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周瑄璞寫作中的三個意識

2020-08-31 01:38:47孔會俠
當代作家評論 2020年4期
關鍵詞:之河才華作家

從一定意義上說,作品是產(chǎn)生于寫作之前的。本文意圖從周瑄璞的兩篇短文——《交付你的真誠》和《在懷疑中前行》切入她創(chuàng)作的動態(tài)過程中,并以她的長篇小說《日近長安遠》來進行相映互證,從而發(fā)掘在她創(chuàng)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核心意識,考察它們是如何影響創(chuàng)作主體,進而影響其作品形態(tài)的。

一、作家正常的寫作軌跡是起伏頓挫的

2016年末,筆者為周瑄璞《多灣》寫過一篇評論名曰《平原上盛開的女人花》。文章結尾寫道:“《多灣》是周瑄璞寫作路途上的重要事情。她完成了。那么,這個沉斂而內(nèi)肆無懼、長了一根很韌的犟筋、具有強大爆發(fā)力且勤奮執(zhí)著的女作家,下面會寫出什么,走到哪里呢?”孔會俠:《平原上盛開的女人花》,《新文學評論》2017年第1期。這句話里,實際上暗含了一個評論者的慣性思維或是頑固的潛意識期待: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應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一樣,下一篇在上一篇的基礎上再勝出一些,提供一些新認識和新經(jīng)驗,然后造就整體寫作序列不斷向上的可喜態(tài)勢,像芝麻桿上閉合著口縫、密密順次而升的麻梭。

這是不是不符合常理呢?芝麻是季節(jié)性植物,它們收割后的大地,疲憊而蒼黃,需要深耕、施肥,需要熬過肅秋和寒冬的冶煉,待來年重煥生機。它們的每一次生長,都是新的一輪周而復始。同一片土地的同一類的莊稼,或不同類的莊稼,這一季和上一季之間,因種種原因,都是有長勢猛弱、收成豐貧的差異的。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哪里可能保持一篇更比一篇好的態(tài)勢呢?

回顧世界優(yōu)秀作家的創(chuàng)作,會發(fā)現(xiàn)一個清晰的常識:作家們正常的寫作軌跡是起伏頓挫的,能保持在水平線上,徘徊一段較長或較短的時期后產(chǎn)生新的上升,已經(jīng)是難能可貴了。把中國當代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勾勒一下就會看到:高點能有幾個已屬不易。在有些作家那里,高點甚至出現(xiàn)在早期的第一個高峰階段,此后長久起起伏伏,多是量的累積和質的徘徊,很難有大的提升。

周瑄璞的《多灣》是命運催開的花,是生活經(jīng)驗孕育的果,是她寫作20年的第一個創(chuàng)作高點。顯然,《日近長安遠》是順勢而下的延續(xù)性作品,像《多灣》余韻里的一段支脈。小說沿著兩個中原女性生命分流的地方開始寫,用簡單實用的雙線并進來分述,寫盡她們各自人生路上的風景與滋味。同時,小說沿著她們各自的經(jīng)歷變化,帶動起了較為全面的城鄉(xiāng)歷史性發(fā)展的進程展示。羅錦衣、寶珠這兩個曾經(jīng)的女民辦教師的職業(yè)身份與其相應的具體生活動態(tài),是周瑄璞記錄現(xiàn)實并貢獻出時代圖景之一部分的意義所在。

作家積多年之心力、激情、耐性完成一部長篇代表作,下面基本會進入一段緩頓期。緩頓期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是兩個高點間的必要連接,它是前一個高點的下沉,又是下一個高點的醞釀。對此,周瑄璞也有直覺上的體認?!对趹岩芍星斑M》里,她先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作家,要不斷拿出新作,要一次次超越自己,這是世人公認的常識?!?② 周瑄璞:《在懷疑中前行》,《文藝報》2017年3月10日。這不知是她從別人的觀點中吸收來的,還是自己拼搏向上、高標準嚴要求的習慣造成的。這種對自我寫作的暗自期許,會是個過重的負累??墒呛髞恚膬?nèi)心在一番動蕩后出現(xiàn)了這樣的感受:“時光老人在設置我們的生活時,或許運用了一些特別的手法,讓我們不只是步伐均勻地向前走?!雹谒季S轉到這里,她回到了自己,回到了常識,就會放過自己,會松弛、平和起來。

作家李佩甫曾多次感慨:“每一次寫作都是重新開始”“能保持水平不掉線就不容易了?!边@是一位老作家經(jīng)歷過寫作的曲曲折折后,對此常態(tài)過程的自我體會,這是掙扎過、無奈過的肺腑之言。

緩頓是正常的,緩頓后還是緩頓,或者緩頓后是新的升起,也都是正常的。緩頓后究竟會怎樣呢?這意味著,緩頓這段時期,非常重要,如何度過緩頓,也非常重要。

二、寫作中的三個主要意識

綜觀周瑄璞這幾年的寫作,筆者感到有三個主要意識存在于她的思維和精神里。這三個意識分別是:時間之河、人生不易、交付真誠。這三個意識中,交付真誠是被她確認并信守的有效經(jīng)驗,時間之河、人生不易是她寫作時持久蕩漾于心頭的感覺,是她對世人生存(包括自己)的切身體認,構成了她小說腔調(diào)的主音。

1.時間之河流動在她心中

在筆者的閱讀記憶里,河流是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最頻繁的意象之一。古今中外,比比皆是??鬃拥摹笆耪呷缢狗颉笔钦驹凇按ㄉ稀薄霸弧钡?悉達多的困滯是在悠悠河流的啟示下悟通的;水對沈從文的意義更非一般,“我學會用小小腦子去思索一切,全虧得是水,我對于宇宙認識得深一點,也虧得是水?!鄙驈奈模骸段业膶懽髋c水的關系》,《沈從文全集》第17卷,第206頁,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9。……此種例證,不勝枚舉。

閱讀周瑄璞的小說,感到她投射到人物身上的目光,總像是來自岸邊——時間之河的岸邊。在《日近長安遠》里,她這樣寫道:“人的命運,真不知道在哪里會有轉折……”周瑄璞:《日近長安遠》,第236頁,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命運其實就是生命在時間之河里的變化,在何時變化是處在局中的人猜不透的,就像河流的悠悠東去,哪里有轉彎,哪里草肥魚躍,哪里淤塞難行,是不可預料的。

時間之河一定越來越多地流經(jīng)周瑄璞的內(nèi)心,隨著她閱歷的增加,“慢慢明白生命真的只是一個過程”,這種意識的產(chǎn)生,使她看自己的間距也明顯拉開,她像站在自己河流邊的旁觀者——此刻超脫的“我”回望一路而來的“我”,看到了自己在歲月里的跋涉和現(xiàn)狀:“越過20多年光陰,回顧自己所謂的‘寫作過程,要說成績和收獲,其實有點無顏面對,我只想跳過那些模糊的時光,弱弱地說一聲,感謝曾經(jīng)努力的自己。寫作伴我走過卑微而凌亂的青春,完成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理想。一只小船,載著我一點一點向河心渡去,一寸一寸,將中年的我?guī)爰ち髦?,前后眺望,距離都已遙遠”。周瑄璞:《交付你的真誠》,《文藝報》2013年9月11日。

最早注意到周瑄璞文字這個特征的,是陳忠實老師。他在評《多灣》的文章里寫道:“河水在這里有著人生長河、命運無常甚至荒誕的隱喻。作者很愛用‘如河水般……”陳忠實:《〈多灣〉:曲折流淌,水到渠成》,《江西日報》2016年1月15日。周瑄璞“愛用”“如河水般”,是她的深切體悟了“時間”的意味后,形成了自己的“生命感”。這“生命感”,將會是打開的她和打開的人物間互相交感的通道。時間之河的意識,屬于在時間中走過相當長的一段(非物理距離)對構成生命的分分秒秒有嚴肅認知、對人生命運難測(即陳忠實老師所說的“命運無常甚至荒誕”)有體驗的人。

人“是時光之河挾裹的一粒砂子”。這種意識,構成了周瑄璞下筆前的“開腔”。比如《日近長安遠》的開篇,就像她站在北舞渡的渡口處,看著兩個女孩子的命運之船啟了航。甚至,與其將小說概括為“雙線并進”結構,還不如說是沿著兩位女性命運之河而展開的結構更確切。再比如《多灣》《曼琴的四月》,這種站在人生之河的岸邊娓娓道來的生命感,是她文字生成的“源”。開始的感覺是否到位,可能要看“時間之河流動在她心中”的狀態(tài)。越是能相融相洽,寫作就會越順暢自如,越是能深度相通,事物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和張力就越能充沛地氤氳而出。

周瑄璞是感受型作家,當然,這并不是說她所具備的理性不足,而是說促使她進入寫作狀態(tài)的,不是某個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恰切感覺的到來。理性和感性,是共同作用于人身上的,寫作到一定程度后,理性的健壯和感性的發(fā)達是合二而一的,哪一方面弱了都不行,否則勢必會拉低創(chuàng)作水準。只是,有時候,感受型作家的理性認知,會以感性方式來獲得和傳達。周瑄璞有時就是這樣,比如她在《多灣》里的這句:“這麥田,這霧氣,千百年來就這樣生長,飄蕩,見慣了人間種種變遷。不論發(fā)生什么,麥苗年年生長,霧氣來回飄拂,太陽從東照到西,干旱驟雨輪番光顧。”周瑄璞:《多灣》,第491頁,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5。就是以豐盈的感覺洞悉了天地間生存的真諦。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擅長的調(diào)子,調(diào)子沒什么高下,拉出自己的韻味,動了別人的心弦就好。

造化中的萬物,對造化中的人,是巨大而沉默的存在。這存在,不僅恩養(yǎng)了一代代更替、至今過于龐大的人群的肉體,它們還以各自微妙的生命形態(tài)和深刻的相互關聯(lián),源源不斷暗示著人類精神的種種奧秘。人群世界之外存在的他者,也是萬物之部分,他們的榮枯,也是無盡的人性消息的載體。這天地間無窮的、不滅的萬物,這渺遠、真實、超拔的靈智,時刻召喚著人們對它們的貼近和洞悉。

2.給自己當差是很辛苦的

鮮少人的一生,是容易度過的。大小不等的坎坷與苦難,在許多人的河流里,源遠流長。

周瑄璞小說中的人物就是這樣?!度战L安遠》中的羅錦衣,在回望自己人生來路的時候,感到“如今,多少臺階上來,世界越來越寬,內(nèi)心的窟窿卻越來越大。她在心中向當年的自己默默注視,生出萬分疼惜”。 ③ 周瑄璞:《日近長安遠》,第249、300頁,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疤巯А笔巧钪约阂宦纷非笾械睦Э嗖ㄕ酆蜑榭朔@些而付出的代價。寶珠的丈夫在西安輾轉多種勞碌營生,最后得了癌癥,在老家等最后日子時,“兩行淚流了出來,他是命運將要收割的一棵莊稼”。③

人生不易,作為小說形象母體的現(xiàn)實人,也是如此。細數(shù)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沒有誰是經(jīng)歷風吹雨打而長順長吉的。有人為柴米油鹽而常年奔勞,有人為不斷膨脹的功名利祿欲而盡力博取,有人為眼前困厄而艱難掙扎,有人為過往錯漏而抱悔買單……

小說中的人,生活中的人,都是在巨大人群場中謀生的人。人群場中的種種規(guī)則和限制,約束著人的言行舉止,影響著人的得失和可能隨之而來的憂喜。在人群場中給自己當差,致力于實現(xiàn)不同程度的需要和渴望,很辛苦。

那么,在文學場中的周瑄璞呢?寫作《日近長安遠》時的她,應該說是挺煎熬的。她在文章《在懷疑中前行》里說:“誠實地寫下此情與此景,寫出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敝墁u璞:《在懷疑中前行》,《文藝報》2017年3月10日。可以看出,煎熬來自兩方面:一是這個長篇寫作不順利,“是什么讓我倦怠,失去了寫作的熱情和勇氣?現(xiàn)在的我,只是躲在自己的角落,默默炮制下一部作品,艱難而又不甘,坐在電腦前,手指常常閑置。寫不下去的時候,只在網(wǎng)上亂看,或者想盡辦法推后打開寫作的頁面,開機一個小時,還是不能進入寫作”; ②④⑦ 周瑄璞:《在懷疑中前行》,《文藝報》2017年3月10日。二是來自文學場其他人的信息造成了壓抑和干擾,“只在網(wǎng)上看到別人光彩奪目的成就、層出不窮的新作,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寫作者最痛苦的時候。為了配合這種情緒,常常還要暗自落幾滴眼淚,由此變得脆弱敏感,別人的每個話題,都在影射我的失敗和無能。我甚至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天資庸常,半生枉然。”②

就像緩頓是寫作過程中的正?,F(xiàn)象一樣,因諸種原因而造成的文筆不暢,是每個寫作者都會遇到的事情。而這個偌大的、有許多人在辛勤耕耘著的場,任何時候都不缺新作品,不缺成為一時的熱鬧中心、聚集眾多目光的新焦點。當然,任何時候也都不缺真正的好作品,這與熱不熱鬧、是否是焦點不一定相關。場是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不也是很正常的嗎?老一代與新一代的更迭、新一代人群間你起我伏的交替,也是常態(tài)。

“承認,這是一門很深的本事。”張文江:《潘雨廷先生談話錄》,第35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那么,有如此反應的周瑄璞怎么了?繼續(xù)追問,就會發(fā)現(xiàn)《日近長安遠》中的這兩個女人,沒有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她寫作的激情和靈感,那種深度打開自己、深度打開人物,專精而自如的狀態(tài)沒有到來。另外,她心里有不必要的負擔。她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在文學場中有一個大家視線中的自己,不容易。想象那些視線和視線中的自己,會患得患失。周瑄璞是一個成熟作家了,成熟不只是處理人事的技術、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耐心,更重要的是已經(jīng)形成足夠定力的“自我”,有大的時間概念和大的場域眼光,不會輕易被自己的處境、他人的信息弄得緊張紛亂,在自信平和中,繼續(xù)為自己而寫。

寫作本身就很累人,一個長篇,各個程序認認真真執(zhí)行下來,很辛苦。那么,好的寫作狀態(tài)就是輕松、無待,“惟精惟一”于文本,其他則不在頭腦之中。

《在懷疑中前行》的最后,周瑄璞的情緒平靜了下來,她寫道:“她就是什么都不再給我,并且還將繼續(xù)一點點收走,我還是要感激這一切。從此,做一個安靜的人,依然關心文壇和文學,面對書桌,心平氣和,閱讀這世上眾多優(yōu)秀的作品。”④這是過渡到了理性狀態(tài)的她,把事情想到最差也能夠自己兜底,從而讓自己安穩(wěn)了。然后將自己敞開于現(xiàn)在,敞開于未來,能接受任何狀況,不改初心。情緒起伏過去后,繼續(xù)寫作的她,還是在盡力而為。她盡量貼近兩個人物來理解,盡量寫出她們在自己命運中的喜怒哀樂,盡量讓文字真實可靠。

也許,《日近長安遠》劃句號的時候,她就放下了。當然,這部小說留下的文字期許和困境,仍然存在。筆者認為,以她戰(zhàn)士般好強的個性,應該會立刻開始新征程,以對自己更大的狠勁兒來投入,奉獻一部更好的作品。她不怕過程中的所有,她要結果。

給這樣一個自己來當差,是很辛苦的。

3.交付真誠給文學夠不夠

周瑄璞的文章里,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詞匯應該是“真誠”了。2013年,她在《文藝報》發(fā)表一篇文章,題目是《交付你的真誠》,“交付真誠”已經(jīng)是她多年來堅定而清晰的自我意識。

她多次強調(diào)“真誠”:“交付命運河流去沖刷你的真誠和運氣吧” ⑥⑧ 周瑄璞:《交付你的真誠》,《文藝報》2013年9月11日?!皩懽鞯倪^程,是向生活交付的過程,交付你的青春、膽怯和真誠,袒露你的卑微、傷痛和無奈,你能行多遠,走多高,征戰(zhàn)幾多城池,領略多少風景,決定你交付的勇氣和赤誠,決定你向內(nèi)心探尋、守衛(wèi)的程度”⑥“可我始終還有誠懇”⑦“對你所愛,交付出你的一切,無有保留,更不計得失”⑧“除了下足功夫,等待八年,修改十幾遍外,就是我的真誠之心”。魯大智:《貼近現(xiàn)實大地,長成根深葉茂的大樹》,《中華讀書報》2018年10月24日。她和房存有一個訪談,題目是《真誠是最大的力量》,文中寫道:“‘真誠是最大的力量,周瑄璞堅定而平和地說。”房存、周瑄璞:《真誠是最大的力量——70后作家周瑄璞訪談》,《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7年第10期下半月版。

從這些表達中,可以看出“真誠”與周瑄璞創(chuàng)作的關系。真誠不僅僅是她對文學的情感和態(tài)度,而且是她的信與守。多年的真誠、“飛蛾撲火”式的投入讓她真正有所收獲,“交付真誠”是被實際收獲證明過的有效經(jīng)驗,她相信二者之間有成正比的因果鏈,這因果鏈讓她在困難的寫作中也葆有底氣,懷有希望。多次的成功驗證更讓她將“真誠”堅定成信念,也作為現(xiàn)在和以后繼續(xù)貫徹寫作的“持守之道”。

她還專門收藏了馬治權的一幅字:“磨磚作鏡”。她不在意這句話的來源(《西游記》里的《蘇武慢》),那是掛在嘴邊的一句反問:“試問禪關,參求無數(shù),往往到頭虛老。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她取了佛印禪師詩句里的意來相信,這句詩是“磨磚作鏡不為難,忽地生光照大千”,一定是這不管不顧地下苦功夫去追求的勁兒深深打動了她。

那么,“交付真誠”給文學,以“飛娥撲火的忘我和以卵擊石的無畏”,夠不夠呢?

2017年,筆者寫《李佩甫評傳》的時候,對最后一節(jié)反復斟酌,最后確定下《比才華更重要的,是情感和態(tài)度》的標題。文中寫道:“以前,我以為,作家的根本區(qū)別是才華,是才華決定了作品的藝術生命。可現(xiàn)在,盡管我依然承認:才華是作家可能性的必然基礎,但我開始懷疑,且越來越堅定地認為:比才華更重要的,是作家的情感和態(tài)度。再好的才華,沒有與之匹配的情感態(tài)度的保證,不會有多少實現(xiàn)可言?!笨讜b:《李佩甫評傳》,第265頁,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8。

回頭看,這觀點沒有錯,但表述得不夠具體和準確。在常態(tài)境界內(nèi)的作家,情感和態(tài)度是實現(xiàn)多少才華的保證,但超出常態(tài)的出類拔萃者,才華一定是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對于一個作家的不同階段來說,早期拼搏階段情感和態(tài)度是重要的,勤勉累積才能有成果,但這個時期過后,寫作再想提升,才華就是重要的了。

事實上,才華和情感態(tài)度,任何時候都不是孰重孰輕的比對關系,而是合力關系。它們更像是個人寫作大廈上的磚和混凝土,磚很硬實,土質好,混凝土很給力,將每一塊磚都粘得恰到好處,還牢固,這大廈就耐得住人們出來進去的品評和時間風雨的洗禮。

但誰又是富有才華的呢?絕大多數(shù)時候,這是別人的驗證和認定。許多被贊許有才華的作家,偏偏只承認自己的努力??梢姡湃A很實際,但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努力更實際,是自己能決定的事情。

張新穎說:“讀者多喜歡游刃有余的文章,但對于我這樣一個自私的作者來說,我更看重寫作中的捉襟見肘,這是重要的提示,清楚地標出了自己這方面那方面——知識的、情感的、想象的、表達的,等等——的欠缺。我常常把自己推到這樣窘迫的境地。這樣才可能——雖然也不是一定就能夠——把自己慢慢變得豐富一點、寬裕一點、從容一點。當然,有時候也不免虛榮,會用文字掩飾自己的窘迫,即便這個時候,心里還是清楚的。修辭立其誠,這個誠,會讓自己大大受益?!睆埿路f:《如果可能我愿意是個隨筆作家》,《文匯報》2017年10月26日。

看重自己寫作中的“捉襟見肘”,有意將自己推到“窘迫的境地”,在“欠缺”的考驗里去獲得“豐富”和“從容”,算不算有才華的表現(xiàn)呢?

《論語》中的“朝聞道,夕死可矣”,是讀書人的至誠之語。以潘雨廷先生“感應之道極深”的說法來看,“交付真誠”給文學,思維、心態(tài)和方法若對了,還是會繼續(xù)受惠于“誠”的。

三、“自我處在不斷的形成過程中”

人生常變水長流,誰的“自我”都是在歲月中發(fā)生著變化的?!白晕也皇且粋€已經(jīng)固定、早就存在的東西,自我處在不斷的形成過程中。你要有一個什么樣的自我,要看你怎樣去形成這個自我?!雹?/p>

人往哪里改變自己呢?說句特別書生氣的話,很可能在許多人看來愚癡得不可救藥,人行走世界一遭,像樹挺立大地上幾十年,如果不是為了顯示并證明“樹”美好的“樹性”,又有什么意思呢?大地上的每一顆樹都有它靜默中千姿百態(tài)之“象”,行走在人群中的人也是白駒過隙之一“象”,成個什么“象”好呢?漫山遍野的樹形,滿目皆是的人影,怎么樣才能不枉費了這此時存在的生命和暫時寄身的亙古運轉的世界呢?

世間有“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之善相,也有不利己偏損人并以此為樂之惡相;有越活越年少的朝氣蓬勃之旺相,也有早早失了進取心志麻木陳腐下去之衰相……

往哪里變的選擇,是人生關鍵的事情。走了哪條路,就按哪條路數(shù)走下去,就慢慢多起了那一路上必然的塑造和修剪,就是那一路的“象”之一了。人以類聚,屬于哪類之一,不能隨意。

作家呢?文學場中的這個龐大的群體,也是有多種類別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個體呢?上了某條路,想走得更好,檢驗過去經(jīng)驗的同時,要不斷增補新經(jīng)驗,讓能產(chǎn)生質變的新經(jīng)驗及時而來,和過去的經(jīng)驗融合著共同作用,助自己翻過下一個山頭,最好是更高的。沒有“更”其實也不必過多介意,還有下一個山頭隱在前面等著。

創(chuàng)作與此同理。一個作品的完成,常常是幾種意識融合并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其中的主要意識就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經(jīng)驗。緩頓一段時期再提升,真像艱難地再翻一個山頭,對體力和意志都是場考驗。要看自身當時的主要經(jīng)驗能不能撐下這一場歷程。以后的翻山越嶺,要看不斷增長的新經(jīng)驗,新經(jīng)驗里孕育新可能。寫作路上,沒有困難,就沒有意義,就只有退沒有進了。

回到周瑄璞的近作《日近長安遠》,這故事的發(fā)生地北舞渡,是沙河的一個古渡口,向西南行兩里地,就是著名的賈湖遺址。那塊土地上,發(fā)生著很多當下變動中的時代故事,也仍隱含著久遠歷史中的許多信息。

聽說,周瑄璞已經(jīng)回歸故鄉(xiāng),再次“歸本復元”去尋找和儲備。那塊土地還會再給她的。生命中的她,“現(xiàn)在人到中年,不再急躁,遇事從容,周密詳細”,會在更多經(jīng)驗的作用下,有新感受、新發(fā)現(xiàn)、新思維和新領悟,長久領悟的“下學”,在諸多“新”的獲得中,將會有新的“上達”吧?

【作者簡介】孔會俠,文學博士,鄭州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王 寧)

① 張新穎:《留在我們身上的種子和朝向自我的過程》,《讀書這么好的事兒》,第18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DOI: 10. 16551 /j. cnki. 1002 - 1809. 2020. 04. 026

猜你喜歡
之河才華作家
都市(2022年5期)2022-10-22 14:30:59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談寫作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題的六個視角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我攢了一年的才華,都用在了年終總結上
讓書香浸透生命之河
張曼玉 在時間之河中漂流
海峽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6
大運之河
青年歌聲(2020年1期)2020-01-14 05:20:26
拼才華的古代花美男
學生天地(2016年23期)2016-05-17 05:47:03
阿合奇县| 乐业县| 昭平县| 和田县| 博客| 淳安县| 临武县| 九江市| 上虞市| 新龙县| 邻水| 南阳市| 通化市| 云阳县| 馆陶县| 宿州市| 绥江县| 峨眉山市| 睢宁县| 奈曼旗| 武夷山市| 宜兴市| 灯塔市| 洞头县| 仲巴县| 乐山市| 灌南县| 府谷县| 桃江县| 汾阳市| 余庆县| 西华县| 晴隆县| 静海县| 屏南县| 屯昌县| 宽甸| 紫云| 奈曼旗| 出国|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