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云之南的云南省昆明市有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一生都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用音樂的語言去歌頌人生的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去鼓舞人們?yōu)榱私ㄔO美好的家園和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忘情地歌唱。在他的音樂作品里,我們不難看到這幾個關鍵詞抑或元素,那就是愛國情懷、民族特色和勞動人民,這幾個關鍵詞成為他音樂創(chuàng)作的酵母,激發(fā)著他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熱情,迸發(fā)出猶如電光石火一般的創(chuàng)作靈感,創(chuàng)作出許多音樂作品,豐富了祖國的音樂篇章。
對于他在音樂上的成就,音樂界公認他為著名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然而對于人們賦予他的這些標簽,他都不接受,他說他就是一個老音樂教育工作者和老音樂研究者,僅此而已。老人如此謙虛謹慎,倒也凸顯出一位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身上那種虛懷若谷、謙虛謹慎的高尚精神境界。他就是云南藝術學院教授楊建生先生。
在母親的脊背上聽著白族山歌
楊建生與所有和他同時代出生的人們一樣,生在亂世、成長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建功立業(yè)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一九三九年農(nóng)歷六月十六凌晨寅時,楊建生出生在云南省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鳳儀大江西村一個傳統(tǒng)的白族家庭,母親董氏生于一九一五年,初小文化,是一位勤勞而又美麗的白族婦女。父親楊映波出生于一九一五年,他天資聰穎,經(jīng)過努力最終考入云南大學攻讀教育專業(yè),一九四一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后不久即跟隨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映老)先生前往騰沖,參與創(chuàng)建李根源先生創(chuàng)辦的商務中等職業(yè)學校。楊建生回憶道:“我的父親一生漂泊在外,極少時間返回大理,我跟隨母親一起生活的時間比較長?!?/p>
一九四六年,時年七歲的楊建生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作為一名有家庭文化背景的孩子,自然會得到必要的文化教育,于是小建生被安排進入大理鳳儀天水中心小學讀書。翌年,他前往父親身邊生活了半年多的時間,轉(zhuǎn)到騰沖梁河小學,住在緊鄰梁河的九堡。楊建生在梁河居住的幾個月里,給他的童年帶來很多快樂,他把梁河視為詩意般的棲居。
那里的村民既有阿昌族、傣族,也有景頗族等民族,讓沐浴在各民族的民俗民風之中的楊建生難以忘懷。尤其是在童年時代,母親背著他,唱著悅耳動聽的民歌,有一首母親經(jīng)常哼唱的歌:“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鄉(xiāng)?它照亮了我的窗,照進我的房……”那宛如天籟之音,著實讓孩童時代的楊建生陶醉不已,那慈愛的充滿母性的輕聲哼唱,至今仍然縈繞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在白族民間,既流傳著大量的山歌、小調(diào),也有各種體裁、形式的敘事歌曲。歌詞大都有較嚴格的句式、格律,尤以“山花詩”體歌詞占有較為突出的地位。童年時代聽到的鳳儀家鄉(xiāng)的趕馬人和周邊鄉(xiāng)親們唱著的歡快、幽默風趣的白族山歌,深深地烙印在楊建生的記憶深處,讓他回味不已,在他童年的心靈深處植根下了對音樂的摯愛。
一九四七年底,他隨母親離開梁河返回鳳儀,繼續(xù)回天水中心小學讀書。之后不久,父親也離開梁河前往昆明。童年時期的楊建生知道他的近鄰及周邊的村子里面,以及親戚當中,不乏有善于拉二胡、善彈月琴、善吹竹笛者,有唱山歌、對調(diào)子的能手,有白族大三弦的彈奏高手。大理鳳儀地區(qū)有一位名叫楊炳堂的白族大本曲演唱名家,在那個地區(qū)非常出名,童年的楊建生與楊炳堂這位前輩不僅認識,而且非常親近,他稱呼楊炳堂為阿大(伯父)。
一九五〇年,云南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這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楊建生所在的學校曾組織了一個學生歌舞表演隊,經(jīng)常在校內(nèi)外巡回演出,由于楊建生從小酷愛音樂,有一定的基礎,為此被選拔到校歌舞隊。在校歌舞隊里,老師們教會大家唱歌、扭秧歌、打腰鼓。那時候?qū)σ魳繁憩F(xiàn)出特別興趣的楊建生還學會了鑼、鈸、鼓等樂器的演奏技藝,深得老師們的喜愛。
舞隊要排演一部兒童小歌舞劇,劇名叫《解放橋》,劇中人僅有哥哥和妹妹的角色,哥哥的飾演者定下來了,可是妹妹這個角色一時半會兒定不下來。原來那時候?qū)W校里男生偏多,女生偏少,再加上那時候女生大多不愿意拋頭露面做女演員,老師在情急之下不得不看上了長相很秀氣的楊建生充當這個妹妹。在劇中飾演妹妹的他模樣俊俏,扮相秀氣、大方,將這部兒童小歌舞劇演繹得相當成功。
一九五二年他小學畢業(yè)以后,在家里務農(nóng)一年。一九五三年年初,母親托付一位做土特產(chǎn)小生意的趙臣相先生把建生帶到昆明。十四歲的建生離開大理到了昆明父親的身邊,并于當年考進了昆明第六中學就讀初中。從此,他的生活道路徹底被改變了。在初中就讀期間,他幸運地遇到了一位音樂修養(yǎng)極高的名叫普恩思的音樂老師,在音樂課堂上不僅教學生唱歌,講樂理,而且教學生們識譜。回想起來,楊建生覺得自己確實很幸運,在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初期,一個剛從農(nóng)村出來的少年就有幸學會了五線譜,了解了鍵盤,無意間已經(jīng)為幾年之后報考音樂院校,打下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中央歌舞團和林之音先生為他點亮了音樂藝術的明燈
一九五六年,楊建生進入昆明第十四中學就讀高中。命運青睞有準備的人。楊建生記得那是一九五八年,中央歌舞團從北京遠赴昆明,在云南藝術劇院正式公演。楊建生沒有門票,只能在門廳里“偷聽”了多場歌舞團精湛的演奏。尤其是當他聽到氣勢恢宏的民族器樂合奏,王鐵錘先生悠揚婉轉(zhuǎn)的笛子獨奏,趙春庭先生高亢嘹亮的嗩吶獨奏時,這個十八九歲的高中生聽得如醉如癡,他完全被震撼了。此時此刻,楊建生認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音樂藝術!什么才是真正的音樂演奏!什么樣的音色才是竹笛的好音色!中央歌舞團的到來,無疑對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一九五九年楊建生高中畢業(yè),恰逢云南藝術學院成立,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應考,通過幾場賽試,終于成為七名竹笛考生中唯一一個考入云南藝術學院的學子,成為云南藝術學院民族器樂表演專業(yè)五年制本科的首屆學生。最讓楊建生激動不已的是自己成了民族音樂家、教育家林之音先生的學生,而且是林之音先生在高等藝術院校器樂表演專業(yè)課教學生涯中,第一個中國笛(竹笛)本科專業(yè)學生。
林之音先生擔任中國笛、長笛、二胡、揚琴等器樂表演專業(yè)課任課教師。林先生有一個習慣使楊建生至今記憶猶新,他這樣描述林先生:“每次到教室去上專業(yè)課,從來沒有一次是學生先到等老師的?!彼€特別強調(diào):“不是因為學生遲到,而是每一次上課必然會是先生提前到教室等學生”“風雨無阻,年年如此?!痹诮虒W中,林先生不僅遵循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循序漸進,注重基礎教育音樂表演專業(yè)課的教學原則,而且還注重學生的德育。如果說中央歌舞團的到來對楊建生音樂之路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那么,恩師林之音先生則為他點亮了音樂藝術的明燈。
在林先生的精心指導和培育下,他的所有學生在音樂藝術個性成長和發(fā)揮的基礎上,專業(yè)成績都得到迅速的提高和長足的進步。楊建生更是學習刻苦努力,無論是音樂基礎課程“樂理”“視唱練耳”,還是“和聲學”“民族音樂概論”,以及其他的文化基礎課程,他都學得非常認真。楊建生不僅學好了自己的器樂表演專業(yè)課,而且還以極大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學習了一年由鋼琴家、音樂教育家葉俊松先生親自授課的鋼琴演奏課等課程。由于專業(yè)表現(xiàn)突出,楊建生經(jīng)常被安排參加各種形式的演出,幾乎所有演出活動都有他的笛子獨奏節(jié)目參演。
接受西洋管弦樂的啟蒙
楊建生經(jīng)常說,張榮祖老師是他在學習西洋管弦音樂方面給予幫助和影響的一位老師。在當時的藝術學院,楊建生是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可他還是感覺自己的音樂世界中仿佛缺少些什么。一天,楊建生突然很想聽聽西洋管弦樂,就到學校的音響室里搜尋管弦樂唱片。他記得在音響室里,一時不知從哪里查詢,“柴可夫斯基,十九世紀俄羅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 瞬間,一個相對熟悉的名字從記憶的腦海中冒了出來。于是他在音響室張榮祖老師的幫助下,找到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到第六交響曲的唱片目錄。張榮祖老師還向他推薦了無數(shù)首中外名曲,并為他講解許多相關知識。那天,他第一次聽到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交響曲所要表達的是什么,他到學院圖書館查詢資料,發(fā)現(xiàn)了一本一九五八年出版的專著《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曲》,是前蘇聯(lián)著名的音樂學家尤里·阿·克列姆遼夫的著作。就是這本書開闊了他的音樂視野,將他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音樂領域,激發(fā)了他學習西洋管弦樂的強烈愿望。于是,學校的音響室、圖書館所有關于管弦樂知識的唱片、書籍和資料,成了他經(jīng)常借閱的內(nèi)容。
在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中,楊建生從聽柴可夫斯基的《第一交響曲》開始到《第六交響曲(悲愴)》《意大利隨想曲》《天鵝湖組曲》《1812序曲》;從格林卡的《卡瑪林斯卡婭》《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到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舍赫拉查德(天方夜譚)》;從聽中國賀綠汀先生的《森吉德馬》和《晚會》,何占豪、陳鋼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到法國圣桑的《動物狂歡節(jié)》、挪威格里格的《倍爾·金特》組曲(一、二)……他總是邊讀總譜邊聽音樂,對每一個段落或樂句以及每一個聲部,都進行縱橫對比分析。一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yè)的學生,經(jīng)過四年多的刻苦自學,不僅能夠閱讀和分析管弦樂總譜,還具備了創(chuàng)作管弦樂的能力。從此,他跨進了西洋管弦樂的音樂殿堂,并且漸入佳境。
基層工作給予他人生和藝術上的財富
一九六四年七月,楊建生大學畢業(yè),由于工作分配的不順利,他等候工作整整一年零三個多月。這段時間,他仍然受到學院黨組織和院領導的特別關懷和愛護,被允許一直住在學院的學生宿舍。他曾經(jīng)被安排參加云南省歌舞團的下鄉(xiāng)演出隊,赴新平等地區(qū)演出;曾多次被派往一些工廠輔導業(yè)余音樂活動,或輔導工人們排練參加會演的節(jié)目。他一刻都不曾放松自己竹笛專業(yè)的學習和訓練,還拜師學會了雙簧管演奏,自學了嗩吶演奏。每個月他還可以到當時的云南省文化廳人事處領取二十四元生活費。直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他終于被分配到云南省楚雄州州級劇團工作,擔任竹笛、雙簧管、嗩吶等樂器的演奏,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樂隊指揮、合唱指揮等工作。
在州級劇團工作期間,他和同事們一道除完成中心城市的常規(guī)演出任務之外,更多的時間是堅持上山下鄉(xiāng),跋山涉水地送戲送音樂、送藝術文化到高寒山區(qū),到尚未開通公路的彝族鄉(xiāng)親們的寨子去演出。那激情的歲月給予楊建生很多美好的青春回憶。在楚雄州級劇團十二年工作期間,楊建生還有一個特別值得回憶的經(jīng)歷,那就是連續(xù)多年參加云南省春節(jié)擁軍慰問團,前往部隊軍營為戰(zhàn)士們進行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慰問演出,除了每年必須進行的,對正在千辛萬苦地修筑成昆鐵路的鐵道兵慰問,還要對軍分區(qū)進行慰問,并且慰問過導彈部隊。春節(jié)擁軍慰問,除了在司令部主劇場的慰問演出,還要前往一些營地,對一些因出任務未能前往主劇場觀看演出的部分戰(zhàn)士進行特別的慰問演出。除了完成幾乎每場演出都安排的笛子獨奏節(jié)目之外,他還擔任合唱指揮,樂隊中竹笛、雙簧管、嗩吶聲部的演奏。手風琴伴奏的笛子獨奏《我是一個兵》《打靶歸來》等樂曲,戰(zhàn)士們反響熱烈,特別喜歡聽,總是報以熱烈的掌聲,經(jīng)常返場?;叵肽莻€年月,那種發(fā)自肺腑的軍民一家親的感情,一次次含著淚花的演出,一次次含著眼淚的分別,至今讓他難以忘懷。他在楚雄州級劇團工作期間,除完成本職工作以外,還創(chuàng)作、編曲了許多音樂作品。一九七六年,他創(chuàng)作了《深深的懷念》(笛子獨奏曲)等音樂作品。楊建生那時候的創(chuàng)作靈感如同井噴一般,他先后為楚雄州文工團花燈劇團的移植劇目《蝶戀花》《甜蜜的事業(yè)》等劇目完成音樂創(chuàng)腔,并編配混合樂隊的伴奏和間奏音樂總譜,為花燈歌舞《春耕忙》,花燈歌舞劇《護秋》,戲劇《云川渡》等創(chuàng)腔、編曲,編配混合樂隊音樂總譜。他創(chuàng)作的《紅軍走過的地方》《金沙江上》等作品,參加了一九七三年云南省文藝會演,當時的云南省廣播電臺反復播放了很長時間。
楊教授說:大學畢業(yè)后本來被分配到一個省級文藝團隊工作,結(jié)果卻從省級“降級”到了地州級劇團,然而也算是因禍得福,由于深入最基層可以接觸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執(zhí)行排練,擔任音樂指揮,故而,得到了更多的錘煉和提高,更加激發(fā)了他音樂創(chuàng)作的熱情與靈感。
音樂事業(yè)沒有休止符
在楚雄工作到一九七九年,楊建生奉調(diào)返回母校云南藝術學院任教,擔任竹笛等民族管樂表演專業(yè)課專任教師,同時擔任西洋管弦樂合奏課,以及合唱課任課教師,曾受本院舞蹈系的聘任,擔任舞蹈系樂理課的授課教師。楊建生從事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在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注重基礎教育、扎實基本功訓練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求學生提高文化修養(yǎng),豐富生活閱歷;在音樂領域要大膽探索,博覽泛聽;技術技巧是音樂表現(xiàn)的支撐,必須重視,追求音樂表現(xiàn)盡可能地完美,是音樂表演專業(yè)最終的目的。他認為音樂藝術色彩紛呈非千篇一律,尤其是音樂表演專業(yè),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個性和特點是非常重要的。他以身作則,一絲不茍,治學嚴謹,對自己對學生均嚴格要求。他說,包括他自己在內(nèi),要永遠記住,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未接觸過的、還不知道的,或者遺忘了的東西,“不恥下問,可以釋疑”,這是一個人應該有的修養(yǎng)。在楊教授倡導的這種優(yōu)秀品質(zhì)的養(yǎng)成和優(yōu)良習慣的影響下,他的學生中已有很多人成為院校的骨干教師,藝術團體的業(yè)務骨干,或群眾音樂文化活動的業(yè)務骨干。楊建生的一生都與音樂相隨相伴。他是云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第一批入會的會員。他不僅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葫蘆絲巴烏專業(yè)委員會顧問、云南省葫蘆絲巴烏學會總顧問,還是云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少數(shù)民族樂器制作專業(yè)委員會顧問。楊建生曾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第一屆代表大會的代表,當選過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兩屆理事,也曾是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xié)會、老教授協(xié)會云南藝術學院分會理事,同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外聘高級考委等等。
楊建生教授曾經(jīng)與云南省高校教授女聲合唱團合作十余年,擔任合唱團首席指揮和音樂總監(jiān),幫助合唱團不斷提高和進步,多次參加全國中老年合唱節(jié)等盛會,參加省內(nèi)的各類中老年合唱活動并多次獲獎。合唱團曾出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參加日本北上市“《北上夜曲》合唱音樂節(jié)”活動,與日本到訪的合唱團進行合唱藝術交流活動。此外,他還曾擔任昆明“彩云之南民族樂團”,昆明“滇池管弦樂團”等音樂團體常任指揮。曾是云南藝術學院教育工會副主席,云南藝術學院音樂系民樂教研組組長,云南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I建小組成員及校委會委員兼音樂科科主任;曾多年擔任云南藝術學院職稱評定中的評委委員。一九九九年退休后被返聘為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和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教授。
二〇〇九年六月五日,楊建生教授的學生們策劃舉辦了一場師生音樂會,音樂會由云南藝術學院和云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和云南省葫蘆絲巴烏學會承辦,昆明交響樂團協(xié)辦。這是一場洋為中用,中西合璧,以中國笛(竹笛)和葫蘆絲等民族管樂器主奏,大型西洋管弦樂團協(xié)奏的專題音樂會。擔任獨奏、重奏的是當前音樂教育及音樂文化活動中的一批骨干,這些骨干都是他的學生,楊建生教授擔任執(zhí)行音樂總監(jiān)和樂團指揮。這場音樂會無疑是一場勇于探索、敢于嘗試、形式新穎的音樂會。
二〇一一年,一批愛好管弦樂器演奏的中老年音樂愛好者,成立了“春城交響樂團”,聘請楊建生教授擔任樂團首席指揮兼音樂總監(jiān),經(jīng)過幾個月的認真訓練和排練,恰逢二〇一一年“第六屆七彩夕陽全國中老年藝術展演暨全國中老年才藝大賽”在昆明舉辦,樂團報名參加大賽,演奏了管弦樂合奏曲《瑤族舞曲》《阿里山的姑娘》《桂河大橋》。樂團獲得演奏獎,他個人獲得大賽唯一的一個優(yōu)秀指揮獎。
在幾十年的工作中,他創(chuàng)作、編曲的音樂作品,以及編著的音樂書籍和相關文字數(shù)不勝數(shù),如他在一九六〇年至一九七九年間,為花燈歌舞劇《護秋》,花燈歌舞《送代表》《朵朵山茶獻親人》等創(chuàng)編音樂,并編配混合樂隊總譜;為花燈劇《紅葫蘆》《劉三姐》《小刀會》編配混合樂隊總譜等。
一九八〇年之后,他創(chuàng)作了笛子獨奏曲《茶山謠》《春城抒懷》,笛子協(xié)奏曲《生生不息》等;葫蘆絲獨奏、重奏曲《美麗的金孔雀》《迷人的葫蘆簫》《會唱歌的金葫蘆》《月光·山寨》《故鄉(xiāng)情》《遠方的親人》《傣族舞曲》等;民族管弦樂合奏曲《石林跳月》《半坡寨子半坡林》《茶山新貌》《瑞麗江畔》等;歌曲《昆明的三月》《春風謠》《根之戀》《我愛中華情最真》《園丁贊》《彝家風情》等;移植編配女聲合唱《梅娘曲》《撒尼的春天在哪里》《火把節(jié)的火把》《夢中的卓瑪》《高原明珠香格里拉》等;為《喜相逢》《姑蘇行》《牧民新歌》《秋湖月夜》《幽蘭逢春》《一枝梅》《竹林深處》等二十余首竹笛、嗩吶和葫蘆絲樂曲編配樂隊總譜;為小提琴作品《春天》、合唱作品《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獨唱作品《我愛你中國》等編配西洋管弦樂總譜。
楊建生先后編寫竹笛教材《隨想曲式的“笛子音樂會練習曲十首”》《笛子練習曲十八首》等。主編出版上海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曲集《葫蘆絲巴烏考級曲集》等。獨立研制的《YY-88型》改革加鍵葫蘆絲,獲一九八八年云南省文化廳科技成果特等獎,一九八九年獲得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為該年度樂改領域最高獎)。
鑒于他音樂藝術上取得的成就,《昆明日報》《云南日報》對楊建生教授及其成果作了專題報道,《中華英才畫報》作了刊照專介。其業(yè)績錄入大理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志叢書·鳳儀志》。
作為著名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的楊建生教授,為音樂事業(yè)傾注一生的真情與執(zhí)著,“任庭前花開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不啻為另外一種人生智慧,呈現(xiàn)出哲理意趣的光芒。音樂美妙的旋律成為他脈管里涌蕩的另外一種血液,永遠激情奔放。他的音樂事業(yè)永遠沒有休止符!
作者簡介:楊麗霞,女,白族,云南賓川人,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