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劉小芳 李玲玲
【摘 要】 目的:探討營養(yǎng)治療和運動干預對單純性肥胖兒童的影響。方法:選取122例單純性肥胖兒童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62例和對照組60例。所有患兒都采用運動療法進行干預,同時對研究組的患兒進行營養(yǎng)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體重以及心電圖、B超異常減少的比例。結(jié)果:兩組治療前的體重差別不明顯(P>0.05),治療后以研究組體重比對照組輕(P<0.05),同時研究組心電圖、B超異常減少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營養(yǎng)治療聯(lián)合運動干預更有利于對單純性肥胖兒童體重的控制。
【關(guān)鍵詞】 營養(yǎng)治療;運動干預;肥胖兒童
【中圖分類號】R589.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6-0091-02
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趨勢,肥胖既是一個獨立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多種癌癥的危險因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國的肥胖癥患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其中單純性肥胖兒童檢出率逐年攀升:1992年為2.0%,2002年為4.1%[1],給患兒的成長造成嚴重影響。本文對62例單純性肥胖兒童行營養(yǎng)治療和運動干預,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122例肥胖兒童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62例和對照組60例。研究組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齡5~12歲,平均年齡(7.15±2.88)歲;輕度肥胖18例,中度肥胖27例,重度肥胖17例。對照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6~12歲,平均年齡(7.23±2.71)歲;輕度肥胖17例,中度肥胖28例,重度肥胖15例。所有患兒的體重均超出身高標準體重的20%以上,排除因代謝性疾病、遺傳、藥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肥胖,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都采取運動療法進行干預:根據(jù)患兒的喜好、生活環(huán)境等特點,制定相應的運動計劃,盡量選擇帶有趣味性、易于堅持、能促進脂肪消耗的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呼啦圈、仰臥起坐、登山、游泳、跳繩等。強度一般為患兒運動時的最大心率為宜,并逐步進行遞增。每次運動時間不低于30min,2次/d。同時對研究組的患兒進行營養(yǎng)治療:根據(jù)患兒的肥胖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膳食,各成分配置為:蛋白質(zhì)20%~25%,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45%~50%;指導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量多餐、細嚼慢咽、粗細搭配、少脂肪多蔬菜、抵制堅果零食的誘惑。并要求患兒食用低糖的水果,如黃瓜、櫻桃、蘋果、火龍果、橙子等,另嚴格限制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如油炸、奶油、碳酸飲料等。早、中、晚三餐熱量合理分配25%,40%,35%,治療時間為半年。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體重變化以及心電圖、B超異常減少的比例。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數(shù)據(jù)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JP3]兩組治療前后的體重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體重差別不明顯[BF](P>0.05), 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較 研究組心電圖及B超異常減少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單純性肥胖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習慣,導致熱量的攝入過多,消耗減少,從而體內(nèi)的熱量轉(zhuǎn)化為脂肪,久而久之形成肥胖現(xiàn)象[2]。兒童在肥胖人群中占據(jù)著較大的比例。引起兒童肥胖的常見原因有:①遺傳因素父母肥胖,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現(xiàn)為肥胖,父母之一(特別母親)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較胖[3]。②不良生活方式進食速度過快,過食脂肪和熱量含量較高的快餐和零食,兒童長期食用易導致蛋白質(zhì)的攝入減少,脂肪、熱量的攝入過多引發(fā)肥胖;同時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飛速發(fā)展使部分兒童鍛煉的機會明顯減少,導致運動不足,也明顯的增加了兒童肥胖的發(fā)生率。③其他因素。如兒童患病率增加使得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增多,心理因素引發(fā)機體代謝異常等。肥胖若未得到及時的控制,常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發(fā)生,部分患兒的肥胖甚至
可跟隨其成年,伴隨一生。因此,應對肥胖患兒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用健康的減肥方式來減少身體脂肪,減輕體重。
肥胖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熱量的攝入和消耗失衡,機體每日的能量消耗主要由基礎(chǔ)代謝、機體活動和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組成。正常情況下,基礎(chǔ)代謝和食物作用較穩(wěn)定。因此,若需增加能量的消耗,增加機體的活動量成為常用的方式。運動能有效的增加機體的活動量,同時還能使機體內(nèi)的脂肪變?yōu)橛坞x脂肪酸進入血液中,并將其消耗,故是臨床對肥胖的常用干預手段[4]。除此之外,還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限制熱量的攝入,熱量主要從食物中獲取。兒童正處于體格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要求較高。一味的限制食物也會給患兒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行飲食治療的原則有:①應在不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前提下進行熱量的控制。②以不影響兒童學習、生活和正?;顒訛槎?。③根據(jù)肥胖的程度選擇需要量。④控制膳食和增加活動同步進行。在控制膳食的同時,適當增加活動,可改善糖耐量,降低胰島素分泌,促進體脂分解,減少體蛋白丟失和增加合成,有利于正常氮平衡的維持[5]。因此,根據(jù)患兒的具體情況而采取相應的營養(yǎng)治療措施尤為重要。我們在運動的基礎(chǔ)上針對患兒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食譜行營養(yǎng)治療,與治療前體重差別不明顯的一組進行比較。治療半年后,行營養(yǎng)治療和運動干預結(jié)合的一組體重明顯比單純行運動治療的一組減輕,同時行營養(yǎng)治療的一組心電圖異常和B超異常減少的比例明顯更高。綜上所述,營養(yǎng)治療與運動干預聯(lián)合更有利于對肥胖兒童體重的控制,且簡單易行。
參考文獻
[1]于康.實用臨床營養(yǎng)手冊[M].1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502-503.
[2]成美娟,鄭冬梅,龍朝杰,等.綜合干預對兒童單純性肥胖療效的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8):1597-1611.
[3]楊志清.淺析兒童單純性肥胖發(fā)生的原因及預防對策[J].當代醫(yī)藥論叢(下半月),2014,12(3):24-26.
[4]徐晨.營養(yǎng)控制聯(lián)合運動對肥胖兒童血脂水平的干預效果[J].醫(yī)藥前沿,2013(12):241-242.
[5]何揚,王川,黎鋒,等.肥胖對不同糖耐量者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功能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29(5):93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