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工筆人物畫作為中國人物畫的部分,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及文化內涵。傳統(tǒng)的中國工筆人物畫在繼承的同時,也博采眾長,吸收優(yōu)秀的西方藝術“寫實”文化,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國畫工筆畫中的“寫實”不只是簡單地對客觀對象進行真實再現(xiàn),而是要進行藝術地加工提煉,舍掉無益部分,保留有益部分,并且融入畫家的情感和審美,給觀賞人一種源于心靈的感悟,所以中國畫不是對自然的描摹,而是一種精神情感的體現(xiàn)。
【關鍵詞】 寫實性;空間感;造型
【中圖分類號】J20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1-0066-02
一、靈感的來源
中國畫講究“意在筆先”,便是指創(chuàng)作前應該先構思成熟,然后下筆。這一過程中也體現(xiàn)了畫作者的創(chuàng)作境界、藝術思想、生活經驗、個人氣質、理想以及對繪畫技巧的掌握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絕佳的繪畫作品應立意明確后再確定構圖、造型和賦彩等,才能做到百讀不厭,百看不煩。
魏東老師的《百草沐春韶華年》為50×50㎝卡紙。畫雖小,畫面內容不少,著實為構圖思忖了不少想法。然后怎樣選擇素材,這又和作者生活閱歷和主觀情感緊密相連。
《百草沐春韶華年》構思緣于畫者對青春時光的回憶,又疊加了當下年輕人的朝氣,那老式的135相機和男生背袋里的老式三腳架,還有那瀟灑的長絲巾,仿佛兩個90年代的青春身影,那背著小白包的少女,正是時下陽光青年,沐浴在春風里,百草吐芳,時光荏苒,三十載的穿越,那濃濃的,是無限韶華年。一幅作品有了好的立意就成功了一半。
二、當代工筆人物畫寫實性的特征
中國工筆畫造型偏“寫實性”。中國畫的線條具有概括性,無論是多么復雜多面的事物,畫家都可通過線性來表達。畫家通過線條的粗細變化、轉折起伏、穿插關系來表達。畫者在結構造型時,并不僅僅局限于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同時也通過主觀增減,從而向觀賞者傳遞情感。如《百草沐春韶華年》中通過線條的筆墨變化表現(xiàn)空間體積,并與人物造型動態(tài)相結合,避免傳統(tǒng)工筆畫線條的概念化,服務于畫所表現(xiàn)的主題。在畫者此作品中,瀟灑的長絲巾、背袋里的老式三腳架和身后的油菜花等。
三、空間觀念的變化
傳統(tǒng)的中國畫家在構圖時都留意“計白當黑”,因為白與黑容易營造出一個虛擬空間,給欣賞者留以足夠的想象空間。比如畫三腳架只畫一個三腳架頂部。
在傳統(tǒng)的中國畫構圖中,常采用以虛代實的手法。在創(chuàng)作構圖時,不只是把客觀環(huán)境照搬到畫面上,而是通過主觀處理增減將事物進行合理的統(tǒng)籌安排,將其呈現(xiàn)在畫面上。當代的工筆畫通過明暗關系、光影處理等由平面到立體、二維到三維轉化,在畫面上呈現(xiàn)一個“真實”空間,這與傳統(tǒng)國畫來說有著明顯區(qū)別。同時在構圖上開始流行“滿構圖”,畫面上出現(xiàn)大幅甚至整畫渲染,不留空白,充分利用,比如圖中的籬笆、油菜花及向日葵,傳統(tǒng)的繪畫一般為大片的留白,而這副《百草沐春韶華年》卻將他們畫了出來。此外,通過透視關系使畫面的明暗層次感更加清晰,這些突破都使人物畫的寫實性得以發(fā)展。
四、造型基礎改變
中國工筆人物畫歷史悠久、底蘊豐富,傳統(tǒng)的來說,對其造型要求高。傳統(tǒng)的中國工筆人物畫常深刻刻畫其臉部特征,突出人物特征和性格特點,便于清晰的向觀者進行情感表達。同時中國工筆人物畫畫也十分注重衣褶處理,“十八描”便是其體現(xiàn),在處理衣物時,通過用筆速度變化、線條穿插關系、用筆干濕濃淡和密集程度,表達畫面中榮譽的前后關系和人物的性格特點、體態(tài)特征。
而現(xiàn)代中國工筆人物畫在追求原有造型的基礎上,也著重注意臉部關系等,比如臉部處理上層次更加豐富,表現(xiàn)額頭飽滿度、顴骨高低、鼻梁高低、嘴唇厚薄等,這些都使人物更加立體。除此以外,現(xiàn)代中國工筆人物畫也學習吸收素描等用筆技法,增加了現(xiàn)代材料和技法,使其層次豐富,人物生動。例如:在這幅畫中,白裙女孩裙擺褶的處理,著重突出了衣物本身的肌理,與紅衣女孩的上衣的材質明顯不同。這也是利用不同處理手法表現(xiàn)其不同衣服,展現(xiàn)其不同人物特點。這種處理方法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結合,增加了畫面趣味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也讓畫面更加和諧。
五、結語
工筆人物畫具有悠久漫長的歷史,我們應該在此基礎之上繼續(xù)努力專研。魏東老師在傳統(tǒng)工筆畫的基礎上不斷嘗試突破,并吸收其他繪畫技法,使西方繪畫理論與中國畫進行有機結合。我們相信,只要保留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并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中國工筆人物畫必將迎來更輝煌的時代。
參考文獻:
[1]周積寅編著.中國歷代畫論[G].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2]王書俠.中國畫還需保留一點空白[J].藝術百家, 2003.
[3]莫各伯.中國畫造型[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朱麗君,女,山東聊城人。2019年就讀于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專業(yè)方向為美術學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