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晨
圖1 潤方壺
紫砂壺是中國傳統(tǒng)茶壺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種。紫砂壺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說明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品與茶道文化的影響力,展現(xiàn)了中國手工藝人領悟自然的能力與卓越的工藝智慧。紫砂壺誕生在中國是一種必然。中國的江蘇宜興自然風景秀麗,人文環(huán)境極佳,手工藝人們形成極好地藝術修養(yǎng),促成了中國陶制藝術品的繁榮。
紫砂壺歸根結底來說是由點、線、面構成的立體幾何,在造型上十分豐富??紤]到紫砂壺的實用性能,手工藝人通常將之設計為方形或圓形,諸如四方、六方或石瓢壺那樣的造型也皆是從這兩種基本造型演變而來。紫砂壺通常身形小巧,有些甚至可完全置于掌中,以符合茶道活動的優(yōu)雅氛圍。圖1“潤方壺”是一件十分典型的圓器紫砂壺作品,在其簡約的外形之中蘊含著人生的智慧與哲學。人們透過它還能了解紫砂圓器的制作工藝特點。
“潤方壺”整體看上去十分清新脫俗,結構簡單清爽,以簡約為美,尤其將紫砂泥燒制后的質感呈現(xiàn)地比較突出,是典型的光器作品。與裝飾豐富的或幾何色彩強烈的筋紋器不同,光器作品通常少裝飾或無裝飾,它是以一種沉穩(wěn)內斂的氣質為特點,古樸氣息撲面而來,超凡脫俗的內在美更吸引人們的目光,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作的技巧。由于沒有裝飾,稍微的瑕疵都會影響壺的美感,因此光器作品有著極高的藝術水準。人們在欣賞光器作品時,視覺上的順暢與手感的細膩相結合,給予人心靈的寧靜與極致的美的享受。
壺身呈圓形,造型較為端正,周身弧線運行較為緩和,使壺身圓潤的同時有緊實飽滿的內在結構,棱角隱于圓角之中,使壺達到圓中有方的藝術境界。這是圓器作品的基本特點,在紫砂壺藝術中,圓器與方器并不是明顯對立的,將二者特點融合起來能夠傳達出開闊、多元的藝術氣質,此壺便是從這一點出發(fā)設計而成,所謂“潤方”即是圓潤、方正之意。
在制作工藝上,打泥片與打身筒是主要技法,手工藝人首先要制成各個部分所需的泥片,圍成壺身主體,鑲嵌上底部,再運用一些工具強化細節(jié),使線條呈現(xiàn)地清晰硬朗,對壺身與底部的轉折進行調整,使壺身線條于變化之中塑造壺的生動美感。上部則為承接壺蓋做好準備,使整件紫砂壺的線條過渡更加流暢。
壺身兩側是同樣簡約精致的壺嘴與把手。手工藝人首先要用泥條分別制作出壺嘴、把手,再與壺身進行銜接。此壺銜接處的處理也凸顯了精致氣息,尤其是線條宛若一體生成,絲毫沒有拼接痕跡,壺嘴與把手高度持平,使壺的造型更加穩(wěn)重。從這兩部分看,雖然簡單但處處彰顯著手工藝人細心地打磨,與壺整體的藝術氣質是相符的。
壺蓋可看作是一個三角形,像是寶塔頂部的形狀。壺蓋邊緣與壺身相接處十分細膩,兩側的線條與壺身兩側是具有一體感的。壺蓋頂部中央是明珠般的壺鈕,似是統(tǒng)領著全壺,使壺的整體外形結構最終完成。
壺采用傳統(tǒng)紅泥類燒制,表面紅潤細膩,光澤度極佳。與壺的結構造型結合起來看,如同陽光或流水從壺鈕部分傾瀉而下浸潤整個壺身,壺就如同沐浴在陽光和鮮潤的水色之中,充滿一種流動的意境,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空間?!皾櫡健卑环N人生的智慧,潤是圓,是人的隨和氣度,溫潤儒雅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中所追求的一種品格。棱角分明的“方”是做人的準則,方圓結合便是人生的智慧與哲學,手工藝人運用一種極簡極精的方式表現(xiàn)出一種深藏于壺中的哲學工藝智慧。
在工藝技術提高的當代,裝飾華麗或是造型新奇的紫砂壺已不罕見,但作為與中國傳統(tǒng)茶道文化契合的藝術品,濃厚的傳統(tǒng)韻味與深刻的思想對于紫砂壺來說是尤為重要的,手工藝人便是參透了這一點,本著純凈、樸素與自然的心態(tài)制作出這樣一件“潤方壺”,提醒我們在放松之時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
“潤方壺”所展現(xiàn)的是一種簡單的智慧美。通過對此件紫砂壺造型結構、所用泥料及制作工藝技法的分析,在細致體會此件紫砂壺哲學工藝美的同時,感受到圓器作品的制作特點,不僅從外部感受到紫砂壺,更能近距離地感受手工藝人的執(zhí)業(yè)精神,感受紫砂壺在傳承時凝結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