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戲劇是綜合的藝術活動,幼兒園的戲劇活動支持幼兒運用語言、肢體等多種表征手段,在說說、畫畫、演演中達成教育目標。小班幼兒的語言、動作發(fā)展水平還比較弱,教師需要有目的地為幼兒提供練習機會,其中,由適宜的文本生發(fā)的戲劇活動是很好的途徑。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原有經(jīng)驗,適用于小班幼兒的繪本一般具有如下特點:語言簡單重復、朗朗上口;畫面色彩鮮艷,線條稚拙圓潤;故事生動有趣,富有懸念;故事中蘊含的知識點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情節(jié)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等。繪本故事《誰咬了我的大餅》中的角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動物朋友,在充滿懸念又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中還融入了動物齒痕的學習,用這個故事來設計小班戲劇活動再合適不過了。
《誰咬了我的大餅》由徐志江先生獨立完成。作者用懸念貫穿故事始終,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興趣。懸念從繪本的書名就已經(jīng)開始了——小豬做了一塊美味的大餅,等他醒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大餅上有一個半圓形狀的缺口,“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小豬滿臉困惑。故事就這樣鋪陳開來,孩子們也和小豬一起開啟了找出“小偷”的偵探之旅。
小豬先遇到了小鳥,便問小鳥有沒有咬它的大餅,小鳥說沒有,可是要怎么證明自己的清白呢?咬一口看看。小鳥咬下的牙印是尖尖的,與“小偷”留下的牙印完全不同。于是小豬繼續(xù)尋覓,他遇到了小兔,問了小兔同樣的問題,采取了同樣的辦法鑒定出小兔也不是“小偷”。就這樣,小豬又遇到了狐貍、鱷魚、河馬,他們留下的牙印與“小偷”都不一樣。此時小豬的大餅已經(jīng)被咬去了一大半,自己也餓得不行,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就在這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小豬留下的牙印與“小偷”留下的一模一樣。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這下小朋友們都知道了。
故事在“設懸—釋懸—再設懸—再釋懸”的結構中展開,重復中逐漸加大強度:從小鳥到河馬,隨著動物體型的逐漸變大,牙印也在不斷變大,當河馬輕輕咬了“一小口”之后,大餅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小豬再也不想追查下去了,自己也咬了一口。這時候,故事結尾對應的是故事開始的設懸,只不過這次作者并沒有直接釋懸,而是通過畫面比對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原來兩個相同的牙印都是小豬自己咬的。就像一出優(yōu)質的戲劇,結局總會給觀眾帶來意外驚喜;一個繪本故事的點睛之處也是結尾。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總是喜歡把謎面在故事中層層鋪開,慢慢地把孩子引到謎底的門前,讓孩子自己把門打開。當他們打開門的一剎那,會驚喜地大叫:“哦,原來是這樣!”
1.能理解故事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肢體動作和表情表現(xiàn)不同動物咬大餅的樣子,嘗試在老師旁述故事的基礎上即興表演相關情節(jié)。
2.在看看、說說、演演的過程中,感受繪本故事的詼諧有趣。
3.喜歡表演,能與老師積極互動。
經(jīng)驗準備:知道牙印的含義,基本了解故事中的動物形象。
材料準備:一個硬紙板制作的大餅(提前剪出不同的動物牙印,用透明膠帶輕輕粘貼在大餅上),故事中各種動物的圖片,繪本PPT。
一、暖身活動:動物變變變
師:小朋友們,我們馬上就要出發(fā)散步了,你們準備好了嗎?接下來,大家跟著我的鈴鼓的節(jié)奏走。當我的鈴鼓搖得快,你們走得快;鈴鼓搖得慢,你們走得慢;鈴鼓“啪”的一聲停下來,你們也要停下來,這個時候,我會請你們扮演不同的動物哦。
【指導要點】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幼兒扮演繪本故事中的動物形象,教師在提出扮演條件時可適當增加一些形容詞,比如小小的老鼠、可愛的小兔子、饑餓的鱷魚等等,拓展幼兒的扮演空間。
二、戲劇研習
1.教師出示繪本開頭部分PPT,請幼兒猜測,導入活動。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呀?這個餅是誰做的呢?哦,原來是小豬做的大餅。
【指導要點】教師出示繪本封面:一個完整的大餅圖片,請幼兒猜測是什么、誰做的;然后再出示繪本第1~2頁:一只小豬躺在大餅上睡覺;最后師生共同揭開謎底:是小豬做的大餅。
2.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講故事,營造問題情境,繼續(xù)請幼兒猜測。
師:小豬做了這么大一張餅,累得睡著了,可是醒來卻發(fā)現(xiàn)——他做的大餅怎么了?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看看大餅上的缺口,它是什么形狀的?你有什么猜測嗎?
【指導要點】此處要請幼兒充分猜測,如果幼兒的推理和表達能力夠強,可以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猜測和理由。
3.教師走到幼兒座位前問個別幼兒:“╳ ╳,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讓幼兒初步感知主要句型。
【指導要點】教師可問3~4名幼兒。這個互動過程把學習重點前置,讓幼兒對基本句型有初步認知,為接下來直接參與互動式講故事奠定基礎。
4.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講述故事第一段,讓幼兒感知小豬和小鳥之間的對話。
師:到底是誰咬了自己的大餅呢?小豬決定去問問朋友們。小豬走啊走,遇到誰啦?他會怎么問小鳥?我們一起說:“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然后在大餅上咬了一口。你們快幫小豬看看,小鳥咬的牙印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小鳥咬的牙印是三角形的呢?原來是因為他的嘴巴尖尖的,像小小的三角形,所以咬出來的牙印是三角形的。這個牙印和原來的那個牙印一樣嗎?看來,悄悄咬了大餅的人不是小鳥,小豬說:“嗯,果然不一樣?!?/p>
【指導要點】小豬第一個問的是小鳥,他們之間的對話是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重點,因為教師之前跟幼兒互動時已經(jīng)練習了問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那么在遇到小鳥時,就可以讓幼兒一起來說小豬的問話,讓幼兒參與互動式講故事。同時,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比對兩個牙印來推斷最開始咬了大餅的不是小鳥。
5.教師繼續(xù)一邊播放PPT一邊講故事,讓幼兒完整感知故事。
【指導要點】小豬依次遇到了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五個好朋友,每一次遇到不同的動物都是重復四句對話,也都是通過牙印比對來推斷是不是該動物咬了大餅。在接下來的故事講述中,可逐漸讓幼兒完整講述所有對話,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而是逐步增加,比如:遇到小兔時,讓幼兒增加說“啊嗚”;遇到狐貍時,讓幼兒增加說“不是我,你看”;遇到鱷魚時,讓幼兒增加說“嗯,果然不一樣”;直到遇到河馬,幼兒完全獨立說出故事中的所有對話。
6.教師繼續(xù)播放PPT并總結故事線索,引導幼兒用肢體和表情表現(xiàn)不同動物咬大餅的樣子,并組織幼兒討論: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
師:小鳥是怎樣咬大餅的呢?誰來學學小鳥咬大餅的樣子?小鳥的牙印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又是怎樣咬大餅的呢?我們一起學學小兔的樣子,小兔的牙印是兩個小方塊……
教師引導幼兒依次模仿每個小動物咬大餅的樣子,并總結咬過之后的牙印形狀。
師:他們的牙印和這個半圓形的牙印都不一樣,所以都不是他們咬的。那到底是誰咬的呢?這個時候,小豬的肚子也有點餓了,他也咬了一口大餅,“啊嗚!”真好吃呀!小豬一邊嚼著大餅一邊想:“究竟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小朋友們,現(xiàn)在,你們知道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嗎?
【指導要點】在這里,教師要特別制作一張有動畫效果的PPT,按照動物的出場順序,依次出現(xiàn)動物頭像及他們的牙印,最后的畫面是一張布滿牙印的大餅,每個牙印旁邊對應一種動物,這樣能幫助幼兒厘清動物出場順序并完整理解故事內(nèi)容。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示不同動物咬大餅的動作,建議幼兒隨著動物體型的變大,動作幅度也加大,表情更加夸張,比如用雙臂開合的動作來表示河馬張大嘴咬了一口大餅,為接下來的完整故事表演奠定基礎。最后教師講述故事結尾并出示小豬頭像和對應的牙印,這個時候再讓幼兒猜謎底,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一開始那個牙印就是小豬自己的。
7.教師運用大餅道具旁述故事,幼兒即興完整表演。
師:看,我這里也有一張大餅?,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一邊講故事一邊玩小動物咬大餅的游戲吧。請小朋友們走到中間,找一個空位置站好,我們的表演開始啦。
【指導要點】教師手持特制的“大餅”開始講故事,只需要用語言推進故事情節(jié),角色對話都可以讓幼兒來講。鑒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不需要分角色表演,所有幼兒扮演同一角色,說同一句臺詞。教師在講故事時,要有動作和表情的描述,以幫助幼兒表演,比如“小豬繼續(xù)往前走,這個時候有一只小兔蹦蹦跳跳地走過來”等。每種動物咬了大餅之后,教師都要相應地從“大餅”上取下“咬掉”的那一塊,出現(xiàn)該動物的牙印。為了把動物“咬”下的一口大餅藏起來,教師可穿一件有大口袋的衣服,增加表演游戲的戲劇性。
三、疏松活動
1.小結。
師: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呢?哦,小豬自己咬了大餅,但是他不記得了,還到處問別人,你們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豬呢?小豬遇到了問題會自己主動想辦法去解決,還是很值得小朋友學習呢!
2.品嘗大餅。
師:小豬也給我們小朋友做了一個大餅,老師已經(jīng)把它分成了很多小份,讓我們洗干凈小手,一起吃大餅吧。我們也可以一邊咬大餅,一邊看看自己的牙印是怎樣的喲。
【指導要點】大餅可提前分好,也可以讓幼兒觀看分大餅的過程,鼓勵幼兒一邊咬一邊觀察自己的牙印,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在大餅上咬出不同的牙印,并與同伴交流。
1.戲劇活動和繪本閱讀活動有什么不同?怎樣通過一課時讓幼兒學會表演繪本故事?
同一個繪本,有的人設計成了偏重語言學習的閱讀活動,有的人設計成了偏重藝術欣賞與表達的戲劇活動,側重點不同,其目標、過程與結果都會不同。早期閱讀活動的重點是語言的學習及對繪本畫面的觀察、理解與講述等;而戲劇活動中,教與學的重點是對角色對話的掌握及基于劇情的創(chuàng)意肢體扮演。在本戲劇活動中,教師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層層遞進地累加了語言學習和動作創(chuàng)編,比如教師還沒有開始講故事,在與幼兒互動環(huán)節(jié)就將難點前置,在情境中重點練習了問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接著在第一遍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加法,每遇到不同的動物都讓幼兒增加一句對話練習,一遍故事講完,幼兒就基本掌握了所有角色對話。在厘清故事情節(jié)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創(chuàng)編不同動物咬大餅的樣子,為接下來的完整表演解決了動作表現(xiàn)的難點。最后,在幼兒基本掌握角色對話與不同的“咬”大餅動作的基礎上,教師旁述講故事時適宜地加上一些動作和表情的語言描述,給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扮演空間,幼兒就能比較流暢地即興表演完整故事了。
2.怎樣設計戲劇活動的疏松環(huán)節(jié)?
戲劇活動的疏松環(huán)節(jié)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圍繞主題討論或情感抒發(fā)進行的語言表達,一種是為緩解課堂上的身心緊張而進行的放松游戲。但無論是什么方式,最好是讓戲劇情境貫穿活動的始終。在本活動中,教師延續(xù)了故事情境,設計了品嘗大餅、觀察牙印的環(huán)節(jié),這是根據(jù)活動主題和幼兒年齡特點而特別設計的,讓幼兒在吃吃玩玩中愉快地結束整個活動。同時,這是一個戲劇活動的結束,但也可以是一個科學活動“有趣的齒痕”的開始。建議教師在之后的活動中,圍繞不同動物的齒痕開展相關的探究活動,相信幼兒一定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