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江輝 黃志明
摘? ? 要:苦櫧喜溫、喜濕、喜光、喜肥,但又耐干旱瘠薄。樹體高大,為常綠喬木,樹冠濃密,花鵝黃色,具淡青花香,種實藥用、食用廣譜,木材不懼水濕,亙古耐用,是江南名居主要棟梁之材,深受人們的青睞。為此,經(jīng)歲月的磨礪,苦櫧樹成為我國亞熱帶較為古老廣袤的常綠樹種,形成了悠久的苦櫧生態(tài)文化。介紹了苦櫧的特征特性、地理分布,闡述了其用途與價值,并敘述了其繁殖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苦櫧;澀腸固脫;樹木生態(tài)文化
苦櫧(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schott.),又名苦櫧栲、櫧栗、苦櫧子[1]。殼斗科錐(栲)屬常綠喬木樹種,是中國亞熱帶自然與人工栽培珍貴樹種。
1? ?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10~25m,胸徑60cm[2]。樹皮淺褐色,淺縱裂,條片狀剝落[3]。當(dāng)年生枝紅褐色,有棱。葉片厚革質(zhì),長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7~14cm,寬3~6cm,先端漸尖至狹長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深綠色、光澤,下面銀灰綠色,兩面無毛,葉柄粗壯,長1.5~2.5cm?;▎涡?,雌雄同株;雄蕊鵝黃白色,穗狀花序,清香單生葉腋;雌花單生于總苞內(nèi)。殼斗(總苞)卵圓形,熟后開裂,直徑1.2~1.5cm,小苞片鱗狀三角形,先端針刺狀,排列4~6環(huán);堅果單生,近球形,直徑1.1~1.4cm,有褐色細柔毛,頂部短尖,被短毛?;ㄆ?~5月。果期10~11月。
主要識別特征:樹皮淺褐色,條片狀剝落;小枝有棱成溝槽;葉片螺旋狀排列;邊緣中部以上疏生銳齒;殼斗包裹堅果的4/5,小苞片鱗狀,橫向聯(lián)合成4~6個圓環(huán)[3]。
2? ? ?生物生態(tài)特性
喜光、耐干旱瘠薄,在濕潤、排水良好、肥沃的山坡中下部的山地黃壤生長良好。深根性,萌蘗力強,生于海拔200~1000m的山林中,常和樟、杉、馬尾松、木荷及甜櫧、栲櫧等屬植物混生,村旁、路邊也常見有栽培,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見樹種之一。
3? ? ?地理分布
分布于長江以南,南五嶺以北丘陵山地。四川東部、貴州東北部也有分布[4]。
4? ? ?用途與價值
4.1? ?木材用途? ? ? ?木材黃棕色,結(jié)構(gòu)緊密、堅實,有彈性,紋理粗獷、清晰,為家具、農(nóng)具及機械等制作的上等用材。特耐腐,農(nóng)家常用作前庭大門和門框、履擋經(jīng)常年日曬雨淋仍不腐朽,是上乘建筑和船舶用材。其枝椏為優(yōu)良食用菌培養(yǎng)材料。樹皮可提制栲膠。
4.2? ?食用價值? ? ? ?苦櫧淀粉除做苦櫧豆腐外,還可加工成苦櫧粉絲、粉皮、糕點,深受人們的青睞。
4.3? ?藥用價值? ? ? 苦櫧粉通氣解暑,去滯化瘀,特別是對痢疾和止瀉有獨到的療效,是澀腸固脫的藥食同源好原料。
4.4? ?觀賞價值? ? ? ?苦櫧樹體高大,常綠,樹冠濃密,尤其是4~5月花開時節(jié),滿樹冠鵝黃色花的清馨,沁人心脾,頓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極具觀賞價值,可在庭園中孤植、叢植或混交栽植,作為風(fēng)景林、防護林、工礦廠區(qū)綠化林。
4.5? 生態(tài)價值? ? ? ?苦櫧樹的枝葉濃密,能吸收CO、SO2等有毒氣體,可用于城鄉(xiāng)、工礦園林綠化、美化、香化、彩化、珍貴化的碳匯樹種;苦櫧葉片厚革質(zhì),有防風(fēng)、避火作用,鮮葉可耐42.5℃著火溫度,是良好的防火樹種之一。
苦櫧早春換葉,枯枝落葉多,長久堆積腐爛,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功能,亦有助增加土壤中碳匯功能,是營造水源涵養(yǎng)林和碳匯林的先鋒樹種。
苦櫧樹深根性,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強,不論陡山、肥力瘠薄之地及芒草山,它都能生長,所以,苦櫧又是荒山造林的先鋒闊葉林樹種,常和木荷、杉、馬尾松、甜櫧、青岡櫟混交造林,亦可營造苦櫧純林。
5? ? ?樹木生態(tài)文化
苦櫧粉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脂肪、淀粉、蛋白質(zhì)、單寧、鈣、鉀、鈉、鎂、鐵、硒等元素,尤其是單寧更是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珍稀上品?!侗静菥V目》稱其低熱無毒、營養(yǎng)豐富?!吨兴幋筠o典》:橡子取粉食,可健人,澀腸固脫,治瀉痢脫肛及痔瘡?!吨袊l(xiāng)食大全》:“醫(yī)食同源”。我國的鄰國俄國、朝鮮尤甚喜食。難怪唐代大詩人皮日休,一千多年前便在《橡嘆》一詩中詠:“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慪慪黃發(fā),拾之踐晨霜。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眶,幾曝復(fù)幾燕,用作三冬糧……?!睆拇耍覀兊睦献孀谠S久以前就將其奉作“盤中餐”了。種仁中的單寧含有寧酸,使苦櫧(殼斗科植物的種仁)苦澀又具收斂性,所以,食之,要長時間浸泡水中,常換水,將單寧酸浸出后,才能去掉苦澀味。在過去沒有冰箱的時代,秋冬時節(jié),農(nóng)婦將采回的苦櫧曬干,研磨,清除堅果殼,留下苦櫧粉,浸水并換水4~6次,濾去苦澀味,然后做成苦櫧豆腐,切成薄片,貼在灰磚墻上,一方面讓灰磚吸去部分水分,另一方面是讓太陽光曬干。當(dāng)時8:00做好,17:00即可從墻上取下曬干的苦櫧豆腐片,用布袋裝好,掛在通風(fēng)處,防霉變。待次年5~6月青黃不接時,拿來度災(zāi)荒。但注意其性寒,腸胃不好之人不可多食。
筆者于2015年11月23日在婺源縣江灣鎮(zhèn)栗木坑村上金田村組科考時,發(fā)現(xiàn)有以苦櫧60株為主要建群的常綠闊葉林,當(dāng)中夾生著2株楓香、2株樟樹、2株馬尾松、3株女貞、4株南方紅豆杉。按面積測算,約有4hm2,苦櫧樹高28m,胸徑60~100cm。靠路邊1株高30m,胸徑86cm,樹齡300年,樹干通直挺拔,有點像古杉一樣,樹梢直指青天,20m以下無枝節(jié)。如若僅從苦櫧干形來評判,是全省首冠,據(jù)當(dāng)?shù)卮迕顸S鏡明介紹,此村組的海拔306m,建村200多年,有人家20戶,原生苦櫧樹在1958年大煉鋼鐵和文革中砍伐了很多,僅剩這60株了。不管如何,現(xiàn)今看來作為以苦櫧樹為優(yōu)勢目的樹種的常綠群落林,仍然是保護最好的,不但數(shù)量多,且質(zhì)量上乘[5]。上饒市信州區(qū)朝陽鄉(xiāng)也有一片面積2hm2的苦櫧群落,樹齡100年左右,樹高15m,胸徑36cm。而單株苦櫧各地有很多,如婺源縣沱川鄉(xiāng)王家村后山東山寺旁的1株苦櫧,內(nèi)已空,樹高15m,胸徑3.66m,冠幅30m2,是婺源最古老的1株樹,早在唐代就被村民視為汪帝菩薩化身,在此建廟3座,取名東山寺,其中最大一座稱為汪帝廟。該苦櫧樹經(jīng)歷2000多年仍生機勃勃,樹干中空,能放1張八仙桌,人可以自由進出,是當(dāng)?shù)匾痪?。清華鎮(zhèn)有1株苦櫧樹,樹高19m,胸徑2.47m,冠幅16m2。相傳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婺源建治于清華時,此樹已巍然屹立于縣衙門前,歷經(jīng)1500余年,仍枝繁葉茂。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zhèn)吱嶺村1株苦櫧,樹高20m,胸圍385cm,相傳樹齡100年以上[6]。
6? ?種子繁殖
6.1? ?采種? ? ? ? 選20~40年生的健壯母樹,在10月下旬,當(dāng)殼斗呈茶褐色時即成熟,進行采種,選籽粒大、飽滿、光亮、無病蟲的堅果做種子。種子千粒重1.1~1.4kg,選用1%~3%的高錳酸鉀溶液對河沙消毒,再采用層積沙藏法貯種。
6.2? ?播種? ? ? ?翌春篩出種子,用1%~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5~30min,后撈出用清水沖洗。苗床用3%~5%的高錳酸鉀溶液澆灑床面。條播,每1m播種溝內(nèi)播20粒種子,播種量900kg/hm2,播時果臍向下置土中,覆土2~3cm然后蓋草。4~5月出土,發(fā)芽率70%~85%。
6.3? 苗木管理? ? ? ?出苗后,掀去蓋草,第2周噴0.3%~ 0.5%波爾多液防猝倒病、根腐病,以后視苗木長勢,尤其是梅雨時節(jié),每隔15~20d噴床1次,其濃度可逐步加大至1%。接著拔草、松土,噴施0.5%~1%尿素,而后要噴清水,洗去葉、芽上的尿素液,防止燒焦,然后按一般苗圃管理,7月搭棚遮蔭。松土、除草、打藥、及時排灌。9月底停止施肥,助苗木木質(zhì)化。1年生苗高20~30cm。截主根移植再培育1年,苗高達60~80cm,即可上山造林。
6.4? ?造林? ? ? ?山區(qū)丘陵的紅壤、黃紅壤均可造林。整地采用全刈穴墾,穴的規(guī)格為60cm×60cm×40cm。用材林3000~3300株/hm2,株行距1.7m×2.0m或1.5m×2.0m。果用林控制在300~450株/hm2,株行距4m×5m或5m×6m。選擇春季陰天造林,做到隨起苗、隨打漿、隨栽植,做到根舒、苗直、打緊、適度深栽。
6.5? ?撫育管理? ? ? ?造林后,前3年的每年6月和9月鋤撫擴穴1次,結(jié)合施復(fù)合肥0.2kg/株,450kg/hm2,后3年,每年6月和9月刀刈1次,并將刈下雜草蓋入樹蔸部,可保水、保肥。一般管理得當(dāng),7年后即郁閉成林。
視當(dāng)?shù)卦炝帜康男枰?,可營造苦櫧純林,亦可營造與杉、馬尾松、木荷、青岡櫟、甜櫧等樹種混交造林。
參考文獻:
[1]鄭萬鈞.中國樹木志.第2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8,07.
[2]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一冊).[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1,05.
[3]賴書紳.江西植物志.第三卷(下冊)[M].南昌:江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4:20.
[4]中國科學(xué)院研究所.百度百科.中國植物圖像庫[DB].北京市,2015.
[5]江西婺源縣林業(yè)局.婺源古樹[N].上海:解放日報,1986.
[6]江西撫州綠化委員會.羅建華.撫州古樹名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