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壯族布儂族群女子服飾探析

2020-09-10 08:20
服裝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壯錦頭巾圍裙

匡 遷

(南寧師范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布儂,壯族支系之一,“布”即為“人”,“儂”與“崠”音義相近,壯語中是山林或叢莽之意,“布儂”“布崠”譯成漢語則為山林人、叢莽人,即生活在山林、叢莽中的人[1]。廣西崇山峻嶺遍布,壯族人民長期在其間勞動和生活,因而自稱“布儂”或“布崠”,今廣西龍州、憑祥、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及云南富寧、廣南一帶壯族多以此自稱[2]。另外,布儂還屬于跨境族群,在越南亦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越南北部的各省,其中諒山和高平兩省最為集中,在越南,布儂族群名為“儂族”,被當成一個獨立的政治民族來看待[3]。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zhèn)是布儂族群的重要聚居地,其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原生態(tài)文化風貌,尤其是女性服飾。女性服飾是區(qū)別各支系的外在標識之一[4]。文中通過田野調查,對龍州布儂族群女子服飾的形制、結構進行梳理、歸納,并選取一套典型的制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女子服飾進行數(shù)據(jù)測量,剖析其裁剪形式、制作工藝,并對其形式成因、文化內涵展開深入探討。

1 布儂族群女子服飾形制特征

1.1 上衣

布儂族群女子上衣的結構屬于平面十字結構,與漢族服飾形制一脈相承,具體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布儂族群女子上衣為中式立領,右衽大襟,里襟有一貼兜,從領口中心線沿大襟至右側縫的腰節(jié)線處共有7粒一字盤扣;衣長至臀圍線,衣片前后中心線拼接,衣身兩側腰圍線處開衩,袖長至手腕,袖中線拼接;衣身面料為土布,色彩以青黑色為主,無刺繡裝飾[5]。

圖1 上衣款式

1.2 褲子

布儂族群女子褲子為大襠褲,具體如圖2所示。褲子整體造型寬松,褲身直筒,褲長至腳腕,高腰頭,腰頭的圍度與臀圍尺寸一致;褲腰頭與褲身拼接,褲襠為大襠且較深,褲子前片無門襟,褲襠右拼接為褲子前片,左拼接為后片;褲身面料為土布且顏色多為黑色,腰頭則拼接深藍色土布。穿著褲子時,需將后腰多余的量抹到兩側,于前中線對折成疊加的三角形,再系腰帶固定。

圖2 褲子款式

1.3 裹頭巾

布儂族群女子的裹頭巾頭飾極具特點,其材料簡樸、折疊方式簡單,但卻能塑造出別致的外觀造型,具體如圖3所示。裹頭巾的面料仍為黑色土布,僅以頭頂兩條粉色壯錦花邊飾帶作為點綴。佩戴時,前部可包裹住額頭,后部垂下,長及肩部,兩側往后腦折疊,包裹住耳朵,而粉色壯錦飾帶綁扎于頭圍處,并于耳后自然垂下。

圖3 裹頭巾實物及三視圖

1.4 圍裙

布儂族群女子的圍裙是構成整體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圍裙為矩形,自腰圍線長至膝下,穿戴時將兩條壯錦裝飾彩帶系于腰圍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將圍裙垂直系在腰前,作為服飾整體造型的裝飾搭配;勞作時,則將圍裙系在左側,并將下擺折疊固定在腰節(jié)處,以便于勞作活動,也可翻起作為包袱使用,既有裝飾效果亦兼具實用功能。

圖4 圍裙的穿戴方式

2 布儂族群女子服飾測繪及剪裁

為了準確理解布儂女子服飾的結構特征、裁剪方式與制作工藝。筆者對一套制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典型布儂女子服飾進行了數(shù)據(jù)測量、裁剪圖繪制與結構分析。

2.1 上衣測繪與裁剪

布儂族群女子上衣實物剪裁及尺寸如圖5、圖6所示。由圖5可知,上衣共有9個裁片,分別是左右衣身、左右袖子、右門襟、貼兜、領口貼邊、領子、領面、領底。由圖6可知,衣長57 cm,袖子為連身結構,總長63 cm,袖口寬15 cm,立領高3 cm,衣身下擺起翹3 cm,右衽腋下至腰圍處有5粒盤口,扣間距5 cm,右衣身里襟長36 cm,且右衣身里襟里有一個梯形內貼兜,貼兜上寬10 cm、下寬12 cm、高11 cm。剪裁工藝上,衣身以前后中心線為基準,前后衣身連裁,袖中線處拼接左右袖。此外,從測量圖衣身最寬處可以推算出該土布面料幅寬約40 cm??p制工藝上,布邊采用“來去縫”的方法進行包縫,這種縫制工藝可以使服飾更結實,更耐穿。

圖5 上衣裁剪示意

圖6 上衣尺寸示意

2.2 褲子測繪與裁剪

大襠褲是布儂族群女子最傳統(tǒng)、最常見的褲子形式,此褲子男女通穿。褲子裁剪及尺寸如圖7、圖8所示。由圖7可知,褲子總共由7個裁片組成,分別是左右外側褲身2片,前后中(褲襠)片2片,前后內側片2片,腰頭1片。由圖8可知,腰頭的腰圍長為120 cm,腰頭寬17 cm,褲長(褲身加腰頭)93 cm,褲襠深28 cm,褲口寬15 cm。其中,腰圍長是由一整塊寬34 cm的面料對折而成,將面料對折不僅可減少一道縫制工藝,同時也可讓褲子腰帶處更結實。褲子的縫制工藝與上衣相同。

圖8 褲子尺寸示意

2.3 裹頭巾測繪與裹頭步驟

布儂族女子裹頭巾由裹頭布與壯錦裝飾花邊兩部分組成,具體尺寸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裹頭布是一塊寬34 cm、長76 cm的矩形面料,壯錦裝飾花邊長100 cm、寬4 cm,兩端流蘇長8 cm。佩戴裹頭巾步驟如圖10所示。將裹頭布以寬度為基準對折,再在對折線處兩端折出對稱的三角形,然后將有繩袢的一邊往上翻折,即可佩戴在頭上,額頭兩端多余部分順額頭翻折到后耳朵處,最后用壯錦裝飾彩帶在頭頂纏繞兩圈,再用繩袢打結固定。土布做成的裹頭巾,質地較硬,折疊包裹在頭上,無論風吹或是走動都不易變形,美觀實用。

圖9 裹頭巾尺寸示意

圖10 裹頭巾裹頭步驟解析

2.4 圍裙的測量

布儂族群女子的圍裙是由圍裙與壯錦裝飾花邊兩部分組成,具體尺寸如圖11所示。由圖11可知,圍裙是兩片長80 cm、寬35 cm的布料沿長邊縫合而成,并采用“來去縫”的方法進行包縫,這樣縫合的圍裙沒有正反面之分。壯錦裝飾彩帶有兩條,一條是粉色,另一條為粉藍色,尺寸長100 cm、寬4 cm,兩端流蘇長8 cm。

圖11 圍裙尺寸示意

3 布儂族群女子服飾形制與結構成因

布儂族群女子服飾的形制與結構獨具特色,與其生存環(huán)境、生產(chǎn)生活、精神信仰與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3.1 生存環(huán)境與生產(chǎn)生活

布儂族群居住區(qū)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暖,雨量豐沛,光照充足。得天獨厚的地域氣候環(huán)境奠定了布儂族群“農(nóng)耕稻作”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而布儂族人的服飾也充分體現(xiàn)了“土地文化”古樸務實的特點。

布儂族群主要種植水稻、棉花、苧麻、藍靛草等農(nóng)作物,為制作服飾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勤勞的布儂婦女自種棉花、自己紡紗、織布,制作出冬暖夏涼、經(jīng)久耐用的土棉布。土棉布經(jīng)過藍靛浸泡染色、洗凈晾干、石碾滾壓等制作工序,最后制作出縫制衣物所用的黑土布。土布的顏色黑中透亮,十分耐臟[6],利于山林、田地間的行走與日常勞作,獨特的布面光澤也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效果。

生存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生活對布儂服飾的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服飾面料與色彩上,更直接影響到服飾的形制。布儂婦女喜著上衣下褲,以便于在荊棘叢生的山間行走,上衣合體偏短款,褲子寬松,適合在田間勞作時扎起。而佩戴頭巾的習慣一方面是對美觀、裝飾的追求;另一方面同樣是為了適應勞作的需要,烈日炎炎中可防曬,寒冷冬季則可防風保暖。

布儂族群的服飾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利用與再創(chuàng)造,注重實用功能,與農(nóng)耕稻作的生活生產(chǎn)方式相吻合,并且在順應環(huán)境、滿足功能的基礎上,追求質樸的美。

3.2 精神信仰

布儂族群服飾是其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也是其精神信仰意識與要素的具象化表現(xiàn)。

布儂族群的服飾色彩之所以是黑色,是源于這樣的一個傳說。布儂族群曾受到外族侵略,族里一位名為“儂老發(fā)”的部族首領在抵御外來侵略時受傷,便帶領族人上山躲避,正好山上有一片藍靛草植物,他把藍靛草植物敷在傷口上很快愈合,恢復健康后便帶領族人擊退了侵略者,并取得勝利[7]。因此,布儂先人把藍靛草視為逢兇化吉的神物,并號召全族人用藍靛草來浸染服飾,穿著青黑色服飾,以示對此神物的崇拜。

彩帶是布儂女子服飾中的點睛之物,布儂彩帶色彩艷麗、結實耐用,有“小壯錦”之稱。彩帶以彩色和白色的紗線、毛線為經(jīng)、緯線,經(jīng)手工編制而成,用作圍裙帶、頭巾帶。彩帶的紋樣題材為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或帶有吉祥寓意的圖騰,紋樣主要有花紋、蘆葦紋、鳳紋、龍紋、狗腳紋、蛙紋、竹籬紋、人字紋等,體現(xiàn)了布儂族群對自然萬物崇拜的信仰特征,以及對風調雨順、美好生活的期望。例如,“花”是彩帶中運用最廣的紋樣,在布儂族群民間信俗中,花婆是其生育神和保護神,他們認為每個個體都是花婆后園的一枝花,人的生老病死與這些后園花的開敗榮枯息息相關[8]。因此,布儂族先民崇拜花婆,為祈求和保佑家族人丁興旺、不斷發(fā)展,便將“花”作為紋樣編織在彩帶中。

布儂族群的精神信仰為其服飾制作提供了素材。同時,作為精神信仰文化載體的服飾,承載著布儂族人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并通過相關的民俗、禮儀進行傳承與發(fā)展。

3.3 文化交流與演變發(fā)展

布儂族群服飾既保留了傳統(tǒng)壯族服飾簡潔、質樸的特征,又體現(xiàn)出漢族服飾的結構形制。例如,上衣形制屬于平面裁剪的十字結構,與漢族服飾形制一脈相承。一字盤扣的制作、中式立領結構、壯錦的紋樣圖案、編織技法與裝飾點綴等,均體現(xiàn)了漢族服飾文化印跡。這也說明了在壯、漢文化交融的過程中,布儂族群對于外來文化資源的吸收,是辯證的、有選擇性的。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將對本民族文化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的文化資源、要素進行提煉、轉化與應用,在保持質樸情懷的基礎上,追求功能性、實用性與美觀性的統(tǒng)一,真正實現(xiàn)了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借鑒與交融[9]。

4 布儂族群女子服飾文化內涵

通過對布儂族群女子服飾形制、結構、裁剪及其成因的研究,可體悟到深藏于其外在形式背后的民族性格與文化內涵。

4.1 風土民俗

服飾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生產(chǎn)的基本需求,更是風土民俗的重要物質載體,并常常通過日常生活、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儀、民間信仰、交際娛樂等民俗活動,得以保存、延續(xù)乃至弘揚。

布儂族群服飾是布儂族人成長過程、社會地位變化與角色轉換的陪伴、記載與標志。布儂族嬰兒出生后,外婆要親手縫制帶有吉祥如意圖案的衣服、鞋帽和背帶等禮物表示祝賀,以保佑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布儂族女子,在15歲左右時需要舉辦成人禮,其后才能穿上布儂族女子的正規(guī)服飾。同時,其發(fā)型也須進行改變——將頭發(fā)梳成長辮后系紅繩,再將耳邊和前額頭的多余碎發(fā)剃干凈;最后戴上母親親手做的裹頭巾來包裹、裝飾,以示成年。結婚時,布儂族女子要著傳統(tǒng)黑色服裝;去世時,要穿著類似形制的壽衣。由此可見,布儂族群服飾不僅豐富了不同民俗形式,同時也借助民俗活動、禮俗信仰得以傳承。

4.2 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在少數(shù)民族信仰中普遍存在,布儂族群亦是如此。布儂族人認為,人去世后靈魂化成鬼神,為保佑后人,人們需要在清明節(jié)時登高祭祖,同時供上土布面料。如果家中有人去世,需要將死者生前衣服一起埋葬,因為他們認為,人去世后只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開始新的生活,在那邊同樣需要服飾等生活用品[10]。讓逝者帶走這些東西,可讓靈魂得到衣食住行的保障,待其安定后則可庇佑后人。在布儂族群中,還流行著這樣一種法術——在超度死者亡靈時,從后人身上取一件衣物交給法師,法師口念法經(jīng)后往衣服上噴清水,讓衣物具備了某種法力,家人穿著此衣物便不會被鬼魂打擾,平安幸福[7]??梢?,服飾是布儂族群祖先崇拜、祈求平安的物質寄托。

4.3 崇尚自然

布儂族群服飾崇尚黑色,這與他們所處崇山峻嶺的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黑色是他們在大自然中最常見的色彩,長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們對黑色產(chǎn)生了偏愛,形成一種素雅、質樸的審美觀。黑色,還體現(xiàn)了布儂先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如服飾面料的黑色由其先民從藍靛草中提煉,是通過勤勞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然色彩,布儂族人對黑色的情有獨鐘,體現(xiàn)了他們對勞動、創(chuàng)造的尊重。

從大自然中提取服飾色彩元素,是布儂族群崇尚自然的真情流露,是民族審美意蘊的樸素表達。以稻耕農(nóng)業(yè)為主的布儂族群,對大自然的依賴性很強,他們在田間耕種,上山砍柴,下河捕魚,日日夜夜活動于田野山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也感恩自然所給予的恩惠。萬物皆有靈,布儂族群先民將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轉化為一種信仰崇拜,于是,他們把大自然中的花、鳥、魚、蟲等各種動植物進行抽象化,并將這些抽象圖案編織成壯錦,點綴在裹頭巾、圍裙上,成為樸素服裝的精美裝飾。這些編織、刺繡的題材與紋樣是布儂先民對自然的崇敬與向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情感寄托。

4.4 美好憧憬

布儂族群服飾中的裝飾要素、花邊紋樣在整套服飾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題材與紋樣往往體現(xiàn)了布儂族的風土人情、民族性格、生活理念與精神信仰,表達了布儂族人托物寄情、借物寓意的情懷。他們將美好情感編織在壯錦裝飾紋樣中,使服飾成為民族美好愿望的物化與載體,同時傳遞出布儂族人樂觀積極、勤勞奮進的生活態(tài)度。

5 結語

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壯族布儂族作為一支在中國境內僅有不足萬人的小族群,較好地保持著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尤其是布儂族群女子服飾的形制特征體現(xiàn)了其生存環(huán)境與生產(chǎn)生活方式,而服飾上的裝飾也承載著布儂族群的歷史文化、精神信仰與風土民俗。同時,受到漢族文化影響,其服飾延續(xù)了中華傳統(tǒng)服飾的結構特征。但是,目前對于布儂族群服飾的傳承仍以口耳相傳為主,缺乏對于形制、結構及制作工藝的精確記錄與傳播。文中通過對壯族布儂族群女子服飾的實物測量、解析與記錄,并分析布儂族群女子服飾的形制與結構成因以及文化內涵,使人們更多關注少數(shù)人口族群的民族服飾研究,正確認識到此類民族服飾挖掘與傳承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對準確把握布儂族群文化生態(tài)價值與完善少數(shù)民族服飾文化研究有所幫助。

猜你喜歡
壯錦頭巾圍裙
左手圍裙,右手社會
帛錦時韻*
食堂大師傅的圍裙
四條頭巾
古怪的圍裙
披著“壯錦紫”的地鐵三號線亮相
壯錦獻給毛主席
頭巾的顏色
頭巾的顏色
阿拉伯人的頭巾
三都| 永善县| 台南县| 龙胜| 新津县| 常宁市| 法库县| 社旗县| 改则县| 平舆县| 区。| 北辰区| 集安市| 阜城县| 定襄县| 冀州市| 滁州市| 南阳市| 五寨县| 囊谦县| 西宁市| 彰化市| 天全县| 兴化市| 佛坪县| 来安县| 洛川县| 广德县| 正宁县| 博湖县| 台湾省| 北碚区| 克东县| 诏安县| 洛隆县| 西城区| 宝坻区| 文安县| 岐山县| 延津县|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