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精神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點,要全面推進高等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發(fā)揮高校各門課程的“立德樹人”功效,因此高校各門課程在深入落實“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而理工科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是高?!罢n程思政”的難點,機械制圖課程作為理工科學生最先學習的技術基礎核心課程,課程團隊進行了“課程思政”建設,通過近年來的課程改革建設實施后,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應當著力抓好6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以確保實施成效。
關鍵詞:工科課程;課程思政;實施思考
“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是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考慮以構建“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促使各專業(yè)的各門課程的教育教學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探索實踐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育人成效。通過“三全育人”,使大學生明大勢、知大任,有擔當,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機械制圖課程作為理工科學生最先學習的技術基礎核心課程,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的引領助力下,借簽上海高校實施“課程思政”的經驗,進行了“課程思政”機械制圖教學探討與實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如修訂課程標準凸顯德育育人,進行“思政課程”教學方案設計等。課程教學團隊通過“課程思政”機械制圖的教學實施后進行了教學思考,應當抓好6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建設工作。
1.認識“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必要性
學校的道德育人更凸現其重要性。任何工作進行前工作者思想認識一定要到位,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方向就不會明確,導致行動就不會到位,結果就不會理想,因此首先應做到充分認識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社會上出現各種思潮,道德失衡現象,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才高德低等現象。學校教育是在學校中實施的教育,其本質是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發(fā)展,獲得人格的完善。在課程教學的頂層設計即教學目標上要把“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思想放在首位[1],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注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使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中充分發(fā)揮出應有的主導作用。社會主義教育性質決定學校教育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的原則,培養(yǎng)出具有明確的政治方向的接本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學校的道德育人更凸現其重要性。
“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政治保障。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思想政治教育進入新階段。意識形態(tài)領域是重要的前沿陣地,一旦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社會動亂甚至喪失政權。高校又是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前沿陣地,大學生一直是敵對勢力所關注的主要群體,為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多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效意識形態(tài)領域工作,在歷年多次全國教育大會及《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上,明確提出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問題[3]。三令五申“立德樹人”,說明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已經洞察到育人中潛在的危險,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沒有硝煙,但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時不我待。
2.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外延
“課程思政”由“課程”與“思政”兩個短語組成。其中“課程”短語從字面上說是指以課堂為渠道、以教材為載體的知識(理論)傳遞程序與進程,應包括高校所開設的政治理論課、專業(yè)課、通識課等所有課程及思政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其中“思政”短語從現實來看,一是對“思想政治”的簡稱,二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簡稱。對于高校來說“思政”短語應為后者,當然包括思政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當“課程”與“思政”相聯時是一種“大思政的理念”。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和呈現,其強調的發(fā)揮全要素合力育人,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教育的體現方式是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其與政治思想教育的其他理念一起構成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系統(tǒng)[4]。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是同向同行的關系?!巴颉笔墙鉀Q政治方向、育人方向一致性問題,文化認同的統(tǒng)一性問題;“同行”是解決步調一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享發(fā)展的問題。要正確處理“同向”與“同行”的辯證關系,“同向”是“同行”的前提,“同行”是“同向”的目的?!罢n程思政”唯有與“思政課程”保持“同向”,才能為“同行”創(chuàng)造條件,共同構筑起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實踐的“同心圓”,構筑起能經得各種社會考驗的“承重墻”,構筑起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融合的成長“立交橋”,構筑起思想政治素養(yǎng)提升的“快車道”[5]。
3.明確“課程思政”建設實施重點
“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的重點在“思政”。“課程思政”的目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運用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全面提高大學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人才[5]。不同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都有其獨特的作用,不同專業(yè)不同課程也有其自身建設的規(guī)律和要求,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正是在尊重課程自身建設規(guī)律的前提下,在實現課程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挖掘并凸顯其價值引領功能。因此“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在“思政”。沒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教育方向”,從而導致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之間的割裂甚至沖突[6]。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價值引領”不僅僅是“思政課程”的任務和責任,其他課程也同樣擔負著德育教育的重任,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應該以“課程思政”的大理念為指南進行課程改革建設,要求所有教師認真從知識傳授、能力提升、育德功能來剖析自己的課程。在自我檢查中改進完善,充分挖掘課程的育德功能,不斷優(yōu)化課程建設。
4.夯實“課程思政”建設實施基礎
課程建設一直是高校教學改革建設常抓不懈的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課程思政”建設實施依賴于課程建設,課程建設是實施“課程思政”的基礎[7]。高校各專業(yè)課程性質不同所教授的知識與技能也不同,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尊重課程自有的規(guī)律,如“課程思政”機械制圖建設實施前,團隊有8名教師組成,成員在職稱、學歷、年齡結構等較合理,具有兩位30年以上教齡的老教師,已經出版省級重點教材2部,實訓教材1部,建有慕課、網絡課程,各教學文件比較齊全等,具備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基礎。
5.把握“課程思政”建設實施關鍵
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深深體會到“課程思政”建設除了學校及各個管理部門的引領監(jiān)督外,“課程思政”的建設者是教學一線教師,實施落實也要教學一線教師,因此“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否能充分領會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外延,是否具有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尤顯重要,它密切關系到課程思政的建設與實施成效,是學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也是關鍵的人為因素。認識到這一點后應重視“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
6.明晰“課程思政”建設實施重心
“課程思政”建設的重心在學院(系)?!罢n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改革,并不局限于某些個別專業(yè)而是涉及全校各類各門課程,從學校層面來看要有一個整體布局,比如出臺實施措施,建立起上下貫通、多元參與的運行機制,并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教師教研活動進行探討。雖然學校黨委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主體,但學校已經實施了學院(系)兩級管理制度,在學院(系)里面設置多個支部并配備了多名黨員輔導員,目前二級學院(系)就起到辦學主體作用,因此二級學院(系)擔負著德育育人的具體責任,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心。二級學院(系)領導應該提高認識,把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高到是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所必須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做到:①積極開展并推動實施“課程思政”的建設,監(jiān)控“課程思政”建設內涵是否落到實處,如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訂、開展專業(yè)建設和課程改革、組織實施各類教學活動時應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②積極主動找教師座談,及時給教師解決困難,為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提供方便。③善于借社會之力,多渠道吸收“課程思政””建設與實施的優(yōu)質社會教師資源,如聘請知名企業(yè)家、社會各條戰(zhàn)線的先進人物,擔任學院(系)的特聘教師或者進校園進行巡講等。④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出更高質量的人才,“課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終必須以學生的獲得感為檢驗標準[7]。因此學院(系)領導要加強對學生的調查,深入學生,了解“課程實施”成效。總之想辦法多舉措確保各門課程教學與“思政課程”教學“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的內涵真正落實到位。
結語:
“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夠激發(fā)學子的責任與擔當,具有家國情懷,讓學生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個人品格,讓學生學會做事,樹立良好的科學觀。“課程思政”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目前沒有可復制的做法,雖然我們在“課程思政”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做了一些實施探索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經過教學實施思考,其后續(xù)工作仍需繼續(xù)努力加強研究、建設和改革,不斷的探索、深化、完善,以便形成對其他工科課程有啟迪的、可借簽的經驗與做法,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真正實現“三全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編制指南.百度文庫,教育專區(qū),職業(yè)教育2019.10.30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3]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fā)(2019)4號.2019.02.13
[4]趙繼偉.“課程思政”:含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教育學研究,第17卷第2期2019.3.P14-115.
[5]劉長志.挖掘蘊含思政元素著力推進鑄魂育人.四川教育網.2019.5.30
關于高職項目化教學模式要素研究_中國論文下載中心_職業(yè)教育論文-《網絡(http://www.studa.net/zhiye/110830/08125514.html)》
[6]王忠國.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有機融入專業(yè)課堂之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08):1-3.
[7]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huán)節(jié)[J].中國高等教育,2017.11.P16-18
作者簡介:安淑女(1965-),女,河北清苑人,教授,1982.7畢業(yè)于山西礦業(yè)學院機械工程系,主要從事機械制圖及計算機繪圖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校級課題:蘇建院教發(fā)(2019)87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