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寶
摘要:一直以來,語文文本閱讀教學都是語文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樣也是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不再僅停留于對閱讀文本表層含義的理解和基本閱讀技巧的講授,閱讀教學的重點逐步由知識教學向思維教學和能力教學方向轉移。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程式化教學模式早已無法適應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要求。鑒于此,文章將提出“先學后教”這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并圍繞“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話題,從“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先學后教” 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精讀課文教學中的應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略讀課文中的教學策略四個方面做詳細分析。
關鍵詞:“先學后教”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進行知識輸入的主要渠道。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程式化現象嚴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發(fā)揮,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要做到“教、學、做合一”。“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很好地協(xié)調了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大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和借鑒意義。
一、“先學后教”模式概念界定
“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邱學華教授提出的一個獨立的教學概念。目前關于“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概念的界定,教育界普遍流行著以下幾種觀點。余文森教授在其著作《先學后教:中國本土的教育學》一文中指出:“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語文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的轉變。劉家訪教授則認為:“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變化以及師生角色定位上的轉變。換言之,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要推動者和各項教學活動的執(zhí)行者,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則是交流者、引導者和反饋者。與此同時,師生教學關系的轉變也導致教學順序的變化。“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學環(huán)節(jié)處于前位,而教師的課堂講授環(huán)節(jié)后置。筆者結合自身執(zhí)教經驗,并在參考了國內著名專家學者相關的理論著作和教學案例后,將“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的概念總結如下,即在正式進行課堂授課之前,教師先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上的指導建議或者自主學習思考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先學、自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學發(fā)現問題,然后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課堂師生互動交流等方式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從先學后教的教學過程來看,主要包括:自主預習、小組合作討論、課堂展示、當堂點評、課后展示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先學后教”模式的基本特征
1.任務前置,有助于激發(fā)思辨能力
“先學后教”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最為顯著的差異在于它將學生“自學”的環(huán)節(jié)前置,而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置后。這種教學設計最大的特點是其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在課前自學階段,教師一般會給學生一些學習提示,或者是預留幾個預習思考題。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勢必會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一來,便能夠有效避免因直接講解給學生造成的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合作學習,集思廣益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十分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無論是學生的“先學”階段,還是教師的“后教”階段,都會涉及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能夠集思廣益,發(fā)揮學生各自的長處,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3.師生平等對話,增進情感交流
師生平等的互動關系以及師生教學角色的轉變是“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一大教學優(yōu)勢。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有效的發(fā)揮與突顯,教師也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和執(zhí)行者。教師在“先學”和“后教”兩個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承擔引導者、交流者和反饋者的角色。這樣一來,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去發(fā)揮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教師與學生能夠在輕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下長期合作共處、教學相長,有助于消除師生之間的交流障礙,促進彼此之間情感上的溝通交流。
4.教師點撥關鍵,提升教學效能
“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任務得到極大的簡化,教學壓力逐步得到有效釋放,且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由于在“先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了足夠多的時間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經過“先學”過程以后,學生再去聽課,就有了目的性和針對性。由于教師所要講解的內容也主要是文本中的重難點和易錯點,且大都是以“點撥”的形式加以呈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頻次更高。整節(jié)閱讀課堂能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思考、表達、交流。
三、“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課文精讀中的應用
1.自主預習,發(fā)揮先學的工具性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提倡要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逐步推進語文文本閱讀教學從知識型教學向思維型、能力型轉化。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就可以舍棄其知識性、工具性的一面。語文學科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生字、生詞、成語、詩句是其根本。學生只有在正確朗讀并掌握其含義的基礎上才能夠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讀懂文章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才能夠讀懂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先學”的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其工具性的一面,也就是要注重在先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生字詞和好詞好句,這對于學生而言操作難度不大,很適合應用在自主預習環(huán)節(jié)。為了能夠檢測先學的預習效果,語文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學習單”這一教學策略。例如,在教學《威尼斯小艇》時,語文教師要將其中的重點詞匯列入其中,包括“雇定”“翹起”“船艄”“皮墊”“禱告”等。在正式上課前,教師還可以找?guī)讉€學生上臺聽寫這幾個詞語,檢測預習情況的好壞。
2.問題驅動,創(chuàng)設情境
問題驅動是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教學策略,采用問題驅動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在自學過程和聽課過程中也不會無目標、無目的地盲目學習,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會更強,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在劃分學習小組時,組內要涵蓋學優(yōu)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這樣能夠發(fā)揮學生之間的幫扶作用。其次,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學習情況要相近,學習狀況不應該差距過大,這樣有助于發(fā)揮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競爭性。再者,每個學習小組內部要設立小組長、記錄員、檔案管理員、發(fā)言員等,讓每個人各司其職。小組長要負責組織并記錄討論的過程,對于在討論過程中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要及時反饋給語文教師。
3.交流展示,點撥提升
交流展示是運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核心教學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在“后教”過程中,即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交流情況,講一講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看法。在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也是教師發(fā)現學生自學錯誤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師而言,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做好課堂展示的組織者。在學生開始展示之前,要讓其明確交流展示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展示方法、展示步驟。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既要維護好課堂紀律,也要保證學生的課堂活躍度足夠高。上臺展示的學生,聲音要洪亮、觀點要明確、表達要流暢;臺下的學生也要認真聽講,積極互動,大膽質疑。
4.讀寫聯動,學以致用
小學語文教材中,精讀的教學文本大都是較為經典的教學篇目,無論是從行文結構,還是中心思想,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教師在講解完閱讀篇目之后,還可以通過“讀寫一體化”教學,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轉化能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要“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要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大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用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現實難題,發(fā)揮語文知識的實用性。
四、“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課文略讀中的策略
不同于精讀文本教學,略讀課文教學比較強調文本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和延伸性。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注重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是對本單元教學重難點和提要進行概括,同時還會提供一些教學建議,因而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以四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教學內容為例,在本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提到了要讓學生能夠“感受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感受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等教學提示。這實際上就為教師指明了教學重點,語文教師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可以適當借鑒運用,能夠有效地控制教學尺度,不至于詳略不合理,偏離了文本略讀教學方向。
2.善于整合教學資源
實際上,語文教師在進行文本略讀教學過程中,不一定非要完全按照語文教材的編寫順序逐一講解??梢愿鶕约杭榷ǖ慕虒W目標和教學計劃以及學生的實際閱讀學習需要適度調整。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善于整合語文教材閱讀資源,使教學主題和教學目的更加突出。例如,教師可以“作者刻畫動物的表達技巧”為教學主線,將《白公鵝》和《母雞》這兩篇課文整合在一起,將其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教學。對比閱讀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是能夠清晰地呈現不同文本的表達差異性,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3.延伸拓展,優(yōu)化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略讀文本注重對閱讀材料的延伸拓展。語文教師在略讀文本教學中運用“先學后教”模式要高度重視所選篇目的典范作用。以經典的閱讀材料作為教學篇目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藍本”,給學生自主閱讀提供一個參考方向,避免自主閱讀過程的盲目性。例如,學習完《白鵝》這篇課文以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林振鐸的《貓》這篇課文。學習完古希臘神話故事《漁夫的故事》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讀一讀《一千零一夜》中的其他神話故事。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背踔姓Z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主干課程。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課程,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應予以高度重視,不容小覷。
參考文獻
[1]王玉萍.探討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08).
[2]王瑾.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
[3]劉家榮.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學周刊,2017(33).
[4]喬治國.“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6(20).
[5]涂鐵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的有效運用[J].黑龍江科學,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