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學生流失是個個職業(yè)學校都常常面臨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控制除了從學校的宏觀管理方針上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在學習模式效果上,學生的生活上,校園的文化生活上,學生的就業(yè)途徑上著手外。作為教師或班主任可能由于一件事情沒處理好使學生感到心灰意冷而導致學生流失,或者相反使一個本打算離開的學生因為感到溫暖和快樂而留下來。所以作為教師要從關心和愛護學生出發(fā),貫穿于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每時每刻的點點滴滴,對遏制學生流失現象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學生的流失的現象時時會有發(fā)生。具體從流失的原因上看,一種是正常流失。這些學生要離開是因為有了更好的去處或者是為了追尋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這樣的退學是應該支持的,并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給他留條重新回來繼續(xù)學業(yè)的退路。但這種情況是極少數。如WG935的黃維就屬于這種情況,參軍入伍兩年后又回來繼續(xù)學習后順利畢業(yè)進廠。
另一種是非正常流失,退學以后沒有目標,雖然他們的父母都不愿意他們退學,但還是要走,為什么?試想想如果我們在這里感覺很開心充實有收獲,我們舍得離開嗎?這些孩子多半感到的應該是無聊,什么都沒學到,被約束,甚至感覺壓抑,不開心……,這樣堅持一個月,兩個月,一個學期問題不大,如果還要一兩年那就不容易了。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營造快樂和融洽的氛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調整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平和快樂的心情
情緒具有傳染性,你快樂時他們會感到快樂;你平靜,淡定,他們會從中學會冷靜地思考問題;你生氣,憤怒時,他們會感到壓抑,不知所措,甚至憤怒沖動。所以面對學生我們必須站高一層掌控自己及學生的心態(tài)和情緒。
(1)、打破好學生,壞學生的界線,站高一層接納和肯定他們。人無完人,只要心地善良他就是一顆好樹苗!將來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平靜地幫他們施肥修剪枝岔。如: 培養(yǎng)紀律感,責任感,認識行為的邊界,不以自我為中心能以整體和大局為重,建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寬容豁達的處事態(tài)度……等等。
(2)、不怕學生犯錯。怕是沒有用的,人都會犯錯誤,學生是成長中的人,我們都會犯錯何況學生。犯錯的時候也正是教育他們的良好時機。青春期中的孩子情緒多于理智,需要我們正確引導能幫他們清醒理智地看待和改正錯誤,使他們在錯誤中成長;但如果不正確地處理容易會事得其反,因為學生在沖動下的反應常常不顧后果。
退學的學生大多是不學習,并常犯錯的學生,這些認識會對我們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起到積極的作用。
(3)、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表情。平時多關心學生,跟他們開玩笑。輕易不生氣,輕易不發(fā)脾氣。這不僅能保持愉快的班級氛圍,而且使你偶爾的生氣發(fā)脾氣更有殺傷力。
二、剪枝的技巧(批評的技巧):
學生犯錯我們能理解了,但總是違紀,屢教不改我們該怎么辦呢?聽之任之?不管他?不對!其實學生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希望老師管他,關注他。正確的處理能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甚至徹底改正學生的錯誤。
(1)、對某些小錯誤(如遲到),平時經常提醒,告訴他,老師在關注他。
(2)、當小錯已經量化(如遲到,不聽課并且不寫作業(yè),實習不做工件等)或犯較嚴重的錯誤時必須單獨談話,并在全班談這個問題。
A、單獨談話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a)、避開其他任何人,與學生面對面。
b)、以誠懇、認真、平和的態(tài)度與學生交談。
c)、說出老師眼中的他——優(yōu)點,及主要問題。
d)、直面問題。
分析這個錯誤對他目前和長遠的影響,使學生能認識到必須改正。
幫他找到解決的方法,并達成一致。
(之后要關注他的變化,及時鼓勵和提醒。)
B、對全班進行教育。
任何一個同學犯錯誤可以是一次教育全班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單獨批評之后必須在全班談這個問題,讓同學們對這個問題有所認識并把握明確的度,能以此為界,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a)、對事不對人,只談錯誤本身的危害和處罰結果,不點人名。
b)、肯定犯錯相關同學在其它很多方面的優(yōu)點,肯定他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告誡同學誰都會犯錯,只是這個錯誤必須改掉,不能因為某一個錯誤看低一個人。警戒同學們的同時,必須維護好該同學的自尊心,并且不能破壞他與同學之間和諧相處的環(huán)境。
(3)、對一學期下來“死不改悔”者,不用擔心,還有最后一斧子——作試讀生。
經過一學期來的多次敲打,他已早就心知肚明,他就等著挨看板子呢。但這一板子是要把他打在明處,因為什么問題他得作試讀生?下個學期他必須改掉哪一個毛???……等等。晚痛不如早痛,他如果這一痛能使他改掉毛病,而不把它帶到將來的工作生活中,他將終身受益。
學到知識,技能是收獲,改掉錯誤,和壞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和思維方式將是這些學生更大的收獲。哪怕學生沒好好聽課學知識,在這里改掉錯誤,使他變得成熟,理智,也會給他增加充實感。
WG935的熊壯,紀律觀念差,常被修理,也做過試讀生,終于有一天辦了退學手續(xù),第二天就讓他媽媽來找學校,請求回來上學(萬老師還記得嗎?),因為他真正離開班級了,才發(fā)現還是在班里快樂些。
在這些管理措施下,雖然流失率較低,但不可能完全排除。那么一但有學生提出想退學怎么辦?找出退學原因,幫他分析,作出最好選擇。我現在這個班里有個叫孫強的同學,在開學一個多月后某個周一早上缺勤,從一起租住的同學那了解到他不想上學了,我電話找他他不接,我一方面讓同學傳話給他,告訴他我想見他。另一方面,聯系了他父親,把他的想法跟他父親說了,并從他父親那里了解他的情況,他家里并沒為他做其它安排,也希望他能留在學校完成學業(yè)順利進廠,于是我聯合他父母,并發(fā)動跟他比較要好的同學共同作他的思想工作。找到他跟他靜靜地長談了一次,幫他分析了現在離開及留下將來分別面對的是什么,也提出了我的建議和希望,孩子曠課了兩三天后又回到了我們這個班集體。
技校的學生中大多數在過去的學習生涯經歷了太多的挫折,消磨了他們的夢想,失去了對學習和學校的熱情,作為班主任要幫他們找回自信,重拾對生活的熱情……,這就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和精神力量才能重新點亮他們,我們必須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磨練學習和提高自己才能有足夠的能量給予學生,有足夠的智慧引領學生。作為一個普通教師如果都能有力量留住身邊的學生將會在學生的流失率上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作者簡介:
劉雪梅(1968-),女,湖南人,漢族,現職稱:中教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中職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