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晨
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輸送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的責任與義務,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對高校的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課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切實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家國情懷等綜合素養(yǎng)的必要方式,在新時期下,為了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則需要教職人員能夠及時轉變工作理念,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所以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革實踐方式,以供參考。
1 翻轉課堂的特點
1.1 科學性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電子信息化技術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條件,而對于翻轉課堂來說,信息化技術也是必要應用條件,所以翻轉課堂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在翻轉課堂的教育模式開展當中,需要教師能夠利用電子設備和網(wǎng)絡技術,進行課件的制作和優(yōu)化,學生可以在課堂開始前通過觀察和了解,提前掌握課程當中所學內容,進而有效節(jié)約課堂時間,所以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當中,課堂的主要功能在于答疑解惑,思政課程本身作為一項思想領域的教學工作,在課堂當中師生的溝通和思想的碰撞則能夠產(chǎn)生新的火花,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而學生則能夠提高學習效率。
1.2 靈活性
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一直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開展都是以教師口授和板書形式為主,教師在課堂當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而學生作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雖然能夠確保課堂秩序,但卻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對于思政課程來說,由于課程本身理論基礎眾多,如果學生學習興趣喪失,勢必影響課程的順利開展,所以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當中,教師所制作的課件能夠儲存在云端,學生可以隨時通過對電子設備的操作進行調取和查閱,進而能夠充分提高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率,并且成為學習的主體。
1.3 互動性
在翻轉課堂的日常交流與溝通當中,教師不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約束,而是更多的采用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進而極大程度的改善了課堂氛圍,教師通過對學生問題的分析和判斷,明確學生學習的薄弱點,進而有助于提高教學工作的針對性。思政課程是以理念為主的教學內容,所以在教學工作開展當中,學生的理解程度尤為重要,但由于思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師僅憑借日常觀察或是考試無法切實提高對學生的了解程度,而在翻轉課堂的教學工作開展當中,教師作為學生的輔助力量,則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學生解決生活問題和學習問題,進而在和諧的師生關系當中,明確學生的真實需求,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育人服務意識。
2 當前我國大學思政課程存在的問題
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大學思政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1、教學目標固定化,相比于其他科目來說,思政課程的內容顯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學生除卻應當能夠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以應對考試外,更加需要獲得自身價值觀念以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但以現(xiàn)狀來看,由于教學目標相對固定化,教學工作的開展依然以實現(xiàn)學生順利結業(yè)為主要方向,導致課堂時間利用率不高,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薄弱。2、教學方式單一化,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運用是確保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的先決條件,而由于教師自身工作模式滯后,在教學工作開展當中對于教學方式的拓展應用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導致教學內容死板僵化,課堂氛圍消極低沉,教學效率不斷下降。3、教學評價單一化,思政課程是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前沿陣地,因此對于學生所進行的評價能夠體現(xiàn)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大學教師群體在單一化的成績指標判斷期間,則嚴重影響教學評價機制價值的發(fā)揮,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影響。
2.1 大學生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
(1)提高微課制作質量
由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原有教學體系,課堂的本質概念發(fā)生了轉變,所以微課作為學生主要知識獲取來源,教師應當確保制作的質量,以保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深切體現(xiàn)思政課程當中有關道德品質、家國情懷等方面的內容,將學生打造成為綜合素養(yǎng)過硬的人才。微課是一種視頻形式的課程,所以就要求教師能夠具備對于電子信息化設備和技術的應用能力,通過對電子設備和軟件的操作,將課本知識貫穿于微課整體,并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深刻了解以及自身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在網(wǎng)絡當中尋求切合課程主體且對學生具有足夠吸引力的元素,對微課進行補充完善,比如在課件的制作當中,教師可以對當下流行詞語、表情包或是短視頻進行了解,并在微課中加以應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思想政治境界的提高。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雖然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當中,主要以微課形式進行內容教學,但課堂的主體地位卻依然不變,所以教師應當明確課堂在轉型后的優(yōu)勢作用,提高課堂利用率,把控教學質量。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通過微課了解到思政課程的主要內容后,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實踐探索,所以課堂作為實訓基地,教師應當能夠轉變自身教學理念,積極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積極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無論是在指導學生期間還是學生自主探討期間,教師都應當將學習作為主要元素,把控課堂氛圍和秩序。在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和探討時,教師可以通過獎勵機制的建設,或是賦予表現(xiàn)出眾的小組以榮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氛圍形成,進而提高學習效率。相比于其他科目的學習,思政課程顯然較為嚴肅,并且學生的學習成效難以直觀體現(xiàn),所以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和明確思政課程的意義,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應當加強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比如通過對當前時政和社會熱點的研究和評價,將思政課程的主要內容不斷與實際相結合,鼓勵學生針對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如果學生的價值觀念存在問題,教師則可以及時進行糾正和改變,進而提高教學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3)改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教學評價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直接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和心理健康,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對教學評價機制的全面改革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式主要以學生綜合成績作為主要指標,而對于大學思政課程來說,成績雖然能夠初步代表學生的學習成效,卻無法體現(xiàn)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期間,應當注重對學生整體水平的判斷,保持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對學生采取客觀的評價方式,表達學生在學習成效、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方面的優(yōu)劣程度,并以鼓勵為主,對學生進行有效幫助,促進學生脫離學習與生活期間所面臨的困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和發(fā)展環(huán)境。
(4)注重家校合作
由于翻轉課堂形式的開展,需要學生在課后時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才能確保學習效果穩(wěn)步提高,但由于大學生群體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誘惑,自身的抵御能力相對薄弱,所以通過家校合作方式,則有助于發(fā)揮家庭的監(jiān)督和管理作用,因此教師應當在日常工作開展當中,與學生家庭之間構建良好的溝通渠道,積極了解學生日常生活表現(xiàn)以及學習效果,不僅有助于調節(jié)改善自身教學工作,更加能夠通過家庭與學校通力協(xié)作,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3 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當前教育系統(tǒng)當中的應用依然處于發(fā)展中階段,所以教職人員應當及時明確其重要意義,積極探索和改革,通過實踐尋求完善方式,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用價值不斷提高的同時,為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提供動力。
(作者單位:常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