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莉萍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1300)
腦卒中偏癱可在腦出血及腦缺血的情況下出現(xiàn),是急性腦血管疾病最常出現(xiàn)的癥狀之一,患者同側上下肢、面部等部位的肌力減弱,出現(xiàn)功能障礙[1]。研究表明康復訓練能幫助偏癱患者恢復肌力,因此我院于2017年9月~2019年1月選取128名患者進行對照實驗,分成兩組,對其中一組腦卒中偏癱患者加入早期康復治療,以期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實驗的參與對象為128名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經過影像學檢查確定其患有腦出血或腦梗死造成的偏癱,患者無嚴重的器官衰竭或精神類疾病。將其分為兩組,每組64人,a組患者平均年齡(61.39±9.34)歲,治療前BBS評分為19.84,Barthel指數(shù)為28.14;b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2.04±10.48)歲,治療前BBS評分為20.11,Barthel指數(shù)為27.36。以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試驗將對a組實施針對腦卒中偏癱的常規(guī)藥物治療,對b組則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早期康復治療,其內容如下:①在患者康復初期,先對其進行一些活動幅度較小的被動運動,如關節(jié)按摩、抬起床頭等;對于不能翻身的患者還要幫其定時翻身,鼓勵患者多活動健側肢體。②患者能坐在床上時就可實施床邊坐立的平衡練習,這之后再進行坐姿到站姿、行走的平衡練習,注意循序漸進。③進一步恢復后可鼓勵患者進行上下樓梯的練習,同時讓患者進行一些洗臉、吃飯、如廁等日?;顒拥木毩?。鼓勵患者多與人交流,有利于面部等肌肉的恢復,也能幫助患者減少焦慮情緒。④患者出院時囑咐患者在家堅持進行康復訓練看,并幫助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及運動計劃。
本次實驗將對比三項數(shù)據(jù),即兩組患者治療后的BBS評分、Barthel指數(shù)以及患者評價滿意度。BBS即Berg平衡量表,是國際上應用最多的平衡能力測量表,分數(shù)越高這說明平衡能力越強。Barthel表主要用于評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較高的可信度,其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自理能力越強。患者評價滿意度,由患者匿名填寫評分問卷,每項最高分5分,最后記錄所有項目的平均值。
本次實驗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a組患者在治療后的BBS評分為41.56,Barthel指數(shù)為47.91,對比治療有提升;b組患者在治療后的BBS評分為48.14,Barthel指數(shù)為67.49,有提升且幅度遠大于a組,說明早期康復治療對于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療效好于常規(guī)治療;a組滿意度為2.98,低于b組的3.97;以上數(shù)據(jù)差距較大(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情況對比
腦卒中屬于是我國中老年人的常發(fā)病,雖然其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治療后患者還是很容易患偏癱,影響其生活質量。過去對于腦卒中偏癱的治療往往局限于營養(yǎng)神經的藥物,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康復訓練能夠幫助患者加快部分神經元再生,同時能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生活[2]。本次研究中,b組患者的BBS評分、Barthel指數(shù)上升均高于a組,說明早期康復治療對比常規(guī)治療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平衡和生活能力。同時,b組的滿意度更高,說明患者對該種治療更為接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