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利用現代與尊重傳統:白先勇新版昆曲《玉簪記》

2020-09-02 07:15趙俏蓓
戲劇之家 2020年22期
關鍵詞:白先勇現代昆曲

趙俏蓓

【摘 要】《玉簪記》是明代戲曲家高濂創(chuàng)作的傳奇劇本,劇作主要講述了陳妙常與潘必正兩人沖破封建禮教大膽追求愛情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人性自由與覺醒的贊頌以及對宗教禁欲思想的批判。2009年,“昆曲義工”白先勇聯合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創(chuàng)作群體,本著“利用現代,尊重傳統”的昆曲新美學原則,對明代傳奇劇本《玉簪記》進行了一次新的詮釋,于是新版昆曲《玉簪記》便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中。本文主要從文本改編與舞臺呈現兩部分,來梳理新版昆曲《玉簪記》不同于原著的體現,并探討它獨特的藝術價值與魅力。

【關鍵詞】《玉簪記》;高濂;昆曲;白先勇;傳統;現代

中圖分類號:J8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2-0010-03

《玉簪記》曾經被多次改編并搬上了舞臺,涉及的劇種有京戲、粵劇、川劇和紹興戲等。

一、文本改編:現代語境下的新版《玉簪記》

明代戲曲家高濂的《玉簪記》,原作劇本一共有三十三出。新版昆曲《玉簪記》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編,全劇分為《投庵》《琴挑》《問病》《偷詩》《催試》《秋江》六出戲,主要以男女主人公潘必正與陳妙常的愛情線索為主線,刪減了與此無關的枝節(jié)。擔任此次編劇的臺灣大學中文系張淑香教授,在傳統劇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兩處比較大的修改。①

(一)將第一出的《下第》改成了《投庵》,故事地點也隨之轉變成“女貞觀”,暗示出一種神秘的宗教色彩。開頭由庵主直接敘述陳妙常遭遇兵火,與母親失散的不幸遭遇,開門見山地交代出女主角陳妙常的皈依佛門的緣由。之后,張淑香編劇對皈依儀式進行了大篇幅描寫,賦予了這一儀式的神圣感,展現出中國佛教文化的韻味。另外,女主角陳妙常在完成皈依儀式的最后,穿上了一個帶有“凈”字的白袍,這是編劇陳淑香一個獨出心裁的設置,她交代了女主角陳妙常身份的轉換,暗示了要斬斷塵世的俗念,頗具神秘的宗教色彩。在《投庵》的最后,編劇也令男主人公潘必正上場,實現了男女主角平生第一次的見面,暗示了兩人一見鐘情的內心活動,這既是一種現代性的敘述方式,又尊重了傳統劇本里的故事橋段,較好地為下文《琴挑》中兩人以琴互訴衷腸的故事情節(jié)做了鋪墊。

(二)張淑香編劇對《催試》部分進行了改動。在傳統的劇本里,《催試》主要寫姑姑潘法誠發(fā)現侄兒潘必正與道姑陳妙常親密的關系,出于擔心兩人倘若做出風流事、破壞清規(guī)的憂慮,采取緊急措施,急切催促侄兒潘必正前往臨安赴試的故事。而張淑香編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群小尼姑”的角色,增添了幾分生動、活潑的氣氛,為全劇恰到好處地加進了一抹亮色?!胺痖T里住了個書生俊俏,白云堂里起暗潮,秀才尼姑怎相好”是這群小尼姑對男女主角在佛門談情說愛的敘述。對此,她們開始有了這樣的反應:“經卷無心抄、鐘磬難懶敲、撥弄得心熱如火……”可見,潘必正與陳妙常戀愛的事情,給尼姑庵里的這群小尼姑帶來了心理上擾亂,引得她們開始春心萌動、開始思凡。敏銳的庵主潘法誠捕捉到了尼姑們眉宇之間的變化,似乎嗅到了尼姑庵里一股不純正的風氣,為此才催促侄兒潘必正去臨安赴試。這說明了張淑香編劇在原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地開采與挖掘了姑姑催促侄兒赴試的原因,使得姑姑采取催試的迫切行為更加合情合理。

這兩處較大的修改,使得整個故事更加豐富與合理,同時也體現了張淑香編劇獨特巧妙的構思能力。另外,她還試圖探索用一種幽默的方式,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原著作品里的趣味性,以至于在舞臺演出時能夠傳達出喜劇的效果。這種幽默性主要體現在她劇本的臺詞方面,比如在《秋江》這一出戲中,潘必正被姑姑送到江邊,無奈被逼乘船趕往臨安赴試,潘必正與船翁的這段對話,頗有趣味:

潘必正:船家,今日江中狂風浪大,可是去不得呀……

船 翁:風是大,不過刮的是東南風,順風順水,我看是去的!

潘必正:狗才。狗才。(拉著姑姑)姑娘,我們轉去、轉去……

船 翁:相公,請轉,依你給多少?(船錢)

潘必正:依我,與你三分,三分,他不去,(拉過進安)我們轉去轉去……(扯著姑姑)

船 翁:慢!我老翁有個怪脾氣,今朝你給我多,我不去,你給我少,我偏要去!

潘必正:(無奈痛苦)哎呀,狗才。狗才。

可見,通過這段臺詞,展現了潘必正不想乘船的復雜心境,展現了船翁極力要載他上船,兩個人處在不同的立場上,編劇賦予了他們生動、貼切的語言,兩人之間的對話帶有著一定的“反諷”意味,很好地營造了幽默的氛圍、凸顯了喜劇效果。另外,潘必正一直重復的“我們轉去,轉去”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暗示了他在拖延時間,目的是等心愛之人陳妙常的出現,并想與之告別。從側面反映了潘必正焦急的心情與憤怒的心境。除此之外,編劇還刪減了原著中的張于湖和王子公追求陳妙常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圍繞潘必正與陳妙常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淋漓盡致地外化了兩人心理狀態(tài)與性格特征,凸顯了亙古不變的愛情主題,淡化了對封建社會的揭露與宗教禮教的批判。

張淑香編劇對此做出的修改,都是以尊重原著為基礎,以一種現代人的思維并結合當下語境,對傳統做出的新詮釋。她刪減枝節(jié),細化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挖掘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同時也弘揚了中國的佛教文化,使得整個故事內容更加豐富與合理、故事節(jié)奏更緊湊。

二、舞臺呈現:加入現代元素,遵守傳統精神

白先勇在《昆曲新美學》文章中指出,21世紀的昆曲應該在遵守傳統的基礎上反映出它的時代美學特點,“要繼續(xù)將昆曲中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還有它的抽象、寫意與詩化的傳統精神保持、繼承下去。但現在是在非常大的舞臺上進行表演,不同于傳統的演出場所,所以在舞美設計上,就需要把一些現代元素放進去?!雹诎紫扔孪壬倪@一觀點在新版的《玉簪記》中得到了體現,他將書法、繪畫、古琴、燈光、音效融入其中,既有古典的韻味,又有現代的美感。

(一)布景上

中國戲曲往往以寫意為主,舞臺布景上力求簡樸。新劇《玉簪記》除了《秋江》這一出之外,其余都發(fā)生在尼姑庵里,如何呈現尼姑庵這一環(huán)境,應當是總策劃人白先勇首要考慮的問題。為此,他找來了臺灣著名書法家董陽孜與臺灣著名畫家奚淞聯合創(chuàng)作,以書法與繪畫作為整部戲的舞臺背景,通過大型投影屏的漸變投射,營造出一種線描水墨的唯美意境。第一折《投庵》的開場,就以董陽孜的“女貞觀”三個毛筆字為背景,為全劇奠定了一種唯美、雅致的意境,同時,點明了故事的發(fā)生地點。隨著庵主向眾弟子講述陳妙常投庵之事,舞臺的布景漸漸變成了正楷字體的《法華經》,③在陳妙常皈依佛門之時,又換做成一幅“觀音像”。第二折《琴挑》的背景是打散了的“荷”字,很像一幅抽象的水墨畫,但又不失簡潔、淡雅。男女主人公在這樣的背景下,彈琴歌唱,真是別有一番韻味。第三折《問病》中的背景,變成了“佛手托蓮”的水墨畫,那朵蓮花竟?jié)u漸地盛開了,直到綻放!這一背景不再是點明環(huán)境與渲染氣氛了,它具有了高度的象征意味,暗示著潘必正與陳妙常在這佛門道觀中的愛情漸漸成熟。

同時舞臺的右側出現了兩行字:“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④這是來自佛經里的話,告誡人們放下自己過多的欲望,去除自己心中的雜念。這與潘必正和陳妙常在姑姑眼皮底下,眉目傳情、暗送秋波的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頗具反諷意味?!肚锝芬徽凼钦鰬虻母叱?,故事發(fā)生的地方從尼姑庵轉變成了江邊,不再是封閉式的場景了,如何去表現江水的波濤洶涌、秋意瑟瑟的感覺呢?如果在后面真的畫上一幅秋景或者秋畫,反而就破壞了昆曲的意境美。白先勇先生想到了兩個字:“秋江”,令董陽孜以狂草書法進行書寫,于是舞臺上呈現了一幅很大的狂草,黑白相間的水墨一筆一筆地凌亂散落,似乎把整個江面波動的狀態(tài)全部勾勒出來,如此地浩瀚。墨分五色,觀眾可以從中體會到不同的感覺,然后進行各自的想象。經過設計的書法與繪畫具有了現代的美感,它能夠更好地輔助于劇本,將劇本中所蘊含的主題思想形象化地立在舞臺上。

(二)表演上

新版《玉簪記》,演員在表演上也體現了現代色彩,說白了就是表演尺度變大了。白先勇認為,“二十一世紀昆曲的表演,要跟明清時代、民國時代有所區(qū)別,一定要反映它的時代美學”。⑤為此,白先勇請來了兩位昆曲藝術家岳美緹和華文漪,來指導男女主角,使得他們表演上的動作更豐富、更現代。比如在《投庵》第一折的最后,陳妙常與潘必正初次相遇時,演員指導老師設計了兩人三次回眸的動作,從沈豐英和俞玖林的演繹上看,他們的表情實現了從驚奇到含羞,再到竊喜,這三個層次的轉變。另外,這一動作不僅將兩人的心理活動外化出來,還暗示了陳妙常與潘必正兩人的一見鐘情。在《琴挑》中,潘必正對陳妙常的挑逗,不僅僅體現在“小生卻未有妻,欲求仙姑……”等言語上,而且更多地體現在潘必正的小動作上,他幾次無意識或有意識地要撫摸陳妙常彈琴的手,并借桌子推靠在這上面的陳妙常,大膽地挑逗,種種暗示,展現了潘必正的風流個性,體現了潘必正對陳妙常的愛意,同時也反映了古代才子佳人談情說愛的趣味。《問病》里,陳妙常安慰潘必正:“豈可人無一日災,襟懷,你把那段心兒且放開”,然后陳妙常背著姑姑和書童,做“搓手”的動作,向潘必正漸漸靠近,并偷偷向他伸出一只手,暗示要牽手。相較于傳統昆曲的表演,這是一種尺度比較大的表演動作,但從演員的表演上又能看出他們的羞澀,加上牽手沒有成功,反倒增加了一些趣味?!肚锝肥亲詈笠徽?,主要是講陳妙常乘船追趕潘必正。臺上的五位演員以豐富的身段變化,寫意性地表現了船上的顛簸、洶涌的波濤。他們以槳代船,五個人分成兩組,代表著江中的兩只小船,并通過一系列歌舞化動作、唱念和飄逸的圓場,形象地將兩只小船時而遠、時而近的距離展現給觀眾,體現了演員的功底與導演的智慧。

(三)服裝上

“傳統昆曲在服裝上,很重要的一點是水袖,水袖的長短與重量都是有規(guī)矩的,符合規(guī)矩才會飄逸。”⑥新版《玉簪記》遵守了傳統服飾上的規(guī)矩,整臺演員揮舞起來的水袖與舞臺背景中董陽孜女士的書法相互映稱,極具飄逸的美感。另外,新版的《玉簪記》同時打破了傳統舞臺上裝扮濃艷的風格,力求清新淡雅。擔任美術總監(jiān)、服裝設計師的王童先生,為演員設計的服裝都是以淡色調為主。例如,女主角陳妙常未入佛門是一襲淡粉色,完成皈依儀式后便身著一件淺白色袍子,與潘必正月下琴挑,則換成了淡綠色的服裝。男主角潘必正初到佛門是淡藍色服裝,由于生病加上了黑色的罩衫,再到陳妙常閨中偷詩,又轉而換成了一件淡黃色衣服。那么,可見這些衣服顏色隨著劇情發(fā)展的變化而變化,它暗示了人物的經歷,暗含著人物的心理變化等。同時,淡雅的服飾與唯美的舞臺布景相互映襯,凸顯了昆曲舞臺上的寫意之美。另外,擔任服裝設計師的曾詠霓,為這些服裝設計了極具寫意性的圖案——蓮花、竹子、水波紋。蓮花是女主角衣服上的圖案,曾詠霓認為蓮花是一個代表宗教的符號,所以將蓮花的圖案用在女主角衣服上,代表了她道姑的身份。男主角衣服上的圖案則為竹子,竹子向來比喻高風亮節(jié)、平行端正的美好品質,設計師以竹子圖案,暗示了潘必正是個讀書人。在最后一折中,如何凸顯秋江的波浪與夕陽的昏黃?曾詠霓設計了兩套極具寫意的服裝,一套是帶有水波紋的圖案,一套則是展現出淡橘色的畫面。那水波紋的圖案象征了江面上層層泛起的漣漪,那淡橘色的衣服就好像那落日的余暉灑落在身上一般。無論是衣服的顏色,還是衣服上圖案,都是與劇情、人物、主題息息相關,體現了設計是對劇本的深刻理解。

(四)音效、燈光上

音效與燈光元素在傳統戲曲里是沒有的,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漸漸地也出現在戲曲舞臺上,如何運用好這兩個元素,既不是炫技,又能較好地輔助于舞臺演出,這是怎樣拿捏好一個度的問題。在新版《玉簪記》里,首先運用了三次音效,一次是嘰嘰喳喳的燕子聲,兩次是哀傷婉轉的孤雁聲。在話劇中,音效的使用往往能夠起到渲染氣氛、襯映人物心境等作用,但是在傳統的戲曲中,音效這一元素并不多見。那么,在這出戲中所運用到的三處音效,將會起到什么作用呢?前兩次音效都體現在第四折《偷詩》中,陳妙常唱道:“黃菊多開遍,秋燕不知人意懶……”時,舞臺上突然傳來了陣陣燕子的叫聲,這一音效的使用,恰到好處地與演員的唱詞結合起來,點明秋天到了。此外,它也暗示了陳妙常思春的心境:那窗外屋檐上的燕子都成雙成對了,為何“我”自己一個人要守在這清冷的尼姑庵里呢?從側面表現了陳妙常對潘必正的愛慕與想念。

另外,陳妙常由秋歸的燕子,想到了自己的家,表達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出家的無奈之情。間隔不久,舞臺上又傳來了凄慘的孤雁聲,這時陳妙常有意識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表現了對這聲音的厭煩,本來就惆悵的心情愈發(fā)地強烈起來了。最后一次音效,是在《秋江》里,陳妙常終于追上潘必正,兩人在顛簸的小船上相擁而泣,此時舞臺上方再次傳來那孤雁聲。陣陣凄慘的叫聲,烘托了秋天的蕭瑟,映襯了男女主人公此時要面臨分別的悲傷心境。正如兩人的唱詞:“這別離中生出一種苦難言,恨拆散在霎時間……”由此可見,以上的三次音效都是以演員的唱詞內容,提煉出來的一種具象化的東西,較好地烘托了環(huán)境氣氛,映襯了角色當時的心境。最后,黃祖延認為,燈光在昆曲的表演中,可以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為此他一反傳統昆曲舞臺上的大白光,極力推崇舞臺上的氣氛光。比如在第一折《投庵》里,整個舞臺的光比較偏暗,烘托了尼姑庵里的神秘氣氛。這一用法與第五折《催試》相似,很好地營造出了庵里的氣氛,唯一不同的是,在表現潘必正不想赴試的心境時,采用了追光,外化了人物內心。《秋江》里的燈光,呈現金黃色,這是為了映襯黃昏的色彩??梢?,現代戲曲舞臺上,燈光的運用能夠較好地渲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活動、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新版《玉簪記》在音效與燈光方面,運用得恰到好處,還頗具象征意味,它們既沒有破壞傳統舞臺的寫意性,同時又具有現代色彩,能夠烘托出特定情境的氛圍、外化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較好地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同時也輔助了演員的表演,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

三、結語

新版昆曲《玉簪記》,編劇以現代人的思維并結合當下語境,對傳統做出了新詮釋,使得整個故事內容更集中與合理,故事節(jié)奏也更加緊湊;總監(jiān)制人白先勇,本著“尊重傳統,利用現代”的原則,恰到好處地將古老的書法、繪畫,現代的音效、燈光、服裝、大型投影屏等元素融合起來,既沒有炫技,又致力于追求昆曲淡雅與寫意之美,使古老的昆曲藝術重煥青春活力,也使得明代的傳奇劇本《玉簪記》重新散發(fā)出文學光芒!

注釋:

①韓唱暢.論新版《玉簪記》的舞臺美學[J].戲劇之家,2017(02).

②③④⑤白先勇.云心水心玉簪記:琴曲書畫昆曲新美學[J].書城,2011(07).

⑥翁國生.粉墻·花影·詩思·琴情 精心打造新版昆曲《玉簪記》[J].中國戲劇,2010(06).

參考文獻:

[1]白先勇.昆曲新美學——從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記》[J].藝術評論,2010(03).

[2]吳靜.從新版《玉簪記》的改編策略和表演特點看白先勇團隊的昆曲美學觀[J].杭州師范大學,2016(05).

[3]張銳.昆曲《玉簪記》眾籌:一次“互聯網+戲曲”的成功實踐[J].中國藝術報,2016(09).

[4]孫佳茵.重建昆曲傳承的生態(tài)環(huán)境[J].大眾文藝,2019(04).

[5]陳明黎.新舊相遇下的焦慮——論《玉簪記》的昆曲新美學[J].藝術科技,2015(08).

[6]徐扶明.高濂和他的《玉簪記》[J].中國文學研究,1990(04).

[7]齊慧源.論高濂《玉簪記》婚戀觀的時代特征[J].四川戲劇,2008(11).

[8]楊再紅.且將佛場作情場——論《玉簪記》藝術構思的審美價值[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

[9]岳美緹.暮雨朝云兩下單——昆曲《玉簪記·秋江》的藝術個性[J].福建藝術,2013(07).

[10]周育德.移步不換形的新版《玉簪記》[J].藝術評論,2014(11).

猜你喜歡
白先勇現代昆曲
白先勇與《紅樓夢》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國情懷
大江東去浪千疊——百戲之祖“昆曲”
白先勇:我有一顆天真的老靈魂
現代煙草工業(yè)發(fā)展趨勢及降焦減害技術應用研究
談森林管理管理體制的創(chuàng)新
解放軍,在“現代”與“后現代”之間
補園和昆曲
文人之進退與百年昆曲之傳承
白先勇筆下女性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