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艷茹
摘 ?要:目的 ?探討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7月山東省曲阜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8例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n=42)和觀察組(n=46)。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康復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康復指導及運動干預,兩組護理完畢后對其護理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心功能水平。結果 ?觀察組康復護理后平均住院時間、ST段恢復時間、心肌酶恢復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經(jīng)過康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NYHAⅠ級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NYHAⅡ級率、NYHAⅢ級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將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減少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心電圖ST段及心肌酶恢復時間,促進患者心功能改善,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康復指導;運動干預;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542.2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1-0020-02
心肌梗死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中,是由于多種原因以的心肌缺氧、缺血性壞死,且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于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再加上繁重的體力勞動,過度的體育活動,持續(xù)的緊張和疲勞,會加重心臟的負擔[1]。同時,對于情緒激動、暴食暴飲、便秘、酗酒等也會誘發(fā)心肌梗死[2];患者發(fā)病后經(jīng)休息或給予硝酸甘油藥物干預后癥狀難以改善,臨床出現(xiàn)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加,進行性心電圖改變等,影響患者健康、生活。動脈內(nèi)膜粗糙很容易誘發(fā)血栓,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臟破裂等心肌梗死后并發(fā)癥[3]。因此,本文以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展開,探討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對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山東省曲阜市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共8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觀察組(n=46)和對照組(n=42)。對照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49~75歲,平均(60.09±2.61)歲;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下壁14例,側壁12例。觀察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齡52~88歲,平均(65.09±6.58)歲,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下壁14例,側壁16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均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②意識清楚,可溝通。
排除標準:①具有精神異常、認知功能異?;蚱髻|(zhì)性疾病者;②患有嚴重的外科手術并發(fā)癥,以及其他嚴重的系統(tǒng)疾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干預護理。完善患者有關檢查,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對患者的用藥指導,配合不同程度患者的飲食和運動指導,開展健康教育,對出院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隨訪。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進行治療。①成立康復指導及運動干預小組。根據(jù)醫(yī)院實際情況,由護士長帶頭,成立康復指導及運動干預小組并進行康復培訓,合格后方可參與護理。②康復指導。積極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不良的生活、飲食等習慣與心肌梗死的關系,將康復訓練融入生活,康復過程中配合心電圖監(jiān)測,觀察患者恢復情況,為患者制定出更好的康復方案。③運動干預。運動前向患者講解運動的目的、運動方法、運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適;加強患者運動前熱身指導、干預;出院后加強患者心功能評估,并正確指導其康復鍛煉的方式、鍛煉量,鍛煉時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針對患者發(fā)病的不同時間段,為患者制定出對應的運動鍛煉計劃;活動初始時間為6~10min,含1min熱身運動與1min整理活動;根據(jù)患者恢復加強患者運動適應、心動能監(jiān)測,對于運動耐受良好患者可適當延長鍛煉時間為30~60min。
1.4 ?觀察指標
①心功能恢復評分比較。以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進行,滿分5分,分別對住院天數(shù)(4項)、ST段恢復時間(5項)、心肌酶恢復時間(3項)進行評分比較,統(tǒng)計后的分數(shù)越低,患者康復效果越好[4]。②心功能分級。I級:具有心臟病,但是日常活動不受限;II級: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自覺癥狀,但是一般體力活動引起過度疲勞、心悸、絞痛;III級:具有心臟病,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但是小于一般體力活動引起不適;IV級:不能從事劇烈活動[5]。比較兩組患者各心功能級別比率。
1.5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心功能恢復間的比較
觀察組康復護理后平均住院時間、ST段恢復時間、心肌酶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心功能分級比較
經(jīng)過康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NYHAⅠ級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NYHAⅡ級率、NYHAⅢ級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3 ?討論
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且多數(shù)患者在冠狀動脈硬化基礎上發(fā)病。同時,再加上各種原因等,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在斑塊表面并形成血栓,引起心肌缺血和壞死[6]。患者發(fā)病早期以心絞痛加重為主,且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患者癥狀難以耐受,且經(jīng)休息或服用硝酸酯類藥物癥狀難以改善,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指標異常[7]。急性心肌梗死可由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冠狀動脈痙攣引起,過度勞累、激動、暴飲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煙、酗酒都是心肌梗死的常見誘因。心梗后早期康復運動可以提高運動耐力,改善心肌功能,改善心臟儲備和壓力承受能力,改善心肌血管的側支循環(huán),降低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高的冠狀動脈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在心肌梗死康復護理過程中,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應用廣泛,效果較好。本研究中,觀察組康復護理后平均住院時間、ST段及心肌酶恢復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在常規(guī)康復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縮短心肌酶恢復時間,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本研究中,經(jīng)過康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NYHAⅠ級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NYHAⅡ級率、NYHAⅢ級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由此看出,在常規(guī)康復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促進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康復,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焦慮和抑郁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和質(zhì)量,改善冠狀動脈血流,恢復心肌血供,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復發(fā)率。
綜上所述,將康復指導聯(lián)合運動干預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有效減少患者平均住院時間、ST段及心肌酶恢復時間,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恢復和改善,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欒瀾,韓英,向東賢,孔琳姝.格林模式在心肌梗死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康復訓練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2020,15(04):513-517.
[2]周秀紅,杜新平,李文杰,等.早期康復運動訓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術后的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0):867-870+879.
[3]趙素華,朱世瓊,李亞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心功能運動康復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0,17(01):73-76.
[4]楊振華.七步法康復訓練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01):48-49.
[5]姜崴.心理護理和運動康復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9,31(23):81-83.
[6]孫營.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12):283-284.
[7]馬晶,張瀛月,李海燕,等.融合心臟康復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心肺運動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9,18(10):72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