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荻茹,高 西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yī)院,重慶 401331)
隨著艾滋病患者人數逐年上升,全社會都開始對艾滋病有了重視,我國采取了諸多措施,雖然重點疫區(q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全國疫情處于低流行水平,但我國的艾滋病流行的趨勢依舊嚴峻。國務院頒發(fā)的《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指出,性傳播是我國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男男同性戀感染人群持續(xù)上升,青年人群感染人數增加快,行動計劃針對性提出了防治措施[1]。盡管經大量的努力在艾滋病的感染與管理上做出工作,但全球每年仍有100 多萬人死于艾滋病相關并發(fā)癥[2]。據統(tǒng)計,全球一半以上的艾滋病患者年齡低于25 歲[3]。2011 年至2015 年我國大中學生HIV 感染者增長率為35%,其中65%發(fā)生在大學就讀期間[4]。高校作為國家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地,對今后艾滋病的防治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本研究在2018 年12 月對重慶部分高校學生進行了相關的抽樣調查,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基線資料 選取3 所不同類型的高校進行整群抽樣調查,共748 人。其中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作為理工類高職院校參與調查問卷263 人,重慶交通大學作為理工類高校參與調查問卷205 人,重慶醫(yī)科大學作為醫(yī)科類高校參與調查問卷280 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艾滋病知識認知調查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艾滋問卷調查表,共分為歧視認知、基礎認知、防治認知、傳播認知4 個綜合指標,每個綜合指標的總分均等于11,再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到每個二級指標權重(分值)。綜合指標得分=相應二級指標總分。知曉率=相應二級指標實際答案和/相應二級指標正確答案和。問卷表分布情況見表1。
1.2.2 獲取艾滋病知識信息途徑 調查問卷分為目前獲得艾滋病信息途徑及期望獲得艾滋病信息途徑兩方面,進行多項選擇開放性回答,以例次比例和例數比例進行分析。
表1 問卷相關問題相關主成分指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三所重慶市高校學生關于艾滋病相關認知情況的差異性分析。數據通過Excel 2016 錄入與整理,統(tǒng)計分析軟件為SAS 9.4 版。具體采用的主要統(tǒng)計學方法有方差分析,進一步的多重比較采用SNK 法,α 取0.05。
2.1 調查表問卷結果
2.1.1 3 所高校對艾滋病認識的知識知曉率情況 見表2。
表2 3 所高校學生對艾滋病認知相關知識知曉率情況
通過對問卷應答情況相關問題知曉率的描述性分析,傳播認知方面,重慶交通大學的知曉率最高(0.577±0.095),但三所學校的差異不大;防治認知方面,重慶醫(yī)科大學的知曉率(0.704±0.205)明顯高于另外兩所學校;基礎認知方面,同樣是重慶醫(yī)科大學的知曉率最高(0.797±0.153),但三所學校的差異不大;歧視認知方面,重慶醫(yī)科大學知曉率(0.566±0.467)最高,最低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0.409±0.404)。
2.1.2 3 所高校對艾滋病認知的知識得分情況 見表3。
表3 3 所高校學生對艾滋病認知相關知識得分情況
通過對問卷應答情況描述性分析,在傳播認知方面,重慶交通大學的得分最高(6.351±1.040),但三所學校的差異不大;防治認知方面,重慶醫(yī)科大學的得分(7.743±2.260)明顯高于另外兩所學校;基礎認知方面,重慶醫(yī)科大學的得分最高(8.771±1.684),但三所學校的差異不大;歧視認知方面,重慶醫(yī)科大學得分(6.229±5.127)最高,最低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4.498±4.443)。
2.1.3 3 所高校對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 具體見表4、表5。
表4 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的方差分析結果
表5 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的多重比較
模型為不同學校學生對傳播認知方面的差異性。從方差分析結果表可以看出,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進一步通過SNK 進行多重比較證實結果,三所學校分組均相同,即各學校的艾滋病傳播認知的均值無明顯差異。
2.1.4 3 所高校對艾滋病防治認知情況,具體見表6、表7。
表6 艾滋病防治認知情況的方差分析結果
表7 艾滋病防治認知情況的多重比較
模型為不同學校學生對防治認知方面的差異性。從方差分析結果表可以看出,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進一步通過SNK 進行多重比較證實結果,重慶醫(yī)科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有共同分組,故這兩所學校在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無明顯差異;重慶交通大學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有共同分組,故這兩所學校在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無明顯差異。但重慶醫(yī)科大學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分組不同,故這兩所學校在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有明顯差異,且比較均值后發(fā)現(xiàn),重慶醫(yī)科大學明顯優(yōu)于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
2.1.5 3 所高校對艾滋病基礎認知情況 具體見表8、表9。
表8 艾滋病基礎認知情況的方差分析結果
表9 艾滋病基礎認知情況的多重比較
模型為不同學校學生對基礎認知方面的差異性。從方差分析結果表可以看出,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進一步通過SNK 進行多重比較證實結果,三所學校分組均相同,即各學校的艾滋病基礎認知的均值無明顯差異。
2.1.6 3 所高校對艾滋病歧視認知情況 具體見表10、表11。
表10 艾滋病歧視認知情況的方差分析結果
表11 艾滋病歧視認知情況的多重比較
模型為不同學校學生對歧視認知方面的差異性。從方差分析結果表可以看出,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進一步通過SNK 進行多重比較證實結果,重慶交通大學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有共同分組,故這兩所學校在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無明顯差異。但重慶醫(yī)科大學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分組不同,故這兩所學校在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有明顯差異,且比較均值后發(fā)現(xiàn),重慶醫(yī)科大學明顯優(yōu)于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重慶醫(yī)科大學與重慶交通大學分組不同,故這兩所學校在艾滋病傳播認知情況有明顯差異,且比較均值后發(fā)現(xiàn),重慶醫(yī)科大學明顯優(yōu)于重慶交通大學。
2.2 3 所高校獲取艾滋病信息途徑情況調查 見表12。
在例次百分比、例數百分比比較中,學生主要是從電視、廣播、宣傳廣告欄、咨詢服務等途徑了解艾滋病信息。除了上述幾個途徑,期望通過朋友了解艾滋病信息的方式也占一個較大比例。
從調查結果來看,不同類型的學校及不同層次的院校在艾滋病方面的知識認識有不同的差異。艾滋病傳播認知方面,理工類高校以微弱的優(yōu)勢,知曉率、得分最高,但3 所高校差異不大,而在防治認知、基礎認知、歧視認知三方面,醫(yī)科類高校學生的知曉率、得分均最高。在傳播認知、基礎認知方面,3 所高校的認知情況沒有明顯的差異性。在防治認知方面,3 所高校通過方差分析是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進一步通過SNK 分析,醫(yī)科類高校優(yōu)于理工類高職院校,與理工類高校無明顯差別。在歧視認知方面,3所高校通過方差分析是有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進一步通過SNK 分析,醫(yī)科類高校分別優(yōu)于理工類兩所學校。通過以上的數據可以得出分析,近年來社會上多方面提高了對艾滋病的宣教工作,各高校學生對艾滋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甚至在不同類型、不同專業(yè)背景的高校中,學生對艾滋病的某些方面認知差異性不大,但在另一些相對更專業(yè)的方面,重慶醫(yī)科大學作為醫(yī)學高等學府,醫(yī)學生對艾滋病的了解較其他專業(yè)學生更全面。從艾滋病信息獲得途徑來看,高校學生主要是通過電視、廣播、宣傳廣告等途徑獲取,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朋友的途徑來了解艾滋病信息。
青少年HIV 感染者人數急劇上升,學生是HIV感染增長率最快的人群之一[5]。高校大學生HIV 相關高危行為尤為突出,因其性行為相對開放,發(fā)生率較高[6]。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fā)展普及,學生利用網絡在信息平臺上交友十分便利[7],使得傳播率會有上升。對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路徑,應加強多樣化的陣地建設,把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常態(tài)化系統(tǒng)性推進,除特殊節(jié)日進行大量宣傳以外,平時也應加大防控知識的普及[8]。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在今后的艾滋病的防治宣傳工作上的側重點應更傾向于非醫(yī)學專業(yè)類的學生,除了傳統(tǒng)的媒體傳播,相關人員也應該重視近年來流行的新媒體,如微博、朋友圈等傳播途徑,但首先得保證在有正確的知識輸出后,才能更有效地在人們的轉發(fā)中進行傳播。
表12 獲取艾滋病信息途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