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繁芳
摘 要: 從“文以載道”的關系來說,“文”是“道”的形式,“道”是“文”的內(nèi)容,愛國主義教育則是“道”的重要部分。通過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兒童的情感、思想和境界會變得高尚起來,因此,在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順理成章的。
關鍵詞:熱愛祖國 情感教育 滲透方法
祖國,是多么神圣而親切的字眼;熱愛祖國,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潔的感情。在孩提時期,正當兒童對語言、對形象、對世界的認識特別敏感的時期,老師把祖國的尊嚴,民族的氣節(jié),祖輩的光榮歷史,隨著語文教學沁入兒童稚嫩的心田里,必然會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并發(fā)生深遠的影響,一旦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成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他們的道德情感、個性品質(zhì),就會隨之得到健康的發(fā)展,他們才有可能從愛國者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者。
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這塊陣地上,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一、課堂有意識教育
課堂教學在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情感的誘發(fā)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條件。學生情感的產(chǎn)生,是認識對象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教材中的形象、教師的情感都成為學生的認識對象。因此,表達作品的情感,一定要包含教師自己的情感。教師首先是一個受教育者,領袖人物、英雄人物、先進人物是祖國的優(yōu)秀兒女,是兒童的榜樣,也是教師的榜樣。我首先從感受形象出發(fā)。記得教《珍貴的教科書》時,我細細體會著,張指導員為了孩子們的學習,當敵機襲來時,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那一捆教科書的情景,使我深深地感動。這用鮮血換來的教科書,怎能不珍貴呢?自己有了這樣的具體感受,課上,我就好像在和學生交流情感。
當讀到課文中的“我”撲到指導員身上大聲地喊“指導員,指導員……”時,我很動感情,覺得自己也在全身心呼喚著指導員。于是,孩子們和我一起進入了情境,他們讀著讀著,不禁熱淚盈眶。這樣把自己置于一個既是教育者,又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內(nèi)心的聯(lián)想就很豐富,感情就很真摯,對教材的領會有了一定的深度,學生受到了情感教育。
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對自己所持的態(tài)度,往往是學生愛憎的標尺。教師對學生感知的客體,不以為美,無所謂愛,學生怎么會感到美、產(chǎn)生愛呢?小學語文教師特別要有純真的情感,愛偉大的祖國、愛社會主義、愛我們的黨,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北京奧運會上我國金牌數(shù)獲得第一名,這是我國歷史上從未有的奇跡。我激動不已,心中充滿民族自豪感。我感到這件大喜事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題材。于是,我決定作文課上讓學生集體討論,以班級的名義,給為祖國爭光的運動健兒寫封信。上課了,我鄭重地報告這一喜訊。我給學生描述運動健兒怎么走上領獎臺,怎樣領獎;我告訴他們,體育場怎么會響徹我們雄壯的國歌,怎么升起莊嚴的五星紅旗;我還告訴他們,運動健兒怎么苦練基本功……我越講越興奮,有個小朋友說:“老師,你的臉都講紅了。”我說:“因為心里太激動了?!?/p>
運用榜樣的力量,進行正面教育。少年兒童具有模仿性、可逆性強的特點。我們運用榜樣人物的模范行為和優(yōu)秀品德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動。用一個個為國捐軀、英勇獻身的先烈們可歌可泣的事跡激勵學生。告訴他們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們充滿著愛國主義精神,他們肯為國家民族舍棄小家,他們身上包含著千年不變的愛國主義英雄情節(jié)。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英雄人物的認識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
二、課外有目的地培養(yǎng)
通過讀課外書,使學生對祖國壯麗的山川、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從地理的角度了解祖國的疆域,臺灣島上的“日月潭”,祖國東北的“小興安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葡萄溝”,祖國南海中的“西沙”。兒童仿佛鳥瞰祖國遼闊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看到一顆顆明珠閃爍在高山、草原、海島和湖泊……從歷史的角度,又可以從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自己設計、施工的“趙州橋”,聳立在山巔的“萬里長城”,到今天飛越長江天險的“大橋”,從歷史上杰出的人物張衡、李時珍,到現(xiàn)代的魯迅、聶耳、詹天佑……所謂“縱橫數(shù)萬里,上下幾千年”,對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才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再通過《思品與社會》使學生了解帝國主義侵略是近代中國貧窮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