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具有藝術性、審美性的綜合學科,語文文章中的字詞句章,謀篇布局都散發(fā)作者智慧的光芒,給讀者帶來美的感受。人們在生活中有愛好美、向往美、追求美的共同愿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帶領學生去體驗、感悟文章中的美,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本文將探討在語文素質教育中的審美教學方法。
【關鍵詞】語文;素質教育;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1-0092-01
【本文著錄格式】馮凱.探討語文素質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課外語文,2020,19(21):92,94.
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素質教育的要求,語文學科教學是有效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方法途徑,其具有教育性、審美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對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和自身性情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為學生開展獨特的審美教學,真正將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活動中踐行,使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感受美好事物的存在,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一、挖掘文本美感因素,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語文教學是開展美育教學的重要陣地,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性、鑒賞性,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自身的美感。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挖掘教材內的美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審美點,將語文教育與美育相結合,使學生感受語文文章所蘊含的韻律美、意境美、語言美,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審美意識,提高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例如古詩以其簡單凝練、意蘊深厚著稱,其中不僅飽含詩人的情感觀念,更滲透文學藝術作品之美,具有豐富的美感因素,是開展審美教學的有效方式。在學習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時,教師讓學生探尋本詞中的景物描寫,學生通過閱讀本詞找到煙柳、畫橋、云樹、怒濤等景物描寫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釣叟蓮娃等美好人物景觀,教師可以讓學生描繪詞中的場景,并探尋詞人作詞之精妙。學生在認真分析本詞后發(fā)現詞句對仗工整之美,詞人利用夸張奪目的寫景手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閱讀印象,高聳入云的大樹、白色霜雪的波浪帶給學生美好的學習體驗,學生在閱讀本首宋詞時,深刻感悟文學藝術作品帶來的意境和情感之美。教師在審美教學中挖掘文本中的美感因素,使學生在學習時如臨其境,達到引人入勝的學習效果,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審美點,提高學生文學藝術作品鑒賞能力,帶給學生精神上的愉悅和樂趣。
二、開展個性審美教育,創(chuàng)造廣闊審美空間
現階段的教學中強調個性發(fā)展,教師在語文審美教學中同樣要注意學生審美活動的個性化,正如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審美教學時不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限定學生個人欣賞事物的方法和發(fā)表看法的方式,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廣闊的審美平臺,使學生在觀看完文學藝術作品之后,根據個人的真情實感流露出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和想法,給學生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帶去更加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
例如在學習《碧螺春》這篇課文時,這篇文章中有許多關于采茶場景的描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文章中細膩的人物景物描寫的學習理解,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在學生朗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最喜愛的一句話進行賞析,有的學生認為“翠綠欲滴的茶樹叢中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這句最好,因為用銀鈴形容采茶女的笑聲更加生動真實,表現出采茶女歡快的心情和勤勞淳樸的本性;有的學生認為“在湖山的上空鋪開萬道金光,茶園也被染上一層金色”這句描寫最好,因為在作者的描述下清晨的茶園呈現出真實的景象,給自己帶來身臨其境般的閱讀體驗。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審美教學方式,使學生按照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方式去理解閱讀文章內容,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審美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打破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方面的禁錮限制,使每個學生能發(fā)表出自己內心的閱讀體驗,為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出更加廣闊的空間。
三、借助先進教學工具,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培養(yǎng)時,為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彌補課文語言文字講解方面的不足,帶給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視覺體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影像播放技術,在講解關于景物描寫方面的文章時,通過給學生播放相關內容的視頻短片,加深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印象,吸引學生真正投入到課文描述的情景中,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鑒賞情操。
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景物描寫的文章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學生知道荷塘景色非常美,但很少有學生能欣賞到月色下的荷塘,教師通過給學生播放月色下荷塘的景象,既可以彌補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不足,同時可以給學生帶去更加直觀形象的視覺體驗,學生在視頻的幫助下可以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理解作者所描述的“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的場景,在教學視頻中學生可以觀察到月色下舒展、輕盈、修長的荷葉,在月光下晶瑩、明亮、干凈的荷花,使文字走出課本,變成一張舒展的畫卷,投映到學生的眼睛里,給學生帶來真實的美的感受。教師創(chuàng)新審美教學方法,借助先進教學手段使學生深入文章描繪場景中,有助于學生感知文學藝術作品之美,更好地體驗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
四、組織朗讀古詩教學,探尋詞句構造之美
語文學科是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和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除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方面的審美教學工作,同時可以帶領學生去體驗語文中遣詞造句、節(jié)奏優(yōu)美的特點,使學生通過對所學內容的朗讀感受其中所蘊含的韻律之美。
例如教師在學生學習古詩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學生發(fā)音的清晰準確,鍛煉學生在朗讀古詩時語調生動、輕重適宜的能力,真正做到抑揚頓挫的朗讀效果。在朗讀《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詩句的斷句,一小半句分三次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在學生朗讀后,應使學生學會抓住詩中關鍵詞句的能力,帶領學生研讀景物,體會其中的意境。學生通過朗讀了解詩中描寫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楊柳等富有早春特色的景物,這些景物營造輕松愉悅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富有生機早春的喜愛之情。學生在朗讀中用舒緩明快的語調,既能放松自己的學習心情,同時可以貼近作者當時描繪景物時的真實思想,使學生在朗讀古詩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鑒賞能力,加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向往和追求。教師不僅注重學生的文本閱讀教學,同時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鍛煉和培養(yǎng),可以使教師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開展得更加有效。
五、結語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是新時期下素質教育對教師教學工作提出的內在要求,同時可以真正挖掘語文學科所蘊含的文學藝術之美,使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感受字詞句章、謀篇布局所帶來的美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實現自身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完善和發(fā)展。相信在教師的審美教育下,學生可以更好地感悟文學藝術作品,從中獲取精神文明和藝術文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健全的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王勇.發(fā)現美 欣賞美 創(chuàng)造美——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的重要性[J].新課程,2017(34).
[2]陳嫻.孩子,讓我陪你慢慢長大——淺論低段后進生的書寫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018(7).
[3]楊艷,張靜.讓美育與生命成長相伴——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小學教學參考,2008(21).
[4]陳琴玲.審美教育:給孩子發(fā)現美的眼睛[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