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 ? ? ? ?要]? 以2019年全國卷第47題為例,介紹思維導圖在歷史材料題中的應用方法,以期對許多藝考生所發(fā)愁的歷史材料題解答提供一種新的解題思路。
[關? ? 鍵? ?詞]? 思維導圖;歷史材料題;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2-0070-02
歷史材料題的解答歷來是藝術類高考生的軟肋。如何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恰當方法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解題水平是每一個歷史教師格外關注的話題。2017年底筆者將思維導圖引入教學后發(fā)現:使用思維導圖,結合之前給學生介紹的“材料題五步解題法”②來解答歷史材料題效果不錯?,F以2019年全國卷第47題為例,說明思維導圖在歷史材料題解題中的具體應用。(附2019高考全國卷第47題)
材料:劉源張(1925—2014),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質量管理之父”。20世紀50年代,留學美國的劉源張沖破美國政府阻撓回到祖國?;貒螅度氲焦I(yè)化建設中,將所學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運用到生產實踐,影響很大,被稱為“工廠大夫”。1976年后,他倡導并積極推動建立嚴格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車制造廠等企業(yè)所取得的經驗,經國務院采納在全國企業(yè)推廣,產生重大影響。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國工業(yè)生產率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項目,提出工業(yè)企業(yè)定額制定準則,在企業(yè)應用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他提出的有關質量管理的理論曾獲獎。他參與了2012年國務院頒布的《質量發(fā)展綱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該《綱要》明確規(guī)定:“推動建設質量強國”。
——摘編自方莉等《少壯常懷強國志 華巔猶抱濟時心》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源張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貢獻。(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源張、李四光等先進人物體現的時代精神。(7分)
步驟一:審題——明確解題要求,確定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及“大分支”
本題共設兩問,分別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劉源張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貢獻及其同時代先進人物身上所體現的時代精神。據此可知本題考查的中心是圍繞“劉源張”這個先進人物展開的。因此“劉源張”便是我們要分析的中心主題,將其橫向寫在A4白紙的中央。而問題指向“貢獻”和“時代精神”就是大分支。因此從中心主題上引出兩條主干分支,分別寫上“貢獻”“時代精神”兩個關鍵詞。作為對歷史人物的研究,我們還可以增設一個“名片”大分支作為對歷史人物基本情況的梳理(見圖1)。
步驟二:通讀材料、理清材料結構;自問自答、篩選關鍵詞、細化分支
確定大主干后就該細化分支了。這一步是繪制思維導圖的關鍵步驟,也是闡發(fā)材料主旨、呈現學生思維過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鑒于思維導圖繪制“一分支一詞”的原則,我們需要將材料句子概括成詞。這一步對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是高考對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考查的重要訓練點。因此需多次練習以便較好地掌握。
通過閱讀我們發(fā)現:材料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劉源張主要經歷的,基本上一句話一層意思。其中“全國勞?!薄爸袊こ淘涸菏俊薄爸袊|量管理之父”“留學美國”“工廠大夫”等詞是對人物的總結介紹,因此我們先把它們放在“名片”分支下。接下來教師可引導學生依照名片追問幾個為什么,再結合材料表述梳理出另外兩個分支“貢獻”和“時代精神”的具體內容。
如問題1:為什么劉源張被稱為“工廠大夫”?
大夫一般是給人問診看病的,作為工廠大夫那就應該是為工廠發(fā)展把脈的,是不是這樣呢?從材料中我們找到了“倡導并推動建立嚴格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提出工業(yè)企業(yè)定額制定準則并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參與制定《質量發(fā)展綱要》”等字句,這些不恰好就像大夫為病人把脈診療、取得成效并總結經驗提升醫(yī)術的過程嗎?而且在材料中我們還看到了一些高頻詞,它們恰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有效信息即關鍵詞,如“質量管理”。難怪劉源張會被稱為“中國質量管理之父”。因此聯系劉源張的名片信息,我們可以確定他在這方面應有的巨大貢獻,所以將“質量管理”寫在“貢獻”分支下。
問題2:劉源張在質量管理方面具體做了什么?
順藤摸瓜,對照材料我們又有新發(fā)現:首先我們看到留學美國的他沖破阻撓回國將所學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運用到工業(yè)化建設中。仔細揣摩這句話我們不難有這樣兩點認識。
(1)20世紀50年代,恰是中國百廢待興大搞工業(yè)化建設,急需各行各業(yè)人才的關鍵時期。劉源張留學歸國,而且是沖破美國政府阻撓回國,這樣的人物該是有怎樣的愛國熱情才能做到??!同時我們注意到又一處有效信息——材料的出處《少壯常懷強國志 華巔猶抱濟時心》,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有同樣經歷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他們不正是那個時代的英雄嗎?他們身上體現的不正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嗎?而這時代精神不就是“熱愛祖國、報效國家”嗎?因此我們把總結出的關鍵詞“熱愛祖國、報效國家”寫在“時代精神”分支之下。
(2)劉源張留學美國,將其所學運用于國內工業(yè)化建設,很顯然他發(fā)揮了橋梁作用。也就是在“質量管理”貢獻方面首先起到了“引進先進理論并運用于實踐”的重要作用;而這一做法又起到了“豐富中國自身質量管理理論和帶來較好經濟效益”的效果?;氐剿季S導圖,“質量管理”分支下就可以再細分為“引進”“運用”“豐富”三個下一級分支以及“經濟效益”下下一級分支了。同時從分析中我們還看到:劉源張不僅僅是在國外學習了理論,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理論運用于國內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國內相關理論,比如他“倡導并推動建立嚴格的全面質量管理制度”,主持了“中國工業(yè)生產率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項目,“提出工業(yè)企業(yè)定額制定準則”“參與制定《質量發(fā)展綱要》”……這些不正是哲學上所強調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理的體現嗎?不正是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劉源張對科學“不懈追求、執(zhí)著探索”的體現嗎?體現的不正是劉源張等一批科學家“奮發(fā)圖強建設祖國的積極進取精神”嗎?因此我們可以依據分析推理依次完善“時代精神”分支(見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