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艷
隨班就讀教學模式下的融合教育,主張讓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一起在班級中上課學習,使特殊兒童能夠快速融入集體生活,并逐步掌握各項基礎知識技能。分層教學應用其中可以使隨班就讀教學更加貼合特殊兒童的實際需要。
(一)尊重學生差異性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將分層教學應用在小學語文隨班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全體學生作為教學對象與教學主體,因此要求教師在隨班就讀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尤其是特殊兒童的個體差異性,主動挖掘學生潛能,在有效調動其內(nèi)在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實現(xiàn)教育平等化
通過融合教育,讓智力、聽力等方面存在障礙的特殊兒童進入普通班級中,其與原本班級中的“學困生”等相同,具有特殊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需求等將其分為不同層次,結合學生具體層次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
(一)分層設標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將分層教學應用在隨班就讀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第一層次的學生語文基礎較為薄弱,語言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較低;第二層次的學生語文基礎一般,具有一定語言能力與實踐能力;第三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最好,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最強。層次劃分并不始終固定,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實際情況等對學生的層次進行相應調整。
完成學生層次劃分后,教師應當結合具體教學內(nèi)容,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置。例如在《四個太陽》一課中,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當以熟練掌握文中生字生詞,正確、流利誦讀課文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將學生深入感受作者借由畫四個太陽,表達自身美好心愿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則應當要求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體會作者想象之美。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描繪出自己心中的太陽。
(二)分層施教
1.同伴助學。教師可以主動采用同伴助學的方式,即通過利用兒童年齡、經(jīng)驗、興趣愛好、語言等基本相同的特點,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學互教,有效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形成深入認知。例如在《四個太陽》的生字讀寫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可以準確認識“園”“圓”和“元”字,筆者通過引導一、二、三層次的學生相互配合、互相幫助,相互間圍繞“園”“圓”和“元”字進行組詞造句,如有特殊兒童將“公園”錯認為“公圓”,此時層次等級較高的學生可以立即對其進行指正,告知其“圓”與“園”為同音字,但其寫法與含義完全不同,使特殊兒童在同伴的幫助下順利完成生字認讀、識記。
2.合作探究。教師應當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合作探究,自主完成小學語文學習。仍以《四個太陽》一課為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以優(yōu)帶差、互幫互助”的原則將不同層次的學生隨機分成各個小組,保障每組人數(shù)基本相同,而且每組同時包括所有層次的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探究,探討各季節(jié)對應的太陽是什么顏色,各季節(jié)的太陽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在此過程中,筆者深入學生中,耐心傾聽,認真觀察學生的動作、表現(xiàn)等,提供指導幫助。使特殊兒童也能夠加入普通學生的討論當中,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借助集體的智慧深化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與認知,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分層評價
由于融合教育中特殊兒童也參與到普通班級的課堂教學中,因此單純采用“以成績論英雄”的教學評價方式,顯然對特殊兒童以及班級中的“學困生”等學生群體不公平。為此,教師有必要積極采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引導各層次的學生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對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進行客觀評價。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特殊兒童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可以流利朗讀課文等及時進行鼓勵與肯定。并引導學生之間相互點評,進而使得學生可以對自我形成正確認知,意識到自身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幫助其獲得良好的學習成就感。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將分層教學應用在隨班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有助于實現(xiàn)平等教育,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重難點,靈活運用同伴助學、合作探究等多樣化的分層施教方法,適時進行分層教學評價,在小學語文隨班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