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人王世貞在其所著《弇山堂別集》中記載明代汾州慶成王有子100人,除長子襲封爵位,其余99人都被封為鎮(zhèn)國將軍,每到宴會時慶成王都認不全自己的兒子,很是奇特。這一事件在后世文獻中多有記載,有的直接沿用王世貞的觀點,有的稍做考證,但意見不一。本文通過梳理相關(guān)文獻資料,對慶成王百子問題做全面考證,得出如下結(jié)論:慶成王生百子的說法源于第三代慶成王朱鐘鎰,朱鐘鎰實際生子44人,《明實錄》載有其43子的賜名記錄,朱鐘鎰所生兒女共有94人。朱鐘鎰的兒子朱奇湞有子70人,王瓊曾在其討論宗室祿米的奏疏里提到過。
【關(guān)鍵詞】 慶成王;百子;朱鐘鎰;朱奇湞
【中圖分類號】K248?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7-0040-03
明代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王世貞在其史學(xué)著作《弇山堂別集》卷一中記載:“慶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長,自封長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鎮(zhèn)國將軍,每會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識,而人皆隆準,極異事也?!?①作為郡王,慶成王竟然生育100個兒子,其中長子繼承王位,其余99個都被封為鎮(zhèn)國將軍,這種情況很是罕見。由于王世貞在明代文壇影響力大,他的記載影響很大。稍晚于王世貞的王圻在《續(xù)文獻通考》中就直接采用了王世貞的說法:“按慶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長,長子襲封,余九十九人并封鎮(zhèn)國將軍,每會紫玉盈座,至不識面,人皆隆準,此古今極異事也。” ②此外,焦竑《皇明人物要考》卷一,徐學(xué)聚《國朝典匯》卷十三,顧起元《說略》卷五,查繼佐《罪惟錄》卷十,都沿襲了王世貞的說法。其實,王世貞的說法是錯誤的。孫能傳曾擔(dān)任內(nèi)閣敕房的辦事人員,能接觸到皇家族譜 ③,據(jù)孫能傳《剡溪漫筆》載:
玉牒慶成最多男者惟溫穆王鐘鎰,實止四十四子,早夭者一,庶人二,長子襲封外,封鎮(zhèn)國將軍者四十人耳,有女四十七,子女共九十一人。謂之百子者,蓋總男女舉成數(shù)而言,而元美信為實然,乃云自長子襲封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鎮(zhèn)國將軍,失實多矣。元美之書必傳,百子事奇,尤易傳,玉牒藏在秘府,人所希見,恐滋后世之惑,聊為之辨。④
可見,生育百子的慶成王是朱鐘鎰,王世貞載慶成王生百子,是因為“總男女舉成數(shù)而言”。但是,焦竑對生百子的慶成王有不同于孫能傳的記載:
慶成端順王奇湞,晉恭王玄孫也,弘治十二年襲爵,正德中以賢孝聞,賜敕褒獎。嘉靖十一年薨,子表欒嗣爵,是為恭裕王。王樸茂寡言,篤于孝友,好文謹度,譽動國中。嘉靖三十年冬,王壽八十,撫臣王崇上疏乞旌表,詔賜書嘉獎,賚以金幣。尚書王瓊嘉靖初上言慶成王生子七十人,吳郡王世貞著皇明盛事,述稱慶成王生百子,長封王,余九十九人并鎮(zhèn)國將軍,每會紫王盈坐,至不能相識,而人皆隆準,極異事也,考其世蓋端順王云。⑤
據(jù)此,焦竑認為生育百子的慶成王是朱奇湞。據(jù)《明史》記載,朱鐘鎰是第三代慶成王 ⑥,朱奇湞是第四代慶成王 ⑦ ,生育百子的慶成王到底是哪一代?具體情況又是如何?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按明朝制度規(guī)定,宗室生育兒女之后,由親王或郡王報告朝廷,宗人府審核,最后由禮部官員擬名,并以皇帝名義賜名?!睹鲗嶄洝份d有多條給慶成王賜名的記錄?!睹鲬椬趯嶄洝肪硎叱苫晡逶录鬃訔l下載“賜晉府慶成王第二子名曰奇澗”,《明憲宗實錄》卷三十七成化二年十二月辛丑條下載“賜晉府慶成王第三子名曰奇漠”,《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六成化十五年閏十月癸丑條下載“賜晉府慶成王美埥第七子名曰奇洬,第八子名曰奇? ? ,第九子名曰奇汰,第十子名曰奇潯”,《明孝宗實錄》卷三十三弘治二年十二月庚戌條下載“慶成王長子奇湞,第五子曰表榽,鎮(zhèn)國將軍鐘鍴第四子曰奇泈,第五子曰奇涺,第六子曰奇湘”,《明孝宗實錄》卷七十五弘治六年五月癸巳條下載賜“慶成王第三十一子曰奇? ?,三十二子曰奇洿,三十三子曰奇泫,三十四子曰奇澘”,《明孝宗實錄》卷七十八弘治六年七月己未條下載“慶成王第三十五子曰奇淵,三十六子曰奇淓,三十七子曰奇浤”,《明孝宗實錄》卷八十二弘治六年十一月乙卯條下載“慶成王第三十八子曰奇瀶,三十九子曰奇派”,《明孝宗實錄》卷八十三弘治六年十二月戊子條下載“慶成王第四十子曰奇? ?,四十一子曰奇涏”,《明孝宗實錄》卷八十五弘治七年二月辛巳條下載“慶成王第四十二子曰奇澆,四十三子曰奇汛”。
朱鐘鎰于天順二年(1458)襲封慶成王 ⑧,弘治九年(1496)去世 ⑨ ,上述賜名記錄的時間從成化元年到弘治七年,其記錄中的慶成王當為朱鐘鎰。據(jù)此,可確認朱鐘鎰至少有43個兒子。按此數(shù)據(jù),若朱鐘鎰女兒數(shù)量與兒子相同,朱鐘鎰的兒女總數(shù)當在86人左右。另據(jù)《明會典》卷十三《禮部十三 · 封爵》所載,宗室新生兒女出生三日后,由親、郡王及管理府事者審核,然后奏報朝廷。年滿五歲請名,由王府長史奏報朝廷。因是五歲請名,推測可能有不到請名年齡就夭折的宗子,《明實錄》可能漏載,朱鐘鎰實際子女總數(shù)有可能不止86人。
又《明孝宗實錄》卷六十六載:
巡撫山西都御史楊澄等,以晉府慶成王子女至九十四人,恐其中有收養(yǎng)異姓之弊,且為鎮(zhèn)國將軍奇? 等增年冐支祿米,乞下禮部議處,并乞限各郡王以下妾媵之數(shù)。禮部查勘覆奏,謂王子女俱王妃夫人并宮人室女所生,別無違礙,其冐支祿米,法宜追征還官。上曰:王子女既無違礙,其置勿論,冐支祿米不必追征,準作以后年分該支之數(shù),法司原奏有不許濫收子女事例,仍行各王府知會,自郡王以下,妾媵多少之數(shù),再會官定議以聞禮部。復(fù)會議,覆奏謂郡王自正妃外,妾媵不得過四人,各將軍不得過三人,中尉不得過二人,從之,著為令。⑩
從時間看,此段載于《明孝宗實錄》弘治五年八月,在朱鐘鎰受封和薨逝之間,所載慶成王當為朱鐘鎰。據(jù)此,朱鐘鎰共有子女94人。
從上述記載可知,因為第三代慶成王朱鐘鎰生有子女94人,為了限制藩王及其后代生育過多,明朝廷于弘治五年對藩王及其后代的配偶人數(shù)做出限制。俞汝楫《禮部志稿》和談遷《國榷》也沿襲了這一說法。
此外,談遷《棗林雜俎》載:
晉府慶成王鐘鎰,子四十四,長子奇湞襲封外,一早夭,二廢庶人,余四十入封鎮(zhèn)國將軍。女四十九人,孫百六十三人,曾孫五百十人,見玉牒。王元美皇明盛事述云慶成王百子,誤也,鐘鎰謚溫穆,獻征錄誤端順王奇湞。?
這里談遷明確指出王世貞的記載有誤,同時也指出焦竑的《國朝獻征錄》誤認為百子問題源于第四代慶成王朱奇湞,實際應(yīng)是第三代朱鐘鎰,他認為朱鐘鎰生了49個女兒,而非孫能傳認為的47個,據(jù)此,朱鐘鎰生有兒女共93人。
總之,《禮部志稿》《國榷》與《明孝宗實錄》一致認為第三代慶成王朱鐘鎰有兒女共94人。
前文提到焦竑在《國朝獻征錄》里記載慶成端順王朱奇湞生子七十人,是王瓊于嘉靖初上言所說,對于此事,《明史 · 列傳第四》載:
慶成王濟炫,晉恭王子。其生也,太祖方御慶成宴,因以為封。永樂元年徙居潞州,坐擅發(fā)驛馬,縱軍人為盜,被責(zé),召還太原。十年徙汾州,薨,謚莊惠。曾孫端順王奇湞,正德中,以賢孝聞,賜敕褒獎。生子七十人,嘉靖初,尚書王瓊聞于朝。?
據(jù)《明史》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六十八》記載,王瓊是山西太原人,成化二十年進士,歷經(jīng)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曾任戶部、兵部和吏部尚書 ?。王瓊所著《雙溪雜記》有載:“慶成王生七十子,夫以七十子論之,一歲皆支米一千石,反多于親王祿米矣?!??此外,黃訓(xùn)在《名臣經(jīng)濟錄》中收錄王瓊的《論祿米俸米》,其中寫道:“慶成王生七十子,只以十子論之,一歲該支米一萬五十石,反多于一字王祿米矣?!??盡管兩者所言慶成王祿米不同,但一致認為慶成王生70子,據(jù)《國朝獻征錄》和《明史》,王瓊在嘉靖初年上言此事,而朱鐘鎰在弘治九年(1496)薨逝,王瓊所指慶成王不是朱鐘鎰。朱奇湞于弘治十一年(1498)襲封慶成王 ?,朱奇湞長子朱表欒于嘉靖十四年(1535)襲封為慶成王 ?,王瓊死于嘉靖十一年 ?(1532),因此王瓊所說的慶成王就是朱奇湞。此外,李默的《孤樹裒談》,皇甫錄的《明紀略》,唐鶴征的《皇明輔世編》以及張萱的《西園聞見錄》,都沿用王瓊的觀點,載慶成王生70子。據(jù)此,第四代慶成王朱奇湞生育70個兒子較為可靠,若朱奇湞有相同數(shù)量的女兒,兒女總數(shù)當為140人,不大可能被王世貞取整數(shù)算為百子,因此慶成王生育100子的傳言不是源于朱奇湞。
綜上所述,第三代慶成王朱鐘鎰所生兒女總數(shù)有91人、93人和94人三種說法,其中94人的說法有《明實錄》《國榷》和《禮部志稿》為證,比較可靠,但無論如何,朱鐘鎰的兒女總數(shù)應(yīng)當超過了90人,舉其整數(shù)就是100,王世貞錯把這個整數(shù)100當作朱鐘鎰兒子的數(shù)量,于是在他的著述中留下了慶成王生百子的傳言。朱奇湞是朱鐘鎰的長子,后來襲封為慶成王,并生下70個兒子,這一事件被王瓊討論祿米的奏疏記錄下來 焦竑誤認為它是慶成王生百子這一傳言的來源。
注釋:
①(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一《皇明盛事述一 · 宗室之盛》,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9頁。
②(明)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卷一百四十九《謚法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76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頁。
③(明)沈一貫:《敬事草》卷十六,《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7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9頁。
④(明)孫能傳:《剡溪漫筆》卷一《王元美皇明盛事述載慶成王百子事考之》,《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3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頁。
⑤(明)焦竑:《國朝獻征錄》卷一《宗室一》,《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2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0頁。
⑥(清)張廷玉:《明史》卷一百《諸王世表一》,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524頁。
⑦(清)張廷玉:《明史》卷一百《諸王世表一》,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524頁。
⑧《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九十一,天順二年五月十五日,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6216頁。
⑨《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十九,弘治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2146頁。
⑩《明孝宗實錄》卷六十六,弘治五年八月五日,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1259頁。
?(清)談遷:《棗林雜俎 · 棗林雜俎和集》之《慶成王百子誤》,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566頁。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列傳第四 · 諸王一》,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564頁。
?(清)張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5231頁。
?(明)王瓊:《雙溪雜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39冊,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569頁。
?(明)黃訓(xùn):《名臣經(jīng)濟錄》卷二十二《戶部 · 論祿米俸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史部第443冊,第430頁。
?《明孝宗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五,弘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2551頁。
?《明世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二,嘉靖十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3879頁。
?《明世宗實錄》卷一百四十,嘉靖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版,第3276頁。
參考文獻:
[1]王世貞.弇山堂別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卷149:謚法考[M]//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76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沈一貫.敬事草:卷16[M]//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第47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孫能傳.剡溪漫筆:卷1[M]//續(xù)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3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焦竑.國朝獻征錄:卷1《宗室一》[M].//續(xù)修四庫全書:子部:第52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明實錄[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8]談遷.棗林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王瓊.雙溪雜記[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39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
[10]黃訓(xùn).名臣經(jīng)濟錄:卷二十二[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第443冊.新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
作者簡介:
梁皓,男,山西霍州人,山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旅游文化學(xué)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