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1984年生于岳西,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有《空杯集》《墨團花冊:胡竹峰散文自選集》《衣飯書》《豆綠與美人霽》《舊味》《不知味集》《閑飲茶》《民國的腔調》《雪天的書》《竹簡精神》《茶書》等散文隨筆集。曾獲孫犁散文獎雙年獎、安徽文學獎、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散文獎、滇池文學獎、林語堂散文獎、《草原》文學獎、《紅豆》年度作品獎,《中國文章》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提名。部分作品被翻譯成日語、英語、俄語、意大利語對外交流。
金圣嘆
青島那條街忘了模樣,那家書店也忘了模樣。只記得一排大樟樹在街口的拐彎處,書店藏身在樹影里,更記得書架上那一套中華書局一九七五年版的《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隸書題簽,封面圖案如豹影如古紋如樹葉。一翻開,舊紙頁與鉛印字的氣息撲面而來。下午時光,街市喧囂聲不時入得店內??於炅?,那書香一直不散。老版本不好遇了,書緣亦姻緣,三分天注定,強求不得。去年存得一套宣紙影印版,到底圓了舊夢。閑來無事,翻尋檢索為之嘆息。
貫華堂是金圣嘆的書齋名號,又敞亮又響亮。金圣嘆常常在貫華堂設座,召徒講經,經名《圣自覺三昧》,稿本自攜自閱,秘不示人。每次升座開講,聲音洪亮,顧盼偉然。一切經史子集,箋疏訓詁,與夫釋道內外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夷八蠻之載,同在舌下。座下四眾一時顛倒,頂禮膜拜,堂主人拊掌自豪。
金圣嘆絕意仕進后,更名人瑞,每日里除了和朋從談笑之外,靜坐在貫華堂內,讀書著述為務。讀書著述為務是書生之志,也是書生之噩。
金圣嘆少年時參加鄉(xiāng)試,考題是:《西子來矣》。提筆寫: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考官閱卷大怒,在考卷上批道:美人來矣,可惜你一個秀才丟矣!其后雖一考再考,不忘戲謔之心,終遭逐黜。金圣嘆說:“今日可還我自由身矣?!庇腥藛枴白杂缮怼比殖鲇诤螘?,他說:“酒邊多見自由身,張籍詩也。忙閑皆是自由身,司空圖詩也。世間難得自由身,羅隱詩也。無榮無辱自由身,寇準詩也。三山雖好在,惜取自由身,朱子詩也。”
自由身后,金圣嘆落得超脫、落得自在,訪友詩云:
訪君無一事,不遇亦悠然。
野菜繞門出,小蟲當戶懸。
晝廚寒有鬼,童子倨如仙。
我亦便歸去,關窗獨自眠。
心境閑適,恬然而自足。袁枚說金圣嘆好批小說,人多薄之。然贊其《宿野廟》一詩清絕。
眾響漸已寂,蟲于佛面飛。
半窗關夜雨,四壁掛僧衣。
佛面、蟲子、半夜雨、僧衣四壁,寂寞入骨,秋意也入骨。暮秋時節(jié),穿過一弦月亮門走進小廟,花樹微茫,朱欄寂寞,水榭無語,蟲子在佛像前飛舞,施施然近身拜佛,窗外天陰欲雨……《隨園詩話》持論,聊備一格。古人輕小說,重詩文,怪不得袁枚偏見。金圣嘆的見識與性情實則多在批注小說上?!敦炄A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仔細看了,得了縱橫家與兵家的法則,比李卓吾的評點高出不止一頭。金圣嘆解衣盤礴,談笑間處處是機鋒,李卓吾到底拘謹。
李卓吾是一個學者,對人世還有迂腐的見解。金圣嘆也迂腐,但他了解生活,活潑潑的心性與鮮淋淋的才華突破了學問的桎梏。金圣嘆將《水滸傳》中受招安、征戰(zhàn)方臘等內容刪去,增入盧俊義一夢,夢想梁山頭領悉被張叔夜捕殺,雖損了原作的完整,有人覺得昏庸得可以,到底獨到之見,割股去瘤,非常人所能為。
金圣嘆刪《水滸傳》,也刪《西廂記》。金批本砍掉了第五本,以“驚夢”終結全篇,使大團圓的結局變成悲劇,眼界實在高人一等。
金圣嘆評莊子、屈原、司馬遷、杜甫、施耐庵、王實甫,神游千古,心心相印,其間自澆塊壘,常有沉痛處。更難得有文人氣,有兵家氣,亦不乏謀略家的眼光,把玩、俯瞰、縱覽。“吾特悲讀者之精神不生,將作用之意思盡沒,不知心苦,實負良工,故不辭不敏,而有此批也。”金圣嘆此語鏘鏘。
金圣嘆好以曾點自居。曾點之行跡,《論語》有零星記錄??鬃右嗌裢c之志。只是夫子一生周游列國,以入仕治國為務,并不能與曾點歌詠而歸。金圣嘆性情疏宕,好閑暇,大半生游蕩在水邊林下,與酒友痛飲達旦,與詩人則摩詰沉吟,遇武人則耍槍弄劍,遇辯士高談闊論,遇棋客布局對弈,遇道士談玄,遇僧人言佛。
周作人早年寫作曾受金圣嘆影響,林語堂年近不惑仍日見陷沒圣嘆文風,以致被譏為病亦難治。好在并非惡疾,此病不治無妨。
金圣嘆的墓地在蘇州,破敗蕭條,一路前尋如翻閱一本殘書。這是多年前的事了。
吳其濬
吳其濬一生得意,二十一歲中舉,二十八歲殿試一甲一名,欽點狀元。先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尚書、兵部侍郎等職,以后又出任湖北、江西學政,湖南、湖北、甘肅、浙江、廣東、云南、貴州、福建、山西等省的巡撫或總督,還兼任過鹽政等職務。政績一去不還,狀元文章仍在。
汪曾祺案頭常備兩部書,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為其一。汪先生說:“這是一本很有趣的著作,文筆極好。我對這本書一直很有感情,因為它曾經在喧囂歷碌的上海,陪伴我度過許多閑適安靜的辰光。”吳其濬的文筆好在簡白,汪曾祺落墨隱隱可見《植物名實圖考》的筆意。
很多年前,我在古籍書店買過一零散本木刻線裝的《植物名實圖考》,綿紙精印,書頁古黃,文字好壞且不說,線條畫就的植物圖形真精準、真漂亮。
春雨天,在益發(fā)豐盈的花木間,從容讀來。每次誦讀,似賞名花啖珍果,醰醰而有余味。吳其濬以其嫻熟淺白的文言筆調,考訂植物名實種種:從形態(tài)到名目,種植要點與各地見聞,兼及歷史典故、古人詩文,更偶有親睹的花草逸事。匯輯剪裁有度,是花多眼不亂的一卷風流。令人神骨俱清,為之流連再三。
吳其濬記事點評精妙雅潔,有山川草木之秀美,有瓜果蔬菜之清香,讓人蠢蠢欲動,懷山野之心。吳氏先祖因戰(zhàn)亂于元末遷居河南固始縣西南鄉(xiāng)鄢店,此處古稱雩婁,吳其濬慎終追遠,在書中以“雩婁農”謙稱。此稱顯然受《史記》“太史公曰”的影響,亦可見吳其濬于謙抑中透出的立言之意。《植物名實圖考》中的“雩婁農曰”,有數百條,形貌各異,頗見作者志趣。
吳其濬的寫作手法短小精致,卻能揮灑性情,說的是家常話,卻有山水草木精神貫穿其中。一方面是植物名實圖考,一方面也是一部個人心靈史?!吧接袠?,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吳其濬寫下的是郁郁蔥蔥、是生生不息。
以草木入文的寫作,古已有之,但屬于私人性質的感知力卻常常限制了此類題材的發(fā)展。吳其濬宦跡半天下,做官之余,留意各地物產豐瘠與民生的關系,不獨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的文獻,更有耳聞目見之實。
我喜歡《植物名實圖考》中洋溢著生活氣息的風雅,這本書,可當作美文賞玩。
歷代存世草木著作甚繁,一是本草類,如《本草綱目》,側重于草木的藥用或食用價值。二是花譜類,側重于草木的觀賞價值。三是有關草木的散文隨筆,如唐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記》、宋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此類作品人文氣息濃厚。吳其濬的著力點卻是植物志,側重從植物學的角度對草木進行考辨。吳其濬的寫法,有博聞錄異的寬宏大量,也有言志抒情的小肚雞腸,亦有心憂蒼生之意味。
“蔞蒿”條云:“其葉似艾,白色,長數寸,高丈余。好生水邊及澤中。正月根芽生,旁莖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葉又可蒸為茹。按蔞蒿,古今皆食之,水路俱生,俗傳解河豚毒?!毒然谋静荨分^之閭蒿。洞庭湖濱,根長尺余,居民掘而煮食之,儉歲恃以為糧。與蔞蒿滿地,河豚欲上,風景同而滋味異矣?!?/p>
吳其濬身為封疆大吏,也會在庭前植花養(yǎng)草,可見其情趣,亦不獨情趣。
王國維
王國維的三段境界論給人抄爛了,有人說毛澤東三段詞亦可談境界。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贝说谝痪骋?。 “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此第二境也?!巴略角?,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此第三境也。
毛澤東的詩詞我讀得少,姑且以魯迅的詩試談學問三境界?!岸氵M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贝说谝痪骋??!耙髁T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此第二境也?!败辽衍魩幭舌l(xiāng),風定猶聞碧玉香?!贝说谌骋?。
前幾天見到王國維《人間詞話》手稿,毛筆字寫在小箋上,蠶豆大小,一顆顆墨色如新,看得見誠懇,看得見功力,也看得見才華,寫得標致極了,文氣極了,只是福氣似乎少一些。福氣多了,老先生不會如此拮據,老先生更不會跳湖。王國維執(zhí)筆,轉折處有看得見的執(zhí)拗,作文做學問執(zhí)拗一點兒好,做人執(zhí)拗了容易損了命途。
客居臺灣的舊王孫毓鋆,說起愛新覺羅家族的溥心畬說得沉痛。毓老說溥心畬溥老爺子是爛好人,純凈得不得了,畫畫、寫字之外什么也不會。太太死了,把丫頭扶正,結果扶正后天天欺負他,吃也吃不好,賣畫都要經她手。毓老當面罵溥先生:“咱們先朝怎么能不亡?皇族中盡出了你我這樣的貨色!”皇族有那樣的舊王孫,偏偏文人士子里有王國維這樣的硬骨頭。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死因成謎,爭議快一百年了,誰也不能說服誰。生無從擇選,死抑或宿命。二十世紀的北京,有幾個人選擇了水。王國維之前有梁濟(梁漱溟之父),之后有老舍。陳寅恪先生將王國維比喻成自沉汨羅江的屈原,認定他是殉情。靜安先生到底是書生,皇族里螻蟻如云,他從容赴死。陳寅恪還說靜安先生所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體之一人一事。這樣的道理暫且感受不深切,張岱的自題小像倒像是寫給我的一樣,真喜歡,喜歡其通透,喜歡其暢達:“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p>
王國維的書看了一些,看不懂,那些學問于我到底遠了,但遇到了還會翻翻。純凈的書生一脈,值得敬重值得拜讀值得供養(yǎng)。
坊間有閑人將王國維學術研究以外的文章編了本《人間閑話》,友人買來送我,認真讀了,讀進去了。王國維的語言文白相間,今日看來,仿佛看古廟墻上的壁畫,斑斑駁駁都是故事,都是寓言。《人間閑話》比《人間詞話》豐富——人的豐富。
揮戈大啟漢山河,武帝雄才世詎多。
輕騎今朝絕大漠,樓川明日下洋河。
這是靜安先生的讀史詩,有老杜風味。王國維喜歡杜甫,《文學小言》道:“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之以學問,助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此屈子、淵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蹦拘恼f,《道德經》宜深讀,《離騷》宜淺讀?!兜赖陆洝啡魷\讀,就會講謀略,老奸巨猾;深讀,會練成思想上的內家功夫?!峨x騷》若深讀,就愛國、殉情、殉國;淺讀,則唯美。
文化上我大抵亦屬遺民,文筆涵養(yǎng)不及靜安先生一絲半毫。和王國維懷揣一紙遺書自沉昆明湖的慘烈相比,我的人生安穩(wěn)得多。沒有幻想,不抱希望,樂于平凡。做學問不刻意求精,寫文章不指望聞達。閑來案頭燈下的片楮散墨,不過是一種歸屬、一種懷念、一份癡想罷了。提筆清風明月,詩酒品茗中怡然自若,這樣的人生安妥。
責任編輯? ?丘曉蘭
特邀編輯? ?張?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