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發(fā)煒
為人父母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既然做了父母,我們就必須要有行動力,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合格的行動派——而非空想派或空談派。
作為生命化教育與兒童閱讀推廣人,這些年我到各地講學時,最后都會對家長們說這么一段話:“聽了我今天的講學,家長們回去后可以有三種選擇:一是聽的時候很激動,一出門就忘了。二是聽完很受觸動,回家開始照著做,不過一禮拜后就恢復原樣了。三是回家和家人召開家庭會議,從今天起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和親子閱讀,一家人一起持之以恒地學習、進步、提升自己。慢慢地,一個月、一年后,你發(fā)現(xiàn)自己成長了,孩子也成長了,家里書香濃郁,孩子積極向上了。如果你做出了第三個選擇,那么祝賀你,雖然做到不容易,但是相信你和孩子一定會堅持,一定會進步,一定會幸福!”
家長們聽到這里都笑了,我也笑了。我無法知道到底有多少家長會做出第三種選擇,并且一直堅持做。畢竟,知易行難,要行動起來不容易;要堅持行動,更加不容易。可為人父母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既然做了父母,我們就必須要有行動力,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合格的行動派——而非空想派或空談派。在我看來,行動力至少包括“實干”與“堅持”兩個方面。實干就是指實實在在地行動起來,堅持就是多年如一日地把正確的事情做下去。到底怎么做呢?細化一下,可以從三方面入手:每周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每月閱讀一本育兒書籍,每天高質(zhì)量陪伴孩子半小時。
我在北京師范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時,導師和我說過一句話,我至今記得,他說:“你們畢業(yè)以后不要好高騖遠,不要以為每天都能做大事,天天都有新成果。你們能堅持每周思考一個教育問題就很不錯了,堅持多年下來,你們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有收獲。”當時我對這話很不以為然:每周才思考一個教育問題?那我怎么做研究,怎么出成果?。窟@也太慢了吧!后來的事實證明,我當初的想法果然是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在做家庭教育研究、咨詢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終于體會到導師的用心良苦:堅持每周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是為了讓我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讓我們堅持去思考、去鉆研、去行動。當然,很多問題不是一周就能解決的。導師這是為了讓我們時時處在一種“實干”狀態(tài),圍繞某個問題展開調(diào)查與研究,這才是治學應有的態(tài)度。
對于家長而言,每周思考一個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成長問題或親子關(guān)系問題,也是為人父母應有的姿態(tài),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方法”——把繁雜的問題分解開來,一段時間內(nèi)專攻一個問題,各個擊破。來我這里咨詢的家長常常一臉愁容:“我家孩子問題可多了,怎么辦?一想到孩子的問題我就頭大,不知道從何做起。”這時我會建議他們“每周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把他們認為最重要、最緊急的問題從一堆問題里剝離出來,這一周就專心致志來對付這個問題。如此這般,家長們的焦慮就會緩解一些,思路就會清晰一些,信心就會增強一些。這之后再來談解決問題,就有了頭緒。
比如,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開學第一周我們先解決早上準時起床不遲到的問題。別小看這個問題,這可是很多一年級新生的大問題:早上起不來,遲到了,不吃早飯對身體不好,挨批了對情緒不好,一天聽課都不專心,所以我們就先破解這個問題。引導孩子放學后合理安排時間,高效做完作業(yè),晚上早點睡覺,第二天早點起床。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周我們再來解決寫作業(yè)時坐姿的問題,第三周我們重點思考孩子與新同學相處的問題……并不是說每個問題一周之內(nèi)就完全解決了,而是我們行動的重點要放在本周的問題上,同時還要兼顧其他問題的推進、細化。如此,我們的行動就很有方向和條理,也會比較有成就感。長期堅持這么做,孩子成長中的許多問題就能見招拆招,迎刃而解。
還有一種行為非常簡單、易操作,從經(jīng)濟角度而言也非常廉價,但是許多家長就是做不到,那就是每月閱讀一本育兒書籍。一本書幾十塊錢并不算貴,可有些家長就是不肯買。買了也不讀,束之高閣??墒钦劦礁改傅男袆恿r,就必須談到閱讀、學習這一不可或缺的行動。父母不學習,不成長,就無法有效地教育孩子,無法與孩子共同成長。所以,要想做“有益的父母”就必須讀書。
讀書很難嗎?為了便于堅持,我們來做個任務分解:一本書300頁,一個月30天,每天讀10頁總做得到吧?為了孩子,請你努力去做。每天花15分鐘到半小時時間,為了孩子多讀書。
很多家長說自己很忙,哪有時間讀書?。磕敲?,每天睡前10 分鐘到半小時時間可以作為固定的讀書時間,除此之外,見縫插針地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等車的時間、等飯的時間、排隊的時間……還是那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想擠,總是有的。
一些媽媽可以為了給孩子買一件衣服在網(wǎng)上逛好幾個小時,卻想不到買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書;一些媽媽可以為了給孩子挑選一個環(huán)保的水壺研究半天,卻沒想過為自己選擇育兒書籍也要精挑細選;還有一些媽媽為了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花好多的錢和時間,卻每天拿不出10分鐘讀幾頁書……
這樣的媽媽不少。
還好,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地行動起來。從點點滴滴做起,從每天至少拿出10分鐘讀書做起。
讀書的父母與不讀書的父母真的很不一樣,讀書的父母有思想,不容易輕信;讀書的父母有定力,不容易盲從;讀書的父母有鑒別力,不容易焦慮;讀書的父母有魅力,孩子會更喜歡。
父母的行動力中有一個關(guān)鍵詞叫“陪伴力”。陪伴力是指我們陪伴孩子的一種能力,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陪伴孩子,并且能夠陪伴好孩子的一種能力。父母的陪伴力從哪里來?從行動中來,從實踐中來,從每天高質(zhì)量陪伴孩子半小時中日積月累而來。
可不要小看這半小時,天長日久,你就會成為育兒方面的行家里手,你和孩子的關(guān)系會越來越好。家長們可以先試著做一年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每天儲蓄半小時,年底收獲特別大!等孩子十八歲成人時你更會發(fā)現(xiàn),陪與不陪不一樣,十八年后見分曉!有父母親陪伴的孩子,他的內(nèi)心柔軟而強大,他的安全感比其他孩子要好得多,他的童年更快樂,他的人生更幸福!
怎么陪伴孩子呢?小一點的孩子,每天陪伴他游戲、親子共讀;上學后的孩子,每天陪他寫作業(yè),他寫作業(yè)你在一旁看書,安安靜靜地陪伴一樣有力量;還要每天和他談心、運動,為他分憂解難。我在我的《陪伴的力量》一書中曾寫道:“父母陪伴好孩子五件事:吃飯、閱讀、運動、談心、旅行。這五件事中的前四件事都是可以每天陪伴孩子做的:共進晚餐、親子共讀、一起運動半小時、睡前談心半小時……有了這些細細碎碎的半小時,你和孩子之間細細密密的愛的網(wǎng)就織起來了,你和孩子之間愛的長城就筑牢了。以后不管孩子遇到什么風風雨雨,都會回到你的懷抱,都會回到愛的港灣,因為他知道,深愛他的父母一定在家里等著他。這樣的孩子,夠強大!”
親愛的家長朋友,行動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曝十寒,貴在堅持,貴在積累。讓我們做起來,持續(xù)做——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