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清
摘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樂感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小學音樂的合唱教學主要是以排練固定曲目為主,班級的合唱教學能夠具有實用性、普及性的特點。但是在新課標的規(guī)定下,小學音樂的合唱教學呈現(xiàn)了不同的要求,為了達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目的,需要采取有效性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與音樂感知能力,讓學生素質獲得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音樂課程標準》中,對于合唱教學的規(guī)定是:“歌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jīng)驗?!?/p>
當前的合唱教學中,一些教師采用反復的單聲部教學,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同、音樂素養(yǎng)參差不齊,最終導致音樂目標難以實現(xiàn)。因此需要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開展有效性教學。針對新課標對于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音樂技巧的角度加強合唱技術的培養(yǎng),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提升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一、新課標下合唱教學要求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的指出:“合唱是非常適合小學生的一種音樂表現(xiàn)形式。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思想素質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睂τ谛W音樂教學而言,合唱教學能夠加強音樂訓練、提升音樂技巧、增加音樂認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一)以審美為核心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針。因此在音樂教學活動,應該以審美為主要內容,通過合唱訓練,喚起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音樂教學的審美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1.參與性原則,教育者通過展示音樂藝術,激發(fā)學生參與音樂的主動性。2.情感性原則,音樂教學是以情動人的教學形式,通過在音樂中展現(xiàn)情感能夠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3.愉悅性原則,音樂是人文學科的重要內容,能夠帶給人審美愉悅性,從而提升美的感受。
(二)合唱新的詮釋
合唱教學對于音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內涵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美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合唱效果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具有較為豐富的表現(xiàn)力與廣闊的音域。對于小學音樂教學而言,采用合唱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們的享受、藝術潛能,獲得精神升華,從而對學生的世界觀產(chǎn)生影響。2.音樂欣賞與感受的重要途徑,合唱教學以欣賞及訓練為主要教學手段。通過欣賞各種類型合唱曲目,能夠擴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通過對學生的合唱進行引導,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美好聲音的向往,提升音樂的感知能力。
(三)合唱活動與音樂課程標準
合唱藝術水平是衡量音樂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基礎的音樂教學中,開展合 唱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我國的合唱教育相對缺乏,而且合唱教學方法科學合理性不足,導致合唱教學的功能不能夠完全體現(xiàn)。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對于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的要求是學生既能夠感受多聲部的豐富表現(xiàn)力,也能形成與他人合作的經(jīng)驗,激發(fā) 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在主動教學中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才能,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啟發(fā)學生的自我認識并保持其全身心投入的注意力。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確定教學常規(guī)
小學合唱教學中需要確定教學常規(guī)。常規(guī)教學是開展一切關于教學活動的根本。合唱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因為合唱受到學校音樂課堂環(huán)境、教學器材的影響較小,具有普及性強、效率高的特點。合唱教學能夠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條件,根據(jù)音色、音域的特點安排其在合唱中的角色,使得學生具有人人平等參與的權利,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提升教學效果。歷史上許多音樂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合唱課程的開展,比如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他通過以歌唱為中心、多聲部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都能夠參與合唱,從而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唱習慣,需要老師在教學之前確定聲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孩子的聲音特點及班上男女生的比例情況,從而實行有效的常規(guī)教學。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
合唱教學對學生的識譜能力、聽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合唱的教學效果,合唱者必須明白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獲得音樂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能夠通過合唱與獨唱的演唱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樂中的意境與美感,通過立體的渲染作用,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合唱的美。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根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基礎,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訓練計劃,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
(三)重視二聲部訓練,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小學音樂教材中所選用的合唱歌曲大多都是二聲部合唱,而二聲部試唱訓練是進行合唱教學的基礎。歌唱是由氣、聲、字、腔、情幾個部分組成的,小學音樂是音樂教學基礎階段,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合唱訓練,能夠讓學生掌握到正確的歌唱姿勢、起聲與發(fā)聲方式、準確的情感表達,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唱習慣。小學生的音樂訓練中存在一些不好的音樂習慣,不僅影響了音樂表達,也可能傷害學生嗓子,在合唱教學中,通過正確的示范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獲得正確的歌唱方式。
三、結語
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等各種形式開展歌唱教學實踐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提升學生美的感知能力以及豐富學生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小學音樂課堂開展合唱教學,需要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歌唱相關知識,并且以強烈的責任心與有效的教學策略完成教學,實現(xiàn)合唱教學功能。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需要注重教學實踐與教學細節(jié),從教學訓練與教學過程點滴入手,以確立教學常規(guī)、重視二聲部試唱訓練、開發(fā)多方位的聽賞,豐富歌唱的表現(xiàn)形式,促進合唱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王 錦.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
[2]楊琤.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