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婷
(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小說在唐代進一步發(fā)展,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說逐漸擴大題材面,面向現(xiàn)實,發(fā)展成獨具特色的傳奇小說。晚唐傳奇小說退潮,但并未退出歷史舞臺,其題材多為戲曲所吸收?!皞鲗懫媸?,搜奇記逸”的傳奇小說逐漸被改編為戲曲文本,繼續(xù)在歷史的舞臺上綻放光芒,接受時間和人民的檢驗,《李娃傳》就是如此。唐傳奇《李娃傳》是白行簡根據(jù)民間說唱故事“一枝花”加工寫成,宋朝時被改編為南戲《李亞仙》(散佚,僅存殘曲,收錄于《宋元戲文輯佚》);元朝時在前朝戲本的基礎上改編為雜劇《鄭元和風雪打瓦罐》(佚失)和《李亞仙花酒曲江池》(現(xiàn)存于《元曲選一百種》);明朝時改編有兩版,一個版本是朱有墩的雜劇 《曲江池》(收錄在 《朱有墩雜劇集校注》),另一個版本是徐霖(又作薛近兗)的傳奇《繡襦記》。
《繡襦記》問世后,傳到各地被地方戲曲吸收,現(xiàn)今川劇、越劇等地方劇種皆存有此劇目?!独C襦記》傳到福建后,也在閩地地方化?!陡=☉蚴蜂洝芬浨辶衷⒌摹妒S吟草》卷九《荷香書屋吟草》(下):“臘月十一日,鳴彩叔畢姻,后數(shù)日,同輩醵飲演優(yōu),西賓江登雷先生,命演《刺目》一出,所以示誨也?!绷衷楦=ê罟伲ń窀V荩┤?,上述記載系清嘉慶二十二年間事。《刺目》是《繡襦記》中的經(jīng)典出目,可見,在清朝《繡襦記》就傳到福州搬演舞臺。興化的莆仙戲被稱為“宋元南戲活化石”,保留了許多傳統(tǒng)的古劇目。其中《鄭元和》存留至今仍在舞臺上大放異彩,學界認為,莆仙戲《鄭元和》延續(xù)了《繡襦記》的主要情節(jié)。吳捷秋先生的《梨園戲藝術(shù)史論》記述了梨園戲《李亞仙》成戲的過程,該戲原先由梨園老藝人黃家健、許志仁口述記錄本,而后編劇林任生吸收了《繡襦記》的重點情節(jié)“蟬蛻”“絕境”“護襦”等,將故事編寫地更為細致,訂改劇名為《李亞仙繡襦記》。
《繡襦記》成書后,流傳甚廣,其版本眾多。周凌云先生在《<繡襦記>版本考述》一文中整理出十六個版本,其中可見版本九版,分別是:“寶晉齋本、李卓吾批評本、明萬歷蕭騰鴻刻本、繡刻演劇十本所收本、朱墨套印本、六十種曲本、六合同春本、喜詠軒叢書乙編所收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本?!彼指鶕?jù)內(nèi)容上的差異將上述版本分為兩個系統(tǒng):寶晉齋本和明萬歷蕭騰鴻刻本。寶晉齋本、繡刻演劇十本所收本、六十種曲本三個版本內(nèi)容較為相似,屬于寶晉齋本系統(tǒng)。六合同春本和蕭騰鴻刻本同底本,喜詠軒本、古本戲曲叢刊本和朱墨套印本同底本,這五個版本都屬于蕭騰鴻刻本系統(tǒng)。周凌云先生通過文本的比較,指出寶晉齋本成書時間早于蕭騰鴻刻本,并且與寶晉齋版本系統(tǒng)比,蕭騰鴻刻本系統(tǒng)的“文字內(nèi)容更完整、用語更準確、更文雅,兩個版本的回目差別較大。”寶晉齋本、李卓吾批評本、明萬歷蕭騰鴻刻本、朱墨套印本這四個版本在流傳中或成為底本,或被其他版本套用,可通過文本分析判斷其成書的先后順序以及不同版本之間的關(guān)系。周凌云先生從《繡襦記》不同版本的批評出發(fā),比較各個版本的總批、眉批,梳理了各個版本成書的順序以及版本之間的關(guān)系:朱墨套印本成書最晚,套用了蕭騰鴻刻本和李卓吾本的眉批;明萬歷蕭騰鴻刻本次之,簫本對寶晉齋版本進行補充修改,因此寶晉齋本早于蕭騰鴻刻本;李卓吾本成書最早,寶晉齋本的批語是李本的一部分。
筆者選擇寶晉齋系統(tǒng)下的六十種曲本和明萬歷蕭騰鴻刻本系統(tǒng)下的朱墨套印本作為研究對象,二者的差異較大且流傳較廣,可研究的內(nèi)容較為豐富?!独C襦記》六十種曲本是明代藏書家毛晉收集編輯整理的,編于明代崇禎年間,原刻本是《繡刻演劇十本》第四套《繡襦(亞仙)》?!独C刻演劇》原無總名稱,《繡刻演劇十本》或《繡刻演劇》是時人的指稱,“六十種曲”是康熙年間重印《繡刻演劇十本》時加上的總名稱?!独C襦記》六十種曲本收錄于《六十種曲》,版本為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独C襦記》朱墨套印本于明末刊刻,該本分為四卷,因此多稱此本為《繡襦記四卷》。筆者選擇的影印本封面貼有內(nèi)閣文庫標簽,館藏點于日本內(nèi)閣文庫。
六十種曲本分為上下兩卷,版框為四周單邊,有界行,為烏絲欄,行款為半葉九行十八字,小字單行每行十八字。版心題有:繡襦記X(上或下),頁碼緊隨在題字后,無魚尾,白口。
朱墨套印本分為四冊,版框為四周單邊,無界行,為烏絲欄,行款為半葉八行十八字,小字單行每行十七字。版心有題名,根據(jù)內(nèi)容的不同,題名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汧國夫人傳,版心題汧國傳,頁碼位于版心尾部;第二部分為繡襦記目錄,版心題繡襦記目,頁碼位于版心尾部;第三部分為插圖,版心題繡襦圖,頁碼位于版心尾部;第四部分為曲本正文,版心題繡襦記卷X(一、二、三、四),頁碼位于版心尾部,無魚尾,白口。每一部分、每一冊頁碼均會重新排序。該版本有標點和批注,皆為紅跡;批注為眉批,每行四字。
根據(jù)兩個版本版式內(nèi)容繪制表格,方便比較差異,表格如下:
六十種曲本 朱墨套印本板框 四周單邊 四周單邊界行 有 無行款 半葉九行十八字,小字單行每行十八字 半葉八行十八字,小字單行每行十七字
版心題字 繡襦記X(上或下) 汧國傳、繡襦記目、繡襦圖、繡襦記卷X(一、二、三、四)頁碼 位于版心題字后 位于版心尾部魚尾 無 無象鼻 白口 白口標點 無 有批注 無 有
六十種曲本與朱墨套印本在版式方面差異不大,均有板框、版心題字和頁碼(題字內(nèi)容與頁碼位置有差異);均無魚尾和象鼻;朱墨套印本無界行,六十種曲本無標點和批注;兩個曲本在行款有些許差異。
六十種曲本分為上下兩卷,共四十一出。第一卷分為兩個部分:繡襦記卷上目錄和曲本正文,卷一共二十出;第二卷也分為兩部分:繡襦記卷下目錄和曲本正文,卷二共二十一出。
朱墨套印本,分為四卷,四個部分,共四十一出。第一卷包括:汧國夫人傳、繡襦記目、繡襦圖和繡襦記曲本正文一至四出。第二卷為曲本正文五至十六出,共十二出(注:全本中用“出”表示回目,第五出除外,用“折”代替“出”;此外,目錄處為“第五出載裝遣試”,正文曲本為“第五折載裝遣試”)。第三卷為曲本正文十七至二十八出,共十二出。第四卷為曲本正文二十九至四十一出,共十三出。
朱墨套印本全文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汧國夫人傳》,汧國夫人即李娃,李娃因“婦道甚修,治家嚴整,極為親所眷。向后數(shù)歲,生父母偕歿,與娃持孝甚。至有靈芝產(chǎn)于倚廬,一穗三秀。又有白燕數(shù)十,巢其層夢?!北环鉃闆F國夫人?!稕F國夫人傳》是李亞仙和鄭元和故事的最早版本,朱墨套印本將此傳奇小說放置在首卷第一部分,指出繡襦記故事的源頭。第二部分是《繡襦記目》。第三部分是繡襦圖,共有十六幅版畫,版畫上還蓋有朱色小篆字體印章,印章小字對應出名。第四部分是曲本正文。
根據(jù)兩個版本結(jié)構(gòu)繪制表格,方便比較差異,表格如下:
六十種曲本 朱墨套印本卷/冊數(shù) 兩 四目錄 有(分上下) 有(總目)版畫 無 有改編底本 無 有曲本正文 有 有
六十種曲本和朱墨套印本結(jié)構(gòu)差異較大。朱墨套印本多了改編底本《汧國夫人傳》和十六幅版畫;兩套本子冊數(shù)不同,目錄編排上也有差異,六十種曲本目錄根據(jù)上下冊內(nèi)容分冊刊印,朱墨套印本則以總目的形式呈現(xiàn)。從曲本結(jié)構(gòu)角度分析,朱墨套印本比六十種曲本更完善精美。
1.回目的比較
六十種曲本和朱墨套印本的回目皆是四十一出。六十種曲本僅在目錄標明回目內(nèi)容,曲本正文只標“第X出”;朱墨套印本在目錄和正文皆標明“第X出”和出目內(nèi)容。此外,兩套曲本在出目上有四處有出入,具體出入見下方表格。
六十種曲本 朱墨套印本第十四出 試馬調(diào)琴 殺馬調(diào)琴第二十九出 聞信增悲 聞信增思第三十三出 剔目勸學 剔目勵學第三十八出 郵亭共宿 共宿郵亭
第十四出的主要內(nèi)容是,李亞仙托說身體不快,想吃馬板腸湯,鄭元和為討亞仙歡心,要來興殺五花馬,取馬板腸做湯吃。六十種曲本寫作“試馬調(diào)琴”,朱墨套印本寫作“殺馬調(diào)琴”,這種差異可做兩種解釋。第一種,該情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是元和殺馬討歡心,因此“殺馬調(diào)琴”符合曲本內(nèi)容。“弒”字形和字義與“殺”相似,同時“弒”的字音與“試”相同,可看做在傳抄或者刻印過程中的訛誤,將“殺”錯寫成“試”。第二種,李亞仙先是托身體不快之辭要吃馬板腸湯,待殺馬做湯后,又嫌棄腥膻不吃,可見其并非真心想吃那湯。后小旦上場,托鴇媽口信要亞仙轉(zhuǎn)動迎客,亞仙拒絕,元和便出錢幫打點。將此回與上一回《姨鴇夸機》聯(lián)系起來,賈二媽教李亞仙“搖樁做鬼”計,裝作哭哭啼啼,騙鄭元和是鴇母要她轉(zhuǎn)動迎客掙錢??蓪⒋颂幍摹霸囻R”理解為李娃仙借馬試探鄭元和真心。二十九出和三十三出中“悲”和“思”,“勸”和“勵”,意思相近,均可很好地解釋該出主要內(nèi)容。但在兩個版本回目內(nèi)容用字的比較中,可看出朱墨套印本比六十種曲本用字更加典雅含蓄。三十八出中詞語次序顛倒,并不影響文義。
2.曲本插圖的比較
與六十種曲本相比,朱墨套印本多了十六幅版畫。十六幅版畫分為對應十六出戲,分別是:《正學求君》《厭習風塵》《載裝遣試》《遺策相挑》《逑葉良儔》《鳴珂嘲宴》《竹林祈嗣》《生拆鴛鴦》《歌郞競技》《孤鸞罷舞》《教唱蓮花》《襦護郞寒》《剔目勵學》《策射奪元》(版畫印章和正文出名為“策射奪元”,目錄為“策射頭名”)、《父子萍逢》、《汧國流馨》。
《繡襦記》朱墨套印本于明末刊刻,此時的木刻版畫發(fā)展已經(jīng)成熟,而朱墨套印在當時的木刻版畫業(yè)中頗負盛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出自名家之手,構(gòu)圖上特別注意背景的描繪,通過場景的烘托渲染故事情節(jié),人物占畫幅比例較小,具有濃郁的抒情性和寫意性?!薄独C襦記》朱墨套印本十六幅圖雖是戲曲文本的插圖,但是版畫內(nèi)容上并沒有戲臺的痕跡,它脫離早期曲本“唱與圖合”的束縛,它合于文本本身。它十分注重版畫與戲曲文本內(nèi)容的契合和意境的渲染。以第二十回《生拆鴛鴦》為例,文本內(nèi)容是李大媽設計拆開亞仙元和,計成帶亞仙渡河離開,亞仙淚灑江邊,忍痛離開。版畫細致地描繪了起伏不定,波濤洶涌的大江和遙遠綿亙的群山,用小小一角描繪亞仙被騙來渡江的場景。用起伏不定的大江來暗示亞仙此刻的難平的心緒:被騙的憤怒、與元和分離的痛心不舍和對未來的擔憂;同時也隱晦表示了亞仙作為煙花女子的命運,沉沉浮浮,并非其自身所能掌控。而遙遠的群山則代表橫亙在亞仙元和之間阻礙,暗示二人相去甚遠,再見可能甚微,加深了亞仙的痛苦。又如第三十三回《剔目勵學》,該幅插圖向我們展示:在簡陋的茅草屋里,亞仙自毀美目,而遠處的云端之上是精致的樓宇。畫師用簡陋茅草屋和精致的樓宇的對比來暗示著元和的現(xiàn)狀和亞仙期待中元和的未來,集中在場景的描繪而非人物動作神態(tài)細節(jié),借此描繪該出的主要矛盾沖突和深刻內(nèi)涵。
葉德輝先生《書林清話》:“吾謂古人以圖、書并稱,凡有書必有圖?!痹谥袊糯鷪D書中,圖畫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力,它是圖書內(nèi)容的一部分,和文本內(nèi)容相輔相成,互相解釋,可作為評判書籍價值的標準之一?!独C襦記》朱墨套印的插圖既合于曲本內(nèi)容,又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比較《繡襦記》朱墨套印本和六十種曲本,前者顯然更加豐富精致,更有價值。
3.曲本正文內(nèi)容的比較
(1)科介
“科介”是戲曲藝術(shù)的表演術(shù)語,是劇本中的舞臺提示。鄭倩茹在《明傳奇科介研究》一文中給出了科介的定義:“科介,又稱為科汎、科范,或單稱為科或介等,是劇本中對人物動作表情、武打、歌舞、音響、舞臺效果的規(guī)定?!薄翱平椤痹且粋€詞,只因“科”和“介”在戲曲戲文中的作用類似,故被合稱。但“科”和“介”還是有所區(qū)別的,錢南揚指出:“大抵南戲習用‘介’,北劇習用‘科’,乃方言之不同?!蹦蠎蛄晳T將舞臺表演動作稱為“介”,北曲習慣稱為“科”,可循著這一習慣判斷曲本所屬戲曲類型或區(qū)域。
六十種曲本和朱墨套印本在“科介”的使用上也有差異。六十種曲本中多使用“介”,全本中使用“介”二十九次,使用“科”九次?!独C襦記》為傳奇本,傳奇是在南戲和北曲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此“介”和“科”交替使用可以看出傳奇身上南戲和北曲的影子,也可看出六十種曲本并不規(guī)范,沒有統(tǒng)一全篇體制。朱墨套印本統(tǒng)一使用“科”,體制較為規(guī)范。此外,朱墨套印本中的“科”寫得更詳細精彩,如第四出《厭習風塵》,朱墨套印本比六十種曲本多了動作描寫:“旦打凈科”“打旦科”,兩個動作的描繪出了李亞仙在風月場上的媚態(tài);再如第十出《鳴珂嘲宴》,李大媽嘲笑樂道德是光棍精,“凈作色科”四字就將樂道德的內(nèi)心變化展示出來??平樵趹蚯局邪l(fā)揮著重要作用,它是劇本舞臺搬演時的依據(jù)之一,它幫助讀者了解人物內(nèi)心變化,給予演員動作形態(tài)指導,對于舞臺表演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因此,科介的好壞詳略可以作為判斷曲本優(yōu)劣的標準之一。朱墨套印本的科介既規(guī)范又精彩詳實,與之相比,六十種曲遜色不少,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可看出朱墨套印本的質(zhì)量更高。
(2)曲本文本
《繡襦記》朱墨套印本和六十種曲本的文本內(nèi)容差異不大,僅幾處不同。首先是在開頭,朱墨套印本在第一出《傳奇綱領》多了一段曲文:“[凰凰閣]嗟蝶夢,香沉渾如翠幄,迷酣一片桃花萼??珊蘅耧L妬雨,忒煞情薄,盡把韶華送卻。楊花無奈,是處穿簾透幙,豈知人意正蕭索,傷心也,這般愁沒處安腳,桂子黃時蓮花落。(問內(nèi)科)后房子弟,今日演什么傳奇。(內(nèi)應科)鄭元和李亞仙繡襦記。(末)待小子點綴幾句,便見全傳?!泵髑鍌髌娴谝怀鲩_頭是開門大意,又稱為副末開場,副末上場先來一曲“上場曲”,而后與幕后的人來一段簡短的對話。再接著就是第二首曲子,第二首曲子內(nèi)容即戲文內(nèi)容梗概。朱墨套印本首出結(jié)構(gòu)完備,有:“上場曲”、對話和戲文內(nèi)容梗概,而六十種曲可能因為脫落等原因,首出僅有內(nèi)容梗概。從傳奇體制這個角度看,朱墨套印本更為完備。其次是第十出《鳴珂嘲宴》,這一出的主要內(nèi)容是樂道德不請自到李亞仙家中找元和,想討頓酒吃消遣消遣,但在酒席上卻被鴇母李媽嘲笑是“光棍精”。六十種曲本中,脫落了李媽在行酒令過程中嘲笑樂道德是“光棍精”部分,而朱墨套印本則完整地描述了這個場景:“(凈)這等媽媽與亞仙都該罰一大杯。(生)他說的是詩句。(凈)是他家的熟令該罰。(生)怎么是他家的熟令。(凈)令中只要水晶二字,他家原是水人的精(貼)這等說起來,樂相公是精光棍,光棍精。(凈作色科)(生)樂兄,酒后戲談,不必介意?!痹摮龅某雒麨椤而Q珂嘲宴》,“嘲”字點明了宴會上發(fā)生的事情,六十種曲本所缺失的這一小節(jié)對話是本回最重要的對話,即李媽嘲笑樂道德,也為第十一出《面諷背逋》樂道德惱怒欲與熊店主勸鄭元和莫再去李家尋歡做鋪墊。從體制和文本內(nèi)容上看,朱墨套印本比六十種曲本更加完整。
(3)批語
朱墨套印本在文本上方空白處題有批語,批語的主要內(nèi)容是點評人物言行或者故事情節(jié)?!独C襦記》在描寫和刻畫人物、構(gòu)思情節(jié)時埋下的伏筆和暗藏的內(nèi)涵,被書眉上的評語用諷刺戲謔的口吻一一道出。以第十二出《乳壻傳兇》為例,該出的開頭是鄭儋自得意滿地唱道:“兩岐麥秀桑田。萬民示辱蒲鞭。循良有傳效前賢。管取好名傳。”眉批上寫有:“如此清官,不知令郎嫖資從何處得來?!鳖}寫批語的作者稱鄭儋給元和的應試的錢財為嫖資,諷刺了此刻仍不知情的鄭儋;鄭元和留戀花叢散盡千金,如此豐厚的嫖資都是來自自詡效賢的刺史鄭儋,評語用簡短的一句話就點出鄭儋的虛偽可笑。又如第二十五出《責善則離》,鄭儋知道兒子在大街上唱挽歌,怒打元和。原文寫道:“〔外〕呀。我聞說你為金多死盜賊。誰想你流落在卑污地。做歌郞歌薤露詞。做歌郞歌薤露詞。那裏是念之乎者也兒。宗祿取馬棰來。著實與我打?!泵寂蠈懹校骸按蚯Ю锺x正須馬捶?!贝颂幍那Ю锺x與第五出《載裝遣試》鄭儋稱兒“云霄路千里奮龍駒”和第三十九出《父子萍逢》鄭儋夸兒“果是吾家千里駒”相呼應。千里駒代表著鄭儋對兒子的期待和對門楣權(quán)勢的看重,兒子應試出門前,稱兒為千里駒,望其能光耀門楣;兒子作歌郎唱挽歌,用馬捶毆兒致死;兒子金榜題名被賜官,赴任途中父子相認,夸贊兒子為千里駒。作者用千里駒寫出鄭儋對兒子態(tài)度的變化,眉批上“打千里駒正須馬捶”八字寫出了鄭儋的無情、冷漠與自私。朱墨套印本上的眉批尖刻辛辣,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解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透過這些眉批,我們可以窺見古人的評判標準和價值取向,對我們深入理解文本與文本所屬時代的價值導向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朱墨套印本比六十種曲本更有研究價值,可研究的對象更多。
注釋:
[1]林慶熙、鄭清水、劉湘如:《福建戲史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6~157頁。
[2][3]周凌云:《<繡襦記>版本考述》,《藝術(shù)百家》2004 年第 5 期。
[4][9][10][11][12](明)薛近兗:《繡襦記》卷1,朱墨套印本,第11頁,第1頁,第19頁,第29頁,第35頁。
[5]趙春寧:《插圖版畫與中國古典戲曲的傳播》,《中華戲曲》2009年第1期。
[6]葉德輝:《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第218頁。轉(zhuǎn)引自:趙春寧:《插圖版畫與中國古典戲曲的傳播》,《中華戲曲》2009年第1期。
[7]鄭倩茹:《明傳奇科介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7年。
[8]錢南揚:《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1頁。轉(zhuǎn)引自:鄭倩茹:《明傳奇科介研究》,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