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敏,邱會國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河南 汝州 467599)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由心肌缺氧供需失衡引發(fā)心肌供血不足或心肌損傷所致,具有發(fā)病率高、預后差、死亡率高的特點[1]。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急性心肌梗塞,觀察其對心肌再灌注及微循環(huán)的影響,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患者。分成兩組各42例。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68.28±3.41)歲。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36~80歲,平均(68.52±3.16)歲。兩組基線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心肌梗塞治療指南》[2]中的診斷標準;②心功能分級Ⅰ~Ⅲ級[3];③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①藥物過敏;②嚴重肝腎肺功能障礙;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有出血性傾向;⑤高度懷疑有夾層動脈瘤。
兩組均給予利尿、強心、溶栓、補液、糾正水和電解質(zhì)紊亂等常規(guī)治療。予以阿司匹林腸溶片(意大利Bayer S.p.A.,國藥準字J20080078)100mg,口服,日1次。
觀察組加用益氣通脈湯。藥用黃芪30g,當歸、黨參、三七粉、丹參、柴胡、紅花、枳殼、葛根、牛膝、桔梗各15g,川芎、赤芍、桂枝各10g,炙甘草6g。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日1劑。
兩組均治療8周。
測定治療前后TIM I血流分級(TIMI Flow Grades,TFG)、校正的TFC(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心肌呈色分級(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統(tǒng)計冠脈血流TFG<3級、MBG<3級和CTFC≥40幀的患者比例。
檢測血液流變學、心電圖,管袢形態(tài)積分值、血液流態(tài)積分值、低切。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再灌注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再灌注指標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微循環(huán)相關(guān)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微循環(huán)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微循環(huán)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管袢形態(tài)積分值 血液流態(tài)積分值 低切(3/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2 3.18±0.52 1.96±0.53* 2.14±0.48 1.19±0.53* 15.53±3.12 11.35±3.28*對照組 42 3.14±0.49 2.83±0.52* 2.13±0.51 1.48±0.52* 15.25±3.27 13.71±3.26*t 0.363 7.594 0.093 2.531 0.401 3.307 P 0.359 0.000 0.463 0.007 0.345 0.001
急性心肌梗塞屬中醫(yī)“胸痹”、“真心痛”范疇。為風痰虛火、腑臟陰陽氣血虛衰之證,治療應以益氣、化瘀、通絡為主。益氣通脈湯方中黃芪、黨參補中益氣,赤芍、當歸、三七粉、紅花、川芎活血化瘀、祛瘀止痛,丹參活血化瘀、溫通心脈,桂枝溫通心陽,牛膝、柴胡、枳殼、桔梗升降并濟,葛根升陽舉陷,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益氣、祛瘀通脈之功效。藥理研究證實,丹參可預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防止再梗塞;黃芪、黨參可擴張冠脈,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清除氧自由基;葛根可清除血栓,提高冠脈血栓穩(wěn)定性。諸藥合用可有效提高冠脈血液流量,緩解心肌缺氧、缺血癥狀[4]。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急性心肌梗塞能夠有效提高心肌再灌注效果,改善心肌缺血情況,促進血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