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疫苗之父”湯飛凡

2020-08-13 07:48梅興無
世紀風采 2020年8期
關鍵詞:青霉素防疫

梅興無

實驗室里的湯飛凡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發(fā)表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介紹,我國目前已有4種滅活疫苗和1種腺病毒載體疫苗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疫苗是戰(zhàn)勝新冠病毒的根本之策,屆時新冠疫苗將造福于全人類。這不禁讓人回想起中國疫苗研制的先驅湯飛凡,他作為我國第一代病毒學家、免疫學奠基人,研制出中國自己的各種疫苗,發(fā)現(xiàn)了沙眼病毒,為無數(shù)百姓的健康帶來了福音。

立志做“東方的巴斯德”

1897年出生的湯飛凡,湖南醴陵人。他投身病毒醫(yī)學純屬偶然。1912年,他考入湖南甲種工業(yè)學校金工科學習,1914年暑假,他去鄰縣萍鄉(xiāng)煤礦觀摩。一天,他與湘雅醫(yī)學院創(chuàng)建人顏福慶及助手不期而遇,好奇地問顏提的箱子里裝的什么,顏告訴他是顯微鏡,他們要用這部儀器給工友們檢查鉤蟲。湯飛凡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給他們幫忙。顏福慶手把手地教他使用顯微鏡,在標本上找鉤蟲卵。很快,湯飛凡就能獨立在切片上找到鉤蟲卵了。顏福慶很喜歡這個好學的孩子,告訴他長沙即將成立湘雅醫(yī)學專門學校,歡迎他去報考。

于是,17歲的湯飛凡棄工學醫(yī),報考湘雅。湘雅是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xié)會聯(lián)合創(chuàng)建,教學全用英語。入學考試除考核醫(yī)學基礎知識外,還要考英語。湯飛凡沒學過英語,就鼓足勇氣向主考的美國牧師胡美請求:“請允許我暫免英語考試,進學校后再補考。”胡美被他的勇氣和決心所感動,加上湘雅校長顏福慶的關照,他被破格錄取了。為了盡快提高英文水平,湯飛凡每天苦背英文詞典,一年翻破了一本英文字典,眼睛也變成高度近視,暑假回家錯將哥哥認成了父親,鬧出笑話。功夫不負有心人,湯飛凡很快通過了英語考試。

求學期間,湯飛凡對顯微鏡下的微生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下課后,他喜歡向研究微生物的顏福慶等老師討教。但天有不測風云,家道中落,他的學費斷了來源,只好到醫(yī)院藥房找了一份調(diào)劑生的工作,同時做英語家教,掙錢補貼學費。盡管這樣,他的學業(yè)也沒受影響,湘雅第一屆招生30名,到1921年畢業(yè)時,只有10人順利畢業(yè),湯飛凡是其中之一。

20世紀初葉是世界微生物學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傳染病的致病菌被一個個地發(fā)現(xiàn)。湯飛凡認為這是解除人類疾病的治本之法,對當時國際頂尖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法國)和科赫(德國)非常崇拜。日本的北里柴三郎被稱為“東方的科赫”,湯飛凡說:“中國為什么不能出一個‘東方的巴斯德’呢?”他暗下決心,終身從事細菌學研究,立志做“東方的巴斯德”。

從湘雅畢業(yè)后,同學邀他開業(yè)行醫(yī),他謝絕了,說:“當一個醫(yī)生一輩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發(fā)明一種預防方法,卻可以使億萬人不得傳染病?!彼麍竺歼M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細菌學系繼續(xù)深造,在美籍德國人田百祿教授指導下,專門研究細菌。洗瓶瓶罐罐,造培養(yǎng)基,一般進修生不屑于做,湯飛凡卻干得非常認真,還常幫助做實驗的人觀察動物,作病理解剖,分析實驗結果,引起了田百祿的注意,很快被提為助教。湯飛凡在協(xié)和進修3年,不僅提升了理論水平,而且熟練地掌握了各種實驗技術。

1925年,湯飛凡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獎學金,赴美深造。出國前,湘軍團長何鍵把二女兒何璉許配給了他。這個何鍵就是后來叱咤三湘的“湖南王”。何、湯兩家同為醴陵望族,向有通家之好。何璉秀外慧中,比湯小9歲,且身高也高出1.60米的湯半個頭,但何仰慕湯的才華,非常中意這門婚事。

婚后僅兩個月,湯飛凡即飛往美國,進入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細菌學系學習。系主任秦瑟教授是世界聞名的學者,他見湯飛凡訓練有素,就叫他直接參加了研究。此時病毒學正處于拓荒時期,哈佛醫(yī)學院細菌系的研究重點轉向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湯飛凡潛心研究病毒學實驗方法,很快成為佼佼者。每次讀書會上,他的發(fā)言見解獨到,贏得老師和同學的贊賞。一次,秦瑟當著大家的面對湯飛凡說:“當今世界上搞好讀書會工作的人,除了我以外,就是你了?!?/p>

哈佛的學習,使湯飛凡在細菌學研究方面得到長足進步。他在秦瑟的指導下,利用砂棒濾器、普通離心機等簡單設備,用物理方法證明了病毒是可過濾的、能離心沉淀的、能自我復制的、有生命的顆粒,是寄生于細胞內(nèi)的微生物。他寫的《皰疹病毒和腦炎問題》《對超濾的研究》等論文發(fā)表在美國《實驗醫(yī)學》《細菌學》《免疫學》等雜志上,引起美國微生物科學界的重視。

1928年,湯飛凡完成了在哈佛的學業(yè)。秦瑟一再挽留他留美工作。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病毒學研究無比寬闊的視野,對湯飛凡產(chǎn)生了很大吸引力;但這時他又收到了恩師、國立中央大學醫(yī)學院院長顏福慶的來信,誠邀他回國服務,恩師在信中,沒有許諾,只是如實地列出創(chuàng)辦醫(yī)學院的困難,同時充滿對學生的殷切希望。正是這種開誠布公,使湯飛凡改變了主意,決定回國,他說:“我的國家科學事業(yè)很落后,微生物科學更是一片空白。我希望為我的國家微生物科學的發(fā)展盡到綿薄之力?!?/p>

1929年春,湯飛凡回到上海,就任中央大學醫(yī)學院細菌學副教授。學院條件比他的想象還要差,細菌學系就是個空架子。湯飛凡就把從美國帶回的顯微鏡捐出來,建起一個簡單的實驗室。在教學之余,湯飛凡開始利用簡陋設備進行研究。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病毒學學科。

1932年,醫(yī)學院從中央大學獨立出來,改名國立上海醫(yī)學院,湯飛凡升為教授,同時受聘為英國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細菌學系主任。他利用該所齊全設備進行復雜的實驗,除了研究病毒外,還對沙眼、流行性腮腺炎、腦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腸菌腸炎都進行了研究。

1935年,湯飛凡赴英國國家醫(y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作短暫合作。某日,來院參觀的日本人要和湯飛凡握手,湯斷然拒絕:“你們?nèi)毡菊谇致灾袊?,很遺憾我不能和你們握手。還是轉告你們的國家停止對我的祖國的侵略吧!”湯飛凡住在離實驗室2.5公里的地方,每日工作到深夜,然后步行回家。憑借在學術上的成就與威望,他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同。

從1929年到1937年的8年中,湯飛凡在病毒的方法學、牛胸膜炎的病原學以及沙眼病原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頗豐,發(fā)表有價值的論文達20余篇,且多被權威性專著和教科書引為經(jīng)典文獻。如果再給他幾年時間,以他對科學的執(zhí)著、嚴謹和敏感,以及病毒學研究的歷史機遇,有望達成“東方巴斯德”的夢想。

然而,一場戰(zhàn)爭砸碎了他夢想。

1945年1月,湯飛凡(前排右三)與中央防疫處技術人員合影

研制出“中國第一支青霉素”

1937年,湯飛凡偕妻回到上海時,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已燒到上海,8月13日中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湯飛凡雖身處上海租界,但已沒有心思坐下來搞研究了,對何璉說:“研究、研究,研究出再好的東西,作了亡國奴,又有什么用?”他和妻子一起參加淞滬會戰(zhàn)前線醫(yī)療救護隊,他工作的救護站數(shù)次幾乎被日軍炮火擊中,湯飛凡鎮(zhèn)定而風趣地說:“我干這個最合適,因為我目標小,炮火打不中我。”

接著,上海淪陷,南京失守。湯飛凡收到任國民政府衛(wèi)生署長的顏福慶的來信,邀他去長沙主持中央防疫處的重建工作。中央防疫處原設在北平,1935年遷至南京,1938年春又遷到長沙,瀕臨倒閉。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需要,湯飛凡毅然決然辭去月薪600銀元的工作,攜夫人直奔長沙,出任中央防疫處處長。

1938年6月,武漢告急,長沙岌岌可危,中央防疫處西遷昆明。此次遷滇困難重重,湯飛凡只得請時任內(nèi)政部長的岳父何鍵給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發(fā)電:“本部衛(wèi)生署亦敝婿湯飛凡赴昆明籌設防疫處,到滇半月,尚未尋得地址,已囑晉謁,請賜指教并望照拂?!?/p>

在龍云的幫助下,湯飛凡借到云南衛(wèi)生實驗所和省立昆華醫(yī)院部分房屋。8月中旬,中央防疫處人員設備遷入,開始了緊張的重建工作。湯飛凡一手抓生存,防疫處僅存300銀元,就爭取銀行貸款,組織員工養(yǎng)豬種菜,維持生計;一手抓基建,到1940年春,檢定所、動物室、育苗室、菌苗室、血清室以及辦公室、職員宿舍、器材倉庫等相繼落成,防疫處整體搬到昆明西山腳下的高峣村,開始了微生物藥物研究和疾病防疫工作。

上世紀40年代,青霉素開始用于臨床,大葉性肺炎、淋病、梅毒等病,都能做到藥到病除。青霉素引入中國后,無論是抗戰(zhàn)前方還是后方,許多人都等著用它救命,但數(shù)量奇少,價格奇貴,一根金條只能買到一盒青霉素。這極大地刺痛了湯飛凡的心,他下定決心:“中國人一定要自己生產(chǎn)出青霉素!”

然而,青霉素的具體生產(chǎn)工藝在當時國際上屬于軍事機密,西方人雖然發(fā)表了不少這方面的論文,但對生產(chǎn)、提純的方法守口如瓶。更重要的是,不同菌種青霉素的產(chǎn)量相差懸殊,高產(chǎn)株如稀世珍寶,外人根本無法拿到。中央防疫處當時條件簡陋,研制青霉素難上加難。湯飛凡說:“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要盡全力而為之?!?/p>

1941年冬,防疫處試制青霉素工作正式開始。首要的是找到能產(chǎn)生青霉素的菌株。在湯飛凡的帶動下,防疫處掀起了“尋霉熱”。自然界霉菌和孢子分布廣泛,遇到適當條件就能生長。他們利用閑暇時間,隨時留意鞋靴、舊衣、水果、古錢等物品上的青霉,取之涂布于培養(yǎng)基上,純培養(yǎng)后再測定菌株的青霉素生產(chǎn)能力。一次次分離,一次次失敗,可湯飛凡執(zhí)著依舊。終于有一天,一同事從久未穿的皮鞋上發(fā)現(xiàn)一團綠霉,湯飛凡如獲至寶,馬上拿到實驗室分離出一株能產(chǎn)生青霉素的菌株,這是國內(nèi)首次分離出青霉素。經(jīng)過上百次試驗,到1944年春,他們總共得到30個本地菌株,其中產(chǎn)抗菌素的有13株,通過比較,還是來自舊皮鞋的那株菌株產(chǎn)量最高。

找到菌株不易,提取出青霉素更難。青霉看似普通,室內(nèi)室外到處發(fā)霉,實則十分“嬌氣”,伺候它真不容易。第一,它對溫度有特殊要求,在攝氏24度左右,所以必須專門為它建一個24度的恒溫室;第二,它對通氣有特殊要求,需要有足夠的氧氣供它呼吸,只能生長在液體表面,所以只好用扁玻璃瓶和大底三角瓶來培育;第三,它對營養(yǎng)有特殊要求,僅用一般的培養(yǎng)基還不夠,必須給它加營養(yǎng),幾經(jīng)調(diào)配,最后確定加玉米汁和云南的棕色蔗糖。

1942年,湯飛凡帶領大家終于培育出了合格的青霉菌,他對接種后的青霉菌培養(yǎng)有著十分細致的觀察和帶著詩意的描述:“接種后,在室溫攝氏二十四五度中,二三日內(nèi),培養(yǎng)基表面上即可長滿霉菌,至四五日之間,霉菌顏色變青(芽孢成熟),有時青霉上常有呈金黃色之珠狀水滴,其情形狀況,殊似雨后荷葉上之水粒,燦爛奪目,備極美麗。至第五日或第六日,即可將培養(yǎng)液取出,而去其霉層。吾人每次培養(yǎng),多為一二百瓶,至期全部取出,傾入大瓶,妥存冷藏室內(nèi),以待提煉?!?/p>

菌種問題得到基本解決,但由于經(jīng)費缺乏,仍無法進行青霉素的工廠化生產(chǎn)。1944年春,湯飛凡的英國友人、生物化學和科學史學家李約瑟造訪昆明,在李的斡旋下,英國紅十字會向中國紅十字會昆明辦事處捐贈國幣188萬元。這無異于雪中送炭,湯飛凡寫道:“承英國紅十字會捐贈研究金一批,始將此近于玩耍之試探工作,納入正軌?!?/p>

有了經(jīng)費,湯飛凡處處精打細算,勤儉節(jié)約。李約瑟在英國《自然》雜志發(fā)文對他的艱苦研制稱道不已:“湯博士的工廠保持了高水平,雖然沒有自來水,但他的馬廄和動物房都非常清潔。他有一個效率高的培養(yǎng)、分裝和檢定系統(tǒng)。尤其有趣的是,他有一個自己的玻璃廠,能制造各種中性玻璃器皿;一套重新利用廢瓊脂的設備代表了這個工廠的傳統(tǒng);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用來過濾取水;沒有商品蛋白胨供應,就自己制造。只有一臺鍋爐,而且常漏,不安全,每晚用畢都要檢修,幸而沒有發(fā)生事故。就靠它,解決了所有的器皿消毒和蒸餾水供應等?!?/p>

總裝調(diào)試階段,湯飛凡日以繼夜地工作在機房,吃飯都是由妻子送,最終把許多人認為不可能辦成的事辦成了。1944年9月5日,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批青霉素粗制品在高峣村誕生。第一批出品5瓶,其中,1瓶自藏,2瓶送至重慶,2瓶分別寄至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鑒定,均獲好評,隨后大量投入生產(chǎn),甚至能供歐美的盟軍使用。

制造出青霉素后,防疫處可謂抱了一個大金娃娃。湯飛凡卻沒有借機斂財,而以1元1支的價格供應急需的軍民。有些因尋花問柳而感染梅毒的富人提出用一根金條買一盒青霉素,被湯飛凡斷然拒絕;而對需要救命的窮人,往往減價甚至無償提供。

被譽為“中國疫苗之父”

在湯飛凡的帶領下,中央防疫處成為了大后方絕無僅有的免疫學研究基地,通過提高研制水平,改善菌種,生產(chǎn)出狂犬疫苗、斑疹傷寒疫苗、牛痘疫苗,源源不斷地供給在滇緬作戰(zhàn)的盟軍和云南各大機關學校、邊區(qū)老百姓,挽救了無數(shù)遭受病毒感染的戰(zhàn)士和平民的生命。湯飛凡也被譽為“中國疫苗之父”。

1942年,在滇緬戰(zhàn)場作戰(zhàn)的盟軍發(fā)現(xiàn)天花病例。近在昆明的中央防疫處剛剛完成牛痘苗天壇株的重新篩選并研究出了新的生產(chǎn)方法。盟軍立即派專家考察,發(fā)現(xiàn)防疫處的牛痘苗比印度苗更能有效地抑制天花病。于是盟軍決定,不僅牛痘苗采用中國的,而且其他疫苗和血清都改由防疫處供應。隨后一年,湯飛凡帶領防疫處制成了中國最早的斑疹傷寒疫苗,并提供給在緬泰邊境作戰(zhàn)的盟軍。

1945年,盟軍又發(fā)生了“不明熱”,嚴重威脅著部隊戰(zhàn)斗力。美軍又求助于防疫處。湯飛凡派助手魏曦趕赴現(xiàn)場,通過調(diào)查和實驗證實是恙蟲病,進而采用針對恙蟲的防制措施,“不明熱”得到控制,魏曦因而獲得美軍“戰(zhàn)時功績榮譽勛章”。

抗戰(zhàn)勝利后,湯飛凡隨中央防疫處從昆明遷回北平。原防疫處已被日軍破壞,他不得不再次白手起家。他四出奔走呼吁,爭取到聯(lián)合國善后救濟總署的一些物資和美國醫(yī)藥援華會捐贈的儀器設備,用“以工代賑”的辦法興建新址,1萬多平方米的建筑物于1947年元旦落成,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抗生素研究室(含青霉素生產(chǎn)線)和第一座實驗動物飼養(yǎng)場。

同昆明一樣,湯飛凡帶領防疫處邊建設邊生產(chǎn)。1946年春,恢復了牛痘苗等急需制品的生產(chǎn),支援解放區(qū)牛痘苗10萬支。新址建成后又增加了青霉素、卡介苗和丙種球蛋白的生產(chǎn)。

1948年,解放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湯飛凡拒絕執(zhí)行國民黨關于破壞中央防疫處的命令,將它完整地保護下來。他本人也面臨人生新抉擇:先是收到了去臺灣的邀請,何鍵是國民黨上將,他若留在大陸,這個政治包袱的影響不言而喻,但他仍選擇留下;不久,又收到美國老師的邀請,讓他攜夫人赴美國工作,他心動了,他看重的倒不是美國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而是優(yōu)越的研究環(huán)境??膳R上飛機之前他改變了主意,他對何璉說:“我是炎黃子孫,應該為自己的祖國效勞才對??!”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央防疫處改名為新中國衛(wèi)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湯飛凡任所長。他向衛(wèi)生部門建議,設立生物制品質量管理中央機構。這個建議他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就曾向重慶當局提出過多次,但未被理會。這次他一提出,衛(wèi)生部就采納了,并委托他籌建中央生物制品檢定所。他不負厚望,主持制定了新中國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檢定規(guī)程》,據(jù)此,我國有了生物制品質量管理的統(tǒng)一體制。

新中國成立之初,傳染病肆虐,防疫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1949年10月,河北省北部鼠疫流行,需大規(guī)模接種鼠疫減毒活疫苗。當時國內(nèi)沒有,只好從蘇聯(lián)進口,但仍不能滿足需要。政府要求研究所擴大生產(chǎn),保障疫苗供應。湯飛凡領導一個組突擊研制,僅用了2個多月時間,趕制出鼠疫減毒活疫苗900余萬毫升,有效地遏制了冀北疫情大規(guī)模擴散。

1951年,國家衛(wèi)生部門提出了“保障疫苗供應,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任務,湯飛凡迅速組織研究所大規(guī)模研發(fā)和生產(chǎn),疫苗產(chǎn)量1951年比1949年增加了7倍,1952年又比1951年增加了13倍,保證了疫苗的供應,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流行。

為了撲滅天花疫病,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就實行普種牛痘。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牛痘疫苗的主要供應單位。該所使用湯飛凡選定的牛痘“天體毒種”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殺滅雜菌的方法,在簡單條件下制造大量優(yōu)質牛痘疫苗,每天產(chǎn)量超過10萬支,為全國消滅天花作出了貢獻。據(jù)資料記載,我國在1961年就消滅了天花,比全球消滅天花早16年。

從1949年至1954年短短5年內(nèi),我國烈性傳染病得到基本控制。湯飛凡將工作重點轉向常見病、多發(fā)病,特別是對兒童健康威脅極大的幾種傳染病。當時中國麻疹流行,冬春之際,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俗稱小兒麻痹的脊髓灰質炎發(fā)病率超過萬分之一,常有爆發(fā)流行之勢。湯飛凡很快分離出麻疹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制作出的麻疹活疫苗開始在北京的幼兒園內(nèi)試用后,迅速推廣。

湯飛凡還承擔起黃熱病疫苗的研制任務,為了解決病毒毒力變異問題,他利用1947年從美國獲得的無毒病毒株17-D,很快制出了黃熱病減毒活疫苗,解決了海港檢疫接種黃熱疫苗的燃眉之急。

此外,他還組織提高了白喉類毒素、卡介苗、百日咳菌苗、丙種球蛋白等制劑的質量,并擴大了生產(chǎn)規(guī)模。他一生研發(fā)疫苗碩果累累,在上世紀50年代,湯飛凡“中國疫苗之父”的名聲已譽滿神州大地。

湯飛凡(右)與李約瑟

國際公認的“衣原體之父”

1954年,湯飛凡幾次去農(nóng)村調(diào)查,目睹了沙眼的病患情況十分嚴重,這激起了他繼續(xù)沙眼研究的強烈愿望。沙眼是一種傳染性眼部疾病,因患者的眼瞼長出形如沙子的顆粒而得名。在上世紀早期,國際公共衛(wèi)生局估計,全球有1/6的人患沙眼,中國沙眼發(fā)病率55%左右,農(nóng)村地區(qū)更是高達80%以上,其所謂“十眼九沙”。

早在上世紀30年代,湯飛凡就在沙眼病原體的研究上有很深造詣。那時日本科學家野口英世發(fā)表論文,稱自己分離出了沙眼病原體顆粒桿菌,引起了巨大轟動。湯飛凡對他這個結論有懷疑和保留。在上海醫(yī)學院實驗室建好后,他就開始對沙眼病原體進行深入研究,他選出24個癥狀典型的沙眼病例,嚴格按野口的論文分離細菌。在長達7個月的實驗中,僅有一次存在野口提到的“顆粒桿菌”,但他用這株菌接種家兔和猴子,均未產(chǎn)生沙眼癥狀。

湯飛凡的實驗結果發(fā)表后,激怒了以野口為傲的日本人。湯飛凡備受輿論壓力,但他淡定以對,繼續(xù)對沙眼病原體進行系統(tǒng)研究,并把病原體接種到自己眼中,完全沒有產(chǎn)生沙眼癥狀。事實雄辯地證明所謂的“顆粒桿菌”并不能引起沙眼。1935年,湯飛凡的研究結果最終被國際承認,徹底推翻了野口的結論。日本人引以為傲的野口英世,從此從日本的細菌學教材中消失。

“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醫(yī)學科技人員科研的方向?!睖w凡在1954年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辭去所長職務,恢復因抗戰(zhàn)而中斷近20年的沙眼病毒研究,他要找到危害人民健康的沙眼病的病根。

關于沙眼病原體,當時有兩種理論:一是“細菌病原說”,一是“病毒病原說”。“細菌病原說”早已被他推翻,可“病毒病原說”尚未得到論證。沙眼病原研究需要臨床配合,湯飛凡即與北京同仁醫(yī)院眼科主任張曉樓合作,每周他都帶著助手到同仁醫(yī)院沙眼門診工作半天,采集典型沙眼病例樣品。

一開始,湯飛凡把沙眼病人眼部分泌物分別接種給猴眼和小白鼠腦內(nèi)試行分離培養(yǎng),但結果全部陰性。接著他們又做了上千例實驗,仍沒有任何一組實驗顯示陽性結果。失敗的情緒在研究所內(nèi)蔓延開來,但湯飛凡沒有絲毫放棄的念頭,他意識到如果繼續(xù)重復別人的分離方法,可能永遠也沒辦法分離出沙眼病原體。

湯飛凡決定另辟蹊徑,使用雞卵黃囊作為實驗材料對病原體進行分離。他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在沒有任何可靠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他減少了抗生素的用量和抗生素與沙眼樣品的接觸時間。

1956年8月10日,湯飛凡與助手如往常一樣來到實驗室上班。這是新方法的第八次分離實驗,傳了3代后,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體被分離出來了!湯飛凡異常興奮,將這株病原體命名為“TE8”。T表示沙眼,E表示雞卵,8是第八次實驗。

在場的同事都無法抑制成功的激動,紛紛向湯飛凡表示祝賀。但他頭腦非常冷靜,說這次成功并不能排除其他偶然因素,一定要多進行幾次實驗才能確定分離方法是有效的。有了野口的前車之鑒,湯飛凡并沒有急于發(fā)表論文,而是用了很長時間,繼續(xù)進行病原體的分離、傳代、動物實驗。

1957年,湯飛凡的沙眼研究成果在《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上公開發(fā)表,引起了國內(nèi)外同行的極大關注,但也有人質疑,如果不能證明分離出的病原體能夠引起人類的沙眼,那便無法確認分離出的就是沙眼的病原體。

驗證的唯一路徑就是做人體實驗,但實驗有失明風險。許多人紛紛遞交申請書,但湯飛凡還是決定由自己“以身試毒”,命令助手將沙眼病原體滴入了自己的眼睛。他的雙眼很快就腫得像核桃一樣,出現(xiàn)了明顯的沙眼臨床癥狀。別人都替他難受,他卻非常高興。在隨后的40天里,他堅持不做任何治療,收集了一批十分可靠的臨床數(shù)據(jù),無可置疑地證明了TE8病毒對人類的致病性。

隨后,英國等十幾個國家的實驗室都確認了湯飛凡的研究成果。湯飛凡是迄今為止唯一在世界上發(fā)現(xiàn)重要病原體的中國人,國際上把他分離出的沙眼病原體稱為“湯氏病毒”。

由于沙眼病原的確認,使沙眼的治療、預防有了科學的依據(jù)。根據(jù)分離出的病毒,科學家們研制出了新的治療藥物,沙眼發(fā)病率逐年降低,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以驚人的速度減少。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中國沙眼病發(fā)病率不到6%。至今沙眼病幾乎絕跡,徹底終結了這一世界難題。

1957年,湯飛凡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今稱院

士)。他感慨地對妻子說:“到底是在新社會,我這一生從來沒有在這樣短的時間里順利地完成這么多成果?!?/p>

1958年,一場悲劇降臨到湯飛凡頭上。在“拔白旗”運動中,“只專不紅”的湯飛凡被打成了“白旗”,莫須有的罪名落在他的頭上,有人誣陷他把沙眼病毒送給外國人,是“國際間諜”;因他岳父何鍵是國民黨的重要人物,他又被誣為“特務”。在那個年代,這兩頂帽子一般人是難以承受得起的,何況湯飛凡一介書生,心理防線立馬被擊得粉碎。他選擇了自盡,時1958年9月30日,年僅61歲。

聞知湯飛凡的死訊,李約瑟給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寫了一封信,稱湯飛凡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公仆”,“人類的朋友”,“預防醫(yī)學領域里的一位頑強的戰(zhàn)士”,斷言“他將永遠不會被忘記”。

李約瑟所言不虛,科學界沒有忘記湯飛凡的研究成果。1970年,國際上將沙眼病原體等幾種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對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為衣原體,“沙眼病毒”正式改名為“沙眼衣原體”,湯飛凡成為國際公認的“衣原體之父”。

1981年,“因為湯博士在關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鑒定中的杰出貢獻,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決定向他頒發(fā)沙眼金質獎章”。有關國際組織擬將湯飛凡推薦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但因諾獎不授予去世人員,他失去了問鼎諾獎寶貴機會。在一次國際眼科學大會上,全場為故去的湯飛凡默哀3分鐘,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為湯飛凡伸張了正義,恢復了名譽。1992年11月22日,中國郵電部發(fā)行了湯飛凡紀念郵票,以紀念我國這位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沙眼衣原體的著名專家,在其肖像左側,就是那枚金質沙眼獎章。

1992年11月,中國郵政發(fā)行湯飛凡紀念郵票

猜你喜歡
青霉素防疫
“豪華防疫包”
防疫宣傳
防疫宣傳
防疫宣傳
“青霉素皮試”5誤區(qū),你中招了么
防疫、復工當“三員”
俄羅斯的防疫“宅”假期
細菌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這些知識你都了解嗎?
青霉素類獸藥在臨床上使用注意事項
兴业县| 沂南县| 拉萨市| 云林县| 新竹县| 肃北| 滨州市| 乌海市| 马尔康县| 内乡县| 大洼县| 淅川县| 米泉市| 陈巴尔虎旗| 轮台县| 济南市| 革吉县| 文成县| 南宁市| 玉林市| 金平| 札达县| 仪陇县| 三亚市| 普定县| 刚察县| 荃湾区| 奈曼旗| 玉屏| 福泉市| 邛崃市| 通山县| 洪泽县| 秦安县| 肇庆市| 南投市| 万盛区| 苏尼特左旗| 长沙市| 石门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