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珂
【摘? ? 要】《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受到聽、說、讀、寫基本訓練”。由此可見,中學生學習英語就應當先從聽入手,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力對英語學習起著首當其沖的作用。沒有聽,就沒有說,語言的交流也就無從談起。只有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英語聽力? 障礙?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33
“聽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即就是獲得有聲信息的活動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交際能力。聽,是語言的基礎,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前提。隨著英語新教材的啟用,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已經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高度重視。那么如何培養(yǎng)(Training)學生聽英語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呢?下面是我的一些見解。
一、提高認識,找出聽力障礙
作為教師,自己先要充分認識到英語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在英語教學中始終要讓學生意識到“聽說領先,讀寫并舉”這一基本原則,聽說是基礎,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聽力的訓練和提高又是學好英語的重要保證。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感到聽力課難教,學生覺得最為頭疼的是聽力理解。往往一段語言材料聽完,不少學生還不知其然,考試結束后,最沒把握的是聽力部分。這說明在我們的聽力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聽力理解障礙,它直接影響聽的效果和聽力水平的提高。通過調查研究,我認為聽力理解障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心理因素
聽力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較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學生心理素質的好壞與聽力理解有著密切關系。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存在畏難情緒,甚至恐懼感。遇到聽不懂的內容的時候就急躁,產生心理抵觸和厭惡情緒。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導致聽力理解的停滯不前,達不到提高聽力的目的。
(二)語言基礎知識
語言基礎知識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它是多方面知識的綜合。語言基礎知識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1.語音障礙。有些學生一開始就沒有掌握單詞的準確發(fā)音,更缺乏語音語調的有關知識。2.語速障礙。有些英語教師講課語速比較慢,學生形成了習慣,遇到正常的語速的聽力材料就不能適應。如再遇到一些連讀、弱讀、重讀、失爆、意群、句子重音等語音語調的變化時,更是無所適從。3.詞匯障礙。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大小,詞匯掌握的熟練程度,一詞多義和同音異義的現(xiàn)象,都給學生聽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4.習慣用語、句子結構等知識障礙。英語中許多習慣用語僅從漢語角度去理解是行不通的,此外,學生聽簡單句比較容易,遇到結構復雜的句子就感到困難了。因此,平時掌握好習慣用語的應用和加強對復合句的理解對聽力是很有幫助的。
(三)聽的方法與技巧
學生聽力不理想,跟掌握聽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很大關系的。比如,學生聽語言材料前,特別是在聽綜合性強的語言材料前,并沒有在題面中獲取重要線索或信息,而是在毫無準備的狀態(tài)中接受語音資料,覺得很茫然。還有的是習慣逐詞逐句地理解,不是通聽全文,理解大意,所獲得的信息是零碎的、片段的,嚴重影響了聽的效果。
(四)母語干擾
許多學生在聽到一段語音信息后,常受母語干擾,習慣用中文逐詞逐句翻譯出來,而不能直接將語音信息轉化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多了個中間環(huán)節(jié),這種心譯現(xiàn)象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
(五)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美歷史的語言文化知識,還需要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等。不少中學生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聽力理解便產生一定困難。如一些聽力材料中常會出現(xiàn)Thanksgiving,April Fool,Christmas等,學生對西方的感恩節(jié)、愚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不甚了解,就會對這些感到迷惑。
二、突破聽力障礙,培養(yǎng)學生聽力
(一)突破語言基礎知識障礙,掌握聽力技巧
要突破語言基礎知識障礙,首先,教師要嚴格把好語音關。學好音標,掌握好單詞的正確發(fā)音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打好語音基礎,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的傳授語音知識。如,語句重音、節(jié)奏、音變、連讀以及語調等。其次,要注意朗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yǎng),朗讀技巧的訓練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朗讀能力的提高無疑會對聽力理解起著促進的作用。第三,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積累詞匯。詞匯的學習和記憶,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據(jù)讀音規(guī)則去進行,把音、形、義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記憶的詞匯不易忘記。另外,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抓好學生習慣用語的學習和運用,對結構復雜的句型要分析到位,讓學生理解透徹,以便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力,全面掌握語言基礎知識。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聽力技巧,包括語音技巧和理解技巧。語音技巧包括連讀、弱讀、句子重音、意群劃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對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取舍等技巧。教師要教會學生聽音前注意預習、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瀏覽習題,捕捉一切可以從題面上得到的信息,聽的時候要邊聽邊記,強化記憶,記錄時要有重點,有技巧,如數(shù)詞用阿拉伯數(shù)字記錄,地點、人名用代號,長詞用縮寫,長句抓住主要成份。聽句子回答問題時要把題干和問題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聽對話和短文時,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兩個詞或一、兩個句子而忽視全文的理解。
(二)突破心理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自覺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對于聽力的培養(yǎng)十分的重要。目前,中學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有較大的發(fā)展,但是他們又有心理狀態(tài)可塑性強的特點。從聽力訓練的初始階段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要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聽是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必須加以重視。同時不否認聽力理解有相當?shù)碾y度,只要正視它,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擔憂、反感而產生的心理障礙。第三,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入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看到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要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訓練聽力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要采用合理的科學的方法。比如讓學生先聽語速慢的材料,再聽語速較快的材料,讓他們有適應的過程。選擇聽力材料也要體現(xiàn)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即由詞的訓練到句的訓練,再到文章的訓練,一步一個腳印。
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聽力訓練計劃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制定出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的有針對性的練習方案,讓學生在心理上有足夠的準備,滿懷信心,不至于在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
(三)突破母語障礙,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母語障礙在學生當中是普遍存在的,特別是在許多農村學校,小學至今未開設英語課程。學生到初中后,經常用母語的思維形式去對比、解釋和理解英語,極大地影響了英語語感的形成和對該語言的理解力。作為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漢語跟英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詞匯的應用、習慣用法、語法結構、文化歷史背景等是都有很大差別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力引導學生排除母語的干擾,教會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和解釋各種語言現(xiàn)象,形成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習慣。
(四)突破文化悟力障礙,加深理解能力
文化悟力是指對語言文化背景的占有和理解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本或課外語言材料向學生傳授語言文化和歷史背景知識,特別是英美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及風俗習慣。只有突破文化悟力障礙,才能加深對所聽內容的理解。
三、寓聽力理解訓練于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聽力
英語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師和學生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努力。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把聽力訓練與詞匯、句型、課文、語法等教學分割開來,這是很不可取的。訓練學生聽力要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這是聽力訓練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最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在課時安排上,可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或每節(jié)課的復習時間,讓學生聽一些相關材料,作為“熱身運動”,或者利用課堂教學結束前數(shù)分鐘安排訓練聽力。在內容選擇上,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或者把教材中的內容改成聽力材料,讓學生練習。如此同時,與課本配套的同步聽力以及練習冊、目標測試中的聽力練習等,更是要堅持隨著教學進行訓練,不容忽視。
只要我們廣大教師充分認識了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把聽力教學當著尤其重要的一環(huán)來抓,并不厭其煩地去指導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全面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熊桂梅.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
[2]李春輝,全紅.英語聽力教學優(yōu)化方式[J].南昌高專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