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青貴
《蜀南宜賓趙氏家譜》民國三年(1914)版是修撰水平較高的家譜。清同治六年(1867),由族中進士趙樹吉續(xù)修完成,于清光緒七年(1881)刊印成書。此后因后世繁衍,又經(jīng)后人接續(xù),于民國三年由敘府大同書局活字排印出版。但其體例,遵從趙樹吉初創(chuàng),一脈相承,以 “簡嚴(yán)詳慎”著稱。
宜賓趙氏曾以“蜀南望族”聞名,其始祖于明代以孝廉任“成都別駕”,由浙江寧波(鄞縣) 仕宦入川,病卒任上。其子趙憲鼎扶柩歸葬,因明季川黔戰(zhàn)亂,阻于敘府(今四川宜賓),只好將 靈柩葬于今宜賓翠屏區(qū)岷江北之黃桷山(也名 催科山)。趙憲鼎始落籍于建武所(今四川興文境內(nèi)),至清初,第四代趙發(fā)祥(字式九)“占籍宜賓,后遂為宜賓人”,最終落籍宜賓縣黎湯鄉(xiāng)(今 敘州區(qū)趙場)。此前趙氏四代單傳,至第五代趙暐(字子烈)生8 子,此后世代繁衍于此,故宜賓趙氏一族遵“別駕公”為始祖,以趙暐以下起分 ?8 枝,延綿至趙樹吉為第10 代。
宜賓趙氏從康熙年間其五世祖趙暐起,即“代不壙僚”,世代中舉人、成進士者不乏其人。據(jù)統(tǒng) 計,曾中舉人者29 人,自趙暐而下成進士者6 人, 以進士、舉人、貢生為官宦者代代不壙,這在蜀南 ?有清一代極為罕見。宜賓趙氏一族,《敘州府志》有傳者竟然有19 人之多,也屬罕見。所以,《蜀南宜賓趙氏家譜》才會讓人如此關(guān)注。
據(jù)趙樹吉稱:“趙氏家譜,創(chuàng)始于五世祖子烈公。再輯于八世鐘藎公,而成于九世湖公?!?后由八世趙鐘辰刊刻成版,可惜未及成書,即毀于戰(zhàn)火。后趙家人雖屢有續(xù)修之議,但未付諸實施。趙樹吉清道光三十年(1850)剛中進士,其父趙漢即 ?逝世,趙樹吉立即回籍丁憂。在守制期間,打算續(xù)修家譜, 但苦于體例難定,因而“遷延未克成書”。直到清同治六年(1867)他出京赴云南迤西兵備道任時,順道回家省親,其族 ? 人“遂以其役屬吉,吉不敢以固陋辭,于是增訂舊稿,稍加損益,著為二十篇”。
趙樹吉修譜,得益于他在京為朝官15 ? 年,有機會“考歐(陽修)蘇(洵)兩譜,并遍訪名宗望族系牒”,尤其是研讀名臣紀(jì)曉嵐家譜后,其“體例簡嚴(yán)“”折衷尤允當(dāng)”,令他十分推崇。趙樹吉修譜時取眾家之長,解決了令他苦惱多年的體例問題,最終得以完成,使得這部家譜堪稱典范之作,并于清光緒七年(1881)趙樹吉逝世后一年刊刻成書。此后,盡管因世代繁衍,其后代有所續(xù)補,但均保持趙樹吉所修家譜“體例簡嚴(yán),引征詳慎”的特點,并將趙樹吉所撰寫部分均以“沅鶄公”打頭標(biāo)出,不敢擅改。
趙樹吉修家譜雖言續(xù)修,因舊譜散佚頗多, 且乏嚴(yán)謹(jǐn)而體例不佳,他自己雖說是“增訂舊 稿,稍加損益”,但重建體例,實際上等同重修。
趙樹吉修譜“引征詳慎”“存疑不錄”。如于卷首稱(子烈公趙暐)“于榮有救百余人寃獄 事,則秘未彰,惟周老人知之”。趙樹吉則言: “所謂寬獄未詳,周老人亦不知何指,想則聽雨 樓所載一事耶,附存俟考?!边@種看法似乎有些沖撞先祖。所謂“聽雨樓所載一事”,是指舊譜收有王培荀《聽雨樓隨筆》一則故事。因故事有趣且可疑,不妨在此多說一下,一方面窺其“詳慎”,此外也可作為修譜的范例為今日借 鑒。故事說的是趙子烈有次和筠連詹某去拜望時為四川總督的年羹堯,年留他倆下了幾天棋,臨別,年意猶未盡,因擔(dān)心漲水船行不便, 特意吩咐他們,如水漲就回來繼續(xù)下棋。趙等告辭后路過轅門,遇押解囚犯男女?dāng)?shù)十人,其中一婦女正好曾經(jīng)與趙子烈認過宗親,見趙經(jīng)過,即向其呼冤求救。趙子烈于是以漲水難行為由返回,年十分高興,令擺棋再戰(zhàn)。不料兩局后趙子烈突然跪地,為婦告冤。年羹堯一句話很有意思“:君誠篤士,言必不誣?!彼钚炮w 是對的,而縣令必是枉法誣良,于是大怒要嚴(yán)辦縣令。趙子烈深知年羹堯殺人不眨眼,連忙跪地叩頭請免縣令。年于是下令釋放所有人, 連縣令也被免死不予追究,送了個天大的人情。趙樹吉修譜時,此事已過多年,無須諱言趙子烈與年羹堯的師生(年曾為趙暐的考官) 關(guān)系,況且救人幾十,是大積陰德的美事。但趙樹吉的態(tài)度是“附存俟考”,這是不好直接刪掉 “鐘辰公”修譜所錄的委婉作法,于理于孝都說 得通。
再比如,趙家歷代科考時填寫履歷,均稱始祖為“趙晉卿”。趙樹吉說“:曰晉卿者,先世應(yīng)試所填諱也。今不從者,禮無以子孫追加者也?!辈??但聲稱他不同意這樣追加先祖名諱,而且認為那 樣做于“禮”不合,所以他寧肯闕如。不過后人在 ?科考時還是照填不誤,應(yīng)是規(guī)定如此,非填不可, 但后世修家譜始終不敢這樣。
趙樹吉深惡普遍存在的修譜“往往夸誕而諛,多乖事實”的劣習(xí),明確表示家譜的目的并 非僅止記載世系、傳播列祖嘉言懿行,更重要的是“去浮舉要,昭示子孫,而備志乘之采錄”,對于“其不詳者,寧從闕如。示慎也,傳信也”。正因如此,他續(xù)修的《蜀南宜賓趙氏家譜》才具 有如此高的質(zhì)量和史料價值。
修家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彰揚家風(fēng)。從趙氏家譜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引人注意的現(xiàn)象: 趙氏“儒素之業(yè),代以不墜”,趙家教書或任教職的多。自趙繼龍(方揆,三世祖)以拔貢為威州學(xué)正,趙發(fā)祥(式九,四世祖)棄武從文,學(xué)成居家授徒,后以歲貢任榮縣訓(xùn)導(dǎo)起,趙家除舉人進士多以知縣起步外,以貢生任教諭、教授等府縣教職的不少,如:趙鐘琳,乾隆己酉拔貢,東鄉(xiāng)縣(今宣漢)教諭;趙湖,嘉慶辛酉拔貢,鄰水縣教諭;趙冰,道光壬辰副貢,射洪縣教諭;趙淇,嘉慶己卯副貢,候選教諭(未得任, 居家授徒),不勝枚舉。趙樹吉之父趙漢,以授徒教子終其一生,而趙樹吉辭職后也以授徒終老。趙家人會教書遠近聞名,甚至到了學(xué)子盈室、容納不下的地步,出其門下而高中舉人進士的不少。宜賓趙氏家族以儒學(xué)為立命進身之本,趙樹吉自豪地稱為“世守儒業(yè)”,故歷代為官者皆清廉潔身、親民勤政,并以“廉吏子孫”互勉。趙樹吉在譜序中要求子孫后代要以“仁孝”事人奉親,并告之:“易盡者服也,無盡者情也?!奔易逯?,盡孝服喪終有盡期,相對而言,不難辦到,而情則無盡,必須終身持守。
趙樹吉自身也是其家族榜樣。他幼承庭訓(xùn),學(xué)富五車,楷書得其父趙漢真?zhèn)?,終成一代館閣體大家;其文采名重當(dāng)時,詩文在他生前即廣為 傳誦,后來被《晚晴簃詩匯》舉為“蜀中巨擘”。他年紀(jì)輕輕即成進士,居臺諫,以剛直名震天下,揚名之舉是 ? 他“參死勝?!?敢于犯言直諫,他的《條陳時政疏》振 聾發(fā)聵,使皇帝汗顏,令朝臣側(cè)目,更為同僚所重,故 當(dāng)年即有“鐵筆御史”之稱。任外官,心系黎民,不忘 根本。云南迤西道臺所轄,當(dāng)時處于戰(zhàn)亂中心,他無法赴任所,只能暫時隨軍駐節(jié)楚雄;他一心為民,“減徭役,招流亡,飭吏治,抑豪強”,每一條都深得民心, 以致被《云南通志》譽為“政績?yōu)榈嶂凶睢?,被楚雄士?奉入長生祠永享香火,以循吏、廉官流芳云南。所有 這些,都可以從其家譜中尋得淵源。
趙家作為蜀南望族,家門興旺,不但家族本身為官者多,其姻親也不乏顯宦、名士、富商,如同為鄉(xiāng)人的署兩江總督、總理衙門大臣薛煥家族,屏山名士聶汝佶家族,富順鹽商王朗云家族等,幾乎包括敘州府境內(nèi)各縣名門望族。讀趙氏家譜,這些當(dāng)年敘州府的顯赫姓氏不時躍出。眾多名門樂于與趙家聯(lián)姻,不無趙氏家風(fēng)家教為人所重之由。但趙樹吉深明“世祿之家,鮮克由禮;邑有強紳,里無寧歲”的古訓(xùn),為其家族立下被后世稱為“孝悌忠信之心,驕奢淫逸之戒”的家訓(xùn)“:毋違親,毋凌長,毋舍業(yè)而荒于嬉,毋恃貴富而慢卑貧,毋好勇斗狠而罹戮辱以為宗黨羞?!贝艘姷刂两褚仓档脧娬吒徽咧乙秊榻渎?。有此家訓(xùn),趙家人一直為鄉(xiāng)里稱道,直至近代仍不乏人才輩出,如趙景深等。
讀《蜀南宜賓趙氏家譜》,對趙樹吉修譜時的良苦用心,體會其家譜“簡嚴(yán)詳慎”體會,以及趙家世代不衰,頗多感慨。如今修家譜成熱點,這是社會昌盛的表現(xiàn)。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家族的繁榮往往帶動一方繁盛,更有家風(fēng)家教堪為時代典范者,成為樹立一方嘉風(fēng)良俗的教材,最終為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作出貢獻。所以,不妨以《蜀南宜賓趙氏家譜》為范,尤其現(xiàn)在商業(yè)氣氛彌漫之時,秉持初心,不為世俗所擾,以修得一部能傳之后世的好家譜、提煉出為社會推崇的好家風(fēng)為目標(biāo),才是真正的家族之幸、社會之寶。
(作者系宜賓市翠屏區(qū)農(nóng)牧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