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貽春
摘 要: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追求教學藝術的精進。要尋求更新穎、更能體現(xiàn)自己獨特風格的教學設計。本文以教學《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為例,探討如何突破難點,解讀文中梁任公先生的拳拳愛國情。
關鍵詞:難點;突破;愛國情
市里曾舉辦過一次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大賽,好幾位選手上了同一篇課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天半的賽課結束后,既有視聽的享受,也有大同小異的審美疲勞。常常想:是否有更新穎、更能體現(xiàn)自己獨特風格的教學設計呢?
2018年10月,受省中小學教師發(fā)展中心委托,在“‘國培計劃’湖南省中小學‘送培到縣’示范性培訓項目”中,為全縣的高中語文教師上一堂示范課。于是,為著這樣一種久久縈懷的情結,抱著自我挑戰(zhàn)的心理,毅然選擇了《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課文。課后,反響熱烈。思及本課教學,最成功之處當屬難點的有效突破,平中見奇。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敘事散文,卻偏重于寫人,表達了梁實秋對恩師梁啟超先生的崇敬之情①。為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學習由外而內、運用正側結合的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2.方法與過程目標:通過自主的圈點評注,把握人物形象,品味文章精彩傳神的描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梁啟超先生的對學術的熱愛及憂國憂民的情懷,喚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正側結合的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對“熱心腸”的理解,體會梁啟超先生對學術的熱愛及憂國憂民之情。
本課的教學難點難點是任公先生的“熱心腸”,學生難以理解。那么,如何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化難為易,讓學生正確理解梁啟超先生的“熱心腸”,從而體會先生對學術的熱愛及憂國憂民之情呢?
通過反復研讀教材,查閱大量教學資料,我決定立足于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引導學生從歷史事件、背景材料中感受先生的拳拳愛國情,真正理解先生的“熱心腸”,體會梁啟超先生對學術的熱愛及憂國憂民之情。
教學中,安排了一個難點探究的環(huán)節(jié):為什么說梁任公先生是“有熱心腸的學者”?
首先,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適當引導。
“熱心腸”的第一層含義學生很快答出:是指先生對學術(文學)的熱愛。
對此,我沒做詳講,只是做了一個精要的概括:從講演前的精心準備來看,不是熱愛,不會如此嚴謹認真;從講演中的精彩表現(xiàn)來看,不是熱愛,不會如此激情投入;從講演后的情況來看,不是熱愛,不會如此享受,如此有感染力、影響力。
接著,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文本。
(一)著重挖掘《箜篌引》。這首詩才寥寥十六字,意蘊卻極其豐富。如果不加強引導,學生是領會不了先生引用詩歌的用意的。于是,我做了如下設計:
設問:晚年的先生因為北洋軍閥政府的黑暗,發(fā)誓只談學術,不談政治。他當真就不關心政治了嗎?
(1)指名讀,先生是用方言演講,那我請一位同學用方言讀一讀。
(2)情節(jié)?——有一狂夫,披發(fā)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指名回答)
人物?——狂夫。他是什么樣的人?“執(zhí)著,堅定,視死如歸?!?/p>
歌者的情感?——悲愴,痛惜②
先生講到這里,會想起什么?——戊戌變法的六君子正是如此,明知變法會流血,會犧牲,卻依然堅定地實施變法。這種執(zhí)著與狂夫的赴死是多么的相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課堂上,我不囿于教材,引導他們聯(lián)系戊戌變法以及“戊戌六君子”。這一點撥,使學生廓清了迷霧,領悟到其中真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梁任公先生內心熾熱的愛國情。
(二)略講《桃花扇》和杜甫詩歌。
《桃花扇》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③
《哭主》與其說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不如說梁啟超悲的是什么?——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禁。
講到杜甫詩歌,先生為什么會張口大笑?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④,憂國憂民。安史亂結束,心頭的陰霾終于消散,他喜極而泣,詩人的情感引起了先生的共鳴。
(三)適時拓展。
在講完杜甫詩歌和《桃花扇》后,我特意提到了“飲冰”一詞?!帮嫳椅募保帮嫳抑魅恕?,梁任公先生為何如此喜歡“飲冰”一詞?
“飲冰”一詞源於《莊子·人世間》:“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⑤當年,梁啟超臨危受命,變法維新,面對內憂外患,無比焦灼。如何解其“內熱”?唯有“飲冰”。然而“十年飲冰,難涼熱血?!薄@也可證明他的熱心腸。
這一處既是拓展,也是難點突破,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熠熠生輝。
這樣的解讀指導,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學生很快便理解了熱心腸的含義之二——是指梁啟超先生憂國憂民的情懷。
通過本文教學,我深深體會到:要把一篇課文講深講透,教師一定要深鉆教材,精心備課,尋求重難點突破的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雹尬蚁M约撼蔀檫@樣的語文老師:除了“傳道、受業(yè)、解惑”,還懂得用情緒去感染學生,用人格去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1: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74-80
[2]網(wǎng)文,古典文學與詩詞《古今最悲壯的詩:公無渡河,公竟渡河》,2018.6
[3]百度文庫,閆艷紅《<桃花扇>情節(jié)概括及問題分析》,2018.9
[4]東籬網(wǎng),《憂國憂民詩詞名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賞析》,2017.10
[5]古詩文網(wǎng)《莊子.人間世》
[6]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