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喬根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推進,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已然成為每一個一線高中政治教師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從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維度: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剖析出發(fā),結合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給出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優(yōu)化的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近幾年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培育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已然成為每位一線政治教師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新課改精神強調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共成長。本人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如何運用四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采取“自主——探究”教學,提升學生政治認同
“自主——探究”教學策略依托導學單、調查問卷等載體,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這樣一個層層深入、逐步遞進的過程?!白灾鳌骄俊苯虒W策略強調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該策略對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感氛圍,在學生在適宜的情感氛圍中自主探究,積極思考,將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相結合,主動建構知識,同時不斷提升綜合素養(yǎng)。
文科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普遍有這樣的感受: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現在的中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學習是為了提高成績,關注了涉獵知識的深度,容易忽視知識的廣度,知識面偏窄;在互聯網時代,在博客、微博、微信泛濫的趨勢下,學生上網的選擇趨于多元化,閱讀也愈發(fā)圖像化、碎片化,未必肯靜下心來讀圣賢書,做到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事實是怎樣的呢?學生的政治情感真有我們所看到的這樣淡漠嗎?學生對中國現行政治體制的認同度真的有這么低嗎?學生的政治信仰真的這么不堅定嗎?本人在《政治生活》第一課授課之前展開了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大部分高中生人生觀、價值觀主流還是積極向上的,82%的學生希望能在高中階段加入中國共產黨,政治認同度較高;75%的學生能時時關注國內外大事和熱點問題;87%的學生能積極參加各種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
二、運用“問題——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問題始于情境。如果脫離情境,知識就僅僅是干癟的理論,無法為學生所內化和運用。一線教師深知此理,所以在現階段,“問題——情境”教學被廣泛運用于政治課堂。但在操作中出現了新的問題:真實的情境有復雜性,操作起來有不可控性,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情境設計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答案化,對答案的預設過強使得情境失真,難以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得不到提升。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必須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標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性材料透過現象看本質,最終形成理性的認識。例如,本人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框題用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情境:網友孫杰在新浪微博上以“烤肉”調侃英雄人物邱少云和賴寧,被加多寶公司轉發(fā)。隨后,邱少云烈士的弟弟邱少華將孫杰及加多寶公司告上法庭。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法院判決二被告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公開發(fā)布賠禮道歉公告,該公告須連續(xù)刊登五日;二被告連帶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1元,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內履行。本人沒有回避情境的真實性,設計了一系列的討論話題:①對于網友的點贊,你怎么看?②你認為法院的判決是否合理?③孫杰和加多寶公司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學生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交鋒之后,達成一定共識:①民族英雄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我們當敬仰和學習,不容褻瀆。②一些人通過網絡妄議歷史,誹謗英雄,不明真相者容易人云亦云,我們要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取向。③每個人對是非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斷,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判斷、討論、分析,在自主思考和積極辯論中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科學精神。
三、強化“活動——體驗”教學,引導學生公共參與
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提出“在做中學”。杜威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行動的副產品,所以教師要通過“做”,促使學生思考,從而學得知識?!倍磐选皬淖鲋袑W”貫穿到教學領域的各個主要方面中去。他的這個理念不僅塑造了現代的美國教育,而且影響了“全世界”的活動課程和活動教學?;顒诱n程和活動教學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強調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fā)點,帶領學生親身去體驗從而獲得經驗。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設計中,要踩準學生的興趣點和興奮點,重視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同時著眼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在進行活動設計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堂體驗,還要引導學生與社會生活接軌,進行積極的社會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
本人在開設《政治生活》之《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這一節(jié)公開課的時候大膽設計了一個關于本市的居民階梯電價聽證會活動,本人先給學生分組,由學習小組組長牽頭分配任務,進行前期調查、角色扮演、設計聽證會流程,撰寫發(fā)言稿然后在課上進行有效的討論。學生在常規(guī)的聽證會參加人:物價局代表、自來水公司代表、居民代表之外,還有預見性地設置了聽證會主持人,聽證會申請人、人大代表等聽證會參加人等位置,在實踐中對社會生活有了更深入的體驗。在總結發(fā)言的時候,還有聽證會參加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對于居民來說,我們關心的不僅僅是電價漲了多少,還關心政府如何對待公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懇請物價局負責人就最終決策出臺的時間和對居民意見、建議采納的程度做一個公布。在這個課程的活動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沒有躲在象牙塔里,而是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生活,不僅獲得了寶貴的社會體驗,而且學會了在實踐中反思,提升了公共參與的熱情與信心,表現出對社會事務的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四、運用“合作——生成”教學,強化學生法治意識
根據“學習金子塔理論”,學生通過聽講、閱讀、聲音/圖片、示范/演示這幾種形式的學習還是被動學習的過程,只有運用到小組討論、實際演練、教別人這幾種學習方法,才能稱之為主動學習,學習的效果也更加有效。我們新一輪的課改正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一線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整合恰當的學習資源,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滲透、培養(yǎng)、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要摒棄強行灌輸法律知識的理念,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整合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展示各個環(huán)節(jié)去探究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在合作過程中結合情境體驗感知法律,將法律常識與法治理念內化,從而提升法律素養(yǎng)。
本人在進行《市場配置資源》的新授時,設計了這樣的真實情境:近年來,大閘蟹市場問題頻繁曝出,價格虛標、假冒欺詐等客戶投訴也越來越多。某消費者撥打12315投訴舉報“綁蟹的繩子賣出了螃蟹價”,市工商局對此作出回應,明確表示銷售過度捆綁的“皮筋螃蟹”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市工商局隨后對商家銷售過度捆綁螃蟹行為,按《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以涉嫌欺詐為由,對經營者處以800元罰款。探究活動一:“市場上大家都綁,我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該水產市場攤主的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探究活動二:市工商局對此事件作出相應處罰,給商家規(guī)范自身經營行為的啟示是什么?在小組討論、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指出該行為了違背市場交易規(guī)則,并拓展到分析其原因:市場調節(jié)有自發(fā)性。同時自然地得出經濟活動參與者需要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法治意識不需要強行灌輸,在你來我往的討論中已然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當然,要提升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這四者絕不是截然割裂的,而是有機統(tǒng)一的,它們應滲透在教師的每一個教學設計之中,體現在教師的每一次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過程中。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重任,需要不斷轉變與革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才能不辱使命,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