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金華
摘?要:初中階段,部分為學生展開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脫離于他們的真實生活的,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新課標制訂了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目的就是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但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較重,他們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可能會因為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擾而產生抵觸心理。因此,老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道德與法治框架的建立打下基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在課堂上的應用探析
生活情境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場景,但它是以真實存在的人和物為背景的?,F(xiàn)如今的教育機制更新得很快,但生活是永恒存在的,所以,生活情境在教育過程中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學校發(fā)現(xiàn)和重視。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設定可以將知識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本篇文章就是以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為話題進行探索討論。
一、 生活情境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意義
(一)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積極作用
初中階段的孩子表現(xiàn)欲強,要面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歡分出個勝負,愛表現(xiàn)。但是道德與法治課堂講的內容大多冗長而枯燥,課本上多的是大段大段的說教,長時間的講述會讓學生產生心理疲勞,日積月累下來就會對這種內容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出現(xiàn)抵觸情緒。而且單純的書面教育也不會讓他們對課本上所講的內容產生認同感,認為書上所描述的事情離他們很遙遠,和他們的生活無關。這時就需要老師將生活情境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們更加生動且直觀地意識到所學內容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還能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加強對學習內容的記憶與理解。同時,這種對學生來說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還能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對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積極作用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尤其是對于管教他們的父母和老師,往往是他們越是要求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對著干。這時,如果老師拿出老師的身份和權力來“鎮(zhèn)壓”他們,學生就算表面上服從了,聽話了,但是內心對于老師所做的事,所說的話還是不認同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就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用以改善師生關系。剛好生活情境所具有的特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適用性較強,生活情境在課堂上的加入,有效幫助了學生去更好更快地理解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也擔任起了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老師通過這個方式不但加深了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學生也通過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明白了老師的不易和良苦用心。加強了雙方的互相理解與尊重,對教學效果的改善有著較強的推動作用。
(三)教育方法組成部分之一:生活情境方法
人們對生活情境方法不太了解,以至于產生了一些誤解。比如:提起來生活情境方法就是:教師課前備課中多引入生活的例子。在教育過程中學校對于生活情境方法的管理是科學合理的,通過生活情境方法的引入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內容的形象生動性。生活情境方法使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生活情境方法的教學模式將生活引入課堂講課中,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豐富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和理性認知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增強公式在生活中的應用頻率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涵蓋全面,范圍廣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們結合自身的生活進行應用題計算,提高了計算能力的同時學生對于生活的感悟和實踐會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對于生活中各種事物進行思考的習慣得以養(yǎng)成,提高了實踐的效果,豐富了學生的道德與法治體驗。我國教育界的相關標準表示,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和他個人生活有關,也有的人表示這與他對于社會的接觸和自身對于經(jīng)歷的感悟有關。學生的成長與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的指導和引領息息相關。那么,成為一個優(yōu)秀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和恰當?shù)倪壿嬎季S能力需要深深的思考。目前我國教育界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方法可謂是層出不窮,但是要想選擇一種適合當時教育節(jié)奏,滿足教育目標要求的良好教學方法就需要將學生帶入課堂中引導到道德與法治問題面前。生活情境方法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的同時又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從而使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更加深刻。生活情境方法的教學法要多思考學生的狀態(tài)從而選擇一個合理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問題的導向與帶入。生活情境方法教學的出現(xiàn)讓學生們更加深入課堂具體問題的研究,對于課堂中提出的問題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總結。因此,我認為生活情境方法的教學法在新課改中意義非凡。
(五)生活情景教學為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做了補充
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教師教學模式死板更傾向于填鴨式教學和一言堂,造成了理論內容枯燥課堂氛圍不夠活躍的教學情況。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對于老師以及課堂的興趣有明顯的降低。生活情境方法的出現(xiàn)可以改善這一狀況,增強教師與學生互動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更加喜歡在課堂上發(fā)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對于生活情境的運用
(一)注重生活情境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二者之間的銜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以生活情境為基礎,合理運用以往生活中積累的經(jīng)驗來對教學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來加強生活與課堂二者之間的相互滲透。讓學生在學習法治知識的同時,了解不懂法對于生活的破壞性和懂法帶給生活的便利性,通過對二者之間進行對比,來明白此門課程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事先在網(wǎng)上找到相關的視頻,讓學生通過看視頻來對今天所要講解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讓學生把自己帶入相關的情境中去,或通過模擬視頻來對該案例進行切塊分析,達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目的。
(二)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
學生可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通過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老師要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前提下在課堂上運用生活情境。此外,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是建立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之上的,這樣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才能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完成,并且提高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比如:進行接近社會生活這一章的學習時,學生首先要對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和相關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并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交流,老師也呼吁學生帶著問卷調查走向生活的各個街頭,去了解各個不同的工作崗位,并試著去體驗他們的生活或者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例如,快遞小哥、洗碗工、老師、官員等不同工作,不同“地位”的人。然后組織調查對象相仿的同學去結合成互助學習小組,找個相同的課題去進行研究調查,并將自己對這種社會關系的理解與組內別的同學互相分享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通過對別的同學調查心得的學習,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足和調查研究中欠缺考量的地方,并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揚長補短。