要我們全體成員的共同監(jiān)督與提醒。當我們心存集體,時刻不忘班級榮譽至上,我們便會嚴于律已,督促自己成為更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