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摘要:紅色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不能拋棄的傳統(tǒng)、不能丟掉的根本。在新時期下要結(jié)合時代特點,常抓不懈地面向全社會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宣傳紅色文化。從感性認識方式入手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助力下一代逐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樹立紅色信仰。
關(guān)鍵詞:紅色精神;紅色基因;紅色信仰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diào):“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奔t色精神是幾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長期艱苦奮斗、流血犧牲凝聚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精神是我們黨不能拋棄的傳統(tǒng)、不能丟掉的根本。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到延安、井岡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復強調(diào)讓紅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一、弘揚紅色精神必須常抓不懈,才能在弘揚紅色精神中傳承紅色基因,在弘揚紅色精神中樹立紅色信仰
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jié)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chuàng)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jié)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敝袊袷切聲r期下紅色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和紅色精神一脈相承。要堅持不懈的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紅色信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們的精神家園建設(shè)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養(yǎng)分,為實現(xiàn)中國夢凝聚精神動力。
精神是文化的核心,而精神的核心是信仰。信仰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植入的。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紅色信仰,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懷,對紅色精神的弘揚必須常抓不懈,占領(lǐng)思想意識陣地。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代代相傳的重要原因在于堅持不懈地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成語“刻舟求劍”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呂氏春秋·察今》;“葉公好龍”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五》;“孔融讓梨”,孔融:東漢末年文學家。這些成語無一不是歷史悠久、但也是現(xiàn)今人人耳熟能詳?shù)脑~匯,其原因在于我們對于這些成語的內(nèi)涵和精神長時間的進行傳播、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光榮傳統(tǒng)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zhì)?!币WC黨和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常抓不懈地弘揚紅色精神,在弘揚紅色精神中傳承紅色基因,在弘揚紅色精神中樹立紅色信仰,使紅色文化融入民眾的血脈之中。
二、面向全社會民眾弘揚紅色精神,助力下一代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紅色信仰
紅色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面向全社會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堅持不懈地大力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潛移默化地使全社會接受紅色文化,樹立紅色信仰。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xù)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xiàn)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鼻嗌倌陜和亲鎳奈磥恚褡宓南M?,必須要使下一代了解黨史、國史,對黨、對國家充滿信心,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走向勝利和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2017年一段視頻和一封“家長來信”曾刷爆“朋友圈”。視頻中是一名小學生在課堂上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劉胡蘭》,讀到動情處情不自禁哽咽落淚了,可能是表情略顯夸張,身邊童心未泯的同學們哄堂大笑。這段視頻引起了部分學生家長的不滿,其中網(wǎng)上展示了這樣一封“家長來信”。這封“家長來信”里,家長明確反對孩子學習劉胡蘭,認為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學校不該在下一代心里埋下“血腥、殘忍和仇恨種子”,引起了不少網(wǎng)友紛紛對這封“家長來信”的內(nèi)容進行了反駁。新時期的青少年兒童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以有多元和豐富的精神生活,但大公無私、勇于犧牲的英雄品質(zhì)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都是下一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紅色精神、紅色基因、紅色信仰必須代代相傳。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下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對他們紅色精神的弘揚尤為重要。鄧小平曾指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每個成年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是從小逐漸形成的。面對現(xiàn)實中復雜紛亂的社會現(xiàn)象,網(wǎng)絡(luò)上鋪天蓋地的信息、新聞,越來越早熟的下一代,對他們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紅色精神的弘揚應(yīng)趨向低齡化,從小抓起,寓教于樂,從兒童時期開始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紅色的印記。
三、從感性認識方式入手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紅色信仰
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chǔ),人們對于事物的了解是先從感性認識開始的,因此,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要從感性認識的方式入手。感性認識是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突出情感的直接體驗,以感性認識的方式弘揚紅色精神更容易使受教育者達成情感上的共鳴,給予受教育者直觀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可以使這種教育效果更加持續(xù)、深入,促使受教育者的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情感激發(fā)轉(zhuǎn)變?yōu)槔硇运伎?,最終使受教育者在情理交融中得到升華,樹立起紅色信仰。
(一)借助多種方式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對民眾,主要是青少年、兒童進行潛移默化的紅色文化教育
借助網(wǎng)站、APP、游戲、動漫、媒體、廣播等多種形式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對民眾,主要是青少年、兒童進行潛移默化的紅色文化教育,更符合新時期下的時代特征和教育理念,更容易被民眾所接受,可以潛移默化的使學生、民眾了解革命歷史,培養(yǎng)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紅色信仰。
(二)面向青少年舉辦假期紅色教育類游學活動
截至2019年9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總數(shù)達到473個。基本覆蓋了從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到解放戰(zhàn)爭勝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紀念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應(yīng)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課堂。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學可以增加閱歷、開闊眼界。在教育部假期嚴禁補課的情況下,舉辦假期紅色游學寓教于樂,符合現(xiàn)下的教育理念。201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diào)研期間指出:“革命傳統(tǒng)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要把這些革命傳統(tǒng)資源作為開展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奔t色教育類游學可以直觀地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現(xiàn)場教學,參與性強,身臨其境,助力青少年在感知中領(lǐng)悟,在實踐中升華,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樹立起紅色信仰。
參考文獻:
1.丁德科王昌民:紅色精神百年史述論[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第20期
2.周人杰:“孩子學劉胡蘭“令人毛骨悚然”?媒體:讓英雄照亮孩子”[N],
人民日報,2017年6月1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