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仙
【摘 要】目的:分析放化療肺癌患者采用個體化護理后的效果,并評估患者生活質量。方法:納入此次研究中的5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放化療肺癌患者,病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7月,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平均劃分50例患者,對照組25例患者采用基礎護理,觀察組25例患者采用個體化護理模式,比較兩種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質量。結果:①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生理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以及認知功能評分顯著提升,和對照組分數(shù)相比較而言,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6%,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6%,對比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放化療肺癌患者采用個體化護理模式效果良好,可將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臨床應用價值存在。
【關鍵詞】個體化護理;放化療;肺癌;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73.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肺癌屬于呼吸道惡性腫瘤疾病,由于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的改變和人類生活行為的變化,增加了肺癌患病人數(shù),進而對人們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肺部腫瘤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大部分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均為晚期,需要實施放療和化療,然而放療和化療會影響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進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為此對放化療肺癌患者而言,應在治療過程中予以個體化護理,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提升治療疾病信心,從而提升生活質量,強化治療效果[2]。此次研究探討個體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質量情況分析,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此次研究中的5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收治的放化療肺癌患者,病例入選時間為2018年6月-2019年7月,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平均劃分50例患者。對照組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3.3±4.1)歲,平均病程時間(6.7±2.7)個月,16例患者為左側病變,9例患者為右側病變;觀察組2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2.2±3.7)歲,平均病程時間(6.5±2.4)個月,14例患者為左側病變,11例患者為右側病變。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組間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產生。此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與。
1.2 方法
對照組:基礎護理。
觀察組:個體化護理,按照患者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情況和文化水平實施相關護理,內容分為:①心理疏通。對于晚期肺癌患者而言,具有較為低落的情緒,極易產生悲觀、抑郁或者焦慮等一系列負性情緒,對于疾病治療會產生一定影響。為此,護理人員需要予以患者相應的心理疏通,按照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情況等調節(jié)患者的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可將疾病相關知識、放療和化療對疾病治療的目的進行講解,而后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效消除患者心理層面的不良情緒可提升自身治療疾病的自信,指導患者配合醫(yī)生的治療,為日后治療提供基礎。②飲食干預。因為肺癌患者具有較長的放化療周期,通常放化療時間為2個月,為此會對患者的身體產生影響,尤其是患者飲食情況,在進行放化療的過程中,患者體重下降明顯,食欲顯著降低,嚴重者會產生厭食表現(xiàn)。護理人員需要依據(jù)患者的體質情況和飲食習慣制定飲食方案,為患者提供營養(yǎng)食物,指導患者增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不應食用脂肪和熱量過高食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飲食的基礎上轉變其不良飲食習慣。③健康宣教。對于肺癌患者而言,放化療會出現(xiàn)嚴重的疼痛表現(xiàn),大部分患者在治療時會害怕疼痛,為此會喪失治療疾病的自信心。護理人員需要將放化療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介紹,予以健康宣教,采用放松治療方法將其注意力轉移,提升患者疼痛耐受力。④并發(fā)癥?;颊咴谶M行放化療時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其中包含腸道反應、脫發(fā)和骨髓抑制,護理人員需要依據(jù)患者的生理特征予以護理。幫助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帽子,以免擔憂脫發(fā),加強患者生活信心。如果患者產生骨髓抑制需要避免感染,患者可服用薄荷糖改善嘔吐感。
1.3 評估指標
選擇QOL-C30量表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3],量表評估內容包含生理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以及認知功能,分數(shù)和評估指標呈現(xiàn)正相關性;選擇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滿意度指標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生理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以及認知功能評分顯著提升,和對照組分數(shù)相比較而言,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數(shù)據(jù)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經計算后為96%(24/25),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經計算后為76%(19/25),對比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數(shù)據(jù)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肺癌患病人數(shù)顯著增加,患者并無良好預后,尤其是肺癌晚期患者會出現(xiàn)疲憊和咳嗽等表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身心情況和生活質量[4]。放化療能夠將患者的生存時間延長,然而此治療方法會產生肺炎等相關并發(fā)癥,對于患者生活質量同樣會產生影響,而生活質量和患者治療預后情況存在關系。
伴隨醫(yī)學模式發(fā)生的變化,醫(yī)學目的不局限于疾病治療,延長生存時間,而效果評估不單單以疾病為主,重視是否可將患者身體疼痛和心理障礙消除,以此對患者的社會角色恢復,將其生活質量提升[5]。為此加強護理照顧尤其是個體化護理模式對于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其全方位護理能夠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不良預后。個體化護理模式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護理,防止護理的盲目性,能夠按照患者實際病情調整護理內容,因此將整體護理效果提升,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6]。個體化護理模式對患者心理、飲食、并發(fā)癥等方面實施護理,在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基礎上提升治療信心,并且護患之間加強了溝通,有助于創(chuàng)建良好的護患關系[7]。臨床評估惡性腫瘤均選擇QOL-C30評估量表,其可信度以及可行度良好,因此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此次研究選擇5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其中25例觀察組患者經過個體化護理后其生理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情感職能以及認知功能評分顯著提升,和對照組分數(shù)相比較而言,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此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的壓力負擔。
綜上所述,對于放化療肺癌患者而言,對其進行精心護理以及關心能夠改善其生理痛苦,同時可緩解因為疾病引發(fā)的不良情緒,使其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疾病,了解疾病特征,調控患者精神方面,緩解其心理壓力,以此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范冬梅.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探析[J].醫(yī)學信息,2015,5(36):117-117.
肖薇薇,李宏丹.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9,26(8):1005-1007.
藍馨.個體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的應用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分影響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9,6(30):2-3.
黃建霞,胡小紅,吳巧珍等.優(yōu)質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19):139-141,145.
杜紅偉.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9,13(4):287-288.
錢淑林.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8):126.
黃鶯.個體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24):373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