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德育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一個人順利成長的首要問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于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教師要“敢”于講,使學生能夠感到自己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要“善”于講,使學生能夠改正自己的不良聽課習慣;教師要“勇”于講,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良習慣。
關(guān)鍵詞:德育;重于;敢于;善于;勇于
古人云:才是德之資,德是才之帥;德才全盡謂之圣人,德才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君子挾才以為義,小人挾才以為惡。才不足,并不要緊,可以通過培訓和實踐鍛煉來提高;而德不足,則很難彌補,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德
是根本,選人用人,一定要有德,如果沒有德,也寧愿選擇無才之人,避免百姓和社會遭受有才無德之人的迫害。有人說,“德”和“才”就好比汽車的方向盤和發(fā)動機,方向盤掌握得好,汽車就能正確地行駛,如果掌握不好,那么發(fā)動機功力越大,破壞力就越強。
人的一生中,小學階段是啟蒙期,面對孩子如白紙般的思想,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以便孩子能夠順利成長。小學生缺乏經(jīng)驗,對本國的文化禮儀了解得不多,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還要接觸外國的文化習俗,作為教師,如何把握這個度,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滲透德育呢?
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但要深入了解教學內(nèi)容,更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德育細胞,還要用深入淺出、潛移默化、幽默機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接受教師的點滴滲透,在長期的教學中,筆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德育教學風格。
一、教師要“重”于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在每一個新的學期開始,在接觸新學生之時,筆者都會向?qū)W生強調(diào)兩個字“習慣”,好的習慣成就一個成功的人生,壞的習慣毀人一生。我要求學生做到三點:首先,在課堂上要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和聽課習慣,如:在上課之前,要準備好上課用的課本及其它物品,并把他們有序地放在桌子上。其次在上課時,眼神要注意和老師進行交流,讓老師能夠看到你的所思和所想,并觀察到你的聽課狀態(tài)。第三,要積極發(fā)言,特別是英語課,如果你不開口說,老師就聽不到你的發(fā)音,判斷不出你是否學會,發(fā)音是否正確。有好多次在檢測時,我發(fā)現(xiàn)坐在前排和后排的學生發(fā)音不同,學生距離教師的遠近不同,或看不清老師的口型,發(fā)音就會不正確;還有的學生上課不抬頭,雖然聽了,但聽不準確,特別是一些清音和濁音聽不準,影響了英語單詞的學習。甚至一些家長還會說教師的發(fā)音不準,其實呢,不正確的發(fā)音不是老師發(fā)音不準造成的,而是孩子沒認真看老師的口型造成的。
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們養(yǎng)成了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老師的一個眼神就把學生從“下線”、“忙碌”或“隱身"狀態(tài)拉回到“上線”。良好的習慣形成了,學生對老師和其他學生的尊重自然就有了,文明禮貌習慣也養(yǎng)成了,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收獲。
二、教師要“敢”于講,使學生能夠感到自己的良好習慣
我說的“敢”講,是對老師而言,在課堂上不要吝嗇時間,要不惜時間,用偵察兵的眼光積極尋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學生。筆者曾經(jīng)教過一個學生,英語成績并不很突出,但在一次英語課文表演時,他和另外一個孩子表演一對母子的對話。他扮演的孩子對媽媽說,“Mum,I’m hungry!can I have some biscuits?”他的表演維妙維肖,雖然對話不多,但他的表情和動作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并讓他在別的班上進行巡回表演。這一來,他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學習勁頭也馬上提高了,并且改掉了上課愛說話的毛病,他在同學們的眼中也亮起來,威信也提高了,形成了一連串的良性循環(huán)反應,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
其實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是本來就有的,只是沒有得到教師或家長的注意和強化,沒有得到周圍人強有力的支持,所以就淡化了。作為教師就要及時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學生的“支點",從而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向正的方向發(fā)展。
三、教師要“善”于講,使學生能夠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有學生會有一些不良表現(xiàn),如玩鉛筆、鋼筆、橡皮等,或與同桌或前后座位的學生說話,甚至有人看課外書。筆者總是以一種婉轉(zhuǎn)的方式去提醒他們,“what are you doing?what can 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利用英語語調(diào)的特有魅力去感染學生,學生會意了,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xiàn)象逐漸減少。有時還要利用教材內(nèi)容去提醒學生,如在學習make my bed、get up、wash my clothes、brush my teeth等一系列詞組時,我就用不同的語氣來造句子“can you make yotlr bed/wash your clothes?” “When do yotl ma,ke your bed?” “Make your bed! Who will say like this,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Yes,you should do it yourself”老師看似無心地說一些句子,但其實也在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使學生很輕松地接受,對高年級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學生來說,可謂是一劑良藥。
四、教師要“勇”于講,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良習慣
大多數(shù)小學生總是怕老師的,在學生的眼中老師是神圣的、偉大的,老師似乎永遠是對的,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能夠有意講一些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特別是老師曾經(jīng)犯下的錯誤,學生會非常認真地聽,并記憶深刻。曾經(jīng)在教材中出現(xiàn)過這樣一課,幾個學生在幫助教師收拾教室,教師問“whose ball is this?whose basketball is this? ?Let’s tidy up our classroom!"在課堂上,我隨意地問學生,“Do you often tidy up your room?"接著我給同學們講了我小時候的一件事,媽媽讓我收拾桌子,桌子上堆滿了書,很亂,我對媽媽說,“我寫作業(yè)呢,沒空收拾。”媽媽耐心地對我說:“衛(wèi)生是一個人的門面。面對臟兮兮、亂七八糟的桌面,怎能安心學習呢?"我的臉一下子紅了,馬上收拾起來。只一會兒功夫,桌子上就整潔干凈了,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學習看書時心情也舒暢多了。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我的小故事,覺得特別有趣。下課后,有的學生對我說:“老師,你也有犯錯的時候??!”抓住了學生的這個特點,我使學生知道老師不是神圣的,也有犯錯的時候,老師的低姿態(tài)讓學生在笑聲中領(lǐng)悟,并正視自己的錯誤,我常對學生們說,犯錯不要緊,但不能犯三次以上同樣的錯誤。
每一個學生將來不一定都能成為一個大家,但我們要讓每個學生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只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撒播下良好的德育種子,將來的目標才能實現(xiàn)。特別是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既要讓學生明白我國的禮儀,也要讓學生了解西方的文明,讓學生明辨是非,成為一名德才兼?zhèn)涞挠杏弥恕?/p>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制義務教育小學英語課程標準,2014.
[2]朱梅. 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 英語廣場,2016,07:161-162.
作者簡介:
張瑩瑩,許昌市南關(guān)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