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蕾
天津市薊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急診科 (天津 3019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腦動脈閉塞導致的腦組織梗死,伴有神經元及膠質細胞損傷,是目前致殘、致死風險較高的腦血管事件[1]。靜脈溶栓是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診救治中的主要方法,可疏通閉塞腦動脈,改善腦供血,減輕神經損傷[2-3],但溶栓治療具有時間窗,就診至溶栓治療間隔時間越長則急救效果越差,致殘率越高。急診綠色通道是醫(yī)院為急危重癥患者提供的服務系統(tǒng),可提高救治效率[4],但在實際工作中易出現護理團隊配合不當等情況,導致就診至溶栓治療時間延長。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隊資源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診綠色通道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1—12月急診收治的46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對照組,選擇我院2019年1—12月急診收治的46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51~76歲,平均(63.02±4.95)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46~178 min,平均(112.77±29.41)min。對照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52~75歲,平均(62.93±5.02)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48~175 min,平均(112.59±29.54)min。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5]中的疾病相關診斷標準;均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發(fā)病至就診時間不超過4.5 h;患者家屬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出血性腦卒中、腦動脈瘤破裂、顱腦外傷等顱腦疾病的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診時喪失生命體征的患者;伴有腦卒中史或顱腦損傷史的患者;病歷資料不全的患者。
對照組在急救中采取常規(guī)急診綠色通道:接診后,及時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生命指征評估其病情,然后送入搶救室進行基礎搶救及檢查,確定情況危急者立即加蓋綠色通道標記,簡化掛號手續(xù),以最快速度進行相關急救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團隊資源管理模式,具體如下。(1)急診護理團隊資源管理:以神經內科、急診科及護理部門為主導,成立以神經內科為主體,急診、檢驗、影像等為輔助的急救合作團隊,確定分診、急診CT、急診搶救、溶栓、介入等護理小組,明確不同小組及成員的工作內容,制定24 h無縫隙排班制度。(2)急診護理流程管理:以提升搶救效率為目的優(yōu)化急診綠色通道,強調掛號、檢查、取藥、治療流程簡化優(yōu)先,在各小組輔助下做好各流程的協(xié)調合作工作,分診護理人員在評估患者病情時立即通知急救及神經科醫(yī)師,得到進一步評估后立即開放急診綠色通道,進行無縫隙、一站式急救護理;記錄患者進入急診至轉出急診時間,對護理人員采取無縫隙排班,按照護理層級分配崗位,并由組長負責監(jiān)督溶栓效果、持續(xù)反饋問題且加以改進。(3)急診護理人員管理:針對不同護理小組進行專業(yè)的培訓,采用集體講學、模擬示范操作、護理個案討論等多種方式,且通過情景模擬進行團體急救護理配合培訓,并進行定期考核及不定期抽查,同時根據考核結果調整培訓側重點,確保人人合格。
(1)急救效率:統(tǒng)計兩組的急診分診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就診至溶栓時間。(2)神經功能:于急救前、出院時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6],包括意識、感覺、最佳凝視、視野、面部活動、構音、語言、上下肢活動、肢體共濟失調,總分0~42分,評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輕。(3)致殘率:記錄兩組吞咽功能、肢體麻木、偏癱等的發(fā)生率。
觀察組急診分診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就診至溶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救效率比較
急救前, 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時,兩組NIHSS評分均低于急救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發(fā)生偏癱7例,吞咽障礙1例,肢體麻木4例,致殘率為26.09%(12/46);對照組發(fā)生偏癱14例,吞咽障礙3例,肢體麻木5例,致殘率為47.83%(22/46);觀察組致殘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65,P=0.031)。
急診科是醫(yī)院的重要窗口,其中急危重癥患者的急診急救質量可直接反映醫(yī)院的醫(yī)療水平。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急重癥疾,病情急、變化快、危險性高,且靜脈溶栓治療具有時間窗,若患者不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將會錯過最佳的救治時機[7]。臨床建立良好的急救機制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是急診科工作者研究的重點。
急診綠色通道是一種高效、快捷、規(guī)范的服務系統(tǒng),以急救時效性為目的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能夠保證患者盡早接受對癥治療,避免病情加重造成的不良影響[8],但急診科患者較為集中,任務重,病種多,臨床難以有效地落實急診綠色通道,導致急診護理工作開展不暢。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急診分診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就診至溶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NIHSS評分、致殘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團隊資源管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診綠色通道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團隊資源管理模式是一種強調團隊良好合作的管理模式,不僅注重團隊中各組成人員的配合,而且強調各個團隊之間的合作[9-10]。本研究將此管理模式應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診綠色通道中,通過加強急診救治團隊資源管理及急診綠色通道流程管理,促使急診護理工作更加流暢、高效、規(guī)范地開展,減少因急診護理銜接不當導致的急診滯留,縮短就診至溶栓時間,保障急診救治效果;同時,本研究針對急診護理小組進行分析及針對性培訓,明確各小組的職責及工作內容,強調不斷提升急診護理人員個人能力及團體配合度,提升急診各流程的護理工作質量及工作效果,使患者在發(fā)病后盡早接受有效的救治,減輕神經功能損傷,降低致殘風險,利于改善預后。需要注意的是,急診綠色通道的有效落實不僅需要加強團隊資源管理等軟件的管理,還需要不斷提升硬件設施,以確保急診綠色通道更好地運作。
綜上所述,將團隊資源管理模式應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診綠色通道中的效果顯著,能夠提高急救效率,減輕神經功能損傷,降低致殘率,推動急診綠色通道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