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是26樓的鄰居。最初認識她,是因為她和幾個熱心鄰居一起籌備成立業(yè)主委員會。她拿了申請書登門征求意見、簽字,于是加了微信,進群。
五一過后,小唐在群里說看大家疫情過后都習慣了團購,所以去申請了一個團長,開始組織團購。為了不打擾業(yè)主,小唐又新建了購物群,不過一個月,群成員已發(fā)展到近三百人。
有鄰居說小唐家庭條件很好,此前全職在家。小唐說做這個團長完全是為了不讓自己太過無聊,可我發(fā)現(xiàn),她熱情極高,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除了及時發(fā)布購物信息、鏈接,群友的各種問題都回復得非常及時,難免有不仔細看消息問相同問題的群友,我旁觀都覺得這些人不走心,她卻很有耐心,不厭其煩地一一回復。
一日,小唐說自己在家做了鹵雞,想送給群友們嘗嘗鮮。我以為每人不過送幾小塊,意思意思而已,不想拿到的居然有整半只,都撕成了塊兒,拿起來就可以吃。后來小唐還送過自己做的魚糕,也是兩大塊,還有自制糯米酒,自己帶碗去裝。
做團長“滿月”那天,小唐在群里做活動發(fā)紅包,搶到第一和最后一個的,還有手氣最佳的,可以任選她自制的食品。她連發(fā)四次紅包,累積下來,要送十幾份禮物,有要拌豆皮的,有要糯米酒的,還有要醬黃瓜的。小唐說:大家不著急啊,我記下來,慢慢做,慢慢送。
小唐能干,做的魚糕、鹵菜、梅菜扣肉等菜肴料好量足味美,群友們紛紛預定,她還代加工鹵菜,也送貨上門。主婦們都知道這是費工夫的事,小唐卻說順手,堅持不收一分錢加工費。
說實話,小唐不是一個精細的團長,總看她在群里道歉,不是漏了這個鄰居的魚糕,就是鹵雞時忘了雞爪和雞胗,還有時候送錯菜,多送少送都有,但從來沒有人責怪小唐,在她的真誠和辛苦面前,這些都可以忽略。
去年秋天,我和哥們兒到某書店參加一個文學講座。
活動嘉賓是老外,年過六旬,腰桿筆直,銀發(fā)锃亮,一開口,就讓人想起英劇中那些字正腔圓的男管家。臺下坐的則多為學生,一臉虔誠,大概是被老師帶來的。
他們的老師是位四十多歲的女子,眼鏡背后的目光柔和而明亮,氣質知性。她看著有些眼熟,在擔任翻譯的女學生也聽不明白時,會開口點撥一二,但絕不喧賓奪主。
大概為照顧臺下的聽眾,老先生的語速盡量放慢,可我還是聽得云里霧里。英文荒廢十多年,只有聽到翻譯,才能勾起我的某些沉睡的記憶——這仿佛是與多年未見的朋友的重逢,想不起名字,直到旁人提醒才會恍然。
一個小時過去,雖然我和哥們兒都是中文系出身的文學愛好者,而且對英倫文化有那么一點兒偏愛,但此時已經(jīng)昏昏欲睡打起了呵欠。我的興趣也從講座轉移到老先生身邊的女教師身上。
她安靜的樣子,使我浮想聯(lián)翩,想到了那些散發(fā)著安逸氣息的古典仕女圖。我敲敲哥們兒的胳膊,很小聲地對他說:“嗨,我喜歡這個女教師?!?/p>
哥們兒忽然來了精神,他用一種近乎嘲諷的眼神看著我:“難道你還沒認出這個女教師嗎?!十多年前的比較文學課上,你看著她,對我說過同樣的話?!?/p>
此時的我突然有點蒙,我問身邊邊聽邊做筆記的學生:“這位老師是不是叫××?”
“對啊,你怎么知道?”
“咱們一個系的,她以前也是我的老師?!?/p>
原來是她!十多年未見,我已經(jīng)淡忘了她的樣子,甚至一時想不起她的名字,可那份兒喜歡的感覺卻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這種感覺不因時光流逝而凋零,只會在再次相逢時被輕輕喚醒。我想起十多年前那些寧靜的校園時光,一向不愛聽課的我因為她第一次坐到了教室第一排,她以為我志于學術,還曾鼓勵我好好用功……
書店的燈光就像她的眼睛一般柔和明亮,嘉賓老先生還在滔滔不絕,而我早已心蕩神馳。這個屬于文學的夜晚忽然有了別樣的味道。我想,講座結束后應該找她聊聊,告訴她我是她十多年前的老學生……
一早,明人剛上班,靠背椅還沒坐熱,就有學生家長來告狀:“你們學校老師裝神弄鬼的,把我的孩子都嚇得半死了!”
少婦牽著個小不點,氣咻咻地,小不點也噘著嘴,淚珠子含在眼眶,似乎隨時都要滾落下來。
“家長,您請坐。有什么事好好說?!泵魅藨B(tài)度和藹。
“你們那個老師,不好好走路,半夜里還折騰。真是有??!”
這時,辦公室門被輕叩了兩下,隨后被緩緩推開,一位瘦骨嶙峋的小個子男人帶點拘謹?shù)貑枺骸邦I導,我能進來嗎?”明人朗聲道:“請進?!薄安缓靡馑迹铱匆娺@位家長帶孩子到您辦公室,估計是告我的狀,我趕緊跟了過來,解釋幾句,免得誤會。”瘦個男子小心翼翼地說道,“領導,我是教務室的劉國文,是一個倒走愛好者,我每天半夜都在操場倒走一會。這樣才睡得著覺,沒想到,昨晚把這位小朋友給嚇著了。真是抱歉。”他欠了欠身,對著明人,也對著那對母女。
明人驀然想起,這位劉老師的倒走,他其實是見過的。有點納悶,少婦的小不點孩子,怎么半夜還在操場,以至于被嚇到了。少婦就解釋,孩子睡不著,一個人溜出宿舍到操場玩,半夜里,看到個黑漆漆的后腦勺越來越接近自己,怎么可能不受驚。
原來是一場誤會。
劉老師道了歉,明人也圓了場。少婦聽懂了,小不點也似懂非懂地咧嘴笑了。
明人留劉老師坐了一會。他問劉老師是何時學會倒走的,這么嫻熟,簡直無人可比。他知道倒走有諸多好處。他自己有時也會倒走幾十步,可左顧右盼的,就怕走太快跌倒了。劉老師說,他出生時就小,在醫(yī)院里待了好久,小時候身子骨也一直很虛,特別是腰板僵硬、酸痛,吃了很多藥都解決不了問題。后來,他開始練習倒走,幾十年如一日,逐漸就改善了。
“練倒走,我近乎‘走火入魔。只要有機會,我就倒走。有次在一個飯局上,坐累了,我就想站起來走走,可大家都圍坐得很帶勁,我不能一走了之。正巧,有位老兄要陳醋,我準備去拿,站起身,就倒走了過去。把大家和應聲進門的服務員都看呆了,就像小腦后長了眼睛,三步并作兩步,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鼐偷搅藟堑臈l茶幾邊上?!?/p>
“我倒覺得,你應該把這一招,教給我的老師和學生。也許,我們還可以舉辦倒走比賽。”明人有所感悟,由衷地說道。
“我和你想一塊了,倒走就是最好的健身運動呀!只要領導發(fā)令,我愿意無償教授大家?!眲⒗蠋煾吲d了,一邊說著,一邊技癢起來,抬起左腳,腳尖先著地,腳跟隨后,左腳站穩(wěn),右腳又抬起……在明人彈丸之地的辦公室,竟又歡快地倒走轉圈起來。
“說不定,奧運會也會選中這個新項目!”明人又感嘆道。劉老師也附掌贊成,連聲說好。
倒走運動很快在學校流行起來。
但不久,明人因工作需要,調(diào)任別處工作了。聽說,新來的領導對倒走運動頗是反感,不陰不陽地說過幾句話,給倒走運動潑了冷水。
其中說的一句是:“倒走就是走下坡路,難怪明人未提任?!?/p>
劉老師也傳遞來一句話:“新領導是跛子,沒話說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