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暉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參與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不但要學習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多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小學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們發(fā)現教師忽視了開展養(yǎng)成教育,只重視知識教育,結果學生只知道拼命讀書,聽從教師的安排,其他都不重要。最終導致學生在學校里聽老師的;在家里聽父母的。無論什么時候什么事,他們都會等待教師和父母安排,自己缺乏應有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本文根據不同的學段提出了培養(yǎng)小學生自覺行為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自覺行為;習慣;實踐研究
在學校里,有些學生不是經常犯錯,就是違反各種紀律要求,還缺乏基本的衛(wèi)生知識,像亂扔垃圾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只有當受到教師批評時,他們才會思考這樣做有什么壞處,才會想到如何改正。但教育效果卻不明顯,他們的行為很快又會照舊。我們一直思考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每天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效果不能堅持長久?雖然懲罰了犯錯的學生,但為什么他們沒有在承擔后果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行為?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情況應該如何應對?怎樣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自律的品質呢?對此,本文將結合近年來的經驗,探索不同年齡段小學生自覺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
一、遵循低段學生好勝心理,實施獎勵措施培養(yǎng)自覺行為習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覺性差,不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缺乏主動意識。具體的行為表現在課堂上交頭接耳,亂扔紙屑,課桌附近像個垃圾場,只要是感到沒用的,就會隨手一扔;教室是他們追逐打鬧的陣地,今天這個手擦破了皮,明天那個撞倒了小伙伴。教師再苦口婆心,效果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當然,低年級的小學生也有自身的特點,表現為好勝心強,愛挑他人身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特點,來培養(yǎng)他們的自律意識與自覺行為習慣。有的教師制作了一堆小紅花,并在教室的墻面上專門開辟了“我是自律小標兵”的榮譽角。學生們對這塊榮譽墻特別感興趣,于是我們就可以趁機提出要求:孩子們,你們都很棒!但是我想知道哪位同學是最棒的。從現在起,咱們比一比,看究竟誰最棒。看到這些小紅花了嗎?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只要他能自覺遵守紀律、自覺學習……都能得到小紅花。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為了能夠得到比他人更多的獎勵,他們會積極地表現,并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為了維持學生的熱情,我們必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提高要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我們還可以提出學生間相互督促的要求,這樣學生自身要努力做出合理的行為,同時還能幫助他人改正。然后,每周班會課時間,教師都要對全班學生一周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然后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得到的小紅花最多,對于每位同學表現好的地方都要不吝惜贊語。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們會發(fā)現低年級小學生的自覺行為越來越多,有時只需學生間相互指出就可以自覺改正。
二、中段學生自我意識增強,開展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措施
到了中年級,小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已經開始主動思考自己的行為與想法,有時能獨立做出判斷。但是他們判斷的標準比較片面,常常是考慮教師是否允許,小伙伴會不會指責,在自律方面他們雖然會通過比較的方式做出判斷,但依然還需要教師提出要求以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自律意識與自律習慣。為此,有的教師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和形式,和學生一起制定了“行為規(guī)范十五條”,讓學生自制行為規(guī)范,而對于自制的行為規(guī)范,他們更樂于去遵守,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行為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每天都要根據這個行為規(guī)范給自己打分。如果違反了行為規(guī)范就要給自己減分,假如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就要加10分。然后在每周班會課時再對本周的得分情況及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分析總結。教師還可以提出打分表作為評選三好學生的依據。如此以來,學生更加自覺遵守這些行為規(guī)則,在日復一日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就會越來越高。經過半個學期的實踐,許多學生都能得到滿足并能自覺遵守各種規(guī)章制度,有效提升了養(yǎng)成習慣教育的效果。如當學生看到水龍頭嘩啦啦流水時就會主動把其擰緊;發(fā)現地面上有垃圾,就主動拾起來扔到垃圾桶;當小伙伴摔倒時,他們會主動把他扶起來,并關心地詢問是否摔傷。少年若天成,習慣如自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覺行為習慣,使教師的教育管理也會變得更加輕松自如。
三、針對高年級學生特點,不斷增強使命感培養(yǎng)自覺行為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的小學生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明顯增強。但是他們的自覺行為習慣卻還需要加強。有些教師還發(fā)現高年級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溝通起來也有很多障礙。高年級的學生已經習慣了各種條條框框,雖然他們很少違反各種規(guī)章制度,但其主動性也沒有特別強,有些學生遇到事情還會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我們不能一味使用說教的方式,也無法使用比賽的方式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于是,我們嘗試將多種方法和措施結合起來使用。如在班級競賽中,我們樹立志榜樣,營造爭先恐后的氛圍,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而且我們還打造了“班級榮譽,我的責任”的口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要為班級榮譽負責,而不能把責任推給同學。在“班級榮譽,我的責任”的理念下,誰犯錯誤誰擔責。學生的責任意識明顯增強,才有自覺行動的動力,才會真正地嚴格要求自己。在小學階段,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自覺的行為習慣,無論是對于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還是對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在關心學生的成績之外,重視學生自覺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根據多年的教育經驗,從小學生缺乏自覺性與主動性出發(fā),我嘗試在低中高三個階段分別開展了自覺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實踐。我們摒棄了傳統(tǒng)的懲罰式的教育方式,而是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采用鼓勵的方式、利用他律與自律相結合以及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的策略,來解決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使養(yǎng)成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士玉,于曉丹.小學生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家校合作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47.
[2]李艷.淺談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7(06):142-143.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qū)莼湖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