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杰
摘要: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課堂是其最主要的陣地。教師語文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使教學組織和教學設計更具個性,更充分發(fā)揮課堂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名著方式,即教師可以提供多篇在一定程度上有聯(lián)系的文本,讓學生去整體學習閱讀,進行整體性的學習。學生一篇一篇的分散閱讀文章,學習不僅枯燥,效率也不高。群文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也能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相關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初中語文
時代日益發(fā)展,教育也越來越重要。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更是未來的創(chuàng)新者和引領者,作為一個中學生,學生的名著導讀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而語文學習的陣地就是課堂。課堂上學習效率的高低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語文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教師語文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使教學組織和教學設計更具個性,更充分發(fā)揮課堂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一、合理安排閱讀材料,提煉名著關鍵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在進行名著導讀時,教師可以進行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安排閱讀材料。也就是,教師要明確題材類型、寫作手法和中心思想等在不同篩選條件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材料。為了更好的貫徹群文閱讀這個初中語文的閱讀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把不同類型的名著進行分類和歸納。這樣做,可以把名著文章結合在一起,一起教學,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最大程度上達到教師的預期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教材中,八年級下冊,魯迅先生寫的精讀課文《社戲》時,教師要知道,這是一篇有關我國民族風俗風情的文章,即這一章節(jié)都是有關傳播民間文化類的文章。既然如此,教師就可以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將整個單元的文章放在一起講授。比如,可以把《春酒》和《安塞腰鼓》與《社戲》放在一起講,進行整體教學。在經過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過后,學生要能體會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特色,看到一幅又一幅美好的民俗風情畫卷。最后,要讓學生總結各個文章描寫風土人情的不同之處:都有哪些特征,都有哪些傳統(tǒng)風俗習慣,和不同的風俗習慣能沉淀積累下哪些特有的思想;除了總結出各個民俗的不同之處,還要總結出有哪些共同之處相似之處。這種群文閱讀,最后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本章節(jié)學習效率,讓教學事半功倍,還能讓學生把握好各個文章所學內容的各種聯(lián)系,更能加深其印象。
二、了解文體常識,獲取文學體驗,提高閱讀興趣
教師在講授課堂內容時,首先要讓學生弄明白各種名著的文體。讓學生獲取文學類文本,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等各種文體知識。了解各種文體的常識,有助于學生對名著文本的理解,加深他們對名著的認識,有利于形成學生對這一類文本的遷移閱讀能力。有利于教師以后的的教學更加容易。比如,教師可以把酈道元的《三峽》,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及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進行組合教學。因為這三篇文章的文體類型,均屬于山水類寫景散文,而且他們都有駢文體的特征。經過這三篇文章的集中講授,學生可以充分把握駢文的特征,體現(xiàn)出事半功倍的特征。
教師在講授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可以聯(lián)合《水調歌頭》《定風波》等蘇軾的其他作品,進行跨單元,跨冊,跨體裁的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队洺刑焖乱褂巍繁磉_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對自己人生的感慨,夜晚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水調歌頭》一文,是作者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蘇軾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之情。這篇文章既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抖L波》一文,表達了作者超凡脫俗、曠達不羈,且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在這首詞作當中,作者通過描繪自己在野外的路途之中偶遇風雨,卻仍舊乘著風雨趕路的畫面,來展現(xiàn)出自己倔強、瀟灑的處事風格和曠達胸懷。這三篇文章人生境遇不盡相同,但蘇軾總能表現(xiàn)出怡然自得,樂觀豁達的感情。這樣綜合講授,能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對蘇軾有個更全面更充分的了解,讓學生對名著的閱讀更加感興趣。
三、適量引入課外作品,鼓勵學生廣泛涉獵,提高閱讀廣度
語文經過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積累與沉淀,有了很深的文化底蘊,變成了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學習的內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雞毛蒜皮,錯綜復雜。除此之外,學習語文,更要明白語文學習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所以不能一味地盯著一篇文章,死扣到底。語文教學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大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所以,在學習語文時,要融會貫通,開放性學習。教師在確保學生能夠充分消化理解課堂知識的同時,也要適量的融入一些相關的課外的內容,讓學生學習,豐富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鼓勵學生閱讀,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核心語文素養(yǎng)。比如,教師在教學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時,在講授完課內知識,學生消化理解之后??梢怨膭顚W生閱讀《朝花夕拾》的其他小作品。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魯迅的精神世界,更能深入體會這位愛國文人的愛國思想,從而繼承發(fā)揚他的精神境界。再者,學習《愚公移山》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在給學生推薦《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倉頡造字》等有關中國古代神話與民族精神的課外閱讀。在閱讀的同時,可以讓學生總結這其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思想境界。對于這些課外拓展類的閱讀,要有閱讀效果,所以,教師可以把課外閱讀與課外練習結合起來。不僅能提升學習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結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的與要求,帶領學生在名著導讀時,采用群文閱讀的學習方法,來強化閱讀效果,從而達成教學目的。教師作為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引領者、引路人,要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保證學生可以獲得盡可能多的學習資源。
參考文獻:
[1]吳旺明.關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20,(1).75-76.
[2]方智琴.初中語文如何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J].青年時代.2019,(21).230-231.
[3]吳卿.借助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升初中學生閱讀能力[J].青春歲月.2019,(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