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符號的含義,教師可以通過“搭積木”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具體的操作過程如下。一、明確學習材料教師出示一些小圓片,2根小棒(最好為每一名學生都準備這樣的材料,與教師一起操作),引導:今天我們要用這些小圓片和小棒,通過“搭積木”的方法來學習。二、引入并理解符號意義(一)引入“=”并理解其含義1.把4個小圓片如圖1擺放,并讓學生觀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2.引導學生觀察后發(fā)現(xiàn):左邊有2個小圓片(板書:2),右邊也有2個(板書:2),兩邊的小圓片一樣多,"/>
張小麗
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三個符號的含義,教師可以通過“搭積木”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具體的操作過程如下。
一、明確學習材料
教師出示一些小圓片,2根小棒(最好為每一名學生都準備這樣的材料,與教師一起操作),引導:今天我們要用這些小圓片和小棒,通過“搭積木”的方法來學習。
二、引入并理解符號意義
(一)引入“=”并理解其含義
1.把4個小圓片如圖1擺放,并讓學生觀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2.引導學生觀察后發(fā)現(xiàn):左邊有2個小圓片(板書:2),右邊也有2個(板書:2),兩邊的小圓片一樣多,都是2個(如圖2)。
3.把2根小棒分別放在小圓片的上端和下端(如圖3),讓學生觀察,說一說新的發(fā)現(xiàn)。
4.引導學生觀察后得到:2根小棒都是平放著,兩邊的口子一樣大,也可以說小棒之間的寬度一樣。教師讓每一個學生用手勢表示2根小棒平平地放著。
5.教師介紹:像這樣左邊是2個,右邊也是2個,左右兩邊一樣多,用等號來表示,得到“2=2”。同時說明“=”這個新朋友表示左邊和右邊相等,并讀等式2=2(2等于2)。
6.用類似的方法教學3=3。再讓學生想一想,4=4,5=5是什么意思?如果要用小圓片和小棒擺一擺,應該怎么擺?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圓片、小棒,做手勢),寫等式,讀等式。
(二)分別引入“>”“<”并理解其含義
教師可用類似于上面的過程,教學大于號與小于號,并做相應的練習。
三、觀察比較三個符號的異同
讓學生觀察、比較“=”“>”“<”三個符號的異同,引導得到“等號是平平的,左右兩邊嘴巴一樣大。大于號和小于號的嘴巴都是朝著大數(shù)的,大于號的嘴巴朝左邊,小于號的嘴巴朝右邊。它們可以表示出兩個數(shù)誰大、誰小或是相等,是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關系的一種符號”的認識。教師還可以用順口溜“大于小于開口朝大”“大于喜歡吃大數(shù),小于喜歡吃小數(shù)”等來幫助學生記憶。最后做一些鞏固練習。
通過“搭積木”方式教學這三個符號,符合一年級學生喜歡玩游戲的心理,增加了趣味性。讓學生經(jīng)歷操作、觀察、比較、表達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三個符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