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段佳薇
【摘要】 三國末期,鼎立局面徹底被打破,晉統(tǒng)一全國,老百姓終于迎來了相對平穩(wěn)生活,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文學(xué)開始復(fù)蘇,到了中后期,更是涌現(xiàn)出了大批的文學(xué)奇才。這一時期的嵇康、阮籍、阮成、山濤、向秀、王戎、劉伶這七位名士,曾以“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的思想,一度隱居在輝縣的竹林里,歷史上給了他們一個十分響亮的稱呼——竹林七賢。
【關(guān)鍵詞】 竹林七賢;魏晉風(fēng)骨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29-0012-02
一、竹林七賢的形成及其歷史背景
公元220年,曹丕篡權(quán)漢朝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與蜀漢、東吳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三國歷史正式開始。然而曹魏后期,實權(quán)漸漸被司馬懿掌控。司馬氏先誅了“托孤”大將軍曹爽,廢黜了第三任皇帝曹芳,之后弒殺了第四任皇帝曹髦,開始代魏自立的計劃,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典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公元263年,司馬昭發(fā)動了魏滅蜀之戰(zhàn),蜀漢滅亡。兩年后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歷史上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tǒng)一了中國,至此延續(xù)40余年的混亂三國時期結(jié)束,進入了晉朝的統(tǒng)治。
竹林七賢就生活于這樣動蕩的時期,他們皆是才華橫溢、不媚權(quán)貴、崇尚虛無、放蕩不羈的豪爽之士。他們是眾多文人志士的標桿,在思想境界、文化的發(fā)展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乃至今天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國人。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髓,但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迫于統(tǒng)治階級的威壓,他們往往不能正面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于是只能采用比喻、隱喻、象征等方法,側(cè)面反映自己對當時政權(quán)的不滿與無奈。
嵇康(公元224—263年),安徽宿縣人,是魏晉時期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音樂家,曾被封為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他崇尚老莊,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主張回歸自然,厭惡煩瑣的禮教,其代表作有《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xué)論》等。在感情上,他親近曹魏皇室,因為他娶了魏譙王曹林的女兒。但嵇康不愿意參與司馬氏和曹氏之間的明爭暗斗,也自認為沒有能力而為之,所以他只能開始了自我放逐,把目光投向了山陽縣。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尉氏縣人,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官職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他主張把“自然”與封建等級制度相結(jié)合。他常常蔑視禮教,以白眼(斜眼看人)看待他說人為的俗人,以青眼(正眼看人)看待志趣相投的朋友,被人稱之為“青白眼”。
山濤(公元205—283年),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字巨源,西晉時期名士,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直到四十歲才做了官,當了郡主簿。眼看仕途有所起色了,卻憂慮朝堂之中的暗潮,于是棄官43 歲來到了竹林。嵇康所書《與山巨源絕交書》,就是寫給他的,這也讓后人對他有諸多非議。二十年后,他顧念舊情,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官,可見他來從來沒有忘卻過舊友之情,之前種種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向秀(約公元227年—272年),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字子期 ,魏晉間文學(xué)家,著有一書、一論、一賦,皆是難得的佳品,后人無可比肩。后在山濤的引薦下,與嵇康、阮籍相識。
劉伶(約公元221年—300年),沛國(今安徽宿縣)人,字伯倫。曹魏末期曾做建威參軍,晉初期,他主張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反對黑暗統(tǒng)治,被統(tǒng)治者所不喜,后遭罷黜。為了躲避迫害,劉伶嗜酒放浪,肆意妄為,著有《酒德頌》一篇?!稌x書》里記載:他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焙笫佬翖壖灿小白砗蠛畏了辣懵瘛?,清代的敦誠也曾經(jīng)這樣悼念曹雪芹:“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插葬劉伶”。
王戎(公元234—305),瑯琊臨沂(今山東)人,字濬沖,竹林七賢之一。年少成名,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中書令等職,與阮籍、嵇康等人常在竹林之游,他是七賢中年齡最小、最庸俗的一位,被其他幾位戲稱為“小俗物”。
阮咸(約公元222—278年)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字仲容,著有《律議》傳世,是阮籍之侄,叔侄二人并稱為“大小阮”。精通音律,尤其善彈琵琶,是魏晉時期著名的音樂家,有一種長頸琵琶就是以“阮咸”為名的。
二、嵇康為何選擇山陽而居
山陽,指的是山的南邊,山陽縣就位于河內(nèi)郡太行山的南麓,這里地處中原腹地,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曾發(fā)生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公元220年,東漢最后的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禪位于曹丕后,被貶至此,封山陽公,于公元234 年死于山陽。公元243年,嵇康游歷到此地,決定在山陽城外的竹林隱居,或許他是正尋著漢獻帝的足跡而來,定居山陽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曹魏政權(quán)的失望與反感。
《輝縣志》記載:“竹林在縣西南六十里,晉七賢游處,舊屬河內(nèi),元以山陽縣并入輝州,今屬輝縣。七賢堂在竹林寺內(nèi),祀晉嵇康、阮籍、阮咸、山濤、向秀、劉伶、王戎,世稱竹林七賢”。
從縣志記載方位來看,七賢活動的竹林就在今輝縣吳村鎮(zhèn)魯莊北和山陽村以南的區(qū)域。當時這里有個鄧城,竹林清泉,大好的風(fēng)光,七人相伴在這里與竹草為伍和魚雀相伴,談古論道。之后人們在這里修建了竹林寺,在寺中至今仍有一片竹園,殿中供奉著七賢的時刻畫像。竹林寺初建成時規(guī)模很大,時光流逝寺院里的很多石碑被毀。聽當?shù)厝苏f,原來的吳村東邊還有山陽城的城墻,一、二十米寬,全是紅膠泥土,1958年,城墻被破壞推平了。竹林寺西邊就是七賢泉,泉水清澈甘甜,以前泉水很大,水漫出來,沿南往東流,匯聚形成小溪濕地,這一帶蘆葦、竹林風(fēng)光也得益于水源的豐富。但現(xiàn)在,由于氣候的改變和周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七賢泉基本已經(jīng)枯竭,竹林也在逐年縮小,再不復(fù)當年的盛況。
很多人認為竹林七賢的活動地在焦作,這是因為,歷史上記載的山陽位于今天的焦作市山陽區(qū)東部。1983年《國務(wù)院關(guān)于同意河南省地市合并實行市管縣體制給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復(fù)》一文中,將新鄉(xiāng)地區(qū)的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管轄,而吳村鎮(zhèn)緊鄰著修武縣,對于竹林七賢活動地的爭議就是從這時開始的。1700年前,竹林七賢活動的范圍較廣,也包含了今天的修武、博愛地區(qū),而真正的竹林不論是《輝縣縣志》,還是碑文考證后確認,吳村鎮(zhèn)魯莊北、山陽村南就是當年竹林七賢主要的活動地。
三、竹林七賢是否真的無為
竹林七賢打著無為的旗號,提出“棄經(jīng)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但是寫的作品都是諷刺司馬家族,闡述了自己對政治的見解,后來其中五人都相繼出仕為官,豈不是兩者有所矛盾?既然無為!為何處處都有參與時政的樣子?
老莊,又稱玄學(xué)、新道家,是漢武帝罷黜百家后,道家衍生出的一個新門派,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chǎn)生于魏晉時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最具代表的就是竹林七賢。他們皆是讀圣賢書成長的,信奉仁義道德,滿懷抱負,但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差異讓他們迷茫、痛苦,于是只能避世于竹林之中。他們不僅是 7 個人,更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讀書人的郁悶與無奈。
嵇康在當時“竹林七賢”中,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精神領(lǐng)袖?!妒窌罚骸坝衅娌?,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焙靡晃伙L(fēng)度翩翩的美少年,在詩詞樂賦上又是樣樣精通。因拒絕入朝為官被當權(quán)者所不喜,于公元263年,年僅40歲被司馬昭殺害,史稱廣陵絕響。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tài)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離析,嵇康被殺害可以說是其他幾人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他們隨后相繼出仕,不再無為避世。阮籍佯狂避世,但他最終也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歷經(jīng)三朝。山濤是他們之中最先出仕的,進入司馬朝廷后官至司徒。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寫作《思舊賦》,后任散騎侍郎,又轉(zhuǎn)黃門散騎常侍。阮咸入晉曾為散騎侍郎,但不為司馬炎所重。王戎為人功名心最盛,入官后成為司馬氏高官,歷仕兩朝。7人中只有為酒癡狂的劉伶,終其一生不再出仕。竹林七賢,起于嵇康,結(jié)束于山濤,嵇康活了40歲,山濤活了78歲,山濤后再無竹林七賢,再無魏晉名士,再無魏晉風(fēng)骨。
四、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鎮(zhèn)館之寶,是一幅1960年出土于南京市西善橋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他由200多塊古磚組成,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最完整的磚畫藝術(shù)。榮啟期是春秋時人,竹林七賢是魏晉時人,他們之間相隔近700年,磚畫卻把他們描繪了在一起。其實將榮啟期和竹林七賢做成磚畫隨葬,正是代表了古代文人對避世隱居的渴望,希望能逃離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不媚權(quán)貴,自在生活。
這幅磚畫具有的歷史價值無須多說,畫上的8人均席地而坐,每個人物均刻畫生動形象,各有特色,有的在撫琴,有的做長嘯狀,有的正在飲酒,期間穿插垂柳、青竹等。而它更大的價值在于讓我們對竹林七賢有了更深的認知,對魏晉時期隱士們的無為思想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他們肆意揮灑的“魏晉風(fēng)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