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禮
從老家?guī)Щ亓诵┬掳糇用?,老伴突發(fā)奇想,對我說:“咱吃回尜尜湯吧,你會做嗎?”我想了想,說會。女兒一聽也來了精神:“尜尜湯是什么東西?一定很好吃吧?!”我笑著告訴女兒:“尜尜湯是老家的一種面食,是我們那一代人舌尖上的美好回憶?!?/p>
莫說“80后”的女兒沒聽說過尜尜湯,甚至我們這一代人中也少有人常吃尜尜湯了。我們老家(河北省肅寧縣)一帶,將做好了的面條叫“湯”,湯面叫“熱湯”,過水的撈面叫“冷湯”,而尜尜湯則類似于面條的一種吃法。
面條一般是用白面做的,尜尜湯則用的是棒子面。尜尜湯,顧名思義就是用刀把搟成片的棒子面切成一個個棱形的小塊。想吃涼的,煮好后撈出來過一下冷水,澆上鹵;想吃熱的,用油熗鍋,加入菜碼,煮透就行。
老家的飲食習(xí)慣以面食為主,特別是中午,幾乎家家戶戶都吃“湯”。說起這尜尜湯,倒不是家鄉(xiāng)多么好吃的花樣,而是在那曾經(jīng)的艱苦歲月,白面有限,不可能每天都吃白面條,于是人們把生活的智慧發(fā)揮到極致,想出各種點子來把尋常食物做成美味。尜尜湯便是粗糧細(xì)做的一項“創(chuàng)舉”。
老伴問我會不會做尜尜湯,我之所以想了一下才做出肯定的答復(fù),是因為我沒有親手做過,只是小時候見母親做過,不過覺得它并沒有多么高的技術(shù)含量。大概由于的棒子面黏性不足,尜尜湯做起來比較麻煩的緣故,一般人家不常做。相比較起來,用棒子面蒸窩窩頭、貼餅子,則要容易得多。大多數(shù)人家,也就是在陰天下雨沒事干,為了吃個稀罕才做尜尜湯吃。
記得母親做尜尜湯時,要用滾開水把棒子面先燙一下,再加入少量的白面。這樣做出的尜尜湯既不會散,口感也顯得勁道滑爽。面也不能和得太軟,不然搟不成片。母親和好面后,把面團(tuán)放在案板上,撒好面粉,然后將面搟成一個比刀背略厚的大片,再一刀一刀劃成軍棋子大小的棱形塊。接下來用黑油(棉籽油)熗鍋、添水,等水燒開了,將“尜尜”像下餃子一樣下入鍋中。等“尜尜”們?nèi)科∑饋?,看起來亮光光的,加入菜碼,熱騰騰、香噴噴的尜尜湯便大功告成了……
如今,人們早已告別了粗糧為主的時代,有時候吃些粗糧,完全是為了追求健康,而不像過去那樣屬于無奈之舉,而且,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也鮮有粗糧細(xì)做之說了。于是,尜尜湯這種過去都不太常吃的食物,被飛馳的時代列車遠(yuǎn)遠(yuǎn)地甩入歷史的塵煙之中,悄然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周末,我試著做了一回尜尜湯,以家鄉(xiāng)的方式,以母親的方式。等香噴噴的尜尜湯在鍋中翻滾起來,我就知道,它還是家鄉(xiāng)的味道,還是母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