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碧輝
指導專家·朱志楊(山東省濟寧市中醫(yī)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醫(yī)師)
夏季空氣濕度高,氣壓偏低,含氧量降低,會導致人體缺血、缺氧。鍛煉后因出汗過多血液循環(huán)受阻,回家后進入空調房,環(huán)境冷熱不均很容易引發(fā)心血管疾病。中醫(yī)認為,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因此,在夏季防治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視。
近日,65歲的張先生晨練后回家突發(fā)心肌梗死,經醫(yī)院竭力搶救后脫離危險。家人很納悶,“都說心臟病易在冬天發(fā)作,怎么夏天也發(fā)作?”心血管病患者應該如何“安”心度夏呢?
規(guī)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壓平穩(wěn),即按時起床、按時睡眠、定時進餐、適量鍛煉、注意勞逸結合等。夏季人體機能較為活躍,動則升陽,適當運動能起到較好的健身效果,但不可過度,尤其是老年人,應以打太極、散步等舒緩的運動為主,避免大量出汗。因“汗為心之液”,過度排汗會造成心氣不足,甚至氣隨津脫等危重情況。
夏季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要養(yǎng)成睡子午覺的習慣。要盡量在夜間11點之前進入睡眠狀態(tài),午餐后半小時午睡30分鐘至1小時,每天保證七八個小時睡眠時間。很多老年人常年早起晨練,但據調查,70%~80%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于早晨6~10時,外出時要避免去溫度高、濕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夏天室外溫度高,房間里空調涼,有些人貪冷飲,這種反復由熱到冷,由冷到熱的環(huán)境變化,對心血管患者極其不利。心血管疾病與溫度的關系十分密切。當溫度過高時,會增加血流量,增加心臟負荷;而當溫度過低時,會使血管相應收縮。如果忽冷忽熱,血管強力收縮會使冠脈內已形成的斑塊被牽拉破裂,引起血栓脫落,易突發(fā)心肌梗死。
室內可用電風扇促進空氣流動,空調多用除濕功能,降低濕度緩解悶熱感覺。空調屋不宜調得太低,一般以26℃左右為宜,室內外溫差不應超過7℃。老年人要洗溫水澡,不宜用過冷或過熱的水。
心腦血管病患者夏季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溫開水補充水分。提倡“四低一高”飲食原則: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睡覺前和起床后應喝一杯溫開水,可多喝綠豆湯、蓮子湯、百合湯、菊花茶等,既可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但寒涼體質的人不宜服用。中醫(yī)有五行養(yǎng)生的理念,夏季與心、紅色對應,因此,適當吃紅色食物有助養(yǎng)心,比如紅棗、櫻桃、葡萄柚、胡蘿卜等食物。
中醫(yī)養(yǎng)心中的“心”,一方面指現代醫(yī)學所說的心血管系統(tǒng),另一方面還指情志、心情,正所謂“心主神明”。據調查,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作誘因中,情緒激動所占比例為第一位。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靜心才能養(yǎng)心。易怒、緊張、情緒不穩(wěn)等心理表現都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生活中要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緊張、焦慮。要懂得釋放壓力,通過向親友傾訴,或寄情于音樂或自己的愛好中,使自己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和平和的心態(tài)。
夏季,由于人體內血管舒張、血流加快、阻力減少,部分患者血壓降低,就擅自停藥或減藥。朱志揚主任提醒,夏季人們的睡眠質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入睡后迷走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致使夜間血壓升高,有可能導致出血性中風。另外,每個患者對藥物的反應都不同,有些患者不吃藥,血壓會立刻反彈。因此,夏季高血壓患者可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調整用藥,萬萬不可擅自停藥。
中醫(yī)講究“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除了在飲食起居等方面注意調節(jié)以外,配合中醫(yī)穴位貼敷、穴位按摩,“養(yǎng)心護心”效果更優(yōu)。
穴位貼敷:穴位貼敷尤其是“三伏貼”對于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特色優(yōu)勢。心血管疾病冬季高發(fā),根據中醫(yī)“冬病夏治”原理,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將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虛助陽的中藥膏,貼敷于心俞、膻中、內關等穴位,具有益氣溫陽,通脈止痛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還能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加機體免疫力,達到提前預防冬病的目的。
穴位按摩: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激發(fā)人的經絡之氣,起到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等作用。比如高血壓患者可以按摩百會、太沖等穴位,具有緩解頭疼頭暈、疏肝理氣等作用;心絞痛患者可以按摩內關、神門、檀中等穴位,可以增加冠脈血流量,緩解發(fā)作癥狀;心律失?;颊呖梢园茨ι耖T、郄門、內關等穴位,可以緩解心悸、胸悶等癥狀;保護心臟可按摩內關、神門、天泉等穴位,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