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哲,張洛英,潘大歡,王靜
鄭州頤和醫(yī)院婦產科,鄭州 450018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是發(fā)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1]。部分極早期EC患者癥狀隱匿,一旦出現(xiàn)癥狀多表現(xiàn)為陰道膿性分泌物、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陣發(fā)性下腹疼痛及腹部包塊,晚期患者因腫瘤組織擴散和浸潤,可出現(xiàn)下肢水腫疼痛、多器官衰竭、繼發(fā)性貧血、惡病質、發(fā)熱等,最終導致患者死亡[2]。目前關于EC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機制尚不清楚,但相關研究顯示,血小板增多癥是腫瘤的不良預后因素[3]。血小板計數(shù)(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 血小 板 壓積(platelet hematocrit,PCT)是公認的血小板參數(shù),對評價機體內血小板性能、炎癥反應及腫瘤疾病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血小板檢測儀器的不斷改進,其對于EC患者病情發(fā)展及預后的指導意義也引起了廣泛關注[4]。此外,T淋巴瘤侵襲轉移誘導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1)是新發(fā)現(xiàn)的腫瘤轉移促進基因之一,具有活化Rho樣蛋白酶的功能,被國內外許多學者證實可在多種腫瘤細胞系中表達,與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有著密切關系[5]。本研究通過分析EC患者中血小板參數(shù)及TIAM1的表達情況,旨在為預測EC患者的病情發(fā)展及預后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鄭州頤和醫(yī)院收治的EC患者。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EC[6];②近1個月內未服用過影響血小板或凝血功能的藥物。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②合并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及代謝系統(tǒng)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癡呆等無法配合研究的疾?。虎芎喜⒏腥拘约膊』蚵匝装Y;⑤未進行化療或放療。依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100例EC患者,作為EC組。選取同期接受子宮內膜活檢且結果正常者106例,作為對照組。EC組患者的年齡為26~70歲,平均年齡為(57.98±3.61)歲;已絕經68例,未絕經32例;平均分娩次數(shù)為(1.97±0.13)次。對照組的年齡為25~72歲,平均年齡為(58.51±3.55)歲;已絕經69例,未絕經37例;平均分娩次數(shù)為(1.99±0.11)次。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絕經情況、分娩次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抽取兩組研究對象的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五分類血液分析儀XS-500i檢測血小板參數(shù),包括PLT、PDW、MPV及PCT。鉗取兩組研究對象的宮頸組織,經10%甲醛溶液固定后常規(guī)石蠟包埋,制成4 μm厚切片用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TIAM1鼠抗人單克隆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免疫組織化學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TIAM1陽性表達主要定位于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呈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根據(jù)染色強度評分:無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根據(jù)陽性細胞百分比評分:≤5%為0分,6%~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染色強度評分與陽性細胞百分比評分相乘,0分為(-),1~4分為(+),5~8分為(++),9~12分為(+++),其中“-”為陰性,“+”為弱陽性,“++”為中等陽性,“+++”為強陽性。比較兩組研究對象中TIAM1蛋白的表達情況及不同臨床分期的EC患者中TIAM1蛋白的表達情況。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EC組患者的PLT、PDW、MPV、PCT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小板參數(shù)的比較(±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小板參數(shù)的比較(±s)
組別E C組(n=1 0 0)對照組(n=1 0 6)t值P值2 7 9.2 3±3 6.1 1 2 1 5.4 5±3 2.3 7 1 3.3 6 4 0.0 0 1 1 7.9 6±1.4 5 1 0.7 1±1.3 2 3 7.5 6 0 0.0 0 1 1 2.3 6±1.1 3 8.1 1±1.0 5 2 7.9 8 1 0.0 0 1 0.3 5±0.1 7 0.2 2±0.0 9 6.9 1 4 0.0 0 1 P L T(×1 0 9/L)P D W(%)M P V(f l)P C T(%)
EC組患者中TIAM1的陽性表達率為94.0%(94/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10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7.271,P<0.01)。(表2)
100例EC患者中,Ⅰ~Ⅱ期58例,Ⅲ~Ⅳ期42例。Ⅰ~Ⅱ期EC患者的PLT、PDW、MPV、PCT水平均低于Ⅲ~Ⅳ期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不同臨床分期EC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的比較(±s)
表3 不同臨床分期EC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的比較(±s)
臨床分期Ⅰ~Ⅱ期(n=5 8)Ⅲ~Ⅳ期(n=4 2)t值P值2 3 3.1 1±3 2.2 5 2 8 2.3 1±3 5.6 5 7.2 0 3 0.0 0 1 1 6.8 7±1.3 3 1 8.9 1±1.4 5 7.2 8 8 0.0 0 1 1 1.5 3±1.2 1 1 3.8 7±1.3 9 8.9 6 4 0.0 0 1 0.3 1±0.1 3 0.3 9±0.1 8 2.5 8 2 0.0 1 1 P L T(×1 0 9/L)P D W(%)M P V(f l)P C T(%)
Ⅰ~Ⅱ期EC患者中TIAM1的中等-強陽性表達率為68.97%(40/58),明顯低于Ⅲ~Ⅳ期患者的92.86%(39/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82,P<0.01)。(表 4)
表4 不同臨床分期EC患者中TIAM1的表達情況
EC是僅次于卵巢癌及宮頸癌的一類具有極高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逐漸上升趨勢。EC可分為彌漫性和局限性兩類,主要的危害是晚期病變對膀胱、腎臟等器官造成的影響,可導致患者不孕,重癥者甚至出現(xiàn)全身衰竭,危及生命[7]。目前的研究認為腫瘤分期及肌層浸潤深度是EC患者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早期診斷作為延緩病情發(fā)展的關鍵,可幫助臨床治療期間判斷具體的臨床分期及浸潤程度[8]。部分EC患者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常用的B超無法發(fā)現(xiàn)早期小病灶,而磁共振成像(MRI)價格高昂,在人群中的接受度普遍較低,因此尋求一種無創(chuàng)、經濟、準確的指標用以預測EC患者病情的發(fā)展程度顯得尤為重要[9-10]。
血小板與腫瘤轉移的關系是目前廣大學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在對腫瘤的研究中,趙國鋒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與健康人群相比,喉癌患者的PLT、MPV及PDW水平發(fā)生顯著變化,說明血小板參數(shù)對喉癌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EC組患者的PLT、PDW、MPV、PCT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血小板參數(shù)在EC患者中也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研究顯示,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異常與功能活化最為明顯,因此可采用相關藥物降低血小板的數(shù)量和活性,從而延緩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12]。本研究結果顯示Ⅰ~Ⅱ期EC患者的PLT、PDW、MPV、PCT水平均低于Ⅲ~Ⅳ期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C患者中血小板參數(shù)異常的原因可能如下:①血小板與腫瘤細胞結合形成微血栓,削弱了血流與血管內皮間的摩擦力對腫瘤組織的損傷,并分泌轉化生長因子-β以減輕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逃避免疫監(jiān)視;②血小板能夠促進腫瘤組織的血管生成并保護血管免受炎癥損傷,以穩(wěn)定腫瘤細胞的繁殖環(huán)境[13-14]。
TIAM1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重要的腫瘤轉移促進基因,最初在小鼠T淋巴瘤細胞高侵襲變異株中分離鑒定。相關研究顯示,正常情況下在女性體內,TIAM1基因僅在腦部組織中呈現(xiàn)高表達,而在各種惡性腫瘤,如肝癌、大腸癌、膀胱癌、肺癌和淋巴瘤中,其表達水平顯著上升,且與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程度具有密切關系[15]。研究表明,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①TIAM1蛋白中的Dbl同源功能區(qū)可促進鳥苷二磷酸(guanosine diphosphate,GDP)的釋放和鳥苷三磷酸(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的結合,進而誘導腫瘤細胞浸潤、轉移,并且TIAM1蛋白還能促進腫瘤細胞運動形成細胞膜褶皺;②TIAM1能夠調節(jié)細胞骨架結構,促進片足和絲狀偽足的產生,進而誘導腫瘤細胞發(fā)生轉移;③TIAM1與多種在腫瘤細胞轉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信號分子之間有密切關系[16]。本研究結果顯示,EC組患者中TIAM1的陽性表達率為9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明TIAM1的表達情況與EC密切相關,其在EC的診斷中具有一定價值。而在不同臨床分期的EC患者中,Ⅰ~Ⅱ期患者的TIAM1中等-強陽性表達率為68.97%,明顯低于Ⅲ~Ⅳ期患者的92.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提示,EC的臨床分期越晚,TIAM1的表達越趨向于強陽性。
綜上所述,EC患者中血小板參數(shù)PLT、PDW、MPV、PCT水平較高,TIAM1在EC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較高,血小板參數(shù)與TIAM1可作為預測EC發(fā)生與發(fā)展的新指標,對協(xié)助病情評估及預后判斷具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