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華 曹春梅
做人是一門學問,處事是一種技巧,而溝通則彰顯著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能力。當今社會,每個人都身兼多重角色,在人與人溝通的過程中,不存在絕對的正確。放下身段,時刻保持謙虛的心理和謹慎的態(tài)度,積極換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爭取他人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才是真正的會做人、懂做事。我們在生活中要達成有效的溝通,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素質。其次,要對他人心懷善意。當我們把周圍的人都看成天使時,我們就生活在天堂;如果我們把身邊的人都看成是魔鬼,我們就生活在地獄了。愛人以德,設身處地,這些都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基本要求。
培養(yǎng)孩子為人處世的能力是我國的教育傳統(tǒng),也是高考作文命題的重要內容。為人處世的能力是青少年學生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雖然學習是高中生的首要任務,考生們的學習目標也聚焦于高考成績,但學習與成績不能代替一切。我國大學所期盼的,是身心都趨于成熟的學子。
近年來,高考作文的命題就表現(xiàn)出了明確的指向。如2015年湖南卷高考作文“夢想旅行的大樹”中,大樹的果實被飛禽走獸吃掉,種子傳遍了世界,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這一考題引導考生在做人方面,既要有通過自我奉獻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的執(zhí)著信念,也要有大樹的自強和堅持;2015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文章與人品”,目的是引導考生思考如何“為文”和怎樣“做人”;同年,湖北卷高考作文“噴泉與泉水”旨在啟發(fā)考生對如何做人的思考:做人要厚積才能薄發(fā),做幕后英雄更值得被尊重;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被需要”,則引導考生對利我與利他兩種心理進行探索,思考“善舉”的意義。
做人處世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古人說:“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p>
生活中,有些人在近處求道,有些人去遠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處去做,有些人則向難處努力。
班級舉辦“做人與做事”的主題討論會,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寫一篇發(fā)言稿,參加討論。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本題的作文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段材料是孟子的名言,意思是:“道”本就在近處,卻要到遠處去尋求;事情本來容易,卻要按困難的方法來解決。這無疑是一種舍近求遠、舍本逐末的做法。第二段材料可以看作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現(xiàn)象、事例的概括。對于“道”,有人在“近處”求,有人去“遠處”求;對于“做事”,有人從“易處”入手,有人從“難處”入手。這表現(xiàn)出人們在為人處事時所選擇的不同方式與方法。
題目所給材料的關鍵詞有“求道”“遠近”“做事”“易難”,對這些詞的解讀如下:“求”可理解為“尋找、探索”等?!暗馈笨衫斫鉃榈缆贰⒎椒?、道理、規(guī)律等?!敖帯薄斑h方”可以作兩種理解:一為“空間中的概念”,如近處、遠處;二為“時間中的概念”,如現(xiàn)在、過去、未來?!白鍪隆笨衫斫鉃椤皬氖履稠椆ぷ骰蛘咛幚砟臣虑椤??!耙住薄半y”可分別理解為“容易”和“困難”。兩段材料的內容都分為兩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同??忌蓪⒌谝欢蔚拿宰鳛榱⒁饣A,也可將第二段的現(xiàn)象、事例作為立意基礎,也可綜合兩段材料的內容選擇立意的角度。
可供參考的具體立意角度有:從身邊小事做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創(chuàng)大業(yè),從做小事情開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心發(fā)現(xiàn),熟悉的地方也有新奇風景;立足當下,走向遠方。
【例文展示】
道在邇,毋求遠
◎林笑甜
人們“求道”大致有兩種方式,有些人在近處求道,有些人去遠方求道。在近處求道的人,認為“道”就在自己的身邊,不必煞費苦心前往遠處;去遠方求道的人則認為,“道”在遠方,只有歷經千辛萬苦才能求得。
其實,這兩種方式沒有對錯。如果身邊有“道”,就應該在近處“求”;如果遠方有“道”,就應該到遠方去。如今卻出現(xiàn)了一些情況,“道在邇而求諸遠”,明明近處有道,卻視而不見,偏偏認為道在遠方,一定要到遠方去。這樣的人不僅是無知,簡直可以稱為愚蠢。因為這是一種舍近求遠的做法,即便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最后的結果也未必會令人滿意。
我不禁想起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人跟他的兒子一起出門,途中,兒子不小心掉到河里,他沒有立即跳進河里搶救,反而是千里迢迢跑到越國去。別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說:“因為我聽說越國人的游泳技術高明,所以我不辭千里來到越國,就是想要找個高手來救我兒子啊。這樣難道不對嗎?”找個游泳高手來救自己的兒子,這種想法是對的??墒?,等他到越國找到游泳高手,再回去救兒子,他的兒子恐怕早已一命嗚呼了。“道”在遠方,可是對這個人來說,解決不了燃眉之急。這樣的“道”求之何用?
求“道”的目,是要為實際問題求得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不能解決問題的“道”不求也罷。魯迅曾經相信“道”在遠方,他不遠千里到日本學醫(yī),以為只要求得“醫(yī)道”,就可以拯救無數(shù)像他父親一樣身體有疾病的國人。他的學習不可謂不用功,他的成績不可謂不突出,然而,最后他覺得這樣舍近求遠獲得的“道”最終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于是他又回到了國內,在身邊求“道”。終于,他開悟了——“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庇谑撬麧撔膭?chuàng)作,一發(fā)而不可收,寫出的每一篇作品都具有撼動靈魂的威力。
當今社會,很多人有崇洋媚外的心態(tài),總以為“道”在遠方,于是讀書到國外去,定居到國外去,找工作到國外去……所過節(jié)日也是國外的,這樣的“求道”未免有些刻意。
道在邇,毋求遠。如果當下有“道”,身邊有“道”,何苦舍近而求遠?把握當下,潛心悟道,既省時,又省力,何樂而不為?
點評
這篇作文的題目點明了中心意旨,簡潔而凝練。考生在開頭娓娓道來,提出求道的兩種方式,接著加以肯定,然后筆鋒一轉,指出“道在邇而求諸遠”是一種舍近求遠的做法,效果不一定好。在主體部分,考生先列舉古人的故事,論述不能不切實際地到遠方“求道”,那樣解決不了問題。接著舉出魯迅棄醫(yī)從文的故事,再次闡明“求道”要與實際相結合。然后,對當今社會崇洋媚外的現(xiàn)象提出批評。最后總結全文,照應標題,以反問句式表明自己鮮明的觀點態(tài)度,言簡而意賅,啟人心智。
人際關系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一位年齡約70歲的女士輕聲提醒一個年輕的姑娘“衣服穿反了”。姑娘的亮黃色絨衣,肩胛連接處故意做成明邊,鼓了一圈出來,已令多人誤解。聞言,年輕姑娘撩開左下方衣襟,把標簽給這位年長的女士看。年長的女士“哦、哦”地倒退幾步,返回座位,悄悄說了聲:“對不起啊?!?/p>
材料二: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曾扮演徒步旅行的流浪漢。正要上場,門生眼尖,提醒師傅鞋帶松了。“謝謝你。”他系緊鞋帶,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臺入口處時,又蹲下把鞋帶弄松。原來松垮的鞋帶,可以表達長途旅行者的疲憊。有人問:“您為什么不當場教導那位門生呢?”勘彌回答:“別人的善良要善良地接受。要教導演戲的技能,機會多得是。”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做,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這兩則材料揭示出“善良地對待他人的善良”的道理。考生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構思:
什么是善良?考生可以用“拆詞法”理解,有良心謂之善?;蛞妹献拥脑拋斫忉專骸叭诵灾埔?,猶水之就下也”,人人都可以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解釋。考生審題時需注意,“善良”與“善良地對待善良”不是一個概念。材料中的年輕姑娘知道年長女士對她的衣服產生了誤解,如果她看破而不說破,不當即指出對方的錯誤,就不會讓對方的善心受挫。
為什么我們要善良地對待善良?考生可以從文學作品、人際關系等多個方面展開論述。文學作品中,如普希金的《金魚與漁夫的故事》里,金魚善良地對待心地善良的漁夫;薛寶釵聽到林黛玉在宴席上用了《牡丹亭》里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并沒有到王夫人面前搬弄是非,而是與黛玉擺事實講道理,給予她真誠的關心,善良的引導。這些讓她最終贏得了黛玉善意的接納和真摯的友誼。人際關系中,如抗戰(zhàn)期間的軍民魚水情深:紅軍幫助老百姓趕走日本侵略者,百姓們?yōu)榧t軍縫軍鞋、送軍糧;在公交車上,年輕人為老年人讓座,老年人微笑著表示感謝等。從宏觀層面來講,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也是同理。我們幫助第三世界的國家發(fā)展,對方則響應我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
我們要采取怎樣的行動,才能做到“善良地對待善良”?考生可以從以下幾種角度思考:理解他人的好意,人幫我、我?guī)腿?見到被辜負了的善良不坐視不管、冷漠以待,而是積極周旋,讓善良的人心免于遭受冰冷的對待。
【例文展示】
從善的起點走到終點
◎劉詩涵
何謂善良?誠然,為人友善是善良,助人為樂是善良,大公無私的善行更是善良。但進一步說,在為人處世中僅做到善良是不夠的,善良需要善良來理解,我們要以善良對待善良。
以善回應善,對于個人而言,是自我對交際的思考,是更高級的情感表達。享譽歌舞伎藝壇的勘彌為更好地完成演出,故意松開鞋帶以融入角色,被門生提醒后卻欣然接受,系上鞋帶。面對別人所提出的“為何不當場教導門生”的問題,勘彌回答,要以善良回應別人的善良,教導的機會還有很多。勘彌之所以這樣做,是考慮到了門生的心理狀態(tài)。他以采納門生的建議來回報其好意,巧妙地避免了當時的尷尬,這無疑是一種交際智慧。
以善回應善,對于社會而言,是更廣泛的正能量擴散,能夠營造出社會之正氣。用善良回報善良,是中國人生而具備的集體意識??v覽中華上下五千年,在古代便有“結草銜環(huán)”的典故:魏顆把父親的愛妾改嫁,使她免于一死,愛妾的父親結草為繩,幫助魏顆打敗敵人,以償還這份恩情。而現(xiàn)代,春節(jié)期間鄰居互相拜年,互贈新年禮物,更是有其樂融融的喜氣;再到新近出現(xiàn)的鄰居節(jié),鼓勵鄰里之間互幫互助,這種和睦友好的氛圍,更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良好社會風氣。
以善回應善,對于國家而言,是國人們力爭上游,于困難時相濡以沫、守望相助、自成鋼鐵的堅韌。廉頗與藺相如同為趙惠文王的心腹,廉頗犯錯后,放下高傲的姿態(tài),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藺相如為何不故作傲慢,好讓他知道自己的憤怒?他寬容了廉頗,對于廉頗而言,是一種善良。對于國家而言,他們二人的舉動又何嘗不是在維護家國?藺相如原諒廉頗,兩人關系也因此更為牢固,為趙國的安定發(fā)展打下基石,為趙國不屈不撓地面對強大的秦國奠定了基礎。善良地對待善良,可以幫助國家提升社會道德水平,如此一來,在危機降臨時,舉國上下都能齊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
因此,用善良回報善良,不僅是人的智慧和情商的體現(xiàn)。更是一個人、整個社會乃至一個國家必備的品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于他人的幫助,我們要笑著稱謝,心誠悅納之。人人都多一點善良和愛意,也是國家凝聚力量之所在。那么,從現(xiàn)在開始、從今天開始,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點評
這篇作文條理非常清晰。考生首先解釋什么是善良,提出中心論點。然后用三個分論點,從個人到社會,從“小我”到“大我”,清晰有力地論述為什么要善良地對待善良,舉例比較恰當。例證部分有單獨的,內涵豐富的大事例,還列舉了一組從古至今的小例子。其中,文末所用“將相和”的事例論述得當,內涵貼切題目要求,比較有說服力。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卡耐基有言:“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贏了,還是輸了?!睜幷撝粫故虑樽冊?,既提升不了自己,也改變不了別人。富蘭克林有言:“如果你總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睙o謂的爭論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讓對方感到被冒犯,將雙方觀點上的沖突轉變成為維護自尊而導致的沖突,也就注定了沒有哪一方能取得勝利。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做,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1.既是爭論,那就是雙方的事。你想避免無謂的爭論,而對方卻蠻橫無理,這就需要你具備良好的自控能力,在討論中冷靜、克制、保持理智。倘若以溫和友善的態(tài)度待人,則對方“一個巴掌拍不響”,就避免了爭吵。
2.應該把“永遠不和別人進行無謂的爭論”,當作一種社交準則來遵循。在林肯看來:“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時間……無謂的爭論,對自己的性情不但有所損害,還會讓人失去自制力。在盡可能的情形下,你不能過分張揚自己,要學會放棄?!?/p>
3.在小事上“難得糊涂”。避免無謂的爭論,也就能不受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從而不為外界所累。
群發(fā)祝福
是否能表達心意
近些年,群發(fā)祝福拜年的方式遭到一些人的“吐槽”,他們認為這種方式不走心、太敷衍。某次調查顯示,26.7%的受訪者認同這種觀點,66.3%的受訪者不認同,覺得群發(fā)祝福也是在表達心意,7.0%的受訪者則保留意見。
有人覺得群發(fā)祝福是比較正常的現(xiàn)象:“畢竟人們的社交圈子因為網絡普及的原因在變大。有的人微信好友可能有幾百個,很多還是客戶,可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逐一編輯信息發(fā)給對方,所以就只能采用群發(fā)的方式?!庇腥藙t不太喜歡群發(fā)祝福拜年的方式:“我覺得關系足夠好的人,肯定不會這樣單調地拜年,我們可以有更多互動。群發(fā)祝福拜年的對象,往往是一些交情比較淺的朋友。”
【素材析與用】
1.群發(fā)祝福也有誠意,還請笑納。群發(fā)祝福也有很強的現(xiàn)實訴求在里面。人們最為直觀的感受莫過于,每逢佳節(jié),需要奉上祝福的人太多了,如果給每一個人的祝福都講究“私人訂制”,必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相比之下,群發(fā)祝福更加省時省力,但也因此被貼上“毫無誠意”“虛情假意”的標簽,很多人對群發(fā)祝福都選擇不理不睬。但是,回復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基本涵養(yǎng)。所以在收到祝福后,無論這條消息群發(fā)與否,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回應,都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2.祝福千篇一律,用行動表達真情?,F(xiàn)代社會的感情有一種浮躁化傾向,深層感情交流趨于淡化。由于工作節(jié)奏加快,人們凡事都想尋找捷徑。有學者認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人們更需要發(fā)自內心的祝福所帶來的慰藉,以及精神上的滿足和被尊重的感覺?!眱热葜貜汀⒎ξ兜淖8_h不及一句真摯的話語,一張簡單的卡片。
3.形式只是媒介,人際交往中最可貴的是真心。現(xiàn)在很多群發(fā)祝福不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從網上照搬各種模板。年輕人更加追求個性化,一字一句都用心打磨。群發(fā)的方式也在不斷改進。例如,很多人在群發(fā)短信時,將朋友、長輩、領導區(qū)分開來,分別群發(fā)不同內容的祝福信息。雖然算不上是“私人訂制”,但也是一個折中的辦法,這樣的祝福同樣是有溫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